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800字> 實用的中秋節的作文800字8篇

中秋節的作文800字

實用的中秋節的作文800字8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秋節的作文800字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秋節的作文800字 篇1

 今年的中秋節又到了。嫦娥正興致勃勃地玩著電腦,這臺電腦是玉帝今年春節送給她的禮物。如今聯上了網際網路,嫦娥天天在網上游,一刻也沒閒著。 電腦周圍堆放著包裝精美、品質優良的月餅。嫦娥看著這些可愛的月餅,嚥了咽口水,雖說年年吃月餅,但這些品種不一、琳琅滿目的月餅,還是有很大的誘惑。各路神仙送來了五花八門的月餅。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玉帝在月餅上刻上了自己的卡通形象;王母娘娘把月餅做成了仙桃形;七仙女自己親手做的月餅,充滿了仙氣,吃了可以美容養顏;孫悟空神通廣大,做了一隻天庭最大的月餅,打破了天庭的吉尼斯紀錄,送給了嫦娥??禮尚往來,嫦娥推不過人情,又把月餅一一送出去了,自己只留了一盒禮盒上印著自己形象的月餅。這個月餅是用千年珍珠泉的泉水,把海底的珍珠磨成粉,再加上天庭上極其珍貴的靈芝做成的。味道好不鮮美,嫦娥歡喜得不得了。

  嫦娥漫不經心地瀏覽著網頁,忽然發現,今年月餅不僅僅有用面、餡做成的,還推出了網上電子月餅。嫦娥心血來潮,立即買下一隻,用電子郵件發給薩達姆,讓他在生存危機的困惑中嚐嚐中國的月餅。嫦娥開啟收件箱,發現了一份電子郵件,原來是唐僧發給他的。開啟一看,是一份電子月餅,發出動聽的音樂,變換這精美的動畫。(嫦娥上網,構思不俗,很有現代氣息。虛構電子月餅,更可見作者的想象力超凡。這是值得鼓勵的。)

  嫦娥異想天開地想用她那半生不熟的電腦技術辦一個電子月餅展覽會,發現已經有人辦了。仔細一檢視,原來是玉兔辦的。嫦娥氣衝牛斗,吼得整個月宮都震動了:“玉兔,過來!你不好好地搗你的藥,跑到網上來搗什麼亂?”玉兔不以為然地說:“就只允許你上網,不允許我上?再說,現在月宮都機械化了,什麼全自動洗衣機,全自動微波爐??就連我的搗藥器也稱全自動的了,幾百年的搗藥任務,早就完成了,現在我還在網上推銷我搗的藥呢!連流氓兔也十分欣賞我搗的藥,他還向我高價收購呢!我們早就成了朋友,誰像你呀,在網上玩了這麼久連個網友都沒有,差勁!”嫦娥覺得十分沒面子,自己好歹是月宮的主人,中秋節的主角,竟讓玉兔搶盡了風頭。嫦娥氣得抓起玉兔就打。 突然,“轟”的一聲傳來。不知怎麼回事,嫦娥跑去一看。原來吳剛丟棄了斧頭,用高科技鐳射技術,把月宮上的桂花樹砍倒了。

  今年人間中秋節為什麼沒有月亮?因為遍地的桂花遮住了月亮。細心的人還可聞到一股淡淡的桂花香。

中秋節的作文800字 篇2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然而,中國也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清明,端午,中秋等。我最喜歡的就是中秋節,看著朦朧如水,如夢似幻的月色,吃著香甜可口的月餅,和自己的親人聊聊天,敘敘舊,心情不由得好了起來,總想舒展雙臂,擁抱著這柔美的境界,心中的煩惱,憂愁立刻煙消雲散,使人心曠神怡,進入了甜甜的夢鄉……呵呵,你是不是也被這美好靜謐的景色給吸引了呢?不急,讓我們一起去享受一下這如仙境般的中秋節吧!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天空中出現了十個太陽,曬得人們無法繼續生活下去了。當時有個力大如牛的英雄,后羿。后羿是個心地善良,機智神勇的人,他為民除害,射下了九個太陽。

  人們得知了這個激動人心的好訊息後,都十分敬重他,拜他為師。有個叫逢蒙的人,為人奸詐狡猾,從不透過勞動來獲取東西。當他得知后羿的妻子嫦娥手中有一丸能使人長生不老並可昇天成仙的仙丹後,也裝模做樣地拜在後羿的門下,為的就是找機會偷走仙丹。

