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700字>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集合五篇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集合五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700字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1

  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去惠東外婆家玩,在路上很多汕頭的車去祭祖。然後我們家的車就塞在了路的中間,終於有幾個交警來指揮,很快路就通順了。

  到了外婆家,我們叫我的舅舅下來提米。我提了一袋水果,外婆家沒有電梯,我只能爬樓梯到外婆家。外婆家住在六樓,我爬到半路的時候,外公下來迎接我,我高興地叫了一聲外公,外婆很高興見到我,外婆抱了一下我就去做飯了,我們在外婆家說說笑笑,一會說路上塞車,一會說我的爺爺奶奶。我外公的愛好是捉鳥,他說:“昨天捉了一隻,今天又捉了一隻。”外婆叫了一聲吃飯了,然後我們就圍在飯桌上吃飯了,飯桌上的菜可多了有泥猛魚、鰻魚、馬鮫魚、雞、土豆絲,我們猛吃猛吃,吃得飽飽的,睡了一覺,就出去玩了。

  一出門,走了幾公里讓司機發愁的事又來了,塞車塞得水洩不通,我們又被塞在路中間塞了兩個小時,我們3:00出發非要等到5:00,啊終於通了,我們順利地到了姨夫家住著我的兩個表弟一個表妹和表姨還有四姨和姨婆,他們跟我玩得可好了,我們一起吃完晚飯,又去姨父的單位警察局休息了一會,去完了警察局我們就去了海濱溫泉去泡溫泉,進入了溫泉區我們先去了烏龜池,是由一隻龐然大物的烏龜在烏龜的殼上有一扇門裡面就一個小池子組成的,還有一個兒童樂園那裡有青蛙滑梯、翹翹板、噴水滑梯,都很好玩,我和我的表弟表妹玩得可開心了,我們還去了茉莉花池,茉莉花池有迷人的香味,還有按摩池,一摁按鈕就會給你按摩,當時我們也帶了外婆,外婆沒泡溫泉,她和姨婆一起在大堂等我們,當我們泡的差不多的時候外婆和姨婆,找到她們了,我們休息一會,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外婆就回外婆家。 在路上又塞車了,我的車的前面有兩輛車,那兩輛車也是粵B的,然後我們就跟著他們走,我們躍過村莊來到一座小橋,躍過小橋這段路是我爸爸帶他們走出來的,走了出來爸爸用飛快的速度回到了外婆家。 到了外婆家,外婆給我們煮了一碗麵,我吃完了就刷牙睡覺。 難忘的假日。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2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之說。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依然盛行。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放風箏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傳說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我家鄉的清明節主要以掃墓為主。今年的三月四日,我們一家四口人像往常一樣,一大早就坐車回老家——長樂祭祖掃墓。這一天,天氣陰沉沉的,偶爾還伴著細細的小雨。我們有的扛著鋤頭,有的提著祭品,有的拿著鐮刀,一路走上山來。山上的空氣尤其的新鮮,放眼望去滿目蒼翠,真個心曠神怡啊!我們順著彎又陡的山路,連走帶爬地來到山頂,終於來到了爺爺的墳前,我們要給敬愛的爺爺掃墓了。

  奶奶和媽媽忙著給爺爺上香,擺祭品,我和爸爸負責清除墳上的雜草。“正正,你割得真認真呀!”媽媽誇讚我道。可我一根草也沒割斷過,真是不好意思。

  一眨眼的功夫,山上便多了許多上墳的人們。時近中午,我們上好了墳,收拾好東西就高高興興地下山了。這時又下起了牛毛般的春雨,媽媽便教我念起了唐代詩人杜牧寫的《清明》一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3

  今天是星期五,老師佈置了一項作業,在家長的指導下登入“未成年人——中國文明網”,在網上進行祭拜英烈,撰寫感言體會,表達對英烈的感恩和敬仰,並且寫下自己的感悟。

  我一回家,便告訴爸爸媽媽今天的作業,讓他們在旁邊指導幫助我寫下感悟。我在下面的發言框裡看到,別的哥哥姐姐們寫的感言體會真的是太棒了。我也忍不住要在發言框裡寫下我的感言體會。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之所以要祭拜英烈,一是因為初夏草木茂盛,雜草容易長在先祖的墳墓上,人們覺得這樣是對先祖的不敬。二是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

  一。於是人們紛紛在清明這天祭拜先祖。

  清明已有2500多年曆史,古時又叫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掃墓節、掃墳節、植樹節、鬼節等。它與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十月初一的寒衣節,並稱為中國三大著名“鬼節”。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清明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為一日。

  清明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清明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摺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簷上。

  關於清明詩詞眾多,如 《途中寒食》(唐)宋之問 《清明》 (唐)杜牧 等,說明古時候的清明頗有名氣。

  又是一個清明,我們一起祭拜英烈們,是你們用你們的鮮血換來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我們會更加努力的學習,將來回報祖國,讓你們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激勵著我們!您們人雖然犧牲了,但是依然活在我們心中,我向您們致敬。我們一定會好好學習,為建設祖國出一份力。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4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祭祀是必不可少的。

