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1000字> 【熱門】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八篇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熱門】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八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1

  又是一個清明節。

  這是一個天人合一的日子,天上有雨,人間有淚。在這樣的日子裡,我不能不想起玉貴子,想起二舅家的二兒子,我的親表弟。算來,他離開這個世界,差不多快有十年了。他走的時候,年紀很輕很輕,沒有人想到,他會死,並且死於心梗。

  母親更不會想到,因為在她眼裡,他還是個孩子。母親常常自言自語:玉貴子是個好孩子———他有好幾年沒來了吧?她給二舅母打電話,大聲地詢問玉貴子的情況。二舅母含著眼淚,大聲地回答:好著呢!好著呢!

  我從來不提玉貴子,從心裡不想提。我怕一不留神,捅破了我們用心守護了十年的秘密———母親那顆多難的心臟,承受不住這樣沉重的打擊……

  然而,我卻時常想起他的模樣:微黑的面孔,溫和的眼神,憨厚的笑容;時常想起兒時,大人們忙著端傀儡,分碗筷,他偷偷地拿出小油壺,在我的碗裡淋一圈麻油;想起他和幾個姐妹玩過家家,他給三妹梳頭,給我縫布娃娃……那時候大人們都說她像個女孩子,他其實比女孩子更心靈,更心細。待到他長成一個英俊的後生,他便遠遠地離開家,到石家莊一家鑄造廠裡打工,為他貧困的家庭分憂解愁了。他為人忠厚,又能吃苦,很快贏得一個女孩兒的愛慕。女孩家裡開著飯館,他常去那裡幫忙。他的未來的老丈人,一眼就相中了他,一心讓他做上門女婿。他還小,不懂上門女婿與過門媳婦有什麼不同。他只知道,人家不要彩禮,還給他分房子分地,他有什麼不樂意的!待到他真的成了上門女婿,他開始想家,想他的父母。他的小媳婦懂得他的心事,她偷偷地攢錢,偷偷地放他回家。他第一次探家,帶著厚厚的幾沓錢,帶著自家種的棉花、花生、各種瓜果。在鄉親們看來,他差不多是衣錦還鄉了。他手拿銀針,給父母每人縫了一套厚墩墩的被褥。他把一個兒子無言的愛與深深的愧疚,細細地縫在厚厚的棉絮中……之後他順理成章地成了飯館的老闆,自然,他的孩子改了姓,這成了他心頭的一道傷疤。然而,又有什麼了不起的!畢竟,他還是老李家的孩子啊!

  每年過年,他都要回家,給父母買多多的年貨,留多多的錢,讓父母寬寬餘餘地過大年。因為有了他,二舅家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了。人們說起他來,都會蹺起大拇指,連聲說:好孩子!好孩子!

  他的確好,對家人好,對親戚好,對鄉親也好。他每年回來,都來看我的父母,並且,每次都要表演他的絕活:油炸果子。他炸的果子,柔軟,勁道,口感很好。他做生意很實誠,別人往面裡摻東西,他不肯。他說:那是坑人。他相信自己靠手藝,靠人心,生意照樣興隆!他介紹親戚鄉鄰到石家莊打工,把自己的家當成他們的根據地。他幫助他們在那裡安家落戶,在遠離故土的地方延續血脈鄉情。李家人寬厚仁愛的家風,他都原原本本地繼承下來。他常說:我還是咱們李家的人……

  又到清明!我站在李家的祖墳前,為逝去的親人們燒香磕頭。我的目光從姥姥、姥爺的墳頭,移向大舅、二舅的墳頭。我固執地認為,二舅的腳下,應該給玉貴子留出一塊墳地。我想,他的靈魂,唯有在這裡,才能真正安息……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2

  這個清明節,媽媽帶我到泰山公園去踏春。

  剛到公園門口,一陣和煦的春風撲面而來,哇,真是舒服啊,初春的風就是這樣,它沒有夏日裡風的燥熱,也沒有寒冬裡風的刺骨,也沒有秋天裡風的差不多,給人帶來的是心情舒暢。人們在春風裡盡情地享受。瞧,那邊一群孩子正在歡樂地滑旱冰,一些技術高超的,在障礙物之間來回穿梭,一些初學乍練的,時不時摔個“五體投地”,但依然十分開心。看,天上的那一窩風箏在爭著高低,真是你唱罷來我登場,想必放風箏的人也快活極了。更多的人們在小道上悠閒地漫步,欣賞著美麗的春光,十分愜意。我一下子也被溫暖的春光感動了,迫不及待地拉著媽媽的手,繼續公園裡走去。