  在八月十五日的夜晚,只有嫦娥一人在家裡。逢蒙乘著這個好機會偷偷潛入嫦娥家裡,威逼嫦娥交出仙丹。可嫦娥善良的人,她想:要是讓這種人拿了仙丹豈不是會害死很多無辜的百姓嗎?嫦娥不給,眼看逢蒙就要搶到仙丹了,嫦娥一個箭步衝上去,取出仙丹,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飄飄悠悠地飛上了天,一直朝著月亮飛去。

  老百姓們得知了這個訊息後,都很想念好心的嫦娥,在院子裡擺上嫦娥平時最愛吃的點心,遙遙地為她祝福。從此以後,每年的八月十五就成了人們期盼團圓的中秋佳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現在,中秋節不僅可以吃月餅,觀月,還可以觀看一些中秋節的文娛節目。你瞧,舞臺上的男男女女唱著一首首婉轉動聽的歌曲,有一個個令人捧腹大笑的幽默小品,還有那精彩絕倫的雜技表演......

  這是多麼美好的情景啊:手裡捧著一杯醇香的熱茶,嘴裡吃著甜的如蜜糖般香甜的月餅,看著精彩的文娛節目,和家人們談談心,此時的心情又是那麼美好。

  這是多麼心曠神怡的境界啊:清涼的微風拂過髮梢,空氣中瀰漫著月餅與桂花的清甜香味,月光如水,靜靜地灑在平地上。

中秋節的作文800字 篇3

  時間過得真快,中國傳統佳節中秋節到了!在這個節日裡,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老家新沂度中秋佳節。

  中秋節這一天,走高速公路是免費的。我們在泗洪就上了高速公路,上高速公路的車子很多,有很多都是從外地來老家過年的。平時這裡的人很少,一到中秋假期,人就多了起來。聽說,光是中秋節這一天走的高速公路的車子所少花的錢總共累計起來,可以達到兩百個億呢!它代表著我們國家越來越發達,給予平民百姓的越來越多。有些大城市上高速公路還堵車,人們一聽說是免費的,趕緊去上高速,真是好訊息傳千里呀!

  我回到我的老家新沂的時候,看見我的姑姑已經找了個男朋友了,姓李,個子不算太高,離多遠就看見他在幫助姑姑扛東西。模樣不是很出眾。有些貪玩,一上車到家裡,除了吃飯的時候與人說幾句話,其餘就看見他一直在玩手機。他的行為有些靦腆,不太擅長與人說話。只看見他與姑姑談得很投機,姑姑好像很喜歡他似的。他連說帶比劃的樣子,常常把我的姑姑給逗笑。

  回到家後,雖然家中多出了一個人,但是我還是感覺有些不對勁,這是為什麼?哦!原來我的爺爺已經過世了,以前我的爺爺在的時候,我一來家,就會看見他對我爽朗的笑聲,我也常常與我爺爺鬥嘴。現在我的爺爺不在了,我感覺家裡變得冷清多了,只有奶奶與嬸嬸兩人在忙東忙西,爸爸常常給奶奶買一些補品和給奶奶一些錢,但是奶奶都不要,有時候,她都叫姑姑把錢給存在銀行裡,說什麼也不肯花。就這樣,十分節約。

  吃多晚飯後,我和哥哥出去玩時,看見月亮又大又圓,好像一個大臉盆。我還看見月亮上有一些黑色的地方,那應該是月亮上的環形山吧!它是那麼的美,那麼的圓,在黑夜的襯托下顯得十分顯眼,讓人一望天就能看到它。它在一個個雲裡鑽來鑽去,像在跟人們捉迷藏玩似地。我忽然隱隱約約的看見月亮裡面有我爺爺的身影,我覺得,我和哥哥不應該在家裡玩電腦,我本來是勸說他的,但是自己卻也玩了起來,我感覺自己不應該去玩那些虛迷世界(穿越火線),就像我爸爸常常對我講的:“小時候不好好學習,長大就去拾破爛,蹬三輪車。”“在班裡低於前五名,你連我以前的那個學校都考不上。”“考試沒考好,在家裡沒有發言權!”

