查文庫>詞語> 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改變的詞語

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改變的詞語

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改變的詞語

  泥古不化 泥:拘泥,固執。拘泥於古代的成規或古人的說法而不知變通。

  出處:《宋史·劉幾傳》:“儒者泥古,致詳於形名度數間,而不知清濁輕重之用。”

  泥古拘方 拘守成規、舊說而不知變通。

  出處: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結構》:“恐以一定陳言,誤泥古拘方之作者。”

  食古如鯁 猶言食古不化。指對所學的古代知識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於按現在的情況來運用,跟吃不東西不消化一樣。

  頑梗不化 形容非常頑固而不知變通。

  出處: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三幕第一場:“你往年同嚴仲子做過朋友,他的頑梗不化,你是明白的。”

  頑固不化 化:改變。堅持錯誤,不肯改悔。

  出處:梁信《從奴隸到將軍》上集第六章:“說我頑固不化,為遊擊主義翻案;蔑視中央,攪亂軍心等待。”

  以古制今 按照古代的成規來處理當今的事務。

  出處:《戰國策·趙策二》:“諺曰:‘以書為御者,不盡於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達於事之變。’”

  木圪 堅硬的樹根。比喻思想頑固。

  木疙瘩 堅硬的.樹根。比喻思想頑固。

  出處:葛洛《衛生組長》:“人人都是封建迷信腦袋,像木疙瘩一樣,三斧子五斧子劈不開。”

  木腦袋 比喻思想頑固。亦作“木腦殼”。

  出處:谷峪《新事新辦》:“你娘不是那木腦袋!娶親不坐轎,這年頭淨這麼辦,俺也贊成。”

  木腦殼 比喻思想頑固。同“木腦袋”。

  出處:劉紹棠《柳傘》三:“‘大叔,謝謝您老人家!’黃金印淌下了熱淚,‘您敲開了我脖腔子上這顆木腦殼。’”

  安常守故 習慣於日常的平穩生活,保守舊的一套。指守舊不知變革。

  出處:明·海瑞《申軍門吳堯便宜五事文》:“本院非安常守故人也。至任以來,千萬人以鼓舞作興,翻然改革望之矣。”

  安常習故 習:習慣;故:舊例。安於常規,習慣舊例。形容按照常規和老套辦事,守舊而不思變革。

  出處:宋·劉挈《論人才》:“有安常習故樂於無事之論,有變古更法喜於敢為之論。”

  梗頑不化 指十分頑固,無法感化。

  出處:《續兒女英雄傳》第一回:“目下山東有名綠茶,可知道他們形狀否;內中可有能勸化改行的,還有梗頑不化,本事十分利害的否?要一一請教。”

  固執成見 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改變。同“固執己見”。

  出處:茅盾《子夜》九:“如果蓀甫一定要固執成見,那就拉倒。”

  固執己見 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改變。

  出處:《舊唐書·李綱傳》:“時左僕射楊素、蘇威當朝,綱每固執所見,不與之同,由是二人深惡之。”《宋史·陳宓傳》:“固執己見,動失人心。”

  頑不 猶言頑固不化。堅持錯誤,不肯改悔。

  出處:《明史·廣西土司傳二·思明》:“帝曰:‘蠻人頑不,終必取禍,姑待之。’”

  守成規 拘守已有的規章制度。

  出處:黃人《(清文匯)序》:“然則操斯文進退去取之者,其猶橫分割槽域,守成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