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介紹長城作文合集3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介紹長城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介紹長城作文 篇1
中國的萬里長城被稱為“萬里長城”。事實上,它有6000多公里長。它蜿蜒地從西向東,穿過沙漠,越過高山,穿過山谷,直到最後到達大海。它是世界奇觀之一。
長城有二十多個世紀的歷史。它的第一部分是在春秋時期建造的。戰國時期,有更多的城牆被用來保衛不同王國的邊界。正是在秦朝,秦國把帝夫的發福部分統一為一個帝國。為了把敵人趕出他的帝國,秦始皇把所有的城牆連在一起。於是,長城誕生了。
長城的寬度足以讓五匹馬或十個人並排走。沿著牆的是瞭望塔,士兵們常常在那裡守望。當敵人到來時,在塔上點燃了火作為警告。
在古代沒有任何現代機器的情況下,很難建造這樣一堵牆。所有的工作都是手工完成的。成千上萬的人死了,被埋在他們建造的城牆下。長城不僅是由石頭和泥土建成的,而且是幾百萬人的`血肉所組成的。
今天,長城不僅對中國人,而且對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有興趣。他們中的許多人都知道中國著名的諺語:“沒有到達長城的人不是真正的人。”
介紹長城作文 篇2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奇蹟,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天安門,兵馬俑一起被世人視為中國的象徵。因長度逾萬里,故又稱作“萬里長城”。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各國為了防禦別國入侵,修築烽火臺,用城牆連線起來,形成最早的長城。以後歷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長城東起遼寧丹東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10個省區市。長城的總長度為8851.8千米,其中人工牆體長度為6259.6千米,壕塹和天然形成長度為2592.2千米。
長城的地形
“因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築長城的一條重要經驗,在秦始皇的時候已經把它肯定下來,司馬遷把它寫入《史記》之中。以後每一個朝代修築長城都是按照這一原則進行的。凡是修築關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修築城堡或烽火臺也是選擇在“四顧要之處”。至於修築城牆,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關、八達嶺的長城都是沿著山嶺的脊背修築,有的地段從城牆外側看去非常險峻,內側則甚是平緩,收“易守難攻”之效。在遼寧境內,明代遼東鎮的長城有一種叫山險牆、劈山牆的,就是利用懸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為長城了。還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為天然屏障,真可以說是巧奪天工。長城,作為一項偉大的工程,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遺產。
20xx年06月25日,長城作為春秋至明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介紹長城作文 篇3
長城是我早已嚮往的旅遊勝地。去年暑假裡,我如願以償飽覽了中華民族古老的長城風光。八達嶺蜿蜒在北京西郊。遠望連綿起伏,近看山嶺陡峭,而長城就盤旋在其山樑上,就像騰飛的龍。爸爸告訴我:"這是古代秦朝為了防禦匈奴入侵,勞動人民肩挑手扛,用磚堆砌而成的。"來長城觀光的人真多啊。我們加入攀登長城的人流中,一邊努力往上登,一邊觀賞長城兩邊的景色。站在長城上往下看,一輛輛橋車如甲蟲,一個個行人如螞蟻;往上仰望,藍天白雲漂動,烽火臺傲然挺立;看長城內外,山嶺縱橫,鬱鬱蔥蔥。我們心情都很激動,興奮地登上了八達嶺長城的最高處的烽火臺。烽火臺是一個四四方方的高臺,是古時用來點燃煙火快速傳遞訊息的。
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如今終於領略了長城的雄偉與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