  這就是我的這一天感觸最深的事情,雖然那是一個平靜的夜晚,但是,我感覺,我收到的啟發,卻不是那麼平平淡淡的。

中秋節的作文800字 篇4

  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晚上,我們一家人要去柚子園過中秋節。

  柚子園位於市郊,離我們這比較遠,我們吃過晚飯後,與爸爸的幾個親朋好友一同驅車前往。在路上,我們披著淡淡的月光,呼吸著郊外清新的空氣,路過了片片草叢和樹林,草叢裡的蟲子發出陣陣悅耳動聽的聲音,好象是在樂曲中歡迎前往柚子園歡度中秋的人們!

  到了柚子園,這裡早已成了歡樂的海洋,園裡張燈結綵,人頭攢動,人山人海。柚子園的中央搭起了一個小型的露天舞臺,紅色的地毯,舞臺的後面是用水泥塑造的3米高的大柚子,還長有眼睛、耳朵、嘴吧呢,可形象逼真極了。舞臺的前方擺放了盆景和各種各樣的、奇形怪狀的瓜類。從大門沿著一條100米長的廊道直通往露天舞臺,廊道的外圍是掛滿了柚子的果園,廊道的兩側吊掛著很多奇形怪異的瓜果。另外,舞臺的周邊佈設了很多遊樂或自助專案,如:瓜果長廊、木樓餐廳、篝火、竹竿舞、小型遊樂園、紅薯窯、叫化雞、燒烤場等等。我們在舞臺的正前方瓜果棚下要了一張大圓桌,大家齊動手,把帶來的月餅、水果、飲料擺得滿滿的一桌,嘴饞的我先下手為強,拿了點點心,在舞臺附近轉了幾大圈。

  隨著節目主持人的幾句開場白,一簇簇禮炮呼哨升空而起,在中秋的夜晚綻放出美麗的煙花,遊園活動開始了!整個柚子園更加沸騰了,滿園的遊客,有的擁向露天舞臺,觀賞歌舞表演;有的擁向篝火晚會現場,圍著兩堆篝火跳起了竹竿舞;有的擁向搬柚子大賽現場;有的……反正,柚子園裡所有遊樂專案都擠滿了人群。也許是童心未泯吧,我第一趕往的是小遊樂園,在那裡和我一起玩的有很多小朋友,也有比我大的姐姐和哥哥,我們在一起玩盪鞦韆、走吊梯、爬恐龍、捉迷藏等,玩得滿頭大汗,笑得合不攏嘴。而其它遊樂場地,如搬柚子大賽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篝火晚會,熊熊的火光下,人們盡情跳起了竹竿舞,伴隨清脆的竹竿節奏聲,傳來了人們陣陣的歡呼聲……

  整整一個晚上,我和幾小朋友,一會兒穿梭於小遊樂園,一會兒穿梭於篝火晚會現場,一會兒又穿梭到了搬柚子大賽現場為參賽選手助威吶喊,在整個柚子園裡,到處都看到了我們快樂的身影。

  漸漸地,十五的月亮爬上了眉稍,皎潔的月光鋪滿了整個柚子園。已是午夜的時候了,這時,爸爸叫我回家了。走到大門,我又回頭看了看,皎潔的月光下,不知疲倦的人們還浸醉在歡樂和溫馨的中秋夜裡,我不禁觸景生情,心想:明年的中秋節,月會更圓,人會更歡,祖國和人民會更加富強!讓我們共同期盼,期盼明年的今宵再相會吧!

中秋節的作文800字 篇5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總盼著過節。春節和中秋是家鄉最受重視的兩個節日。或許是因為那時候生活水平比較低,只有過節時家裡才會改善一下生活;或許是一到過節就放假,總會搞一些娛樂活動,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場;或許兩者兼而有之。總之,過節忙的是大人。但大人們忙歸忙,每到過節也都有一種心情的放鬆。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我們這些考試吧無慮孩子。

  春節的時候,雖然恰逢農閒,但總感覺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獨中秋,給人一種特別的欣喜,一種心境的安歇,一種特別的想往。後來想起來,似乎是心緒不同使然。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穫的積蓄,又是收穫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於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著人內心即將收穫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嚐著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穫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媽媽每年都要親手給我們做月餅吃。媽媽做的月餅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裡面放些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乾什麼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裡嫩,年輕人情有獨鍾。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琅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麼的清晰,那麼均勻,那麼好看。所以一趕上中秋過節回家,總要吃上兩大塊兒,覺得好香、好甜……。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因為從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水平變遷。

