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初一作文> 鄰居初一作文

鄰居初一作文

鄰居初一作文

  導語:大家在居住的環境裡都有什麼不同性格的鄰居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鄰居初一,歡迎借鑑!

  篇一鄰居

  相同的環境,往往也還是孕育著不同性格的人。

  左鄰的爸爸說話總是無比溫順,跟爸爸一個樣。同樣也從來就沒有聽過他罵過誰,大聲說過話,就跟爸爸一個樣,從來就沒有大聲地教育過我們。右舍的爸爸,很帥氣,高大,平時沒有聽到他怎麼說話的,他看起來像個很淵博的人,他每天晚上都堅持出去跑步,風雨不阻,甚至冒著小雨跑步。

  給我感慨的或許是右舍吧,又或許是因為總是在關注著他們吧。

  左鄰的爸爸教育出來的孩子,脾氣也都是好,說話也都是那樣子的溫順。包括他家和我同齡的男孩子,也同樣如此,說起話,都給人一種友好的感覺。

  右舍的爸爸教育出來的孩子,我不瞭解他們的脾氣,因為他家裡就只有一個小我一歲的兒子經常在家,其他都在外,過年才回家。但是,他家的兩個兒子都受到我和妹妹的讚賞。他們家基因好,都長得特帥。妹妹總是惦記著他家的小兒子,他家小兒子大妹妹一歲,人緣好,每天都會有男生跑到他家門口大喊他的名字。他家大兒子,之所以受到我的讚賞,是因為他的聲音聽起來給人安全感。

  就像同桌說的,我總是特別喜歡拿聲音來定義一個人。因為我覺得一個兇惡的人不怎麼會有溫柔的嗓門吧。嘿。我還喜歡拿別人對待父母的態度來定義一個人。一個人在外面再怎麼浪,怎麼臭名遠揚,他在家裡對父母是孝順的,對家裡人是呵護的,我還是好感滿滿。

  童年糖果罐。隔壁班的女孩,鄰居家的孩子。

  挺懷念之前的鄰居的,那個時候,彼此之間的距離很近,有什麼好吃的東西總是相互分享,有什麼好用的總是可以相互介紹,也經常幾個大人坐在一塊聊聊。現在的鄰居,只是鄰居,從來就不打招呼了。

  彼此之間的那層隔膜呢!只是我們都不願意主動打起招呼吧?如果要打招呼,從一開始就該彼此友好了,那樣,就不會給人怪異之感了。當然,跟左鄰相處的還是很融洽滴!

  篇二鄰居

  我們家居住的華城美地社群裡,有一條小河溝,在河溝旁的一棵大柳樹下,居住著一群黑頭大螞蟻。

  這些可愛的小“鄰居”們,不僅是白天或三三兩兩,或成群結隊的在忙著工作,而且在晚上,你如果打著手電筒去蟻窩門口觀察,它們仍在忙忙碌碌。它們彼此之間非常友好,見了面就親熱的擺動頭上兩隻長長的觸角打招呼,“一家人”從不會發生吵架鬥毆。

  一天,我從社群裡的梔子花樹葉上,抓了一隻小青蟲,放在離蟻窩有一段距離的地方,逗這些小“鄰居”們玩,看青蟲會不會被發現,若是被發現了,它們又是怎樣把青蟲弄回窩的。我充滿了好奇!

  不一會兒,幾隻螞蟻發現了青蟲,便勇敢的撲上去又咬又拖,可青蟲除了被它們咬得拼命掙扎外,根本拖不動。這時候,只見其中兩隻螞蟻離開“戰場”,兵分兩路返回蟻窩,看樣子是去請援兵了。它倆一路上碰到自己的同伴後,就用它們那獨特的交流方式,互相用觸角碰碰,過不多會,只見一大群螞蟻從蟻窩浩浩蕩蕩地趕來了,只見它們一擁而上,把青蟲團團圍住,進行輪番攻擊,直到咬得青蟲不再動彈,然後推的推、拉的拉,往“家”裡搬。由於路程較遠,還經常換班,仗著“蟻多力量大”,愣是把這隻比它們身體大十幾倍的戰利品弄回窩。看見他們這樣的團結一致,我對他們的敬意油然而生!

