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端午節的作文900字集合九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900字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1
端午節是我們這塊神州大地上的一個傳統節日。到了那時,可熱鬧了!人人門前懸上艾草,掛上鍾馗,有的地方還有賽龍舟,但這些還是吸引不了我,我最喜歡吃粽子,爸爸對我說,端午節包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不願離開生他養他的故土,為了祖國,為了民族,投江殉國。我想,愛國主義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國家和民族團結支柱,屈原精神的偉大,在於他心憂天下,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包粽子首先要有箬葉。媽媽對我說,箬葉要到山上採,山上會有箬葉樹,我和夥伴們,大人們一塊兒去採箬葉,山上有人工栽種的箬葉樹,所以我們不用瞎瞄瞎撞,直接去採就行了。我每次都會與夥伴們競賽,看誰採的多。箬葉採回家後,還得用剪刀剪去箬葉的兩端,放在水裡泡個一天半會兒的,才能包!有了箬葉還不行,還得有糯米和餡料,我家是吃葷的,所以當然是去買肉了!
肉買來後,一切都準備好了,只欠“媽媽”這陣東風了!媽媽包粽子前,當然要先把糯米攪勻,再依次放下三勺鹽,兩勺醬油,兩勺味精,一勺辣椒粉,接著,才可以包。媽媽把箬葉折成三角形,流下一個空洞,先放一半糯米,再放下餡兒,然後又把糯米添滿,再將箬葉包在糯米上,用線一綁,就形成了一個枕頭形。我看著媽媽做了許久,做得糯米沒了,餡料空了,才停下來。停下來後,我望著一個個粽子,真是直流口水呀!就催著媽媽快點煮幾個,可媽媽說,一時半會兒也煮不熟,叫我先出去,我看著都直流口水,又怎麼肯出去呢但媽媽一定要我先出去玩會兒,我只得依依不捨地離去。來到街上,我見到許多夥伴也在街上,我一問才知道,他(她)們也和我一樣,都是被媽媽"趕"出來的。我們各自說著想象中自家的粽子應該是多麼多麼的好吃!
過了一會兒,我們各自懷著滿腔喜悅回家了。早就唾沫流了“三尺”的我飛一般跑回家,一到門前就聞到了一陣陣撲鼻而來的香味,馬上跑到廚房,早就把一路跑回家的疲勞拋到九霄雲外了。我一看盤中正冒香氣和熱氣的粽子,也不管燙不燙,隨手抓起一個,還真燙,我一下子把粽子扔到這隻手,一下子把粽子拋到那隻手,一下子又這隻手抓抓,一下子又那隻手撓撓,可我畢竟是皮肉之軀,太燙了也受不了,就把粽子用衣服包起來,再用小刀將粽子切開,一下子香噴噴的氣味撲鼻而來,我饞的一下子禁不住咬了一口,啊,回味無窮!我馬上跑到街上,一會兒跑到這家,一會兒跑出那家,一會兒又蹦進了另一家,相互品嚐著,各自分享著自己的喜悅!
科技在發達,時光在飛逝,但端午節吃粽子習俗不會變。它將在神州大地上永遠流傳下去,越來越旺盛……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2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是唐代文秀的《端午》。過幾天就是中國非常重要的節日——端午。
我知道很多關於端午的來歷和傳說,在今天,我就來講給大家聽吧!我還有自己的真實事例!
