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600字> 小年的作文600字九篇

小年的作文600字

小年的作文600字九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年的作文600字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年的作文600字 篇1

  過小年,到處都有放煙花的,但是要問哪裡的煙花最美,那當然要數市政府放的煙花了。

  所以我、姐姐、表弟、爸爸、媽媽、妗妗和舅舅一起去東區看煙花。到了東區,還沒開始放煙花。但路上、樓上已經擠滿了人,挨挨擠擠,人山人海,萬頭攢動,人們都仰著頭等待煙花的開始,可是隻能看見一排排的孔明燈升上天空,好像一個個紅色的小星星。突然,只聽“咚”的一聲,一個美麗的煙花驚醒了黑暗的夜空,接著,從地上又躥出十幾條“青龍”在空中扭動著白綠相間的身體,漸漸消失在夜空中。“青龍”剛剛銷聲匿跡,笑臉、銅錢、圓圈陸續升上天空,把漆黑的夜空照得“火樹銀花不夜天”。這一個個美麗的煙花好像一朵朵五顏六色的大花在空中開放,顏色各異,有黃的,有紅的,有紫的,有綠的,有白的;形色不一,有的像菊花,有點像百合,有的像五星,有的像閃電,有的像水草,有的像花蛇;有的是圓形的,有的是橢圓形的,有的是四角星形的,有的是五角星形的;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寬,有的扁,有的高,有的低,有的長,有的短,有的……美麗的禮花引來了人們一陣陣的驚歎——“哇塞”“太美了”“好漂亮”……歡呼聲,讚歎聲伴著發射禮花的“咚咚”聲衝上雲霄,和著硝煙漸漸的散開,向遠方的夜空飄去。

  我最喜歡的是那個像毛毛蟲一樣的禮花,它一開始和普通的禮花並沒有什麼兩樣,也是像一朵朵大菊花一樣,是鮮豔的綠色,當它的光亮漸漸消失的時候,便會“哧啦、哧啦”的像小蜜蜂一樣出現一團黃色和白色的小星星,星星漸漸變暗,一條條紅色的光點卻越來越亮,襯著禮花的煙霧,好像一棵灰色的樹上吊著一條條紅色的亮晶晶的毛毛蟲。

小年的作文600字 篇2

  包餃子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家家戶戶真熱鬧。這一天每家每戶都要包餃子,爸爸告訴我這是為了送灶王爺上天,讓他到了天上給人間的人們美言幾句,讚揚人們的辛勤勞動和豐收的喜悅,所以呢,要吃餃子,讓灶王爺吃的飽飽的好替人間說話。

  這一天我們全家高高興興來到了姥姥家,姥姥家可真熱鬧啊。大姨來了,小姨也在,全家聚在一起高高興興的拌餡和麵包餃子。姥姥在和麵,媽媽,小姨在擇菜,大姨在切肉,大人們幹活可真快,不一會的功夫就圍在一起開始包了。她們一邊包一邊談論大大小小的喜事,我和姐姐妹妹在屋裡跑來跑去,玩著玩著我的注意力就放到了餃子上,一排排站著的小餃子像一列士兵竟然有序地站在一起。大姨看見了說:“亞洲,你是不是也想包一個餃子?!”我說:“嗯,我也想包餃子。”

  大姨給我幹了一個圓圓的皮:“來,亞洲給你一個餃子皮,你學著媽媽的樣也包一個吧!”我拿著白白軟軟的餃子皮,覺得自己的手變得好小,我看著媽媽的動作,把餃子皮放在左手上,然後用右手去盛餡,把勺子裡的餡輕輕的放在左手的餃子皮上,然後就急忙用手去捏弄到一起,可是餃子皮確一點也不聽話,這邊捏那邊餡就掉下去了,我費了九牛二虎一力包好了麵餅,邊上還露著餡呢!媽媽嫌我添亂,對我說:“亞洲,你快一邊玩去。”

  我沒有氣餒,動了動腦筋,又開始包了起來,這回我學著奶奶日常包菜盒子的樣吧餃子皮平放在桌子上,把餃子皮對摺,這回我包了一個扁扁的乾淨的餃子,大姨說:“亞洲,你包得不錯嗎,繼續努力,一定會更漂亮。”接著大姨又教我捏邊,我也學會了。

  現在我已經可以包出可愛的餃子了,我非常自豪。

小年的作文600字 篇3

  我知道,你與其他年輕人一樣,一直有著自己的夢想。只不過,由於種種原因,讓你一直只能安住現狀而無所改變。其實你的問題,在於缺少計劃與行動。

  任何夢想的實現,最終都要落實於行動。貪圖安逸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縱觀古今成大事的人物,有誰是不勞而獲的呢?

