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包容> 包容的作文集錦五篇

包容的作文

包容的作文集錦五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包容的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包容的作文 篇1

  包容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美德。“包容”有包容、大度、不計較、有氣量的意思,也有一併容納、接受不同意見的意思。包容不是膽小無能,而是一種海納百川的大度。做人做事要包容,更要學會包容。

  歷史上有個叫藺相如的臣相,由於護駕有功,所以官職一路上升,引起了大將廉頗的忌妒與不滿,便處處與藺相如作對。但是藺相如面對廉頗的無理取鬧,只是笑而避之,從而有了“負荊請罪”這個故事。廉頗對於藺相如如此寬宏大量,深感慚愧,從此兩人便聯手,一起為趙國奉命效勞。所以說,學會包容,於人於已都有益處。

  反觀歷史上那些善於妒忌的人,遇到一點不滿便怨天尤人,這些人縱然學問再好,也難成大器。周瑜是個卓越的軍事家,才能出眾,足智多謀,把龐大的東吳水師管理得井井有條。可是,當他得知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後,雖自知不如,但卻不甘落敗,於是整天心中盤算著如何打贏諸葛亮,發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悽嘆後,最終落得個吐血身亡的結局,唉,這又是何苦呢!倘若周瑜能像藺相如那樣包容大量,我想,他的結局肯定不會是這樣!

  包容是一種美德,它可以使你的人格得到昇華,讓你的心靈得到淨化!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與別人發生摩擦,當別人不小心踩到你,你應該擺擺手,說聲沒關係;當別人弄壞了你的東西,向你道歉時,你也應該包容地付之一笑。人生如此短暫匆忙,我們又何必把每天的時間都浪費在這些無謂的摩擦之中呢?!學會包容他人,就是學會了包容自己。包容他人對自己有意無意的傷害,是讓人欽佩的氣概;包容他人曾經的過失,是對他人改過自新的最大鼓勵。天地如此寬廣,比天地更寬廣的應該是人的心

  包容確實是一門精深的藝術,只有領略到了其中的滋味,行包容他人之舉,真正地擁有那份廣闊的心胸,那份坦然,那份自然,才是活出了真正的人生!學會包容吧!做人做事如果能夠包容一點,那麼我們的生活便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包容的作文 篇2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包容是一種偉岸的情操,是一種高尚的善意。能用包容之心兼懷人和事,則能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友愛。反之,氣量狹小的人則難免遇事惱惱,見人耿耿了。此耿耿,無事於補,於已無益,是徒然也。

  有人認為,度量是繫於先天,是生來就有的。然而,“性相近,習相遠”,度量不是先天生就的,它關係人的德行,也關係人的見識。有德有識者此方能有度量,德識靠不斷學習,修行才能得到。只要後天的教育得當,那麼人人也都能成為有度量的人。相反,在後天若不好好學習,好好修行的話那也就難以成為有德識之人,也將難以成為有度量的人,一切都只是空談罷了。

  歷史上不乏兼有包容之心的人。管仲是齊國的名相。“少時嘗與鮑叔牙遊,鮑叔知其賢。”後來叔牙做了齊公子小白的謀士,管仲則輔佐公子糾。最後,公子小白當上了齊王,也就是後了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齊恆公。公子糾最終被殺,管仲淪為階下囚。但叔牙沒有離棄管仲,而是極力在齊王面前舉薦他,齊恆公最後決定起用他。此後,管仲輔佐齊恆公“九合諸國,一匡天下。”管仲說過:“吾嘗三仕三見遂於君,鮑叔不以我為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正因鮑牙的包容之心,使管仲的才能最終得到充分的展現。叔牙於管仲也因此成為了形影相隨的好友。

  諸如此類的事例還有很多。如魏徵諫唐太宗,太宗包容他直諫的無禮,而且虛心納諫,“貞觀之治”的盛世繁華就是這樣產生了。

  相反,像莎士比亞筆下的夏洛克那樣,到頭來只有到“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地步,若不是他對安東尼奧的敵視和怨恨,若不是他一心想置人於死地,若然他能以包容之心來對待別人,那就不會造成那樣眾叛親離的場面。

  清朝封建統治者是愚昧的。一首“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的“皇冠”,統治階級也就冠冕堂皇地將作這首詩的詩人株連九族。若清統治者能以包容之心待,真正為百姓辦事,又怎樣會出現此後的多次農民起義呢?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兼濟天下,則能萬事千秋!

