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詞語> 《詩三首》詞語解釋參考

《詩》詞語解釋參考

《詩三首》詞語解釋參考

  涉江採芙蓉

  【涉】

  渡過。

  【芙蓉】

  蓮花的別名,亦作“夫容”,又名“芙蕖”,或稱“菡萏”。《詩·鄭風·山有扶蘇》:“山有扶蘇,隰有荷華(花)。”毛傳:“荷華(花),芙蕖也。”鄭玄箋:“未開曰菡萏,已開曰芙蕖。”

  【蘭澤多芳草】

  “澤”,低下之地。“蘭澤”,生長著蘭草的澤。《本草拾遺》:“蘭生澤畔。”“芳草”,指蘭。《楚辭·離騷》:“蘭芷變而不芳兮,荃惠化而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以芳草稱蘭,古代中很常見。又,《楚辭·招魂》:“皋蘭被徑兮斯路漸。”王逸注:“漸,沒也。言澤中香草茂盛,覆被徑路。”原文的“蘭”,註文裡稱為“芳草”,足見“蘭”和“芳草”在用法上是二而一的東西。這是因為蘭在許多芳草中最為特出的緣故。這句承上句說,“涉江採芙蓉”之後,又在蘭澤裡採了很多的蘭草。“採”字省略,義見上下文。

  【遺】

  贈予。

  【所思在遠道】

  “所思”,所思念的人,《楚辭·九歌·山鬼》:“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這裡是指在“舊鄉”的人。“遠道”,即下句的“舊鄉”。

  【漫浩浩】

  猶言漫漫浩浩。“漫漫”,路長貌。揚雄《甘泉賦》:“指東西之漫漫。”“漫”古通“曼”。《楚辭·離騷》:“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浩浩”,水流貌。《楚辭·九章·懷沙》:“浩浩沅湘。”這裡用以形容路途的廣闊無邊。

  【同心而離居】

  “同心”,古代常用詞。《易·繫辭(上)》中就有“二人同心,其利斷金”的話。但一般地都習用於男女間的愛情關係。《詩·邶風·穀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同心”,是說夫婦情感的融洽。又《楚辭·九歌·湘君》:“心不同兮媒勞,恩不甚兮輕絕。”也是就戀愛關係而言的。後世男女相愛,以錦帶綰為連環迴文式,名曰同心結,義即本此。蘇小小詩:“何處結同心,西泠松柏下。”“同心”就成為愛情的代稱了。這裡以“同心”與“離居”對舉成文,言情愛之深,相思之切。《楚辭·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瑤華,將以遺兮離居。”“離居”也是用《楚辭》的詞,而兼取採芳相遺之意。又《楚辭·離騷》:“何離心之可同兮,吾將遠逝以自疏。”這句的涵義和結構可能是從“何離心之可同兮”變化出來的。

  短歌行

  【對酒當歌】

  一邊喝著酒,一邊唱著歌。當,也是對著的意思。

  【幾何】

  多少。

  【去日苦多】

  苦於過去的日子太多了。有慨嘆人生短暫之意。

  【慨當以慷】

  指宴會上的.歌聲激昂慷慨。“慨當以慷”是“慷慨”的間隔用法。當以,這裡沒有實際意義。

  【杜康】

  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這裡作為酒的代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是《詩經·鄭風·子衿》中的詩句,原寫思念情人,這裡用來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幹的人。子,對對方的尊稱。衿,古式的衣領。青衿,是周代讀書人的服裝,這裡指代有學問的人。悠悠,憂思貌。

  【沉吟】

  原指小聲叨唸和玩味,這裡指低聲吟誦《子衿》這首詩。

  【呦呦】

  鹿叫的聲音。

  【蘋】

  艾蒿。

  【何時可掇】

  什麼時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採取。

  【越陌度阡】

  穿過縱橫交錯的小路。陌,東西向田間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

  屈駕來訪。枉,這裡是“枉駕”的意思。用,以。存,問候、懷念。

  【契闊談?】

  久別重逢,歡飲暢談。契闊,久別重逢,通“宴”。

  【烏鵲】

  烏鴉。

  【三匝】

  三週。匝,周、圈。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這裡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話,原文是:“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意思是表示希望儘可能多地接納人才。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據《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周公在吃飯時多次把飯從嘴裡吐出來,為接待賢士人才而中途停止吃飯。這裡借用這個典故,是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樣熱切殷勤地接待賢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悅誠服地歸順。吐哺,吐出嘴裡含著的食物。歸心,人心歸順。

  歸園田居

  【適俗韻】

  迎合世俗的本性。俗,世俗。韻,氣質、本性。

  【性】

  品性,本性。

  【羈鳥】

  籠中鳥。

  【池魚】

  池中魚。

  【淵】

  深潭。

  【守拙】

  守住愚拙,這裡是謙虛的說法。

  【曖曖】

  昏暗、模糊。

  【依依】

  輕柔而緩慢地飄升。

  【墟】

  集市。

  【樊籠】

  喻官場生活。

  【自然】

  指田園生活,又指自然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