  一首《明日歌》,你已經看過,能否體會到拖延症這一小小的弱點,最終,卻是會誤了大事。

  沒有理想,人生就沒有方向。這也是為什麼有許多年輕人,容易得過且過的混日子。不僅僅你有,很多人都有這個問題。

  要知道,來人世間走一趟不容易。切勿,荒廢了大好青春。

  君不見,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曾文正公這樣說過:“天下古今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懶惰和驕傲,是失敗者的通病,是事業成功的絆腳石。

  不能以為自己還年輕,就放任時間隨其在不經意間溜走。如果說,你想人生過得有意義,就要立刻行動起來。樹立明確的目標,做好計劃。但這一切,都還只是書面上的東西。或者說,還是腦海中想象的輪廓。必須要付諸行動,這是最重要的一步。不然,就真的只能是空想罷了!

  然而,計劃不及變化快。行動的過程中,難免磕磕碰碰。一旦遇到挫折,是選擇迎難直上,還是打退堂鼓?

  這又是考驗自己的時候了,一味蠻幹或者退卻都不是上策。古人云:行有不得,反求諸其身!

  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要反省,不要氣餒,更不要怨天尤人。成功,是沒有藉口的。我們,必須努力,努力,再努力。

  而在逆境之中,一旦熬過去了。所得到的,會比預想之中的要更多,更好。

  趁著年輕,趕緊努力,勿怠荒!在吃苦的年齡能吃苦,到後來就會發現,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苦盡甘來。

小年的作文600字 篇4

  “大寒”和“小年”是同一天,老百姓們祭灶、養生正當時。

  農曆臘月二十三,是民間傳統的“小年”。這天,宿遷市王官集鎮的村民王大爺起了個大早,上街“請灶神”,用麵粉熬了漿糊,把灶王爺的畫像仔仔細細地貼在自家廚房門上。:“家裡面燒鍋,祭灶嘛!現在還貼,不少人家都貼,這也是祈福的。”

  據瞭解,中國人在小年祭灶的傳統由來已久,民以食為天,過去人們一日三餐,燒柴做飯都離不開灶臺,傳說灶王爺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在“小年”這天迴天庭稟報一年來人間萬事。所以在這天祭灶,就有了特殊意義。民俗專家程芳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為了讓他說的好,所以要包糖餅,要炒糖瓜,為什麼呢?給他抹上甜的,可以說好一點。”

  今年的“小年”正逢“大寒”節氣,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碰上“請灶神、送灶神”的新開始,平添了許多辭舊迎新的意味。南京民俗專家傅邦華說,這也是民間科學和文化的碰撞:“這個是很巧的,大寒是一個節氣,跟天象、農作物的生長有關係,小年就不一樣了,是一種文化含義,人們帶有一種社會活動在裡面,跟24節氣自然為主又有一些區別了。”

  不管是大寒,還是小年,都意味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即將到來。南京市中醫院老年科高曌主任提醒,很多呼吸系統有“老毛病”的人經常會有咳嗽痰多、咳痰不淨的感覺,大寒、小年期間養生的重點在於滋陰:“可以用生薑和紅棗煮生薑紅棗茶,起到溫中祛溼的作用。羅比、豬肚、豬肺煲一個肚肺煲,起到理氣化痰,特別適合慢性咳喘的病人。”

小年的作文600字 篇5

  小年在我家也是一個不小的節日,我們家的小年夜總是溫馨快樂的,今年當然也不例外了。不過,今年的小年夜和以前有點不同,有什麼不同呢?繼續看下去就知道啦!

  小年夜的晚上,我們洗好澡,鑽到媽媽的床上邊吃水果邊看電視。看到精彩的地方,忍不住就手舞足蹈起來,結果一不小心就把車釐子的汁水滴到了媽媽新買的被套上了,等我發現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紫色的汁水是那麼清晰地印在那裡,怎麼辦……我呆呆地看著。

  “不得了了!妹妹把水果汁水滴到被子上了!”姐姐在旁邊起鬨似的`尖聲叫起來。“怎麼了?”爸爸走過來,“小寶,你怎麼不當心點,你看你把新被子弄得……”爸爸噼裡啪啦把我一頓臭罵。我撅著小嘴巴,很心疼地看著被子,眼淚在眼眶裡打轉轉。

