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清明節的作文500字合集七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500字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清明節的作文500字 篇1
坐著汽車上了高速公路,一路飛奔著。路兩旁高大的香樟樹撞進眼簾,目不暇接。我們一家將要去花山,祭拜祖先。車上的空氣是凝固的,是安靜的,深沉的呼吸聲在車中迴響,我們的心一刻也停不下來,隨著各種聲響,到達了目的地。
下車後,奶奶手中提著蛋糕盒,裡面也不知是什麼玩意兒;媽媽拎著一大箱子,重量卻很輕,我想應該是些紙錢吧!我身上挎著包,裡面塞滿了各種物品:水,零食,藥品等。
我們爬到了半山腰下,向後拐,第一個就是爺爺的墳。這墳是08年安的,還是嶄新嶄新的,就像爺爺生前愛惜他的每一樣物品似的。奶奶把蛋糕盒開啟,裡面是用一個個一次性飯盒盛滿的青菜、豆腐、雞蛋、菜團、紅燒肉、紅燒魚,那色澤,香味,讓人垂涎欲滴。我想奶奶一定很用心地做著每一道菜,希望爺爺吃飽喝足,吃好穿好,享受另一個世界的歡樂、美好、幸福。媽媽提的箱子裡是用錫箔和黃紙疊成的“金(銀)元寶”,那是給爺爺用的,爺爺上輩子缺衣少食,生活艱苦,下輩子一定要過上富人的生活,好好享受。接著我們在墳前點上了香和蠟燭,讓它永存、永不熄滅!
隨後,我們依次磕頭。我們家對磕頭祭拜的禮節是非常講究的:女性跪下,兩膝合攏,雙手合併,彎腰,手逐漸分開,放在兩膝之前,頭磕於雙手之間,要聽見“砰”的輕聲,方可行第二次禮,總共需行三次禮,最後手著地,人慢慢立起來,手漸漸離地放在胸前,合攏,鞠躬,仍行三次禮。男者則把手著地,不必將頭磕著地,其餘一樣。
最後還要用彩紙做成的“飄墓紙”貼在墓碑的右上方,讓它隨風飄揚,顯得更加豔麗。
在回去的路上,回首那座墳墓,我看見了彩紙的鮮豔,蠟燭的火熄了,而點燃的香燭,卻輕煙嫋嫋,飄向上空……
下午,我和家人還去了烈士陵園,觀看了徐霞客、劉氏三兄弟、曹穎甫等江陰名人故居。
清明時節,人動,心動。
清明節的作文500字 篇2
今天是清明節的前一天,爸爸帶我乘車去鄉下掃墓。
我坐在車裡,看著那大雨紛紛的窗外,情不自禁地吟起了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時,爸爸對我說:“天氣預報員說明天是晴天,你看這麼好的風景我們明天去掃墓吧?”“好啊!”我開心地說。
到了第二天,鬧鐘叮鈴鈴地響了,可我卻還睡在床上。奶奶對我說:“快起來,待會兒還要去掃墓呢。”“掃墓?”我聽到這個詞馬上坐了起來。“對呀,今天還要去掃墓呢。”我馬上以最快的速度洗漱、吃早餐,萬事俱備,就只欠搭車了。過了一會兒,車來了,我們帶著已經買好的紙錢和香蠟等上了車。坐在車上,每一扇車窗彷彿都成了油畫的畫框。雨過天晴,金黃的油菜花一片連著一片,每一朵花的花瓣上都有幾顆晶瑩的水珠,這些水珠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耀眼。大約過了十幾分鍾,我們就來到了墓地。
爸爸用打火機點燃了香蠟,插在祖宗的墳前,然後給祖宗燒紙錢。我學著媽媽雙膝跪地,給祖宗作揖。心裡許下願望,求祖宗保佑。爺爺把水果擺在墳前,嘴裡說著什麼。我問:“爸爸,清明節是怎麼來的啊?”爸爸說:“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至907年),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從此,清明節踏青掃墓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哦,原來是這樣啊。”我說。過了一會兒,我們就回去了,我還摘了幾朵野花,以便做紀念。
清明掃墓是我國的傳統風俗,它表達了我們對先人的懷戀,同時又是家人團聚、踏青的絕好機會。
清明節的作文500字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題記
朱自清在《匆匆》中寫道:“燕子飛到南方去了,有在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就是人死了卻無法再回來,親愛的xx,在這冰冷的墓裡,您一個人長眠在這太久太久……
有時我感覺我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如此遙遠,我的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不讓侄女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記憶中清明節曾有過的.歡樂早已蕩然無存。沒有xx的清明節就連天都灰濛濛的。無休無止的綿綿細雨讓我悲從心起。寒風啊,請你告訴斷腸人,那樣疼愛侄女的xx為什麼就再也不回來了?
