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學生描寫小學的作文700字4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生描寫小學的作文700字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生描寫小學的作文700字 篇1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來到了,元宵節又稱上元佳節,是春節後迎來的又一個傳統佳節。 元宵節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來到了,元宵節又稱上元佳節,是春節後迎來的又一個傳統佳節。
元宵節早在20xx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
歲月不斷流逝,但元宵節的很多民間習俗至今非常盛行。比如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猜燈謎、放煙花等活動,給元宵節增添了光彩。
除了這些活動以外,元宵節還有包元宵的習俗。今天我有幸跟爸爸媽媽到外婆家,正巧碰到外婆在包元宵,我就跟外婆學了起來。外婆先用開水來和糯米粉,然後不斷地用力揉麵,一直揉的像橡皮泥一樣有韌性,接著把面揉成寶塔的形狀,從“寶塔”的頂兒上拽下一塊塊麵糰,搓成圓團,中間掏個洞,兩隻手相配合把洞越揉越大,把準備好的豆沙餡,放在這個洞裡,用大拇指和食指慢慢捏,接著把洞口封住,最後,把做好的元宵放在手心,兩隻手柔和地將元宵搓圓,這樣一個元宵就做成了。看了外婆包元宵,我的手忍不住癢癢了,捲起袖子也包了起來。雖然我包的元宵餡子少、大小不一、奇形怪狀,但還是得到了外婆的表揚。
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煮元宵了,我們把元宵放在燒開的水裡,不一會兒水滾開了,元宵一個個漂在水面上。看到這一個個白花花、圓滾滾的元宵真叫人眼饞!我們大家吃著這熱騰騰的元宵,心裡感到非常舒暢,我的臉上堆滿了笑容樂呵呵地說:“元宵象徵著我們的生活甜甜美美,團團圓圓。”
學生描寫小學的作文700字 篇2
親愛的同學們,當你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你一定覺得很奇怪吧!不急,且聽我慢慢說來。我可不是想要它粗心大意哦!我所謂的“三心二意”,是:
第一心:開心
時光如流水,轉眼間的功夫,我即將成為一名六年級的學生了。長大了,本該開心吧?可那“開心”竟像風箏一樣越飛越高,只留下一大堆的作業。聽,媽媽的嘮叨聲又響起來了,我只得削尖腦袋,瞪大眼睛,在題山卷海中“苦作舟”,只盼望著能夠“擠”出一個讓媽媽“開心”的好成績,以優異的成績升入六年級……唉,什麼時候才能痛痛快快的玩上一天,好好放鬆一下?在無奈中,我尋尋覓覓,那早已逝去的'那顆開“心”……
第二心:信心
伴隨小學五年的生活,身為“高分一族”並且活潑好動的我,自然免不了在各種活動中“閃亮登場”了!我雖然平日裡活潑開朗,但是不知怎麼回事,那小小的講臺,竟然成了我最害怕的地方!記得那次元旦表演,我的心砰砰直跳,腿抖得厲害,臉憋得通紅,唱歌的聲音都跑了調。臺下一片鬨笑聲。我一唱完就趕緊灰溜溜下了場,坐到座位上還“驚魂未定”。盼望著,盼望著。什麼時候我才能擁有一顆讓我戰勝膽怯、戰勝自我的“心”——信“心”呢?
第三心:細心
沒有這顆“心”的這些日子裡,我總是在領導考卷回家後,把自己關在書房裡“演奏”一“曲”。因為每一次考試時,我總是犯“粗心”的錯誤——要麼在英語考試裡沒注意大小寫,要麼在語文考試裡寫錯別字,要麼在數學考試忘了寫單位……不說了不說了。唉,我最重要的朋友——細“心”,你快回來!我真的好想你呀!
第一意:創意
悲哀啊……最近,我每寫一篇作文,再也聽不到老師的誇獎了。為什麼呢?我的怎就得不到劉老師的好評呢?我慢慢思索著。對!我的作文缺乏創意!人人都些類似的作文,千人一面怎麼能行呢?語文老師就是這教導我們的——看來我要好好努力了——向“創意”看齊!前進!
第二意:情意
當同學摔跤的時候,劉宇晗會毫不猶豫的跑過去幫忙;當同學有困難時,高林森會不假思索的伸出援助之手;當白髮蒼蒼的老奶奶要過馬路時,方可欣會飛快的跑過去扶老奶奶……此時此刻,我在哪裡呢?我為什麼就沒有一顆助人為樂的心呢?從今以後,我也要讓這“情意”永遠伴隨著我快樂成長!
我是多麼希望自己早日擁有“三心二意”呀——開心、信心、細心、創意、情意!親愛的同學,讓我們一起來努力,爭做“三心二意”的人吧!