  包容之心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良方。但包容並不意味著對任何事情都要泰然處之。對於那些窮兇極惡又死不悔改的人,我們應當給予其必要的還擊。

  “一隻腳落在了一朵紫羅蘭上,踩扁了它。紫羅蘭卻把花香留在了那腳跟上——這,便是包容。”在人們追求生命的意義時,他所需要的是愛;是包容世事變遷的博大襟懷;是那種“東門沽酒飲我曹,心輕萬事皆鴻毛”的曠達;是那種虛懷若谷,寵辱不驚的超然……

  總而言之,若以包容之心去待人,我們也能獲得許多。讓我們心中那朵包容之花在充滿陽光雨露下嬌豔綻放!“黑暗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來尋找光明!”同樣,人生給了我包容的心,我要用它尋找真善美!包容天下,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是多麼的精彩!

包容的作文 篇3

  仔細想想,我從小到大遇見的老師已數不勝數了。至於好老師嘛,在我的眼裡任何負責的老師都算一位好老師。

  而他,給我的.印象卻尤為深刻。

  是他,給予了我最真摯的鼓勵,贈給了我難得的機遇,在我蒼白的人生道路上染出了一路青天。

  我從小就十分喜愛畫畫這門藝術,內心迸發出的藝術衝動讓我常常不自主地偷偷拾起老師的粉筆頭,在黑板上一展宏圖。

  有一次,為此害得我心驚膽戰了很長時間。

  那天,黑板上逐漸呈現出我隨筆揮成的一幅“傑作”——一位鷹鉤鼻子,扁臉,戴著一副方框眼鏡的老人。大家看過之後忍俊不禁,因為我們都知道我畫的是思想品德老師——張老師:一位頭髮白了大半的老人。當然,我也跟著大家放聲地笑,猛然間,我的背後升起了陣陣涼意:假如被老師看見了怎麼辦?我還沒來得及擦掉漫畫畫像,老師已大步跨入班級,逼得我不得不迅速躥回座位,隨手拿本書裝出認真讀書的樣子。

  不出所料,老師瞥了一眼黑板上的畫像,用他那犀利的目光掃了一眼全班的學生,生硬地發問道:“誰畫的?”我實在是不敢看那張嚴肅而又凝重的臉龐,更是不敢作聲。當時,沒有同學不弓著腰、低著頭,緊繃心絃。

  老師發現班級裡鴉雀無聲,卻微笑起來,拿起黑板擦,輕輕地擦掉黑板上歪歪扭扭的字跡,接著親切地問:“能夠告訴我是誰畫的嗎?”

  我很疑惑,但看見全班同學都盯著我看時,也只好硬著頭皮站了起來,低著頭囁嚅著:“對不起,老師,這是我畫的,我錯了。”

  然而老師並沒有責罰我,而是指著黑板上的畫像大聲地說:“你們說,那像誰?”全班又是一片寂靜,誰也不敢說像老師。寂靜之中的我渾身冒冷汗,以為那是老師對我的諷刺。

  整個班級裡似乎只能聽見同學們心裡面的小鼓猛烈敲擊發出的響聲——我們都緊張極了。老師猛地將目光轉向我:“你畫的是我嗎?大膽說,沒事!”

  “嗯,是你,老師。”我的聲音像蚊子發出的聲音一樣小。

  “那麼你能告訴老師,你畫的是老師怎樣的神態嗎?”老師似乎必我緊張,也細聲細語地說話。

  我抬頭看了一眼黑板上的畫像,那是一張和顏悅色的臉。於是我鼓起勇氣說:“我畫的是老師高興時的神態!”

  老師笑了,眼神中滿中讚許,我也不自由地笑了。

  老師和藹地擦了擦我那張沾滿粉筆灰的臉,那一刻,我的心中頓時十分溫暖。

  “鼻子是大了點兒,不過這是漫豆子,這位小畫家敢於抓住我的形象特徵進行誇張的加工,說明他是一個聰明機敏、愛觀察的孩子。同樣,我們做題目時也要有針對性、突出重點,這樣才會既簡約、又鮮明。”老師手撫下巴,慢條斯理地對我們諄諄教導,卻也不忘開導我,“當然,小畫家的畫應當出現在作業本上,而不是黑板上,這樣的行為既不文明禮貌,也會影響班級道德風範之美。所以我必須擦掉它,你說呢?”我趕忙點頭答應。隨著畫像一點點地被擦去,我的眼睛也一點點地溼潤了……

  看到老師這麼機智地處理了這一事件,同學們都禁不住鼓起掌來,掌聲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老師擦去的畫像,擦不掉的是老師對我的關切和鼓勵。

  是的,他就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師之一。

包容的作文 篇4

  冷靜下來仔細想想,包容作為一種文化態度,對於大多數善良之人是比較容易做到的。只要不是極端分子,對不同宗教、民族、文化抱有尊重、理解、取共存共榮的態度,推己及人,可以說是人之常情。日前看鳳凰衛視節目,淨空法師講“同體大悲,無緣大慈”,方知佛教對世界的理解、對文化多樣性、生態多樣性的體認遠早於環保主義、遠甚於知識分子。認為包括礦物質在內,石塊和水,世界萬物都是活的,有生命、有情感的!於是,宗教聖地往往草木蔥蘢、生機勃勃。