公元前229年,戰國時代楚秦奪霸權,詩人屈原列右大夫,很受楚國器重。後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昌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能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懼灰,仰天長吧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從此,每年5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從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節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午”也就如稱“初五”;“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五。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關於端午節的,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大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絡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怕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為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儘管端午年年都過,但是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一是紀念屈原說;二是迎濤神說;三是龍的節日說;四是惡月惡日京;五是夏至說。由於屈原的格藝超群,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所以端午節的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等。
端午節是家家戶戶口團圓、是最幸福的時候,到了這一天早上天不亮的時候,爸爸媽媽在門上掛上艾葉、香囊,媽媽會為我係上五彩線,保平安。我會和哥哥、妹妹、小弟一起玩耍,做遊戲。吃飯的時候到了,我來到飯桌前給大家都分上一個粽子,自己最後拿一個,把繩子解開,剝開葉子,就可以吃到裡面香香、軟軟的粽子了。大家有說有笑,非常開心。
這就是我們的節日——端午。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3
小時候的我們像是巢裡的雛鳥,總是揮動著翅膀,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嚮往,可現在的我們,反而是想回到當初那個窩巢,做一隻懵懂的雛鳥。
轉眼間懷寶寶已經九個月了,雖眼看終點在即,但後期的各種腰痠背痛也隨之而來,每天倒數著日子,突然發現五月快終結了,那六一兒童節不就馬上到了麼!想過兒童節的大朋友肯定不少,但挺著這麼大肚子還想過兒童節的人估計也就我一個吧!是啊,都想在這一天做回童年的自己,看看最喜愛的動畫片,用彩筆認真的勾畫自己的城堡,或者乖乖的守在門口,等待冰糖葫蘆和冰櫃的叫賣聲等等。動畫片、水彩筆、糖葫蘆、甚至各種冰淇淋,只要我們想要,可以去任意一家超市滿足自己,那我們懷念的是..?沒錯,是愛,準確的說是一種被愛的感覺,一種360°被全包容、全呵護、又全控制的愛。
我的童年就在外婆的愛中度過的,外婆有一雙被封建“束縛”過的小腳,那雙小腳經常顛簸在村裡大小道上,為的只是讓我回家吃飯或者午睡。在記憶中姥姥沒有特別給我慶祝過兒童節,但是她照顧我的那六年,在回憶裡是最美好和幸福的,外婆的手總是有一種神奇的力量,不但能變出各種美味飯菜,就連我磕疼了,跌痛了,生病難受了,只要她撫摸撫摸我的背,睡上一會醒來,一切就都安好了。在時間上兒童節和端午節總是相差不遠,但每逢端午節,我就會收到小腳老太的禮物,有時是漂亮衣服、有時是文具、書本,香囊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姥姥總是說端午節帶上香囊就能驅鬼辟邪、防病止痛,在還沒有上學之前香囊就像是我的護身符一樣,總被我掛在脖子上,直到又舊又髒,最後不知去向,然後再盼來年端午節的新香囊。上學之後我慢慢不太相信香囊的魔力,甚至覺得脖子上掛個香囊是小屁孩的標誌,就這樣香囊從我的脖子上失寵到我的衣兜裡,再到我的書包裡,最後徹底被我遺棄在家裡。再後來我上來初中,在自己看來自己完全已是大人了,不需要家人囉裡囉嗦的關心,更不需要香囊的庇佑,一副小大人的樣子,上初二那年的端午節,外婆還是拿著香囊往我衣釦上掛,熱情的她似乎沒有發現我對香囊的不感興趣,等到吃完飯,我又悄悄的卸下那個蝴蝶香囊,掛在門口衣帽鏡旁,推了腳踏車大步流星的往外走,誰知小腳老太竟然追了出來,“別急走,把蝴蝶帶上”我連忙蹬起腳踏,嘴裡喊著“不帶不帶,放家裡吧!”
這就是所謂的成長,成長既是學會和收穫,也是失去和遺憾,當童年離我們越來越遠時,童年的記憶也變得越來越發珍貴,如果再回到童年,我不會在她呼喚我回家時,躲到別處假裝聽不見;如果再回到童年,我想每天給我的小腳老太,說聲我愛你,每天親吻她的臉頰;如果再能回到童年,我想珍藏我的每一個香囊,不管多舊多髒。如果是沒有的,再怎麼如果我的小腳老太再也回不到我的眼前。
童年無知,少年任性,現在,正好!學會去愛、學會感恩、學會珍惜。兒童節也罷,端午節也好,對家人、朋友、身邊的同事都道一聲:有你們真好,謝謝每一次對我的陪伴、包容和支援,愛你們!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4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是唐代文秀的《端午》。過幾天就是中國非常重要的節日——端午。
我知道很多關於端午的來歷和傳說,在今天,我就來講給大家聽吧!我還有自己的真實事例!