  祭祀包括了掃墓與祭祖。掃墓俗稱上墳,就是清掃逝者墳前的雜草等,祭祖就是祭拜逝去的祖先們。

  準備好各種祭祀品,如“墳飄”,鞭炮,香等等,便踏上祭祀之路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在清明這天果然下起了濛濛小雨,林間飄起了薄薄的霧,地上溼漉漉的。時隔365天,儘管這條路已經走的很熟悉,但是再次踏上這條路,心中還是感慨萬千。一同前行的人邊走邊尋找著合適的木頭掛“墳飄”。找到了便折下它待著一同行走。

  走了大約半個小時,終於到達目的地,望著這滿山遍地的墳墓,心中一股莊嚴之情油然而生。找到我們需要祭拜的墳墓,我先站著看了一會兒,然後開始清除雜草。這麼長的時間沒打掃,雜草已經長滿了墳墓,用工具一下一下的,剷除一根一根雜草,墳墓漸漸有了該有的樣子,身體開始暖熱,額頭也已經冒出細細的汗珠。終於除完了。

  這是便開始開始祭祖了,把“墳飄”掛在木頭上,插在墳前。“墳飄”是白色的,一串一串的,在微風中輕飄著。透著這純白色的“墳飄”,我彷彿看到了我的祖先正在極樂世界望著我們,臉上浮起了仁慈的笑容。

  然後是燒錢紙。錢紙是黃色的,大概臉一樣大小,上面印有一個個半圓圈。燒錢紙可不是直接把它點燃就完事了的,而是要先把粘合在一起錢紙一張一張撕下來後再點燃。等它有了火苗後,把它放在墳前,再把剩餘的錢紙一張一張的放入火裡。接著點燃香,把它插在墳前。

  接下來是祭拜祖先。雙手躺平合攏在一起,雙眼閉著,嘴裡輕輕的說著一些話,再鞠三次躬,這便算是祭拜完成。當然,如果有必要的話,還需要跪在地上祭拜。

  最後一項便是放鞭炮,把長長的鞭炮平鋪在墳的兩旁,站在距離墳不遠處,留一個膽大的人點鞭炮。其他人就靜靜的注視著。鞭炮啪啦啪啦的響著,濃煙漸漸包圍住了墳墓,我忍不住地想:棺材裡的人會不會嫌我們動靜太大,打擾到他睡覺了?可是不會,因為她們睡得太熟了……他們正在做一個夢:他們夢見自己的子女們來看望他們了……

  祭祀這便就結束了。我們返回家的路途中,能看見許多其他人拎著大包小包,也是來祭祀的;能看見其他墳墓的祭祀品;能聽見遠處傳來的鞭炮聲……

  清明節不但是一個節日,也是祭祀的一種活動。在中國人心中,清明祭祀很重要。祭祖是與孝道繫結在一起的。如果不去祭祀是不孝道的。所以清明祭祀一定要去哦。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篇5

  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又將來臨了,學校給我們放了三天假,也讓我們有機會去祭拜一下逝去的親人。

  今年,奶奶離開我們三年了。在我們關中農村地區,按習俗應該隆重祭奠一下。我知道老爸為這事,已經籌劃很久了。

  清明節這天早上,家裡就陸續有祭奠奶奶的客人到來,舅舅、叔叔、姨媽都來了。大姑、二姑也風塵僕僕地從西安趕回來了。頓時,家裡擺滿了各種祭品,比如花圈、各種花花綠綠的冥幣,紙製的樓房、小汽車、電視機等等,令我驚訝的是其中竟然還有一部“蘋果手機”。

  我望著這些祭品直髮呆,喃喃的說“燒這麼多東西,太浪費了……”

  “是呀,還汙染大氣!”身後有人搭話,我回頭一看,是有學者風度的大姑,她接著說“一不小心,還會引起火災!”

  “是呀,前幾天西安的陰霾天氣可把人害得不輕!”心直口快的二姑立刻插話。

  “太好了!”老爸不知什麼時候湊上來的,他顯得輕鬆地說:“咱們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新聞媒體上提倡文明祭祀,我還擔心你們不接受,看來我現在是out了!”

  老爸的話剛說完,家裡已是笑聲一片了。

  等大家笑聲結束了,老爸不緊不慢地說:“我們今日就來個移風易俗,我們不燒祭品,改成種樹獻花。”大家都點頭表示贊同。

  中午十點鐘時候,冒著濛濛細雨,我們一行人向墓地出發了。只是我們顯得很特別,有扛柏樹的,有抬水的,有扛勞動工具的,還有捧著鮮花的。

  來到奶奶的墳前,清理過雜草,大家七手八腳開始栽翠柏了。挖坑、培土、澆水,不一會兒,兩棵蒼翠柏樹已經矗立在奶奶的墳前。

  然後,客人依次給奶奶獻上鮮花、三鞠躬,表達對奶奶的哀思,整個過程顯得莊重肅穆。

  正在這時,只見西邊的墓地濃煙滾滾。過去一看,原來有一位叔叔在那邊燒紙錢,結果引燃了荒草,大家一齊動手,才撲滅了大火。

  我趕忙跑過去對他說:“叔叔,你不要在燒紙錢了,這樣會汙染環境,還容易引發火災,您還是獻點花吧!”我把手裡的花分給了他一束。

  那位叔叔顯得非常不好意思,但又很驚訝的說:“獻花的做法,我昨天看電視上提倡,沒想到今日真的有人做了……小夥子,這個做法好,佩服!”叔叔的話,說的我真不好意思。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顯得異常興奮,今年的清明節過的真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