  你看,農家餐桌上,除家禽肉類,傳統的蔬菜等食品外,越來越多的餐桌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肉類、蔬菜、海鮮。

  “無酒不成筵席”,喜慶的日子,中國人總要飲一點酒。過去,多是二鍋頭等高度白酒,現在人頭馬、茅臺等國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這些都預示著祖國經濟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紅火。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藍圖上的規劃和設想,而是逐漸成為千家萬戶實實在在的生活寫真。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穫。我願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中秋節的作文800字 篇6

  一年一度中秋月,中秋佳節,家家團圓,戶戶歡歌,品嚐月餅,把酒賞月。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生活條件的提高和生活節奏的加快,月餅的種類、花樣和系列日益豐富起來了,月餅的品牌更是應有盡有,無所不有,其檔次也是叫著勁兒地上,讓人飽享眼福,盡享口福。然而,最讓我回味無窮,記憶猶新,難以忘懷的的卻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生活困難時期,母親親手製作的“黑月餅”。

  那時候,家裡人口多,勞力少,全靠父親一個整勞力掙工分吃飯。家裡窮的叮噹響,幾乎是揭不開鍋。在這樣的生活條件下,別說是買月餅,就是填飽肚子也很不錯了,所以說,那時候若買月餅吃,簡直是異想天開,白日做夢。但是,每當到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時候,為了營造中秋節的美好心境和溫馨氛圍,母親總是要親自動手製作一些月餅。為了讓自己親手製作的月餅既好吃又好看,巧手的母親專門製作了一個精美的“月餅模子”。那時,由於家裡窮,沒有細糧(小麥麵粉),只有粗糧(地瓜面兒和蕎麥麵兒等),母親先把黑黑的地瓜面和蕎麥麵摻起來加溫水和好後,再做成圓圓厚厚的小餅,隨後,再用一些在乾鍋中炒熟了的核桃仁、花生仁、芝麻、紅棗、板栗和糖做成香甜味美的餅餡兒夾在小餅上。沒有紅塘或白糖,母親乾脆因陋就簡,就地取材地把鄰居家辦喜事時給的一把糖塊砸碎放在餅餡兒上。然後,母親便把做好了的那些小巧玲瓏的小餅放在鍋內蒸熟。最後一道工序就是再把蒸熟了的黑麵餅,放在乾熱鍋內或煎、或烙、或烤,使其變硬。母親在製作月餅的時候,還特別喜歡弄些新花樣,專門在上面刻制了耐人尋味、豐富多彩,十分引人的圖案和詞句。使這些自制的黑黑的“鄉土月餅”增色不少,不僅好看,還好吃。每當到了中秋佳節母親製作“黑月餅”的時候,我們兄妹幾個總是圍在鍋頭旁邊盯著看個不停,直饞的我們流口水。我們那兒有給孃家送“八月十五”(中秋節)的風俗習慣,母親總是早早地把“黑月餅”做好,給外祖父和外祖母送去。外祖父和外祖母常常是邊吃那香酥脆甜,味美可口的“黑月餅”,邊合不攏嘴地邊誇我母親的手藝好,做的“土月餅”有滋有味,無汙染,不傷害身體,是保養身體的高階營養品,好吃,愛吃,永遠也吃不夠。因為我家母親自制的月餅美味兒飄香,左鄰右舍都能聞香噴噴的月餅清香,有一年的“八月十五”(中秋節),還惹得西鄰劉嬸家的孩子吵著嚷著拉著他的母親,用他家從城裡買來的高檔的“白月餅”或“黃月餅”到我家裡來換“黑月餅”吃哩。

  雖然現在那些花花綠綠的月餅多得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但我卻對母親親手製作的“黑月餅”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兒時母親親手製作的中秋月餅黑黑的,圓圓的,香香的,豔豔的,美美的,甜甜的,那種感覺至今讓我難以忘懷,給我了帶來美好的回憶,曾經不止一次地在酣夢中“品嚐”到過這種“黑月餅”。餅黑黑,情深深,黑黑的月餅濃濃的情!

