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愛國> 關於愛國主義教育的作文

愛國主義教育的作文

關於愛國主義教育的作文

  導語:愛國主義教育是指樹立熱愛祖國併為之獻身的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愛國主義教育的,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愛國主義教育的作文一

  愛國主義教育是全民族,全社會的事,這就要求我們,在生活中教會孩子教會學生愛國要從點滴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正確引導孩子從尊重歷史的角度去進行史觀教育,從民族感情。民族精神的角度去進行德化教育,從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的角度去進行思想教育。讓愛國主義教育的熱潮深入社會。深入家庭。深入課堂,營造全社會的愛國環境,培養全民族的愛國感情,讓人人都萌生愛國主義情結,我們就不怕我們的孩子和我們的學生不明白什麼的好與壞,分不清什麼是善與惡,懂不得什麼是美與醜。

  時下金錢至上的世風流行,許多人們滿眼盡是方孔,才好了的傷疤就忘了痛了。不少的人對民族過去受難的歷史和落後就要捱打的教訓淡漠了,健忘了,甚至麻木了。在利益的驅動下,一味的只顧張揚私我的個人主義,小我的自由主義,唯我的個性主義,把自己同國家。同集體。同民族的命運分割開來。我十分的擔心在物質得到高度發展的今天,又讓大家犯上自私自利的世紀病,如果無藥及時救治這重病症,那麼它將會向全社會迅速的傳染開去。那將是非常危險的訊號,甚至可以說是一重不祥之兆。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治療這一病症的良藥,在現實生活中是不能滯 後於當今物質社會的發展的。

  淡漠。健忘。麻木被認為是我們國民的劣根性,如果我們的孩子們以及我們中的一些人忘掉了愛國,忘掉了歷史,就是對那些曾為爭取自由。爭取民主。爭取和平為扞衛國家尊嚴,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流血犧牲的無數英烈們極大地不尊重。如果我們的孩子們以及我們中的一些人忘掉了愛國,忘掉了歷史,那就是對英烈們用血淚建造的新興中國的褻瀆。

  魯迅先生在他的文章《藤野先生》中寫到“我接著便有參觀槍斃人的命運了”在日俄戰爭中“但偏有中國人夾在裡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卻是一群中國人”,這是多麼的像看電影《紫日》時那些大笑的學生們。在民族自尊心受到傷害的同時,更覺得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

  在讀郁達夫的《懷魯迅》時,我是又痛又怕,痛的是因為我們國家的經濟還欠發達,國際上時局動盪,一貫推行強權政治的國家總是在找藉口尋釁茲事,一些害怕中國強大的國家總是在虎視眈眈,要麼挑唆民族矛盾,要麼阻撓甚至破壞我們國家的發展,強大,他們希望我們都成為“可憐的生物之群”,我們切不可忘記我們有偉大的民族魂在,有偉大的民族精神在,有偉大的人民在。怕的是同愛國主義一樣的精神文明建設跟不上現代物質文明建設的腳步。沒有高尚的精神力量去指導物質的創造與消耗,豐富的物質生活會讓我們的一些人缺鈣,患上骨質疏鬆軟化病,最後倒在自己為自己鋪設的物質軟床上爬不起來。人們一旦變成了賺錢的機器和精神的侏儒,那些一貫推行強權政治的國家和一些害怕中國強大的國家將會無比的高興,他們多麼希望我們成為他們經濟上依附,政治上聽從的“奴隸之邦”。當然,每一個有骨氣的中國人都不會答應。

  國家的今天,改革重要,發展重要,穩定重要,我認為在此基礎上教育我們的國民要恪守愛國主義的信念更是至關重要,教育我們的學生愛國,恢復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從精神上團結我們的民族,大家同心同德搞建設,一心一意促發展,就算是真的有一天要打一場衛國戰爭時,我們將會無所畏懼。

  於是我想,愛國主義精神和愛國主義信念不應是某一時代的產物,而應是無論任何時代都應該大力弘揚的時代精神,堅決不能隨著某一個時代的結束而結束。在我國現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時代背景下,在經濟建設取得輝煌成就的滾滾熱潮中,全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愛國主義信念更應該與時俱進,繼往開來。