在以前,爸爸媽媽工作非常忙,都不在我身邊陪我。您就陪在孤獨的我身邊。我的童年因您而美麗、歡樂。
透過那濛濛的雨絲,我又看見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滿山的小草還是那麼嫩綠,油菜花盛開了,還有那五顏六色的野花寂寞地開放著。這一切都讓我感到親切極了。景物依舊,xx您卻早已不在了。畫面再次重現,蔚藍的天空下,一個小女孩握著風箏的線軸,歡快地跑著。那個緊隨其後的慈祥婦人不正是xx嗎,她的臉色為何這樣蒼白,為什麼不停下休息,我明白她是捨不得。
畫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小女孩在婦女那嘮嘮叨叨的話語中,小女孩知道了清明節,清明果,僅此而已。可是粗心的小女孩,你怎麼沒有看出xx眼中的憂傷,老婦人是在用最後的力量延長著小女孩的歡樂。最後就無奈地離開人世。
xx您走了,在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長大了。也終於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xx您卻再也回不來了,而陪我度過的卻是那長長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清明節的作文500字 篇4
離萬松山(魯中烈士陵寢)近,小時候的清明,教員帶我們去掃墓。雖然口頭上喊著什麼承繼先烈遺志,發揚保守之類的標語,心卻被春逛和煮雞蛋吸引著。萬松山前繞著小汶河,山上松柏翠綠,正在春回大地的清明時節,能夠想象景色是何等夸姣。你想,被嚴寒枷鎖了一冬的孩子,來這裡掃墓,該是何等的幸福啊......跟孩子們比擬,山上的松樹和河濱的柳樹就遭殃了--家家戶戶的磨眼裡、門口都要插松枝和柳枝。孩子們就趁掃墓的時候,把樹枝折回家。那時不懂插這些是為了留念誰,就曉得把柳笛和松笛吹的不亦樂乎。
鞦韆彷彿是清明節才有的逛戲。我們那裡叫“悠千”。找兩棵靠的近的大樹,一根粗繩子,讓無力氣的大人給拴好,幾個孩子便有了本人的六合。一根繩子也讓孩子們玩得花腔疊出:單人的、雙人的、多人的,坐著的、蹲著的、坐著的。要趁清明節此日盡情的玩耍,由於大人說:打前不打後,打後死他舅--意義是鞦韆得正在節前打,節後打就死舅舅。當然是的。大概是由於大人們都忙,怕孩子們盪鞦韆不平安才編出來人的。
雞蛋,似乎是清明的最主要的標記。小時候家裡窮,雞蛋是要賣了換油鹽醬醋的,日常平凡罕見吃幾回。可是,清明節就紛歧樣了。家家都煮上幾個,染成紅的、綠的、紫的、花的、以至西瓜的,更有巧手的正在畫上都雅的圖案給孩子們。女孩子喜好比力誰的雞蛋標緻,男孩子們並不正在乎漂不標緻,只需硬就行--由於“槓雞蛋”是清明節必不成少的節目。每人持一個雞蛋,撞正在一路,被撞破了的就輸了,就的把撞破的雞蛋送給贏方。所以,正在清明節裡誰具有一個最硬的雞蛋就會博得大師的,當然,是由於他能夠吃很多多少雞蛋。
10年前,我外埠肄業,清明節那天收到爸爸的來信,爸爸說:清明節了,你買幾個雞蛋吃吧。家裡人都想你,你媽煮了很多多少雞蛋,你弟弟說給你留著呢......其時的弟弟才7歲,記得看完信,我哭了。
清明節的作文500字 篇5
清明節,煙雨。
呷一口碧螺春茶,飲不盡我對祖母的悠悠思念。
“碧螺飛翠太湖美,新雨吟香雲水閒”。祖母家住太湖邊。每逢清明節穀雨之前,她會斜背一個自制棉布袋,趁著白露剛晞,趕往碧綠葳蕤的茶園,採摘新茶。
“手提著籃兒將茶採,片片採來片片香……”祖母雖是個村婦,不懂音律,卻不想能將採茶的民謠唱得如此宛轉,像一隻黃鶯在枝頭歌吟。她身著藏青衣服,頭扎一塊藍印花布,看上去是那麼的淳樸自然。而我,像一隻蜜蜂尾隨著她。看她蘭花指輕翹,傾著上身,像一羽輕盈的蝴蝶在翠綠的茶園裡翩躚起舞。
春雨過後的茶葉瘋長。狹長的葉片根部掖著一小枚翡翠般碧綠的幼芽,那就是新茶了。祖母的眼特別尖,只要長度略滿一個小指甲就微微低頭,輕輕一掐,拳頭一握,待掌心裡茶葉鼓鼓囊囊,便可放進那隻粉紅色的布袋裡了。聽她說,這隻布袋還是用我兒時的小衣縫製而成的呢。我卻不以為然,笑她的傻。不就是一隻茶袋麼,買個不就成了。
祖母,站在茶圃裡繼續採摘著新茶,一刻也不願停歇,說是:“採茶,要趁早。好賣個高價,供娃唸書。”我不懂,鬧著祖母要陪我玩。扯她的衣角,抓她的頭巾,在空中甩著玩。
有一次,祖母突然停下來,招手示意我過去。只見,她小心翼翼地從葉子間掐一粒芽尖,放進自己的嘴裡,抿一抿,嚼一嚼,眉頭漸漸皺成一個“川”字,又漸漸舒展開來,綻放成一朵菊花。我覺得好奇,也伸手摘一枚,吐出舌頭,輕輕放在舌中央,一卷,嘴裡頓覺苦澀,鼻子陡然一酸,罵祖母壞。
