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900字> 【必備】端午節的作文900字4篇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必備】端午節的作文900字4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的作文900字4篇,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1

  知道父親的生日是端午節,應該很久了。多年來,一直沒有張羅過給他慶祝回生日。昔時每逢祖父生日,家人和姑姑等親朋便小小聚下。祖父去世,望九之年的祖母生日就成了大家聚合的日子。有高堂在上,父親不願考慮自己,可逢女兒或其他孫兒的生日,他總惦著。

  記得小時候,逢農曆六月初九,不是祖母準備就是母親操心,我總能享受到煮雞蛋和特製的環型烙餅待遇。漸長,外出求學或工作,如果錯過那日,過後長輩們還要嘮叨一番,說專門準備了生日的美味,我卻沒有回來。

  今年端午節,陽歷是6月8日,正值高考。剛剛過去的5.12震災,影響巨大,對我心靈的震撼也非比尋常。我寫了不少詩文抒寫我的激昂與感傷。端午臨近,我在主持的文學論壇發起了端午節筆會徵文,我的應徵詩歌是:

  想起屈原

  我是你兩千年後的虔誠子裔

  不僅僅節日來臨

  才深深地想你

  兩天後是父親的生日

  ——感謝父親的降生

  與你的紀念日默契

  父親託母親捎來粽子

  我知道

  你也在時空的彼端

  和我致意

  想念屈原

  於是想撫一摸國家的傷痛

  於是負載起民族的憂患

  我孱弱的肩頭

  柔似汨羅

  你躍上我的肩

  沉入我的心

  從此昂揚的龍舟有了故事

  我的生命裡

  滿是關於你的述說……

  詩歌寫畢,驀然發現,自己濃重的文學情懷,和端午節竟然有如此深刻的淵源。賜我以血脈和精魂的,除了父親,還有那位兩千多年前在父親降生日投江的詩人屈原。不是攀龍附鳳的牽強,昨天的歷史不能複製,一如我今天的人生選擇定然要嚮明天延續。

  和妻女偕行返鄉,定製的蛋糕一路顛簸,包裝有些走形。進村,妻小心翼翼地捧行,在家門口,遇傴僂著背從北邊過來的`父親。母親聞聲出來,接過蛋糕,一家人歡歡和和進家。

  院裡小狗黑黑,被鏈著,束縛了它的過於熱烈的歡迎。與小妹同齡的椿樹系祖父手植,樹蔭正好滿滿佑蔽了小院。祖母勉力從小屋挪出,儘管聽力不濟,但她慈愛的目光努力在家人的身影上摩娑。祖母近來說話少用氣力,聲音微弱。我儘量調皮地和老人家說些趣話,逗出她滿臉的笑意。她的應答聲無論怎麼調動,依然全無了幼年飯時,在街巷喊著我-乳-名回家的嘹亮。

  父親一旁靜靜地坐著,一抽一煙。在茶几上,我帶回的生日蛋糕默默注視著溫馨的場景:耄耋之年的祖母,過了花甲的父親,在這個個特殊的日子,母子相守。晚輩精心的祝福,在小女的喧嚷裡,多了喜慶。她急切地要取蛋糕上的阿爾卑斯棒一棒糖,怕別人搶。

  午飯是母親趕著做出的韭菜包子,味道一如記憶裡的鮮美。臨行,母親又讓帶上些粽子。告別時,和祖母相擁,父親去攤曬麥子沒有回來。歸途忽然想起忘了叮囑母親,蛋糕不宜久放,天熱。

  有生以來的四十年,我第一次給父親過了個有蛋糕的生日,可患糖尿病的他已並不能多吃。心間默想:有人以紀念屈原的緣故而提議端午節為詩人節,我這個不能算作詩人的兒子,寧願奉端午節為我一生最隆重的節日——父親節!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2

  家鄉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漢族的傳統節日。戰國時期,我國愛國詩人屈原聽說秦軍攻破楚國國都的訊息後,悲憤交加,依然寫下絕筆作《懷沙》後,抱石投入淚羅江,以身殉國,百姓們紛紛親去打撈,沿水招魂,沒有結果時,人們只有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蝦魚蠶食屈原屍首的方法表達對他的懷念,此日正是農曆五月初五,以後每年人們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頭粽子表達緬懷之情,隨著時間的演變,人們將這一天俗稱為“端午節”,過節的形式也多養起來,如插楊柳、賽龍舟、吃粽子、燒高山等等。