  關於愛國主義教育的作文二

  華夏五千年悠悠歷史,積澱了多少文明與滄桑;川流不息的黃河之水,傳承了多少信念與希望。中華民族面對挫折而不倒,歷經劫難而不衰,原因正是凝聚在人們的心中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

  愛國是猶如屈原般“長嘆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終生為了國家“正直而行,竭忠盡智”,將個人的命運融入國家的命運。面對著大勢已去的楚國,不願與國家分開的詩人,將自己的身體與靈魂一併投入汨羅江中化為永恆。愛國是猶如杜甫用七寸之筆,寫盡人間疾苦;用一腔熱情,寫盡滿腹感慨。在安史之亂後國勢衰微的大唐帝國前,見之而泣,聞之而悲,目睹長安城的荒涼,竟“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愛國是《木蘭詩》中:“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的英雄氣概,愛國是陸游筆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臨終囑託,愛國是岳飛“精忠報國,直搗黃龍,還我河山”的錚錚誓言,愛國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雄心壯志。愛國是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愛國是孫中山為救風雨飄搖中的中華民國而奔走,越挫越勇,永不言棄;是毛澤東在窯洞裡點燃的星星之火燎原;是鄧小平用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暖大地。

  但愛國並非一定要作出轟轟烈烈的事蹟名垂青史,平凡的生活,亦能體現愛國的真諦。

  愛國是猶如賽場上奮勇拼搏的運動員,強忍著身上的多處傷痛,為了那小小的一分拼盡全力。愛國是猶如實驗室裡忙碌工作的科學家,為了得到一個精確地結論,一遍又一遍的重複著繁瑣的論證過程。愛國是猶如三尺講臺無私奉獻的老師,為了使自己的每一位學生都能聽明白,不厭其煩的解釋一個簡單的問題。愛國是猶如病床邊救死扶傷的醫生,為了使每一位患者儘快康復守護在崗位上不分白天黑夜。愛國亦猶如大公無私的公安幹警,為了人民的生活安定,常常使自己置身於危險當中,而渾然不知。

  愛國是每一個學生都認真的學習,是每一個農民都勤勞的耕作,是每一個職員都努力工作,是每一個軍人都無私奉獻……

  愛國無論是在紛繁的亂世還是在祥和的盛世,無論是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還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實愛國的真諦只有一個:每一個人都將自己應該做的事做好!

  關於愛國主義教育的作文三

  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為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進,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

  看到這首歌詞,大家可能都很熟悉,它是在五十年代中國人民志願軍寫給自己鼓舞士氣的戰歌,在抗美援朝的時代中對於挫敗美帝國主義的侵略野心,對於戰爭的最後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那時,中國剛剛解放,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為了扼殺新生的社會主義國家,公然侵略朝鮮,在我國邊境胡作非為,製造事端。在當時的危急情況下,我人民解放軍雄糾糾,氣昂昂渡過鴨綠江,開赴戰線。蜿蜒的小路,如海的人流,那場面著實讓人感動不已。看著看著,我的眼眶模糊了,為祖

  國有這樣的英雄隊伍而振奮,為有這樣的鋼鐵長城而鼓舞。

  兩個英雄戰士的事蹟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中,始終不能抹去。戰士黃繼光為了戰爭任務的勝利,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擋住了敵人的槍口,為戰士們贏得戰機而爭取了時間,為戰爭的最終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而邱少雲在戰爭中埋伏在荒山野草中,為防止引起敵人的警惕,被敵人的炮火點燃了自己的身軀,至死不呻吟一句。為了戰士,為了勝利,為了國家,他紋絲不動,直到燃成灰燼。多偉大的英雄,多光榮的戰士。

  電影中這些志願軍英勇無畏的精神真令人敬佩和震驚。人民志願軍幾天幾夜不吃飯,為戰爭而奔波忙碌,不知疲倦。他們永不放棄,勇於挑戰,為國家而戰,為和平而戰,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不值得我們發揚嗎?

  生活在和平時代的我們不會再去經歷硝煙漫漫的戰爭時代,不再會像黃繼光一樣那樣去阻擋敵人的槍口,但是英雄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卻在我們心底激盪不已,永遠激勵著我們。我們應發揚他們的愛國精神,把這種精神落實到我們的學習中去,勤奮學習,將來像英烈們一樣報效祖國,為國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