中秋節的作文800字 篇7

  雅從小都在爺爺的呵護下長大,雅的父母在雅兩歲的時候便外出打工,以便養家。於是年幼的雅,便被寄養在了爺爺家。

  雅的奶奶很忙,幾乎每一天都奔波在廚房和菜園子之間。在雅幼小的心裡,奶奶是世界上最忙的人了,雅的爺爺也很忙,不過,和奶奶不同的是,爺爺會在每天下班之後,抽出時間來陪雅,而雅最盼望的,也就是爺爺下班了。

  每天爺爺下班回家時,總會先抱起從屋裡匆匆跑出來的雅,然後再在雅那粉紅色的小臉蛋上親一口,說:“想死爺爺了”,每天下午,爺爺都會教雅玩很多很多的遊戲,有放風箏、畫圖畫、疊飛機等“,每天的這個時候,就是雅最快樂的時候了。

  每個週末,爺爺不上班,於是,他便會帶雅去爬山。在山上,他會摘一起很漂亮的小花、小草,再把它們紡織成一個個精美的玩具給雅,這時,雅就會高興的圍著爺爺跳個不停。

  雅的父母很少回家,只是在每年過年的時候回一次家,過完年就出去打工了,雅對父母越來越陌生,在雅幼小的心靈裡,爺爺就是自己的爸爸,奶奶就是自己的媽媽,不過,和奶奶不同的是,爺爺也是雅的朋友。

  後來,雅上了小學,再後來,雅上了中學。在生活中,爺爺是雅的老師,他教會雅應該怎樣做一個能為這個社會做貢獻的人;在學習中,爺爺同樣是雅的老師。他教會雅應該怎樣解那些複雜的證明題,雅常常在心中念:“爺爺是我的老師,也是我的朋友,更是我的良師益友”!

  日子就這樣平淡而又充實的過著,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神福”。雅的爺爺忽然在一次體檢時被查出得了肝癌。

  雅的爺爺並沒有把這件事告訴雅,因為,他不想因此讓雅不開心,他不想因此讓雅耽誤學習;他更不想因此讓雅對生活失去信心。

  可,雅還是知道了這一切,因為,爺爺已經臥不起,雅的心裡明白,爺爺可能活不長了,可,中秋節快要到了,雅希望能和爺爺一起再在人間過這個屬於爺爺的最後的一箇中秋節。

  雅每次放學了都會守在爺爺身邊,跟爺爺彙報自己每一天的學習情況。爺爺的臉色雖然已經蠟黃,肝雖然已經疼的歷害,但,他卻仍然強忍著疼痛,面帶微笑的聽雅講述這一切。

  中秋節一天一天的臨近了,雅的心情也一天一天的繃緊了,因為,爺爺的精神已經一天比一天差。

  每次當雅掉了捷毛,她都會小心翼翼的用捷毛許一個心願,希望自己的願望能實現。

  終於等到了中秋節的前一天晚上,雅寸步不離的守著爺爺,一分一秋的計算闐時間,“快了,快了”雅叫道,當時鐘敲十二點的鐘聲時,雅哭了,因為,她的願望實現了。

  她握著爺爺手,看著爺爺,爺爺忽然笑了,嘴裡堅難的吐出了幾個字“中秋節到了”,雅聽完後點點頭,撲到爺爺的胸前哭了。

  可,就在這天清晨5點,爺爺去世了,雅趴在爺爺的胸前嚎啕大哭。往事全在腦海中浮現,摘野花、疊飛機、放風箏。

  這最後的一箇中秋節,成了雅終生難忘的中秋節。

  “八月十五月兒圓,爺爺為我打月餅……”。

中秋節的作文800字 篇8

  月餅,原本是祭月時供品的一種,以後成為民間互相饋贈的禮品。《西湖遊覽志》稱:“民間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義。”東坡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來讚譽月餅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 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有人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月餅象徵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水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人們把月餅當作吉祥、團圓的象徵。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闔家團聚,品餅賞月,談天說地,盡享天倫之樂。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月餅,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糕餅鋪。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太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更受人民青睞的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 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記》曰:“八月十五日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清代,月餅的製作工藝有了較大提高,品種也不斷增加,供月月餅到處皆有。清代詩人袁景瀾有一首頗長的《詠月餅詩》,其中有“入廚光奪霜,蒸釜氣流液。揉搓細面塵,點綴胭脂跡。戚里相饋遺,節物無容忽……兒女坐團圓,杯盤散狼藉”等句,從月餅的製作、親友間互贈月餅到設家宴及賞月,敘述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