公元前229年,戰國時代楚秦奪霸權,詩人屈原列右大夫,很受楚國器重。後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昌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能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懼灰,仰天長吧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從此,每年5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從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節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午”也就如稱“初五”;“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五。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大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絡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怕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為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儘管端午年年都過,但是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一是紀念屈原說;二是迎濤神說;三是龍的節日說;四是惡月惡日京;五是夏至說。由於屈原的格藝超群,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所以端午節的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等。
端午節是家家戶戶口團圓、是最幸福的時候,到了這一天早上天不亮的時候,爸爸媽媽在門上掛上艾葉、香囊,媽媽會為我係上五彩線,保平安。我會和哥哥、妹妹、小弟一起玩耍,做遊戲。吃飯的時候到了,我來到飯桌前給大家都分上一個粽子,自己最後拿一個,把繩子解開,剝開葉子,就可以吃到裡面香香、軟軟的粽子了。大家有說有笑,非常開心。
這就是我們的節日——端午。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5
家鄉的端午節節習俗基本上和別處一樣,有吃粽子、懸艾、藥浴、佩香囊等。
每到端午節,大人們就到山坡上採艾葉、菖蒲,把艾草懸於堂中,菖蒲插於門榻,可以散發芳香,驅趕飛蟲,清除汙濁空氣。小孩子則喜歡把艾葉帶在身上,不時拿出來聞一聞香氣。晚上,大人就將花草和水煮開洗澡,清除身上汙垢,舒筋活血,有利於身體健康。另外,在端午節時,小孩要佩香囊。這是聽大人們講的,我不知道我是否佩帶過。現在,端午節前後,都有人在廣場上賣香囊,但香味泛泛,我不喜歡。
我最喜歡吃粽子。每到端午節,我都眼巴巴地盼著吃粽子。端午節的前一天,外婆將糯米洗淨,用清水浸泡再撈乾與一定量的大米混合在一起作陷兒。然後準備好麻竹葉,將麻竹葉洗淨、晾乾。麻竹葉包出來的粽子有一股淡淡的竹葉的清香。我們學校在端午節前後賣的粽子也是竹葉包的粽子,個頭雖小但味美。外公包的粽子很好看,他教我們包粽子。因為麻竹葉薄,所以我們用兩片疊在一起來包。小小的竹葉在外公手裡一晃就變成了一個個綠色的小粽子。我也學著外公的樣子包起粽子來。先拿兩片麻竹葉疊在一起,再把它們裹成一個倒立的錐型,然後我開始放陷兒。外婆看到了笑著說:“別貪心,小心你的粽子‘吃’破了肚皮。”我一看,原來我把餡兒放得太多了,於是我倒出了一些餡兒,接著包起來,最後用繩子捆紮實,就這樣我的第一隻粽子就包好了。我得意地把粽子在表姐眼前晃了晃,表姐撲哧一下笑了出來,“你那也叫粽子?”我仔細地與外公包的粽子作比較,原來我不小心把粽子包走了樣了,別的粽子有稜有角,而我包的只有一個角,成了蛋卷冰淇淋了,我也忍不住笑了起來。然後,我仔細地包了一個又一個,結果包得很好的沒幾個,管它呢,只要能吃就行了。
第二天早上,外婆很早就起來煮粽子了,等我們起來之後,外婆讓我們把芝麻弄碎,我們幾個小孩都搶著幹,誰也不想在旁邊打下手,於是我們就輪流起來幹。小表妹在旁邊看熱鬧,不知是誰提議放幾顆花生在芝麻裡,於是我們把花生、瓜子和芝麻混在一起弄碎,等我們忙完了,粽子也煮好了。我們一手抓一個,顧不上精挑細選,生怕自己看好的被別人搶了,也不怕燙手,抓起來就解開繩子,把竹葉剝開,沾點芝麻就開吃。結果飯都不想吃了,每個人都拿著粽子在飯桌上啃。我們還在粽子裡放上豬肉混著吃,味道真是好極了。外婆嘆了口氣,說:“真是服了你們了,連粽子都能吃出個新花樣。”我們聽了都笑了起來。是呀,如今生活好了,連粽子的吃法也多了。超市裡的粽子光陷不同的就有好多種,但吃起來終究沒有家裡自己包的粽子的那種味道。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6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裡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裡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裡藏著紅紅的粽肉,鹹粽子裡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裡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衝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划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裡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划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儘管下著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溼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裡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裡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村裡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湧湧。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裡頭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7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現在端午節的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
