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900字> 精選中秋節的作文900字合集6篇

中秋節的作文900字

精選中秋節的作文900字合集6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秋節的作文900字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秋節的作文900字 篇1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秋節的由來與傳說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中秋節的作文900字 篇2

  還有幾天就要到中秋節了,我的業務也忙了起來,日誌也好多天沒更新了。

  母親打來電話說家裡的柿子熟了,要我回家拿。每年的中秋節,母親都要為我準備好多。從小我就愛吃柿子母親知道,她老人家總是惦記著。唉!有愛的日子真好!

  其實,母親的電話打來,也不純粹是叫我去拿東西,我知道,我是不能離開她的視線太久。她的惦念,她的牽掛總是很長很長。母親老了,身體不好,腰疼,想到這些很心酸......

  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節倍思親。鎖定玉樓雲不卷,兩街燈火作中秋。

  小時候,很窮。沒有充足的月餅給我們吃。中秋的晚上才可以一邊賞月,一邊品嚐。那時候我們貪婪而又幸福。依偎在父母親的身邊,在桂花樹下鋪上涼蓆。我們邊吃,邊聽父親講嫦娥奔月的故事,母親溢於言表,一家人其樂融融,樂在其中。天上的那一輪圓月,放著輕柔的光芒,瀉滿一地的銀光。中秋節的韻味在孩童的眼光裡流露,在老人的神秘幻想裡迸發,在家人的歡聲笑語裡飛揚。

  其實我不是個念舊的人,我沒有太多的時間懷念過去.現實的壓力讓我來不及思考.我在擁擠的人群裡穿梭. 時間就像一個沙漏,那些滿溢的幸福,不知不覺在指縫間慢慢地一點點溜走了. 沒有人能洞悉我潛藏在文字裡的悲喜。今晚的月光,有一種溫暖的光芒,照亮我心中黑暗的角落。

  我淡淡的微笑酷似蘭草的氣息,輕碎的步伐婉約如一縷輕柔的秋風。就那樣,抱著一顆愉悅的心,象去赴一場甜美的約會。我於秋水之畔,趟過清瘦的月光,不曾與任何人說起,心中擱淺了多少的情愫,臉上掩藏了多少的期待。花開花謝,幾度春秋,是誰在流動的時光裡,輕吟淺唱?紅塵來去,詩意流年,是誰在桂花盛開月夜裡,邂逅這一季的溫暖?

  那份痴念,那份眷戀,純真而潔白,鮮明而張揚。多麼美好的時光,多麼乾淨的心思,那年,那天,那地方,花開花落,春去秋來,一直透徹著我的整顆心。

  如果說一場完美的愛戀,需要一個浪漫的多情的季節。那麼,我願在這暖暖的秋日裡,和你邂逅在千百年前約會的地方,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我們在薔薇色的陽光裡,在溫柔的月光下,我們踩著落葉去散步,我們打著傘收集細雨的故事。就讓我們的心分分秒秒牽在一起,就讓我們的目光時時刻刻放在彼此的眼眸間。

  靜靜感念一些時光,依然有你,停留在時光最盡頭,等待著我,慢慢的向你靠近。可是啊,我卻沒有了勇氣,怕到了窗前時,你,卻轉了身。

  芳菲寂寥,月墜花折,也許有些感情是上天註定的,有些開始,註定是錯誤。

  若我沉默,便是思念的開始。

  此刻也多了一份虛無的幻象,某種若隱若現的感動,親情、愛情,一次一見傾心的相遇將絲絲縷縷,點點滴滴都蘊藏在淡淡的一簾幽夢裡。華燈初上,是誰在追尋?一漿遠渡,一葉心思,一輪明月。

中秋節的作文900字 篇3

  有一天的中秋節,小云一家坐在屋裡一邊聽爺爺講故事一邊吃著月餅。10點以後小云一家困了,小云不困,之後她坐在家門口,半夜神奇的事發生了,天空中來了一道金光,金光沒了以後小云才去看,她看到金光那裡有一隻小兔,但是小云想摸她,她剛要摸它,小兔開口說話了:“你好,我姐姐叫我過來給你養的,不過你媽媽不會讓你養我,不過放心吧,我就在你家的院子裡。找食物上大便尿尿和洗澡我都會,主要是被送來陪你玩的。”之後小兔子就和小云住下了。

  我們大部分家長應該經常接觸到家裡小朋友的作業(畫畫、作文等為主)會包括類似的主題性(命題性)。很多小朋友和家長都很為難,不知道應該怎樣才能把這個作業做好。大家能想到相關主題(命題)的大致方向和要表達的內容,但沒有太大信心將它完美的表現好。這是什麼原因呢,我想並不是我們的家長和小朋友不具備表現的能力,而是我們的思路思維沒有被完全開啟。