  穿過一個大石圓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條色古香的長廊出現了,一些走累了的人們正坐在裡面休息。長廊它將“元寶湖”半包圍起來,就象是忠誠的衛士,“元寶湖”在長廊的護衛下波光粼粼更加靈動。桃花已經含苞欲放了,鼓囊囊的花苞似乎快爆開了一樣,湖邊柳樹上柳樹芽兒還沒有長全,先長出的一些也是又嫩又小,摸在手上舒服極了。遠遠望去,這些柳樹既像一個個婀娜多姿的美麗演員,這湖面便是她們的大展身手的舞臺,她們在這盡情地表演,展示著自己優美的舞姿。又像許多愛美的公主,把湖面當成了梳妝鏡,各自欣賞著自己貌若天仙的面貌,還有幾位也許是太要漂亮了,身子都長到了湖面上,似乎是在想“瞧瞧這身子,多優美,我這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摸樣,你們有麼?”

  我們繞著元寶漫步,發現了一簇簇的生長著的迎春花。他們似乎和小草一樣,還沒有完全聽見春姑娘的呼喚,大多數還沉浸在夢鄉里。只有少數的一些已經伸開了懶腰,朝著我們咧著笑臉,彷彿在說:“哈哈哈,春天來啦,哈哈哈,大地醒啦!”這些美麗可愛的小東西,稀稀拉拉的掩映在綠藤蔓之間,儘管不是金黃的一片,但每朵卻開的是那麼美麗,那麼動人,花瓣嫩黃嫩黃的,,中間點上一個黃裡透紅的小蕊,這種情景,不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麼?

  “元寶湖”西面是依泰山而建的嶽王廟,山上栽種著茂盛的樹木花草。這泰山又叫“鍋巴山”,這還名字還需要從一個故事說起:有一年,岳家軍被金軍圍困在這,岳飛急中生智,讓軍士們趕忙建起一座土山,把剩下的糧食製成鍋巴,撒在上面,任麻雀來啄食,金兵發現麻雀肚子裡全是鍋巴!便認為岳家軍糧草充足,趕緊逃走了。所以每當看到這山,我對岳飛的敬佩之情總是油然而生。岳飛不光是泰州的英雄,更是國家的英雄。

  在“元寶湖”北面我們發現了幾尊明朝的石像,有石馬、石羊、石人等,聽媽媽這些石像代表了一位官員的生前職位,而這些石像的主人是一位兵部侍郎。泰州是個一個有著20xx多年悠久歷史的古城,歷史人才輩出,這些石像就是一個見證。

  我和媽媽暢遊在泰山公園這個充滿了生機的了綠色海洋,初春的綠是多樣的`,有的綠的深沉,有的綠得欲滴,有的綠得耀眼,有的綠得嬌嫩,真是讓人不禁感慨大自然的神奇。

  初春,它就像春天這個大舞臺的一塊已撩開的幕布,看到了春天,可還沒有看透呢!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3

  清明又至,憑弔故人,遙寄哀思,悲慼戚,意綿綿,淚漣漣,無限情思漫心田。

  ------題記

  清明節前,街頭巷尾已經開始擺放起一堆堆莊嚴肅穆的花籃,與平日不同的是,花盆上多了一個“奠”字,這不由地讓我想起清明節快到了。

  清明,一個淒涼冷清的詞語;清明,一個聞之斷腸的節日;清明,一個無法言語的意象;清明,看著這兩個字,我的思緒竟不知不覺的飄忽起來……

  清明自古以來就是祭祀祖先和亡人的節日,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又逐漸多出了踏青這一種新的內涵。然而,在我的印象裡,清明始終是祭祀的代言詞,是對祖先和亡人進行頂禮膜拜的日子,更是生者和死者進行靈魂交流的時刻。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是的,斷魂,就是清明給人的感覺!試想,一叢密林,一條小徑,一方墳墓,一顆碎心,兩行清淚,幾株稀草,周圍清幽的樹木伴著紛紛灑灑的細雨,加上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野花香,那是一種怎樣的意境?