  一個星期天,天氣預報說午後有雷陣雨,我又懷著好奇心去看望小“鄰居”們,想驗證一下螞蟻預測天氣是否真實。我走近蟻窩,看見一大群螞蟻,正井然有序地用嘴銜著泥土或雜草在封堵蟻窩,是那樣的匆匆地忙碌著。午後,真的一場大雨劈頭蓋臉地傾瀉下來,看見這麼大的一場雨,我在家裡暗暗祈禱,希望小“鄰居”們能夠平安無事。

  大雨剛停,我就迫不急待地來到蟻窩前,一眼看見螞蟻們正忙著在清理家門口的淤泥呢!原來,由於它們預先知道大雨將臨,事先組織力量把蟻窩封堵起來,阻擋住雨水進入。因而,儘管大雨滂沱,躲在蟻窩裡的小螞蟻們,卻能夠安然無恙。

  我真為這些“小鄰居”們的聰明而高興,也被它們的團結、勤勞的精神所感動。

  篇三鄰居

  經過上次調位後,我終於離開有太陽就得挨曬,有冷天就得挨凍的鬼地方——第七組第五個。

  新鄰居叫張琰,有名的做事慢、拖拉,所以老師給他起了個響亮、有趣的外號——“張拖拖”。但我給他送了個尊稱,叫“張哥”,因為我覺得叫他“張拖拖”是十分不禮貌的,如果他不惹惱我,我是不會這樣叫他的。

  張哥滑稽的動作,豐富的表情,不經意間的一句玩笑話都會使我們發笑。也許是他有些胖的身材吧!這也使得在緊張的初中生活裡,能經常看到我們周圍人的笑容。

  一天,愛收集笑話的張琰在某某同學那兒聽了一個據他說相當好笑的笑話,然後興致勃勃地回來邊笑邊講給周圍的同學聽。先別說我們費了好大勁才從他笑聲的間隙裡聽他說完,問題是聽完他的笑話四分之一柱香過後,竟沒有一個人感到好笑而笑出聲來。時間還在流逝,聽笑話的人都沉默不語,緊緊盯著張琰,似乎在期待下文,他也與我們對望著。“啊,哈哈,不錯呀,冷笑話真把我們冷到了,申請吉尼斯紀錄好了。”我先發話,跟著周圍的人都附合著:“原來是冷笑話……”張哥沉默一會兒,然後悻悻地低下頭輕輕地,像說悄悄話一樣說:“那不是冷笑話。”然後扭過頭去做作業,再也不抬頭。事後我們也沒弄清楚張哥怎麼會覺得那笑話好笑,也許驗證了政治書上的一句話:“中學生的`情緒大都豐富而強烈,起伏變化也較大,很不穩定……”

  當老師宣佈元旦放三天假時,笑得最歡的屬張哥了,眼睛樂得眯成了一條縫。我問:“有那麼高興麼?”“當然了!生命就多了一天,多了完全由我掌控的一天,多了二十四小時耶!二十四小時是什麼概念?算了,像你這種沒文化的人不會明白的。”接著又“咯咯”地傻笑。“額啊,那麼說來,讀書讓你的生命變短了?”他瞟了我一眼,沒再說話。

  新鄰居讓緊張的學習氣氛變得輕鬆,感謝有他。

  篇四鄰居

  鄰居阿犇,我們從小一塊兒長大。他有許多綽號,也一直不是那麼討人喜歡。

  他和他的父母的都屬牛,於是他的父母乾脆就給他取名“劉犇”。“犇”字不太好認,常常被人戲稱為“劉三牛”。牛本來是很忠厚老實的,可他們父子倆卻不是那麼回事,讓人感覺到的只有那股“牛脾氣”。他爸爸是位醫生,動不動就拿出一個注射器來嚇唬小孩子,把很多小孩子都“逗”哭過。我們這些小孩都挺怕他,也挺討厭他。劉三牛呢?也經常拿個注射器給人噴水,也很調皮。不過,有時候也會把他的那些“玩具”給我們玩玩,再加上他的姐姐又是我們的好朋友,所以,我們這些夥伴在高興的時候也能容納他。