  就拿我們這次的“中秋節”主題(命題)繪畫為例,當我們拿到這個主題(命題)的時候,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什麼,月亮、月餅、賞月、一家人團聚?嗯,通常我們會想到這些,但這些還不足以讓我們完成一幅(一篇)好的創作,感覺還是有些空洞和乏力。我們應該繼續開啟思維去構建主題(命題)“場景”(繪畫和寫作無非是描寫一個場景)。場,即場地,地點,在哪裡什麼地方,一個什麼樣的環境,環境裡面有些什麼要素,前面有什麼,後面有什麼,左邊右邊有什麼,天空有什麼;景,即情景,白天黑夜,綠水藍天,開心喜慶的,憂鬱悲傷的,紅色的,黃色的,藍色的......整個全部的細節我們要一一構建起來,而不能停留在抽象概念層面。這樣一來,幾個字的主題(命題),就漸漸被我們豐富起來,填充起來了。最後剩下的只是合理的將我們想到的排列站隊,用我們的畫筆顏色,文字詞藻組織出來。

  有的家長或小朋友會問,我也大概能想到這些,但就是畫不好,寫不好。這就涉及到一個另外的問題,我們繪畫基本功和寫作的基礎。就像我們的繪畫課程,為什麼不讓小朋友上來就畫寫生畫素描,一個方面是年齡發展階段的需要,另一個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讓小朋友透過最最基礎的線條,色彩的反覆練習,讓小朋友掌握好的線條表現,色彩填塗功夫。有了這些基礎,我們後面表現任何畫面就都有保障了,只不過每次的表現物件不一樣,今天是水果蔬菜,明天是房屋樹木。而這些具體的物體物件,我們很容易從各種資料和老師的示範中學習到。寫作也亦如此。

  我們接觸到很多家長,都很願意觀看孩子的畫面,希望孩子畫的好畫的像。這其實是片面的看法,我們要看在什麼階段。小朋友一般我們希望家長放在孩子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興趣培養上,我們希望在無聲處讓孩子積累起專業訓練所需的基本功,而不要過早的讓他們陷入物理概念中,因為這些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慢慢的能夠理解學會。

  看看這次“中秋節”主題繪畫,老師在不同年齡段按照不同課程訓練需要安排了不一樣的表達畫面。同一個題目,可以有千百種的解答方法,同一個故事,亦有豐富多彩的述說方式。

中秋節的作文900字 篇4

  農曆八月十五,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中國傳統文化自成一體,在農曆十五日的節日除了中秋,還有元宵和現代人大多忽略的中元節!何以會如此呢,都選擇在月圓之夜。我想這應該跟中國的歷法息息相關,而曆法又以開地宇宙日月星辰相關,所以中國的傳統節日特別是中秋節就有了一個很特殊的過節方式---賞月。天人合一,就此出來。

  這是一個只有中國人才會有的過節方式:天人合一。中國的傳統文化,追根塑源:先是河出圖洛出書,伏羲制八卦,周文王推演八卦為為六十四卜。始有周易。以後的文化發展,都少不了周易的影子。周易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一個整體概念。所此影響,發展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家哲學,有了神龍見首不見尾,而對這種周易這種哲學的具體運用上,推生了獨一無二的中醫,在起居生活上,又有了強調以天地人相互和諧的風水而表現在過節上,就有了中秋節。

  俗話說:年怕中秋月怕十五,意思是說一到農曆十五月圓之夜。表示這個月就快要過完了;而一到中秋節,則提醒人們這個年要到頭了,流浪在外的人該準備回家了,先來一年當中的右中間八月十五做個小小思念,它是一年當中的一個插曲,一個思念的插曲。

  提到中秋節,關於思念的詩從古至今相必太多了,以蘇東坡的一首水調歌頭又最為後人吟誦。人們可以在這樣的節日歌以詠志或賭物思情,這都跟中國人的文化情情有跟。中國文化當中的整體觀念,把人當成宇宙天地萬物的一部分,比如佛家所強調的:同體大慈,同緣大悲。於是會把人物化也會把物人化。所以七月初七不單是看星星,更是看兩個人一年一度的相聚。而冰涼的月宮,也是單單浩月一輪,她裡面有我們美麗可愛的嬋蛾姐姐,而姐姐也並不孤單,她有玉免為伴。基於這些,節日當中的一種人文情懷油然而生,那麼的自然那麼的和諧,以至於中國文人被她的吸引,千年不衰。每每在該動筆的日子, 就會自然而發:天待月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嬋蛾該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中國文化的這種連貫性,會讓流戀其中的文化人或非文化人不那麼感到孤單。每年中秋節,自己在思念親朋,寄月託情時,思緒會不自覺的穿越時空,回想當年今夜蘇東坡會是用怎樣的一種心情,怎樣的一種情懷,在思念他的弟弟。而今的我們,儘管物是人非,心情總會一樣吧,於是在不知不覺當中,一種穿越時空的神交,與古人如痴如醉的進行著,是那樣的恬意與舒服。古人似乎就這樣一直活在我們的身旁。