  不得不說,清明真的讓人斷腸,而且是那種靜默中滲透著徹骨悽然的斷腸。清明時節,站在雜草叢生的墳前,看著那一方土丘似的墳塋,感受著那一種無言的淒涼,內心無限感傷!從來沒有想過,一方墳塋會隔開兩個世界-----生與死。“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死者已矣,而生者,卻在對其的緬懷中一點一點的追憶。死者生前的音容笑貌,言行舉止,在現在看來,卻已經變成了一道供生者一邊追思,一邊痛哭的傷痕。而且這道傷痕永遠都不會磨滅,它將會在每年的同一天裂開,用淋漓的鮮血來警示生者不要忘懷,這一天就是清明,讓人斷腸的清明。

  在寂靜的夜晚,我回憶著,開始悲傷起來。腦海裡開始浮現出父母的樣子。屈指一數,和母親隔世已經十六年了,和父親隔世已經三年了。十六年來,我雖然不能年年都去給父母上墳,但每每去一次,站在父母的墳前,看著冉冉飄起,縈繞於墳前的青煙,我的心竟感傷不已。恍惚中,我感覺自己的靈魂彷彿與父母的靈魂進行了一次飄渺幽遠的交流,我感受到了一份厚重慈祥的關愛和一種難以割捨的血緣……隨著青煙漸漸地散去,我才緩緩的魂歸現實,看著墳頭那隨風擺動的魂幡,接受了迴歸的現實,不覺茫然起來。

  “桃花粉紅杏花白,雨打花枝樹樹開;行人面上悄悄下,幾家墳頭哭聲哀。”清明,註定是一個斷腸的節日。那淅淅瀝瀝的春雨,嫋嫋渺渺的青煙,若有若無的哭聲便是佐證。

  不知是先人們的預測靈驗還是上天有意找個潮溼的季節配合潮溼的心情,這幾天天空一直被陰霾籠罩,我不覺又一次順口吟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在這個細雨濛濛的早春時節,因為思念散發著淡淡的哀愁,在這個慎終追遠寄託哀思的日子裡,我獨對燭光,思舊懷親,追憶那段逝去了的情感,想念已故了的父母,幾夜心不安,聲聲誦唸“清明”悲句,斷魂之感黯然淚下……

  思念是一種痛,在飄渺虛空裡聆聽著源自血緣深處的心靈召喚,冥冥中又看見了父母的顏容。按民族習慣,在房門前燃起了幾柱香火和紙錢,香菸縷縷繚繞,冥品灰燼伴著哀傷旋飛,輕風默默的把它們送往天際,歷歷顯現,此刻陰陽雖隔卻相依,父母音容宛在,朦朧而清晰,仿如昨日……

  逝者如斯,懷念淚灑草崗,想父母昔日拳拳之愛今成追憶,父母恩重難酬報啊!

  清風寄哀思,滴滴成行;今日香魂繚繞,且不知西方淨土今昔是何年?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4

  又值清明,春光大好,未曾有“清明時節雨紛紛”的跡象。倒是這春光,給清明的蕭肅渲染上了一絲明媚的色彩。誠然是個不可多得的晴天。

  回鄉祭祖途中,偶然路過一個小院。

  那是個優雅明鏡處,階柳庭花,後園竹隨風搖,春日的陽光直照傾瀉下來,磚瓦也在燦爛生輝,平添幾分慵懶生氣。不難看出,打理這樣一個晴明小院,主人不知費了多少心。

  便是如此一個神氣的小院,我多留心多看了幾眼,不過小院大門在這清明時節緊閉,著實叫我費解。

  回鄉祭祖,點燭,焚香,磕頭,燒紙。然後匆匆離去,倒也不是真有多少事情等著我,只是身處鄉下後才發現無所事事,無聊無趣。

  回家途中,又是路過了那個小院。

  那個明媚的小院門前,多了一個坐在門前的人。

  是個年邁的老人,穿了件半舊不新的褂子,銀髮齊整,似乎刻意梳洗過一般。那一雙深色的眼眸,有點凹陷下去,滿臉痕跡,也無一不悄悄地訴說著歲月的滄桑。她微微眯著眼,迎著太陽,一人燒紙,嘴中還唸唸有詞。