  包容之難,其實難在人生哲學上。例如,包容人的缺點。我一直覺得我算是個性情溫和、比較能夠接受別人的人。恰如不挑剔、無個性的口味,無論南方北方的飲食,酸甜苦辣,臭不可聞,均能得其妙而食之。但年齡漸長,發現自己的耐心竟大不如前,對不能聞道的學生難免火冒三丈,甚至惡顏相向,說明自己修養不足,修煉不夠。

  中國的詞語之妙,在於它內涵複雜,難以窮盡,而且可以向正反兩個方向延拓。因而,在生活的語境中,包容不僅意味著平和、寬容,也經常與另一類態度混淆:不必較真,眼開眼閉,難得糊塗,吃虧是福等等,指向忍讓、苟且、退守、犬儒主義的態度,即所謂的“包涵”。雖然隨著生活的磨礪和閱歷的增長,自己早已超越“憤青”心態,知道世事多不平,不能包打天下,也難以兼濟天下;但在社會轉型、價值失範的大環境中,面對重大是非和種種怪事亂相,仍很難保持平靜閒適、與我無關之心,難以隨俗。因為人生還有另外一套價值準則:誠實、正直、實話實說、義務教育“一個也不能少”……在這個意義上,包容易而堅守難。因而想到,敢於憤怒、敢於堅守,或許也是一種包容?當魯迅說“絕不寬恕”時,他守護和包容的,不是正義的價值嗎?

包容的作文 篇5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大海之所以浩瀚無邊,是因為它沒有拒絕任何一滴似乎毫無作用的水;山峰之所以巍峨萬丈,是因為她沒有拒絕任何一塊不顯眼的小石塊;天空之所以廣闊無邊,是因為它沒有拒絕任何一片或美或臭的雲彩。大海,山峰,天空,使他們都具有一種共同的品質——包容。

  包容成就了大海,山峰,天空自己,包容也成就了李世民的“太平盛世”。是包容使李世民留下了魏徵,是包容使吸取了逆耳的忠言,當李世民奪取了天下後,儘管集大權於一身,但是招賢納士的需要,使他包容了曾出謀獻策害死自己的人才。魏徵是其中的一個。面對一個曾獻計給哥哥殺死自己的人,李世民沒有誅殺,而是留下來,並奉魏徵為宰相。於是,成就了李世民一代名君的稱號。

  同樣是打天下。李世民選擇了包容,而走在歷史前面的三國曹操卻擯棄了包容。曹操的頭痛症是由於名醫華佗治好的。華佗醫術高超,把曹操的頭剖開,又縫好,就把病治好。曹操不得不佩服華佗,但更多的是嫉妒,他容不下比他高超的人,於是,他把華佗殺死了,也失去了一個能救許多傷兵的名醫。同時,從曹操的那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話中,可以看出曹操是一個不容他人的人,這又怎會成就他的霸業呢?

  包容使一代君王流芳後世,嫉妒沒落了一代英雄,歷史讓我們明白,要擁有一個包容的心。縱然沒有唐太宗的偉業,也需要用包容的心去待人接物。用一顆顆包容的去理解別人,用一種博大的度量去容納一些雞毛蒜皮。

  大海可以容納一切,我們有大海那樣博大嗎?沒有,我們只能用比大海更大的胸懷去包容一切。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放飛我們心中那雙天使的翅膀,向天空的更廣闊處飛翔。

  包容,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包括包容、大度、接納別人等。包容可以消除人與人的隔閡,化解矛盾,調節關係,從而使人和諧相處。

  讀《三國》欽佩諸葛孔明“七擒孟獲”的智慧與膽識,但我想這也是一種包容,孔明包容了他的反抗,最終以德服人,使孟獲甘願歸降蜀國。而同樣聰明的周瑜卻與諸葛亮相反,他不大度,即使聰明非凡也容不下諸葛亮,三十六歲時發出一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後抑鬱而終。海納百川,方顯海之博大,群鳥翔空,才知天之廣袤,擁有一顆能包容他人的心才能夠活得坦蕩。

  西方有句諺語:世界上最寬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的是人的胸懷。人的胸懷可以包容他人的嫉妒,怨憤甚至是仇恨。那麼,包容就可以使人的內心不再險惡,不再狹隘,不再孤獨,包容也就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彩虹包容了七種顏色,才有雨後的絢麗,森林包容了各種草木,才有了後來的蔥鬱;而人,學會了包容,內心才能豁達,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減少曲折,多份平坦;與快樂隨行,走得平穩坦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