  這就是中秋節的魅力,她函蓋萬千,她承前啟後,是一年當中的一個小插曲。淡淡的思念,牽動著人們的神精,一直積蓄到年關,一種徹頭徹尾的思念全面爆發,於是,只能是回家。

中秋節的作文900字 篇5

  雅從小都在爺爺的呵護下長大,雅的父母在雅兩歲的時候便外出打工,以便養家。於是年幼的雅,便被寄養在了爺爺家。

  雅的奶奶很忙,幾乎每一天都奔波在廚房和菜園子之間。在雅幼小的心裡,奶奶是世界上最忙的人了,雅的爺爺也很忙,不過,和奶奶不同的`是,爺爺會在每天下班之後,抽出時間來陪雅,而雅最盼望的,也就是爺爺下班了。

  每天爺爺下班回家時,總會先抱起從屋裡匆匆跑出來的雅,然後再在雅那粉紅色的小臉蛋上親一口,說:“想死爺爺了”,每天下午,爺爺都會教雅玩很多很多的遊戲,有放風箏、畫圖畫、疊飛機等“,每天的這個時候,就是雅最快樂的時候了。

  每個週末,爺爺不上班,於是,他便會帶雅去爬山。在山上,他會摘一起很漂亮的小花、小草,再把它們紡織成一個個精美的玩具給雅,這時,雅就會高興的圍著爺爺跳個不停。

  雅的父母很少回家,只是在每年過年的時候回一次家,過完年就出去打工了,雅對父母越來越陌生,在雅幼小的心靈裡,爺爺就是自己的爸爸,奶奶就是自己的媽媽,不過,和奶奶不同的是,爺爺也是雅的朋友。

  後來,雅上了小學,再後來,雅上了中學。在生活中,爺爺是雅的老師,他教會雅應該怎樣做一個能為這個社會做貢獻的人;在學習中,爺爺同樣是雅的老師。他教會雅應該怎樣解那些複雜的證明題,雅常常在心中念:“爺爺是我的老師,也是我的朋友,更是我的良師益友”!

  日子就這樣平淡而又充實的過著,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神福”。雅的爺爺忽然在一次體檢時被查出得了肝癌。

  雅的爺爺並沒有把這件事告訴雅,因為,他不想因此讓雅不開心,他不想因此讓雅耽誤學習;他更不想因此讓雅對生活失去信心。

  可,雅還是知道了這一切,因為,爺爺已經臥不起,雅的心裡明白,爺爺可能活不長了,可,中秋節快要到了,雅希望能和爺爺一起再在人間過這個屬於爺爺的最後的一箇中秋節。

  雅每次放學了都會守在爺爺身邊,跟爺爺彙報自己每一天的學習情況。爺爺的臉色雖然已經蠟黃,肝雖然已經疼的歷害,但,他卻仍然強忍著疼痛,面帶微笑的聽雅講述這一切。

  中秋節一天一天的臨近了,雅的心情也一天一天的繃緊了,因為,爺爺的精神已經一天比一天差。

  每次當雅掉了捷毛,她都會小心翼翼的用捷毛許一個心願,希望自己的願望能實現。

  終於等到了中秋節的前一天晚上,雅寸步不離的守著爺爺,一分一秋的計算闐時間,“快了,快了”雅叫道,當時鐘敲十二點的鐘聲時,雅哭了,因為,她的願望實現了。

  她握著爺爺手,看著爺爺,爺爺忽然笑了,嘴裡堅難的吐出了幾個字“中秋節到了”,雅聽完後點點頭,撲到爺爺的胸前哭了。

  可,就在這天清晨5點,爺爺去世了,雅趴在爺爺的胸前嚎啕大哭。往事全在腦海中浮現,摘野花、疊飛機、放風箏。

  這最後的一箇中秋節,成了雅終生難忘的中秋節。

  “八月十五月兒圓,爺爺為我打月餅……”。

中秋節的作文900字 篇6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總盼著過節。春節和中秋是家鄉最受重視的兩個節日。或許是因為那時候生活水平比較低,只有過節時家裡才會改善一下生活;或許是一到過節就放假,總會搞一些娛樂活動,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場;或許兩者兼而有之。總之,過節忙的是大人。但大人們忙歸忙,每到過節也都有一種心情的放鬆。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我們這些無憂無慮孩子。

  春節的時候,雖然恰逢農閒,但總感覺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獨中秋,給人一種特別的欣喜,一種心境的安歇,一種特別的想往。後來想起來,似乎是心緒不同使然。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穫的積蓄,又是收穫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於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著人內心即將收穫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

  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嚐著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穫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媽媽每年都要親手給我們做月餅吃。媽媽做的月餅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裡面放些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乾什麼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裡嫩,年輕人情有獨鍾。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琅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麼的清晰,那麼均勻,那麼好看。所以一趕上中秋過節回家,總要吃上兩大塊兒,覺得好香、好甜……。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因為從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水平變遷。

  你看,農家餐桌上,除家禽肉類,傳統的蔬菜等食品外,越來越多的餐桌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肉類、蔬菜、海鮮。

  “無酒不成筵席”,喜慶的日子,中國人總要飲一點酒。過去,多是二鍋頭等高度白酒,現在人頭馬、茅臺等國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這些都預示著祖國經濟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紅火。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藍圖上的規劃和設想,而是逐漸成為千家萬戶實實在在的生活寫真。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穫。我願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中秋節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起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或許,這就是我中秋情結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