  這時媽媽走過來了,看著我委屈的樣子,安慰地對我說:“過年了,又要大一歲了,可不能哭噢。”媽媽看了看被子說:“沒關係,你們看,被套上不是本來就有紫色的花嗎?那麼你現在滴上去的汁水像不像多了幾個花瓣呢?要是你的‘珍珠’再滴到上面,就又多了幾片透明的花瓣嘍。”

  我趕緊仔細一看:呀!被媽媽這麼一說,還真是的!車釐子的汁水和被套上的花紋幾乎可以以假亂真啦!於是,我破涕為笑,全家人頓時全笑了。“媽媽,你的想象力還真豐富啊,你分明是在幫著妹妹狡辯啊,爸爸你說是不是?”姐姐在一旁戲謔地說。房間裡充滿了歡樂的笑聲。

  我們家的小年夜依然是這麼溫馨快樂,過完了小年,我們就開始準備過大年了,希望除夕依然是美好的一天!

小年的作文600字 篇6

  “砰——砰——”外面早已有了過年的氣氛,很多人也很早地來迎接春節。

  我問爺爺今天是什麼日子,怎麼這麼熱鬧?爺爺疑惑地說:“難道你不知道嗎?今天是‘小年’啊,現在的很多人都把以前的傳統節日忘掉了,所以這些也都漸漸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了。按理說,今天應該吃關東糖的,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沒等爺爺把話說完,我就接過去了。爺爺接著講:“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據說這一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意思是灶君顧了吃,顧不了說話,上天后嘴被餳粘住,免生是非。小年就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了,也開始收拾家,準備著乾乾淨淨地過個好年。”爺爺看我對這些傳統節日挺感興趣,便建議我去查查這方面的資料,我在網上還看到關於“小年”的一些資訊:“‘小年’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除此之外,還有吃灶糖的習俗,有的地方還要吃火燒、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小年的習俗還有‘祭灶’‘掃塵’‘剪窗花’‘寫春聯’‘洗浴’‘婚嫁’等……”我真大開了眼界。

  “快來,幫我接一下。”媽媽站在椅子上喊我,我接過媽媽手裡的手提袋,看了看說:“媽媽,是燈籠吧,還沒到大年三十呢,怎麼就把它給拿出來了?”“再等到三十那天就晚了,今天都‘小年’了,別人家都有掛的了,咱們哪年不是提前幾天就把它掛起來。”媽媽笑笑說。我想也是,這也不早了,應該有點過年的氣氛了。

  忙完這裡,媽媽又把房子整個大掃除一遍,接著買東西、購年貨,然後準備春節的食物……真是特別忙。春節的序幕就這樣甜甜地拉開了,我越來越覺得有年味兒了,開始認為大年三十才是最熱鬧的,沒想到小年也狂歡。

小年的作文600字 篇7

  不知怎的,那一天的情景始終都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那天是臘月二十四,一大早起來,我們就趕回了老家甘垛,因為今天是傳統節日——送灶日,又叫小年夜,據說春節就是從這一天拉開序幕的。下車後,我立刻忘記了煩惱,只記得這幾個字——自由,輕鬆。我纏著爺爺奶奶給我準備了一大堆的乾草跟蘆葦,只盼著天快點黑,好讓我早點點燃它們,盡情地玩個夠。

  盼呀盼呀,終於等到天黑了,我飛快地吃完飯,就迫不及待地點起了火,並不停地往火堆里加乾草,院子被火照得通明,爺爺先將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請出神龕,放到火上焚燒。嘴裡還大聲禱告著:“今年又到二十四,敬送灶君上西天。供的糖瓜甜又甜,請對玉皇進好言。”爸爸、媽媽、二爺爺、二奶奶跟姑媽、姑父一起圍著火堆說說笑笑。這時,我一拍腦門,飛也似的奔向家裡。把小狗來來抱了出來,因為我怕它凍著,我要讓它跟我們一起烤烤火,暖暖身子。二爺爺看著我那調皮樣,笑嘻嘻地對我說;“曈曈,你能抱著小來從這火上跳過去嗎?”我轉頭用眼神詢問媽媽可不可以,媽媽含笑點了點頭,於是我抱起小來後退了幾步,起跑,騰空,啊!我抱著小來跳過來了!我們一家人笑得前俯後仰,這時候,爸爸笑著對我說:“跳火堆就代表著來年不管做什麼都會像這火堆一樣的旺!”我問媽媽是真的嗎?媽媽笑著點了點頭,並向全家發出了號召:“來,讓我們大家一起跳,讓我們全家來年紅紅火火!”……

  大火燒完後,我們意猶未盡地又放起了焰火“哧”只見許多顆火珠飛上了天,然後“啪”的一聲,綻開了無數的焰花,藍的、紅的、黃的……美麗無比。看得我眼花繚亂,不停地拍手叫好。

  我本以為可以在鄉下待上一晚,但我這個如意算盤打錯了,任我說盡了好話,還是被老媽一手拉回了高郵,不過我還是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節日!