祖母,彎下身子,用衣角輕輕擦拭我的淚水。鄭重其事地對我說:“娃啊,生活就像這枚新芽,在沒炒熟前,是有點苦味的。你再仔細地回味下,這苦中是不是還帶點甘甜呢?”我默默點了點頭,似懂非懂。
沒想到,這一句箴言竟成了祖母最後留給我的珍貴遺言。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又是一年清明節至。祖母,我和爸媽說好了,等這個週末就回來看您。我還想沏一壺今年剛出鍋的碧螺春,灑在您荒涼而寂寞的青冢。
因為,只有我知道,您最愛喝碧螺春。
清明節的作文500字 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題記
朱自清在《匆匆》中寫道:“燕子飛到南方去了,有在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就是人死了卻無法再回來,親愛的姑姑,在這冰冷的墓裡,您一個人長眠在這太久太久……
有時我感覺我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如此遙遠,我的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不讓侄女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記憶中傳統清明節曾有過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沒有姑姑的傳統清明節就連天都灰濛濛的。無休無止的綿綿細雨讓我悲從心起。寒風啊,請你告訴斷腸人,那樣疼愛侄女的姑姑為什麼就再也不回來了?
在以前,爸爸媽媽工作非常忙,都不在我身邊陪我。您就陪在孤獨的我身邊。我的童年因您而美麗、快樂。
透過那濛濛的雨絲,我又看見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滿山的小草還是那麼嫩綠,油菜花盛開了,還有那五顏六色的野花寂寞地開放著。這一切都讓我感到親切極了。景物依舊,姑姑您卻早已不在了。畫面再次重現,蔚藍的天空下,一個小女孩握著風箏的線軸,歡快地跑著。那個緊隨其後的慈祥婦人不正是姑姑嗎,她的臉色為何這樣蒼白,為什麼不停下休息,我明白她是捨不得。
畫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小女孩在婦女那嘮嘮叨叨的話語中,小女孩知道了傳統清明節,清明果,僅此而已。可是粗心的小女孩,你怎麼沒有看出姑姑眼中的憂傷,老婦人是在用最後的力量延長著小女孩的快樂。最後就無奈地離開人世。
姑姑您走了,在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長大了。也終於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姑姑您卻再也回不來了,而陪我度過的卻是那長長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傳統清明節!
清明節的作文500字 篇7
今天,是清明節,清明節有祭祀祖先修墳掃墓的風俗習慣,可是我卻不一樣,我在家裡做清明餅,清明餅是一種令人回味的小吃,有家庭主婦們早早地割來嫩綠的田青,煮熟後並用石灰混合,以便去掉田青中的苦澀尾味,到時候和米粉中攪捏做成餅。清明餅呈三角形,所以又叫三折(角)餅。清明分青稞和白錁,青錁的餡多用芝麻紅塘,咬上一口又香又甜,白錁的餡多用鹹菜豆腐,舔的吃膩了再吃上只鹹的自然食慾大增。
開始做青明餅了,我燒了一鍋水,把採來洗盡的艾草到入鍋中,在滾燙的鍋中,身披白絨的艾草翻滾跳躍著,沒多久,它就搖身一變換上了碧綠的新裝。撈出艾草,揉成小團,擠出水分,展碎後的同米粉混均,做成半乾半溼的麵糰。麵糰如青花瓷器的表面,艾草就是白色背景的綠色花紋。準備餡料,甜的是紅塘,鹹的是鹹菜筍肉末。最後一小部做青明餅了。
我看著奶奶把麵糰被分成一小塊一小塊,放在手中隨意一按,即刻變成薄圓餅,中間放上餡,手再一捏一按,一個青明餅下放上一片葉子就成了。我也像奶奶做的過程一樣可是做好的薄園餅四方裂的裂,破的破,好不容易做好的一個青明餅結果是餅不像餅,而且有的地方破了一個小洞洞像被老鼠啃過的一樣,奶奶教給我把餡料弄下一點補到上面就行了,我照著我第一個去做,做了十幾個雖然很難看但是我覺的肯定很好吃,奶奶把青明餅蒸了幾十分鐘,剛剛出鍋,我就迫不及待地衝了上去,揭開一看,鍋內一片蔥翠欲滴。油光光的冒著熱氣,真讓人口饞,吃上一口味道美極了。
今年的清明節我過的十分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