  我也特別喜歡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電視裡看到的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粽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著媽媽帶我去趕集,大人們忙著購買肉呀、菜呀、蛋之類的,我們孩子的焦點於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了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下來,手裡捧著一大把花線、畫布。可高興了,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的搓起花繩來。回到家裡,與鄰里幾個小朋友圍著姥姥開始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朋友都有了滿意的收穫,可把姥姥累壞了,我們便搶著用小拳頭敲打姥姥伸不直的腰背,姥姥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興奮的我就是睡不著,偷偷起來把花繩與荷包比劃了好幾次,因為姥姥說了:“今天戴了就不靈了,只有端午節這天戴上才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真是一個難眠之夜呀!隱隱約約聽見爸爸插楊柳的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著戴荷包囉……以最快、最簡單的方式洗刷完畢,媽媽的幫助下認真的綁上了花繩、戴上了荷包,看著手腕、腳腕花花綠綠的花繩,是弄著胸前各式各樣的荷包,我自豪極了,猶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帶著無比幸福的心情,開始幫媽媽炒雞蛋、包粽子。

  說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了我包粽子。我便一個指揮官的架勢喊來爸爸,指揮著他與媽媽抱起粽子來: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購買來的糯米、大棗、葡萄乾、枸杞放入盆中掏乾淨,然後再加進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與均勻,接著拿來竹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的餡子後封起來,爸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後的封包動作出了錯,被我狠狠批評了幾句:“老爸,你也不動腦想想,包紮的繩子要打成活結,不然證書後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我成功的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了一大堆,最後就是開灶蒸煮了,這期間,我有顯擺著自己的花繩與荷包指揮爸爸矯正了爸爸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始過節享受了,一家人圍著豐盛的節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說地、笑語盈盈,真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著自己親手做好的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與煦、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的被這欣欣向榮的日子陶醉了……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3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是唐代文秀的《端午》。過幾天就是中國非常重要的節日——端午。

  我知道很多關於端午的來歷和傳說,在今天,我就來講給大家聽吧!我還有自己的真實事例!

  公元前229年,戰國時代楚秦奪霸權,詩人屈原列右大夫,很受楚國器重。後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昌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能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懼灰,仰天長吧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從此,每年5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從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節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午”也就如稱“初五”;“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五。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關於端午節的,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大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絡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怕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為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儘管端午年年都過,但是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一是紀念屈原說;二是迎濤神說;三是龍的節日說;四是惡月惡日京;五是夏至說。由於屈原的格藝超群,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所以端午節的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等。

  端午節是家家戶戶口團圓、是最幸福的時候,到了這一天早上天不亮的時候,爸爸媽媽在門上掛上艾葉、香囊,媽媽會為我係上五彩線,保平安。我會和哥哥、妹妹、小弟一起玩耍,做遊戲。吃飯的時候到了,我來到飯桌前給大家都分上一個粽子,自己最後拿一個,把繩子解開,剝開葉子,就可以吃到裡面香香、軟軟的粽子了。大家有說有笑,非常開心。

  這就是我們的節日——端午。

端午節的作文900字 篇4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中午剛吃完飯,我就在媽媽的指導下開始包粽子。

  媽媽一邊準備等會兒要用的一邊對我說:“寶貝,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我點點頭說:“恩,我還知道屈原,知道他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呢!”“然後呢?”媽媽笑眯眯地問我。我不好意思的搖搖頭。便聽媽媽講起來:當年,屈原提出聯齊抗秦,遭到貴族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等地。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悲憤地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哦,原來端午節還隱含有這樣一個悽美的故事啊”!我不禁驚歎道。

  媽媽的食材準備好了,我們也開始包粽子了。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媽媽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可當我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調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排著隊地跳出來。媽媽見了,連忙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哈哈,經過重重困難,總算到了最後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這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小KS,終於到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地球人都知道,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突發奇想。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然後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還覺得媽媽包的老土,不怎麼好看。哈哈~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晶瑩剔透的糯米們好像掉了線的珠子似得,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我只得按媽媽那“老土”的方法重新又做了一遍。媽媽說,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三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

  恩,我們大功告成,現在該煮了。媽媽告訴我,煮,也是有學問的。要先用大火,等到高壓鍋發出“磁磁”響聲時,然後關成小火再煮,過一個小時媽媽就把火關了。我迫不及待的看著秒針一圈一圈的轉著。三、二、一,高壓鍋裡果然散發出了誘人的香味。粽子熟了,媽媽說,要等高壓鍋的氣漏完了才能拿出來。又過了十分鐘,香噴噴的粽子總算出籠了。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吃起來感覺就是不一樣。“媽媽,明年我們還要自己包粽子,”我說道:“因為只有自己努力取得成果才是最開心的。”

  啊!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吃到了自己包的粽子。朋友們,你們還知道端午節的故事嗎,那麼也給我講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