學生描寫小學的作文700字 篇3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這首詩在上小學時我們就學過,想必大家一定耳熟能詳吧?“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大家一定都知道這一描寫西湖美景的名句吧。的確,我很喜歡這句詩,因為我同蘇軾一樣深戀著那西子湖畔,深戀著西子湖畔那一潭無以倫比的水。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瀏覽過西湖,寫過多少令人痴醉的文章,千百年來廣為流傳,而我從小時起,就盼望著有一天能親眼目睹西湖的嬌容。這一天,在今年暑假終於來到了。
西湖之美,美在西湖之水。
西湖之水是碧綠的,也許是周圍環繞著層層疊疊的蒼翠欲滴的樹木的緣故吧,使得這水那麼綠,使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彷彿春姑娘就住在湖底,搖動的水草呈現出翠綠顏色,閃亮閃亮的,太陽光一照,便活躍起來了,像一群舞者穿著閃亮的裙子在跳舞,舞姿那樣整齊。那樣優美,令人沉醉。
西湖之水是平靜的,像一面光滑的大鏡子,靜靜地照耀著,點點微風吹過,泛起一層層微波,很快便倏地一下又不見了,讓人猜不著,看不透,不知不覺中,湖水又恢復了平靜,幾條小魚游過來,輕輕地,柔柔地,讓人感覺不到它在遊動,這種意境,清靜幽深,能讓人忘掉一切煩惱,盡情在大自然母親的懷抱裡撒嬌,尋找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自由自在地去翱翔……
西湖之水是醉人的,它的綠,它的靜將你緊緊包圍,讓你忘記現在,忘記世俗,忘記煩惱,回到純樸,回到自然,你會發現,自然的魅力是多麼偉大,它又將你從喧囂中拉回,離開城市那片狹小的區域,感受自然的廣闊與清麗,感受那純粹的美,沒有人不被它的美麗所折服,它是最聖潔的象徵!
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景色是最優美的,讓我們敞開心扉,忘記一切不愉快的事,洗淨一切世俗的塵埃,在這個晶瑩剔透的風景秀麗的世界裡自由徜徉吧!
感謝大自然賜予人類美景,這一潭水,不正是大自然巧奪天工的傑作嗎?這一潭水,不正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饋贈嗎?
西湖之水,綠如碧玉,讓人忘記煩惱、痛苦;
西湖這水,靜如明鏡,讓人忘記世俗、悲哀;
西湖之水,清麗晶瑩,讓人的心如同淨化了一般純潔;
學生描寫小學的作文700字 篇4
期中考試結束了,家長會也接著來臨了。星期三的下午,開完家長會,我和媽媽一起騎車回家。
一出校門,媽媽就數落了起來:“董老師說了,你太不成熟了,這麼高的個子還像個小孩一樣,平時上課發言也不積極,也不積極參加班組活動,你看人家班長比你還小,董老師就說人家相當成熟啊,做什麼事情都有個大人樣,你看看你,怎麼好意思……”媽媽沒完沒了的嘮叨,再加上我還沒有完全走出期中考試失利的陰影,所以煩躁不已,以至於我回到家,久久不能靜下心來寫作業。於是,我乾脆靠在椅背上,兩眼看著窗外,腦子裡開始思考關於成熟的問題。
我的視線定格在了院子裡那棵十年前媽媽種下的枇杷樹上,我一眼就看到了枇杷樹最頂端那一串深黃色,已經熟透了的一串枇杷。每年五月,枇杷便陸陸續續地成熟了。那麼,它們是怎樣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呢?
我不禁聯想到了拔苗助長的故事,猛然醒悟:成熟是個循序漸進,水到渠成的過程。到了時候自然會成熟,要想一下便成熟那是不可能的,我感覺有了一些思路,繼續思考著。
我把枇杷樹從上到下仔仔細細地觀察了一番。在中間,我發現一些綠裡帶黃,還沒完全成熟的枇杷,而在下方,我看到一串串淡青色完全沒有成熟的枇杷。這和最頂端金燦燦的枇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是為什麼呢?
我家院子裡一天只有很短的時間能照到太陽,然而,那時的陽光也是最火,而樹頂上的枇杷恰好可以受到陽光最好的眷顧。颳風下雨時,樹頂上的枇杷完全露,暴露在風雨中,而下面的枇杷受到枝葉的遮擋,經歷的風雨較少。我自言自語道:“這又和成長速度存在什麼關係呢?
我接著把我和班長聯絡起來思考。忽然,我想通了,頂部的枇杷,長期經受烈日的暴曬、風雨的吹打、久經滄桑,所以最先成熟;而下面的枇杷總是躲躲藏藏,得不到鍛鍊,自然難以成熟。同理,班長之所以成長的快,成熟的早,是應為她總是積極進取,爭取鍛鍊的每一次機會啊!而我卻總是畏畏縮縮,不求上進,結果當然成熟不了啦!
原來,成熟是爭取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