小年的作文600字 篇8

  據歷史傳說,古代有一戶姓張的人家,兄弟倆,哥是泥水匠,弟是詩畫師。哥拿手活是盤鍋臺,於是鄰居都請他盤鍋臺。因為他壘鍋出了名,一傳十,十傳百,方圓百里都知道了他,尊稱他為“張灶王”。

  “張灶王”還愛管閒事。東家有事找他討教,西家鬧彆扭找他勸解,把他稱為長輩,只要他的和言相勸,問題往往都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家庭團圓,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張灶王”活到七十歲,臘月二十三病逝,他的妻子隨後也去世了。沒有了一家之主,家裡就亂了套,兒子、媳、侄子、侄媳等都鬧著要分家。“張灶王”的弟弟張畫師,此時年齡已花甲,整天鬧的愁眉苦臉,終於想出了一個好點子,在哥哥病故週年祭的深夜,把全家人叫到廚房,說大哥顯靈了,在黑漆漆的灶壁上,點燃燭光若隱若現顯出“張灶王”和他妻子的容貌,家人大人小孩都嚇驚呆了,畫師說,我夜裡睡覺夢見了大哥和嫂子已成了仙,玉帝封他為“九天東尉司命灶王府君”。你們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鬧得全家心神不安,大哥知道了,很氣惱,準備上天給玉帝說,年三十懲罰你們。大家聽到此話後,都吃驚不已,立即跪地連連磕頭,懇求灶王爺饒恕。從此以後,全家再不吵鬧、分家,和睦相處,平安度日。其實臘月二十三夜裡灶壁上的灶王,是畫師預先畫好貼在牆上的。以假成真,從此,畫師每年臘月二十三之前,都畫一些灶王和嫂子的像,分送給鄰居。如此以來,從周朝開始,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祭灶,送灶爺上天的傳說,一直流傳下來,成為固定的儀式。

  臘月二十三祭灶爺上天,有的地方還把這一天稱為“小年”並形成一些年俗。如二十三晚都把上年灶爺燒掉,送他上天,上天言好事,對下保平安。再把新請的灶爺貼廚房供奉。把家院、廚房等打掃得乾乾淨淨,迎接春節的到來。外出推車、打算做生意的要在臘月二十三趕回家園,以防祭灶在外邊。家家戶戶在做大饃時,要做一個花糕上邊放幾個大棗,放在灶像下邊供奉,過年時還要上香、磕頭,以表敬意。

小年的作文600字 篇9

  過小年是很多地方的習俗,當然也有一些地方是沒有這種習慣的。但是我家的這個地方對於小年的重視還是非常好的,過小年基本上算是過年的前戲。在這天就開始要準備很多過年要吃的東西,而且還會放鞭炮吃團圓飯。最重要的是在這一天要開始祭灶神,好吃好喝的給灶神提供一些美食,這樣能夠保證我們一年都風調雨順吃的好喝的好。

  祭灶的風俗,據說由來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丘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說為門、井、戶、灶、中雷;或說是行、井、戶、灶、中雷)。祭灶時要設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為祭品。要陳列鼎俎,設定籩豆,迎屍等等。帶有很明顯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跡。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說。後來又衍生出許多說法。中國道教興盛之後,曾借《經說》之論,將灶神說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時辰,善知人間之事。每月朔旦,記人造諸善惡及其功德,錄其輕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書”。後來就發展成了既有灶君爺爺,又有灶君奶奶之說。在不同的地區裡,灶君夫婦又由不同的人選來充當,同時伴隨著當地流行的民間傳說故事。

  這個風俗我們傳承了幾百年了,據說是從老祖宗遷徙過來的時候就保留下來了。或許有人說我們是迷信,但是我們這個風俗只屬於我們這邊的人信,這其實跟迷信沒有太大的關係,而是人的一種信仰。以前這些地方食物比較匱乏,所以需要一些精神的寄託,哪怕現在物質好了,但是仍然保留這種獨特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