  我走近了聽,她邊燒紙邊唸叨著:“……老頭子哎,現在孩子們都出息了,一個個都走遠了……哎,你在地下還好麼……我好著呢,孩子們還給我蓋了房子……都是你走得早喲,這福你怎麼享吶,不過你走了現在連說話的人都沒咯……”

  莫名心一酸,忽然想起在家守候著老屋的奶奶。一個老人家獨自看著一幢空蕩蕩的房子。大又何用,豪華又何用,少了熱鬧的氣息,少了歡笑的身影,一人飲水,冷暖自知,是有多麼孤獨寂寞。我匆匆回去,又匆匆離開。帶給奶奶的也僅僅是片刻歡愉,和歡愉後長長的寂寞與相思。但我又微蹙眉頭,看著被風颳起的燒黑的紙,心下略有不悅。

  忽然憶起前幾日見聞曰:有店開設專門清明為客戶祭祖,為忙碌的人們提供方便。不可否認這是一種科學的方式,但是見之我也只能冷笑作罷。他們用太過刻薄的科學去對待生活,對待如此一個情感交流的節日,留下的是老人們在院子裡日復一日的等待,而兒女的身影卻只能在他們夢境裡紛至沓來。

  又想起清明燒紙習俗已經呼籲用鮮花代替,這方面我倒是有所贊同的。燒紙燒掉的無辜的紙張,也汙染了環境,若是能用科學環保的方法替代了燒紙,也是大可以為之的。

  清明懷念的,是那些已經逝去的人。這時你唏噓痛嘆,這時你淚拆兩行,這時你心如刀割,這時你荒涼悲慼,那試問他們在世時,在你身邊時,你又在何處?而你懷念逝去已久的他們,又真的需要賠上如今每況日下的環境,捨棄了今人的生活,換取故人的心安?如若他們在地下有靈可否真的會因為你“捨己為人”去讚揚你?

  也許,諸多的情與愛,已經在快節奏的生活裡,在你忙碌的工作事業裡,在你熬夜操勞裡,在過分理智的科學態度裡。消失的透徹。並不是你沒有發現,只是當你發現時,卻已是物是人非,花殘柳敗,無法再掬起彼時唾手可得而此時卻已成的鏡花水月。

  而你在失去後,又用非科學的態度去對待今人,可算得上是明智?

  清明祭祖是風俗人文,我們應該維護與儲存,但我們卻不應該用太過刻板的科學代替風俗人文去面對生活,面對人生,更不該在失去後再去珍惜暗歎。存活著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可科學又不能缺少,別被封建與迷信迷失雙眼,錯失了對待生活人文的態度。

  凡是皆在把握一個度,用正確的科學對待生活人文,生活必定會更加和諧,也不會在出現孤寡老人留守空居和清明時節紙紛紛了吧。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快要到了,我又想起了我的奶奶。八年前的清明節,最疼愛我的奶奶永遠離我而去。

  我有兩個奶奶。

  第一個奶奶黃氏,住在我們鄰村。黃氏長得很好看,是十里八鄉出了名的美人。在各路軍閥混戰動盪的年代,家人都想把自己的閨女早點嫁出去,省得總是提心吊膽。奶奶出嫁時才16歲,與爺爺結婚不到一個月就死了。聽說是奶奶想多編些草帽貼補家用,夜晚坐在大門外趁著明月編織草帽。爺爺看到後,因誤會打了她一巴掌。誰曾想,第二天,奶奶竟想不開,上吊自殺了。

  一連幾天,爺爺都茶不思、飯不想的,對自己犯下的錯誤痛悔不已。奶奶的孃家人知道後不依不饒,非要爺爺一塊陪葬。後來在族人的勸說下才平息了事端,條件是如果爺爺再娶,只能算二房,大奶奶家的親戚還得認,過年過節還要去看望大奶奶的父母。

  過了兩年,爺爺娶了我的奶奶楊氏,她當時才17歲,也是我們鄰村的。二奶奶跟著我爺爺沒少吃苦。在我父親剛滿5歲、二叔還不到兩歲時,爺爺就被抓了壯丁,一去幾年,杳無音訊。為此奶奶不知流了多少眼淚。她一個人既要拉扯孩子,又要給地主打短工,還得躲避戰亂,操持著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非常不容易。

