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600字> 開平碉樓作文600字3篇

開平碉樓作文600字

開平碉樓作文600字3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開平碉樓作文600字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開平碉樓作文600字 篇1

  中秋節後一天,帶著探完親(和寫不完作業)的煩躁,我踏上了回家的路。路上看到了寫著開平碉樓的牌子,便順路去了。

  走進自力村碉樓群,入眼是一座木橋,橋下潺潺流水清澈見底,水邊的綠樹垂下一根根細絲,投影在水中,像是在水邊梳髮的女子,嫵媚多姿。繞過一圈小山,碧綠的樹半包圍著一座座樓房,像是一座座綠色的小山,“山”中的碉樓映入眼簾:斑駁的石牆上爬滿翠綠的青苔。碉樓地域廣闊,每座碉樓都不低於兩層,而且碉樓分三種:眾樓、居樓和更樓。

  據導遊所說,明朝時期開平地區土匪猖狂,自然災害頻發,當地民眾為了自保,便幾戶幾戶地集資,一起建了眾樓,每戶分一間房,眾樓內部造型封閉、簡單,少了城市中一座座高大樓房的花枝招展,卻多了絲絲輕妝淡抹的美和實用性,碉樓外表的小洞,像是一雙雙眼睛,彷彿還能眨幾下,那是當初用來打土匪的。

  村口,高聳挺立的更樓像是村落的守衛者,站上去,視野十分開闊,青山綠水鑲入眼框,使人輕鬆了不少。走入村中,裡面並沒有多少村民,據說是因為原先住在裡面的華僑大都搬去了外國。居樓坐落村子的最深處,是一些較為富裕的人家獨立建造的,生活設施比起眾樓更加完善,起居比起眾樓也更加方便。

  開平碉樓歷史悠久,在他人眼裡,或許只是一處風景、一個住處,在我眼中,卻是中國對外來文化的接納,這些碉樓群,是中國民眾主動接受西方藝術,同時與本土建築藝術相融合的產物,反映出的是中國人民對外來先進文化的開放和包容,也是中國人傳統的環境意識和人與自然的完美結合。

  即將離開之際,我望向那青山綠水和被樹林所包圍的牆體斑駁的碉樓,心情似乎好了不少,這是自然的美,是人文與自然相結合的美,一種沁人心脾的美。

開平碉樓作文600字 篇2

  暑假裡,一個晴空萬里的炎炎夏日,我們一行三人浩浩蕩蕩地向著目的地出發了,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我們國家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開平碉樓!

  我們經過兩個半小時的車程,就到達了我們要去的第一個景點——立園,華僑園林中一顆熠熠生輝、蜚聲中外的明珠,位於廣東著名的僑鄉開平市糖口鎮,是一位愛國愛鄉的先生創於二十世紀的花園別墅。中西合壁的設計、大花園裡的參天古木,翠綠相映,鳥語花香,使人心曠神怡,也令人歎為觀止!裡面許多古老的生活工具也讓我們大開眼界。還讓我們想不到的是,我們看到了古老的西餐餐具,還真不相信那麼早以前西方的文化就已進入了我國的鄉下地方,真是感慨萬千啊!我們還去了同是碉樓群的另外幾個地方,有自力村碉樓群、馬降龍碉樓群等等。讓我看到的不僅僅是當時的建造者有多麼地偉大,歷史的悠久更令我陷入了另一種思維。我想不到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就如同我們真的沒有以前的古代人聰明一樣!我們現在都不肯去思考,懶惰卻是我們的愛好,就像我,品嚐了許多當地的農家水果,還有些是不勞而獲的呢!不過我也當了回傻瓜,買了一些不該買的東西,讓那個不老實的老伯伯給騙了。

  連續去幾個不同的地方參觀,也讓我們感到非常地疲勞,還有很多碉樓我們都是在車上參觀的哦!從這個碉樓到那個碉樓,我們都不願意下車了。終於,我們還剩下最後的行程——加拿大村。我們放棄了遊覽這個村子之後,去到了有350年曆史的古鎮。我們在這裡吃午餐,品嚐了烹飪大師的手藝和當地的美味佳餚。

  我們開心地用完餐,打道回府了。

開平碉樓作文600字 篇3

  踏著11月24日的初陽,又經過二小時的顛簸,我們初一(1)班大家庭來到了開平。

  復古的條紋寫出了歲月沉澱的痕跡。

  我們大家好不開心,嘰嘰喳喳地參觀討論。儘管碉樓規模不大,可它蘊含的歷史意義,卻非同小可。

  正值日中,大家又是一陣忙碌。

  不就是做飯嗎?在家一年365天一日,三餐不照樣,粗茶淡飯的過了。哪有那麼容易。——煙燻的人眼睛,火辣辣的睜都睜不開。

  即便如此,經過一小時大家齊心協力的合作後,開飯了!大家十人左右一桌,端起碗筷。

  我四處張望,只見馮老師溫和地把肉夾給她粉雕玉琢的女兒,我心下一動——原來馮老師嚴肅課堂的背後,也有著這樣一副溫情。

  再看看南老師、蕭老師、李老師,他們都有著自己的家庭,至親的家人。卻也要抽出大量的精力管教、培養我們。

  我心裡生出一股暖意及敬佩之情。大多數家長陪同著一起來了,極少數家長實在是抽不出時間,但那些同學不也照樣我們一起玩得不亦樂乎嗎?這不是把我們當做他的家人了嗎?這儼然是一個由小家庭組成的大家庭,是一個由個體組成的集體。我們缺一不可,獨一無二!

  太陽烘烤著大地,發出滋滋的聲音。

  拔河比賽,讓我們體會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

  收割水稻的活動,讓我們明白了一粒米的來之不易,也體驗了勞動人民的艱辛。當我滿頭大汗,喊累喊熱時,媽媽問我:“你知道以前外公外婆一天要割多少地嗎?”我不以為然地搖搖頭,癱坐在地上。

  “一畝地。”

  她的答案讓我沉默地站了起來,用眼一掃廣闊無垠的大地,心中不免唏噓。摻雜著一絲沉重,一聲不吭地繼續割水稻。

  已經下午四點多了,我們坐在舒適的大巴上,走在來時的那條路上,這輛車不僅承載著我們的對勞動的體驗,也觸動著我們對師長感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