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變化> 【精品】家鄉的變化小學作文600字三篇

家鄉的變化小學作文600字

【精品】家鄉的變化小學作文600字三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變化小學作文600字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鄉的變化小學作文600字 篇1

  在我家鄉的西側,坐落著一個觀光遊覽之地—北京青龍湖公園。它位於京郊王佐鄉境內青龍湖畔,是距離京城最近的“一盆清水”。

  園內山清水秀,林木茂盛,湖面寬闊,生態環境十分優美。聽爺爺、奶奶介紹,青龍湖公園這片土地,以前周圍根本沒人居住,非常荒涼。但近些年隨著家鄉經濟的日益發展,這裡修建成了水上公園,成為人們夏季休閒避暑的好地方。

  每年夏天,青龍湖公園可美啦!走進公園,首先映人人們眼簾的是一層又一層整齊的臺階,走上臺階一座如同白玉雕成的橋呈現在眼前。啊!原來這就是“浴河橋”呀!站在上面可以聽見橋下“嘩嘩”的流水聲。從橋上向下望,只見一條清澈的小溪由北向南流著。走下橋繼續前行,路的兩則種著各種各樣的花。看,那一朵朵月季,粉的如霞,白的如雲……再看,那成堆的一申紅,更是紅的似火……真是五顏六色好看極了。一陣陣誘人的芳香不時鑽進我的鼻孔,令我整個人都陶醉在迷人的花香之中。一裸棵柳樹就像一把把撐開的綠絨大傘,為來往的遊客遮陽。順著東柳路一直向前走就來到了沙灘浴場,它是具有歐式風格的露天浴場,三個水池呈三級臺階狀,分淺、中、深池,池水自上而下流動,形成三級迭水景觀,使遊人可享受到海濱浴場的樂趣。登上高高的觀景樓,青龍湖公園的全景盡收眼底。園中湖水清澈,碧波萬頃,遠有青山環繞,近有樹影婆要,既美麗又壯觀。

  太陽要落山了,夕陽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夕陽落山不久,西邊的天空仍嫩燒著一抹橘紅色的晚霞,水面被這霞光映成了紅色。隨著夕陽的逐漸西沉,天空的霞光漸漸消失了。在這幽美的夜色中,踏著軟綿綿的沙灘,望著這美麗的青龍湖公園的夜景,使我似乎看到了家鄉的發展之快,變化之大。我相信北京青龍湖公園定會越變越美,它正張開雙臂歡迎您前來觀光遊玩。

  如今,青龍湖變美了,家鄉變富了,變得更加欣欣向榮了。作為一個家鄉人,我又怎能不感到驕傲和自豪呢!

家鄉的變化小學作文600字 篇2

  我的家鄉在十堰,自黨的十五大以來,黨的春風吹進了我的家鄉,喚醒了家鄉的人民。從此,我的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說路,以前是泥濘小路,一踩褲子上噴的盡是泥。現在,是用水泥鋪成的柏油馬路,現在的柏油馬路可以六輛大卡車並排行駛;聽說在緊急時刻還能起降飛機呢!

  而且以前只有一條主杆線—人民路,現在又增加了火箭路、朝陽路等幾條主

  杆線。關天人民路還有一條政策:7:00—晚19:00不允許卡車在人民路上行駛,以免路面受損。我們坐在車上十分舒服,車子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活蹦亂跳”了。

  再說說這裡的河—百二河。以前這裡很不衛生,人們把垃圾倒在百二河附近,使百二河發出一陣陣嗅味,讓人難以忍受,有些身體不好的,從這路過,病情更加嚴重了。現在就不同了,到處都是環保標語,還有許多清潔工在掃地,水不但沒有嗅味了,而且人們還在百二河附近種上了許多垂柳,像一位春天的使者,熱情地伸出修長的手臂,煥發出勃勃生機;它的枝條細長下垂,直覺瀉而下,像少女柔軟的披髮,又像一條綠色的瀑布,優美而不失氣勢。從這兒路過的人再也不用捂著鼻子了,夏天,人們還可以在垂柳下面乘涼,真是天更藍了水更清了。

  以前十堰是一個全市不到30萬人的山區小鎮,現在是一座城區就有50萬人的中型城市,十堰市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社會生產力進一步解放,人民生活進一步邁向小康。當前,十堰正在臨著東風日產合資合作、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開發等一系列新的發展機遇。東風日產合資合作,將使十堰的汽車製造能力和技術水平發生質的飛越,實現汽車產業發展的歷史性跨越,十堰將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級“卡車製造中心”。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為推進水資源開發、庫區建設、環境保護、結構調整、移民建鎮,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我愛我的家鄉,我全心全意地愛著我的家鄉!

  將來,等我學好本領後,用更先進的科學技術來創造我的`家鄉,使我的家鄉變得更加興旺發達、美麗可愛!

家鄉的變化小學作文600字 篇3

  閒暇時候,我和母親坐在一起聊天,聽她無意中談起從幼年到現在的一些生活經歷,從母親不乏感慨的話語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家鄉的變化。

  在媽媽小的時候,姥姥既要上班,又要送媽媽上幼兒園。姥姥不會騎腳踏車,不多的幾路公汽兒又沒有一輛是透過我家附近的。所以每天早上,姥姥總要很早出門,領著媽媽走半個多小時的路。遇到雨雪天氣就更加困難了。有時姥姥要頂著風雪揹著媽媽上班。媽媽說,那時幾乎看不見任何輕巧的機動車,對計程車亦是聞所未聞,至於現在這樣既方便又經濟的人力車,那時更是想都不敢想了。

  到了媽媽剛上班的時候,狀況有了一些變化,上下班可以坐單位的“廠車”,平時出門也能乘公共汽車了。可是坐公汽的困難又給她帶來很大的煩惱。那時,由於交通工具比較單一,大多數人出門要乘公汽兒,而車站的發車量是有限的,這一方面延長了人們等車的時間,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汽車的超載。媽媽說,要是運氣不好,一輛車要等上幾十分鐘,上了車,不但沒有座位,而且車內水洩不通,甚至沒有插腳的地方。她就曾經在擁擠的公共汽車裡弄丟了五十塊錢。可這又能怨誰呢?

  到了九十年代末的今天,家鄉的交通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不要說那揮手即停的出租汽車川流不息,輕巧方便的摩托車疾駛如飛,單看那寬敞的馬路和過街天橋,還有那等車人日漸稀少的公汽兒站點兒,就知道家鄉的交通正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媽媽在陰雨天上班可以坐人力車;全家出行可以乘環城旅遊車;有急事出門,計程車自然是首選。家鄉的交通在變化,家鄉的經濟也在發展。作為交通要道的瀕海重鎮,運輸業和旅遊業的發展都要以便利的交通為前提條件。

  路寬了,人們的心也寬了;速度快了,人們的幹勁也足了。在世紀之交的今天,家鄉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駐足在城市寬敞的馬路上,看車流如潮滾滾前進,深信家鄉的明天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