  過了幾年,她終於盼回了爺爺,可爺爺卻成了左眼失明的殘疾人,有人說爺爺在部隊患了嚴重的眼疾,也有人說爺爺的眼睛是哭瞎的。爺爺在部隊到底怎麼失明的,其中原因不得而知。

  聽老一輩人講,二奶奶很正直,誰家要是有了難處,二奶奶總是想方設法幫助。她常說:“農村人力氣不值錢,能幫點就幫點。”鄰居田二愣的小兒子一出生就沒有奶吃,餓得哇哇叫,二奶奶不由分說當起了奶孃。當時我三叔還不到一歲,那年代正常人還吃不飽,別說還要餵養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了。就這樣,善良的二奶奶硬是把孩子喂到一歲多會吃飯。

  二奶奶在家是最勤勞能幹的一個。過去的媳婦在家裡沒有地位,天不明就要起床幹活,然後做飯,第一碗飯要先端給公婆,之後是孩子、丈夫,輪到自己,鍋裡就剩下點稀湯。饑荒年代,有時什麼糧食也沒有,只得餓肚子。白天干活,晚上紡線織布,第二天天不亮就起床。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二奶奶跟著爺爺熬過了大半輩子苦日子,可二奶奶沒有一句怨言,依然默默地支撐著這個風雨飄搖的家。

  爺爺在1985年走完了他76年的人生,之後的二十多年都是二奶奶獨自生活。她樂觀向上、身板硬朗,一輩子很少打針吃藥,身體健健康康的,而且還幫助子女照看孩子。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叔叔們也時常接二奶奶去城裡小住幾日,二奶奶也算享了十幾年清福。在她96歲的那年清明節,二奶奶靜靜離去了,走得安詳、平靜,如睡著了一樣。

  現在想想,慈祥的二奶奶雖然已離我們而去,可二奶奶的音容笑貌猶存。她身上體現出的勤勞樸實、正直善良和善解人意的優秀品質,成了我們子孫後代寶貴的精神財富,讓我們終身受益。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6

  今天是四月四日,學校放清明節假。我回到了家鄉和親人們一起過清明節。

  早上的時候,母親和奶奶早早就起床了,要做許多的事情,到市場買菜、肉,其中有蔥、荷蘭豆、豬腸子、豆腐、豬肉、豬肚。母親買完各種東西后,就回家當場和父親一起殺雞、炒菜、買鞭炮……做清明掃墓前的準備。母親叮囑我們說:飯後不要亂跑,上午準備出發去掃墓。

  母親、父親、奶奶、二伯、二伯母等一直在做準備工作,從早上忙到中午。差不多11點的時候,我們帶著汽水和啤酒,還有雞鴨、米、水果、鞭炮等供品,帶著裝滿黃草紙,冥幣等祭祀品的麻袋就出發了。哥哥是負責扛所有的汽水和啤酒,雖然很重但卻堅持扛到目的地,因為母親相信他的實力。相對來說,我拿的東西是很輕的,但責任重大:一不小心可能引起大爆炸,我拿的是鞭炮。

  我們走了很長的一段路,終於到達目的地了,哥哥累的氣喘吁吁,而我也累的心臟怦怦直跳。我和哥哥最先到達墓地,後面的一群慢慢才跟上來了。

  二伯一上來就二話不說,拿起鋤頭就把太公的墓碑前後的野草和爛泥清理起來,清理乾淨後,就叫父親到附近的泥地裡,拿起鋤頭挖了幾塊大的泥塊。我、哥哥還有表哥一同去搬石塊。我們把石塊搬到墓前,接著大家把帶來的紙錢統統交給二伯,二伯把疊得整整齊齊的紙錢分別放在石碑的東西南北方向,用石頭壓著。此後,奶奶把盛了兩碗乾飯用兩雙筷子插在飯的中央,再在墓碑前擺上各種供品。然後奶奶就拿出一麻袋的黃紙和冥錢,讓我們分別把它們搓得均勻。哥哥搓得最搞笑,他使盡力氣地搓,像打沙包一樣用力地打著,使冥錢都均勻散開而他的拳頭的皮搓破了。紙錢搓好以後,表哥就把火點著了,點燃了香燭,紙錢一疊一疊地燒,在燒紙錢的過程中,由於風勢很大,使得周圍的乾草燃起來了,我們趕緊拿起樹枝撲打火焰,撲滅火焰後,又鋤了一條防火隔離帶。接著把還沒有燒完的紙錢再燒起來。這時候,天上下起了小雨,表哥說:“糟糕,下雨了。“小姑和母親卻不慌張,她們異口同聲地說:“下錢羅,下錢羅,祖宗在保佑我們今年賺大錢了!”。幾位表哥們點燃了“浪漫禮花”,隨著“呼--啪啪啪”響了三聲,那禮炮就像離弓的箭一樣,在空中跳舞幾圈後爆炸了,顯得絢麗多彩。小雨此時也停了,天空又出現了太陽。