  在我的印象中,牛應該是身體很健壯的。可阿犇卻生得很瘦小,這一直也是我的一個疑問。他的父母對他很是疼愛,而且也很注重給他的營養搭配。阿犇是我們這些小夥伴公認了的最幸福的孩子,也曾讓我們羨慕不已,甚至讓他的姐姐都很嫉妒。可他既不長肉,也不長個兒,八九歲了,還是像個“小不點”。到他們家看病的患者有時問起他有多大,每當他報出自己的真實年齡之後,那些人都不相信,總會搖著頭說:“這麼矮的個子,骨瘦如柴,活像一隻小猴子,哪有這麼大?”再加上他又姓劉,劉與“猴”又諧音,“小猴子”的綽號就這樣被叫開了,他也欣然接受。不過,他的確有猴子爬樹的本領,就連學校裡的旗杆他都爬過幾回。為此,他也捱過老師的不少批評。

  “小猴子”很狡猾。有時大人逗他一下,跟他開個玩笑,他肯定要頂幾句嘴。我們只要說他一句,他就可以回敬你幾句,甚至幾十句,噼裡啪啦的上百句也有過。只不過他說完後,就氣喘吁吁的半天說不出話了。這個時候我們就常常趁機奚落他,他只有乾瞪眼的份了,大不了就趕快回去搬他爸爸這個“救兵”來。大人們叫他“油條”,說他油鹽不進,一張“油嘴”;我們就叫他“賴皮”。這兩個綽號確實還很適合他,他就是這樣的個性。不過我們這樣叫他的時候,他馬上就會回擊我們,然後再次氣喘吁吁。

  他還喜歡跟我們這些女孩子玩。據他姐姐講,那些男孩子光打他,還不讓他回去跟他爸爸說,否則被打得更慘。她說的也許有道理,我們這些女孩子只是說他,而且很多時候說不過他,但從來沒有打過他,雖然他肯定打不過我們。在學校,他也經常跟女生在一起,有時還跟那些女生一起跳繩,一起踢毽子,一起玩遊戲。回到家裡,這個毛病就更嚴重了,跟我們這些女孩在一起的時候,說話故意怪腔怪調的,就連走路也故意把屁股扭一扭的。他還給自己起了一個綽號叫“賈寶玉”,可我們都沒有一個人這樣叫他。他每次這樣說自己的時候,我們都會叫他“變態狂”。

  他也喜歡畫畫,喜歡音樂,總說自己長大後要當什麼什麼畫家,要當什麼什麼歌星,要讓自己的爸爸媽媽成為世上最幸福的人。這個時候,我們就會叫他“吹牛大王”。開始他還會與我們爭辯,可慢慢地就不再與我們多說了,變得有些沉默寡言了。我們雖然有些奇怪,可也沒有過多的去在意。我們有自己玩的夥伴,沒有了他,我們也不會感到絲毫的孤獨。

  前年,他們全家搬到北京去了,我們也就失去了聯絡。不過我們也的確不想聯絡他,只是很想念他的姐姐。前幾天,我聽大人們說,阿犇死了,是得白血病死的。大人們提及他的時候都搖頭嘆息,可不知為何,我們這一群夥伴卻沒有太多的悲傷,只是偶爾有一種莫名的失落—那畢竟是一條活生生的生命啊!可昨天,就在昨天,我們收到了他姐姐的一封來信。信中有這麼一段話讓我們這些已經進入初中的夥伴們目瞪口呆—

  “……你們錯怪我的爸爸和弟弟了。我也是前兩天才知道,他根本就不是我的親生弟弟,他是一個一出生就被父母遺棄了的白血病患兒,被好心的父母收養了。我現在才理解父母為什麼對他比對我還好,以前我還認為是他們重男輕女,看來我也錯怪他們了。我們到北京來過得並不好,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方便給他看病,也用完了家裡所有的積蓄。可他還是去了,他其實也很想你們,他以前對你們那樣是想活出點尊嚴,想得到你們的友情……聽父母說,我們暫時不會回來,因為家裡也是一無所有了。他們在這邊打工,供我上學……大城市的消費也特別的高,學費也不低,父母也真不容易,我要好好讀書,以後好好報答他們……我會想你們的,也希望你們不要忘了我……”

  原來是這樣!阿犇,阿犇的父母和親人,包括他的不知名的親生父母,包括他所經歷的一切,都讓我們有了太多的感觸。真的,有太多的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