北方的端午節是五月初一要給家裡的孩子繫上五彩線,等下雨時把五彩線扔進水溝裡,這樣可以讓孩子健康成長,不被蛇咬,這是我聽媽媽說的,我最喜歡系五彩線了,五種顏色交織在一起真的很漂亮,無論是脖子上,手脖兒上,腳脖兒上我都會讓媽媽給我係上,從我出生開始每一年媽媽都會給我係上五彩線,她希望我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另外家家還要在門上插上艾蒿和葫蘆,桃樹枝,老人們說這樣可以使家宅平安,老一輩的傳統習俗不能改更重要的是吃粽子,當然首先得包粽子。說到這,我得說說我家包粽子的能手奶奶了,奶奶先買來粽子米,泡上一整天,還要買粽子葉,和捆綁粽子的一種叫‘馬蓮’的植物,這些東西都需要用開水煮一下,軟軟的才好用,媽媽不會包粽子,只好跟奶奶學。在過節的前一天奶奶就會把粽子包好,早上媽媽就跟奶奶學起了包粽子。奶奶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然後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空心的圓雉形。媽媽學著奶奶的樣子,拿了三片葉子想把它捲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奶奶見了就在旁指點:“左手捏住粽葉的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裡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奶奶的指點下媽媽卷好了粽葉。接著,奶奶在空心圓錐形裡的粽葉裡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味勺舀了一些糯米放在裡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緊緊的。媽媽也在粽葉裡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的時候不是把粽葉刺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奶奶說;”搖動筷子的時候要輕一些,把粽葉捏緊一些。你看……”奶奶邊說邊示範,媽媽邊聽邊學,哈哈!媽媽包的粽子像些樣子了。最後一道工序是捆繩(馬蓮細的跟繩一樣)。只見奶奶兩手握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返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媽媽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個粽子。隨之,第2個,第3個……媽媽一連包了好幾個。奶奶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我在一旁看得直著急,於是也跟著包起來,可是我的手太小,拿不下總是包不上來,最後還是放棄了,媽媽說等你再大一點就可以學著包了,等她把粽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了一會兒就上桌了!雖然我們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三十分鐘後,再泡在湯水裡一個小時左右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這些粽子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
我和爸爸這兩隻小饞貓一聞到香味就圍著鍋子,問媽媽:“媽媽,媽媽,什麼時候能吃呀?”媽媽總會笑著說;“你們這兩隻‘小’饞貓!”。我最愛吃粽子,我最愛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8
家鄉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漢族的傳統節日。在戰國時期,我國愛國詩人屈原聽說秦軍攻破楚國國都的訊息後,悲憤交加,依然寫下絕筆作《懷沙》後,抱石投入淚羅江,以身殉國,百姓們紛紛親去打撈,沿水招魂,在沒有結果時,人們只有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蝦魚蠶食屈原屍首的方法表達對他的懷念,此日正是農曆五月初五,以後每年人們在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頭粽子表達緬懷之情,隨著時間的演變,人們將這一天俗稱為“端午節”,過節的形式也多養起來,如插楊柳、賽龍舟、吃粽子、燒高山等等。
我也特別喜歡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電視裡看到的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粽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著媽媽帶我去趕集,大人們忙著購買肉呀、菜呀、蛋之類的,我們孩子的焦點在於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下來,手裡捧著一大把花線、畫布。可高興,在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的搓起花繩來。回到家裡,和鄰里幾個小朋友圍著姥姥開始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朋友都有滿意的收穫,可把姥姥累壞,我們便搶著用小拳頭敲打姥姥伸不直的腰背,姥姥臉上露出幸福的微笑……