  我們全體成員在鋪了氈子的墓碑前齊齊地跪下來,隨著二伯的叫聲又跪又拜,我們在默默祝願祖宗在九泉下安息,祈禱祖宗保佑我們下一代興旺發達。

  最後,我們打開了帶來的東西,午飯就在墓前吃,含義是邀請祖宗和我們一起吃飯。我覺得這頓飯很好吃,也覺得清明節掃墓是一件有趣的有意義的事情。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千百年來,這句詩始終縈繞在人們心間。今年清明節我因種種原因沒回老家,卻體味到了別樣的清明雨景。

  風雨經過整晚的發洩,早上已變得平靜無奇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將原本分明的世界變得模糊了。經洗刷的天地間一切都變得若隱若現,唯有綠還是那麼鮮明。

  家住東湖的我這種感覺分外強烈,碧綠的湖水在雨中如迎風擺動的絲綢,墨綠的山撲入眼簾,嫩綠的樹葉和著雨水送來陣陣馨香。放眼望去,整個世界就如打翻的墨盤,再也分不清顏色來了。

  我獨自站在陽臺上,靜靜看著這滴雨的世界。小雨紛紛而下,似乎天地此時在無聲的落淚,以悼念那逝去的人們。看慣了往日的晴空萬里,卻不曾想到,雨後的世界別有一番風味。

  世界被洗刷了,我的一切感觀也似乎被清洗了一般,風中斜斜飄下的小雨清晰可見,身邊啁啾的鳥鳴婉轉動聽,就連平日裡熟視無睹的空氣此時聞起來也似乎帶點點香氣。我大口大口呼吸著這雨後如甘露般的空氣,似乎想將原本充斥在內心汙濁、煩躁的火氣換掉,換成這清新恬靜的氣體以獲得內心長久的安寧。

  看著世界在雨的輕撫下如此安寧,我抓起雨傘衝出了家門投入自然的懷抱。

  路上行人很少,我走的很慢,毫無平日騎車時風馳電掣的快感,但就因如此,我體會到了不一樣的世界。

  順著通往東湖樹林的林間小路,我邊走邊看,路邊的花朵上綴著晶瑩的水滴,樹上冬日枯黃的葉子隨風飄落,風兒順著衣領鑽入我的脖子,使我從頭到腳感到陣陣清爽。偌大的樹林間只有我一個人在慢慢行走,周圍沒有任何人,任何車。出奇的靜,靜得只聽見風吹樹葉沙沙的聲響以及我走在落葉上發出的嘎吱嘎吱的響聲。

  天空依舊是灰濛濛的一片,偌大的樹林只有我只身一人,不由得內心湧出淡淡的憂傷,轉眸環顧四周,卻看到四周美景,頓時豁然開朗,想必天堂裡那些逝去的人們看到此景也會變得快樂吧。

  雨越下越小,我越走越深。我收起雨傘,任憑細雨隨風觸碰我的手、我的脖子、我的臉、我的頭。絲絲清涼,流盡了我內心的煩躁,絲絲甘甜,使我忘卻了生活中的痛苦煩惱。

  隨著我走的越來越深入,世界也似乎變得越來越鮮明。顏色不再模糊,紅的紅,綠的綠,全無往日被喧囂、功利所遮蓋的世界的那般虛偽,現在,展現在你面前的似乎是一個剛出生的嬰兒,雨後大自然將她最純真的一面展現給力你。如此美麗的雨後春景,讓我感到點點不捨。也正如蘇軾《寒食雨》中描述一樣:“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嬌嫩的草坪上點綴著花叢,古樸的林蔭大道上佈滿枯葉,我隨意踢起落葉,伴著久違的泥土的芳香走下臺階。岸邊古木插在淺淺的水中,草苔順著樹根往上爬,水面上飄著樹果,我邊走邊看,踏著岸邊作響的老木板路,一路向前走去……。

  好一幅美景,我不由感嘆。

  今年清明,雨紛紛,路上的我,並沒有斷魂。

  今年清明,我沒回老家祭祖,到我卻發現了雨後不一樣的世界。

  清明節的作文1000字 篇8

  由於種種原因,我的曾外祖父和曾外祖母的墳不在同一座山上,曾外祖父的墳在一座低矮而又蒼翠的小山上,從山頂到腳就是一片竹林,踩著有些殘破的青石臺階步步而上,很快就到了墓旁,墓的兩旁就是青草野藤,墳頭上有幾棵竹筍在成長,我們為墳鋤了草,清理了墳上的枯木,又祭奠了先人,便下了山,到曾外祖母的墳地去了。曾外祖母的墳在一座較高的山上,路很窄,雜草叢生,媽媽告訴我她的奶奶就是一個很慈祥很和藹可親的老人,媽媽兄妹三人都就是她拉扯大的,在二十年前去世……祭奠完先人後,我們便下山了。

  下山時,我們邊走邊拔艾草,媽媽說要給我們做清明餃吃。等我們走到停車的地方時,我們已摘了很多艾草了,只就是我的手已傷痕累累,都就是在摘艾草時被野草割破的。

  到了家,我們先把艾用水煮一下,再用冷水洗乾淨,切碎,再煮糊,然後把它拿來和粉,弄好後,我也學著爸媽的樣子一起做艾餃,先就是做了一頭活靈活現,VOA英語網呼扇的小豬,可愛極了。不出一分鐘,我又做了一隻肚裡甜蜜蜜的糖餡小豬。接著我又做了一隻大公雞,因為皮薄餡多,所以被“撐”破了。

  這就是快樂的一天,就是有意義的一天。

  清明節到了,我們學校放假三天。中午吃過飯,我問奶奶:“奶奶,我們掃墓了沒有呀?”“沒呢!”奶奶應聲道。“我們準備下就去。”

  準備齊祭祀物品,我迫不及待隨著家人去掃墓了。走到半路,我突然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清明要掃墓呢?”於就是我詢問起爸爸來,爸爸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清明就是農曆三月的第一個節氣,正就是大地回春,一片天清氣明的時候。”爸爸頓了頓接著講道“清明節掃墓的習俗就是從秦漢以後才開始的。一方面懷念亡故的親人,另一方面祭祀先祖,期望祖先保佑家族後人幸福健康。”

  我看到人來人往前往掃墓,扶老攜幼的情形,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宋朝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真就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今天,我和媽媽去姑婆家吃飯,回來的路上,看到有很多的人在學校後面那條巷子裡燒紙,我過去問那位老爺爺為什麼燒紙?老爺爺說:“七月十四,俗稱鬼節,傳說會有很多鬼出沒,今天燒紙就是為了祭奠死去的親人。”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經過上網查詢,我知道了中國有四大鬼節,分別就是三月三、清明節、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傳說,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冤魂厲鬼走出地獄,在人間遊蕩。每到這幾個節日,人們都會在一些較偏僻的地方燒紙,祭奠死去的親人,送去對先人的祝願,讓先人保佑自己和家人一輩子平平安安沒有災難。

  鬼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燒紙、焚香、施食,還有大家不知道的施歌兒、水旱燈,等等。這些習俗都就是為了祭奠或保佑。這裡面都包含著人們的美好生活的祝願和對死去親人的無限思念。祝願來年能健健康康,思念死去的親人朋友。

  所以鬼節並不可怕,那些傳說都就是不真實的。其實這個節日就是個很美好而又悲傷的節日。美好在人們許的那些願望,而悲傷在那些死去親人的生命無法挽回。

  鬼節,名字雖然可怕,但就是它也蘊藏著許多傳說故事。同時也提醒大家要珍視生命,愛護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