興奮的我就是睡不著,偷偷起來把花繩和荷包比劃好幾次,因為姥姥說:“今天戴就不靈,只有在端午節這天戴上才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真是一個難眠之夜呀!隱隱約約聽見爸爸插楊柳的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著戴荷包囉……以最快、最簡單的方式洗刷完畢,在媽媽的幫助下認真的綁上花繩、戴上荷包,看著手腕、腳腕花花綠綠的花繩,是弄著胸前各式各樣的荷包,我自豪極,猶如成最美的小公主。帶著無比幸福的心情,開始幫媽媽炒雞蛋、包粽子。
說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在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我包粽子。我便一個指揮官的架勢喊來爸爸,指揮著他和媽媽抱起粽子來: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購買來的糯米、大棗、葡萄乾、枸杞放入盆中掏乾淨,然後再加進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和均勻,接著拿來竹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的餡子後封起來,爸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後的封包動作出錯,被我狠狠批評幾句:“老爸,你也不動腦想想,包紮的繩子要打成活結,不然證書後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在我成功的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一大堆,最後就是開灶蒸煮,這期間,我有顯擺著自己的花繩和荷包指揮爸爸矯正爸爸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始過節享受,一家人圍著豐盛的節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說地、笑語盈盈,真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著自己親手做好的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和煦、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的被這欣欣向榮的日子陶醉……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9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當這個節日來到,插艾蒿,點雄黃、包棕子、戴香包、賽龍舟等各種活動都會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到那個令人惋惜的歷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國,想起汨羅江,想起在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學家和詩人屈原。
除了屈原,應該還有許多自己的親人在這一天被我們一同懷念。我在每年的端午節,都會無比思念我長眠在商州地下的奶媽,我知道,她也一定會思念我的。
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是她對我的哺育和愛卻遠遠超出了血緣的範圍,在她精心呵護和愛撫下,快樂考試吧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憶,尤其是端午節的棕子和香包,更讓我無比懷念我的奶媽——那位漂亮健康寬容豁達的年輕女子。
是她在一個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時候向我敞開了溫暖的懷抱,我在她的懷中貪婪地吸允著、索取著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懷抱中一天天飽滿、長大、變美。
我長大了,要進幼兒園和上學,城裡和鄉下的距離把我拉離了她的懷抱,但是我的心卻無法離開她,因為她把母愛的種子深深種在了我的心裡。於是,週末就成了我每天的期盼,通往鄉下的小路和小橋,奶媽家的柴門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圖畫。
那時候每年的端午節,我在睡夢中就能夠聞到棕子的清香和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媽讓小舅挽著藍子天不亮就送來的煮了一夜,走完十幾里路還溫熱的棕子,裡面的各種豆兒和棗兒把糯米染得紅紅的,吃起來軟軟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棕子撐得溜圓。
每年的這幾天,我的主食就是奶媽的棕子,我一直到現在都認為奶媽的棕子是最好吃的,誰都比不上。裝棕子的藍子上還掛著奶媽親手做的香包,那香包好看極了,是用各種絲線纏繞的小棕子的模樣,小巧玲瓏,香氣芬芳,我掛在脖子上在學校向女同學炫耀著,高興著,美著……
那感覺讓我每次回憶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時代,回到了奶媽身邊。也有那麼幾次趕上在奶媽家過節,於是,包棕子就成了我最高興的事,儘管我不會包,但是還是象模象樣地挽起袖子,坐在大盆子邊上,拿著棕葉包著米和豆兒,拿著草捆紮,每到這時候,奶媽都會高興的一邊包著手裡的,一邊教著我,還把我包的棕子也放入鍋裡一起煮,結果可想而知,我的棕子不是找不著,就是裡面成了稀飯,儘管這樣,她也從未責怪過我,還任我用手在盆裡撈來撈去繼續搗亂。
親愛的媽媽,女兒現在仍然不會包棕子,不會纏香包,不是女兒不想學,而是女兒要把媽媽的棕子和香包永遠永遠留在記憶中,那是什麼樣的棕子和香包都無法替代的美的記憶,美的味道,美的感受。
就要過節了,不知道天堂裡有沒有棕子,有沒有香包?女兒在這裡為媽媽送上一份節日禮物,願與您在夢中相會,親手為您剝棕子,戴香包,親口祝您端午節快樂!
欣聞國家已經把端午節和春節、中秋節一起列為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雖然還沒有規定為法定假日,但重視傳統節日的步子已經邁出,我想您聽到這個訊息也一定會高興的,因為您愛這個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