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總結> 文物建築消防安全檢查工作總結(精選5篇)

文物建築消防安全檢查工作總結

文物建築消防安全檢查工作總結(精選5篇)

  時光如流水般匆匆流動,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結束了,過去這段時間的辛苦拼搏,一定讓你在工作中有了更多的提升!該好好寫一份工作總結,分析一下過去這段時間的工作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工作總結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物建築消防安全檢查工作總結(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文物建築消防安全檢查工作總結1

  關於集中開展文物收藏單位安全檢查情況總結]檢查情況總結根據陝文物發(20XX)8號《關於集中開展文物收藏單位大檢查的通知》的檔案精神,我所對本單位的安全工作進行了全面細緻的檢查,現將檢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領導重視責任明確

  為了貫徹國家文物局《關於切實加強文物安全工作的緊急通知》檔案精神,我所成立了安全領導小組,所長賀阿龍任組長,副所長任副組長。同時健全了安全責任制度,對文物管理所的安全工作進行明確分工,責任到位,建立了行政值日――24小時值班――門衛值勤三維一體的值班制度,實現了安全工作的全方位設防。

  二、完善制度強化管理

  1、建立安全保衛工作領導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文物管理所將安全工作列入年度考核,並進行嚴格考核,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度,對造成嚴重安全重大事故的要嚴肅追究相關領導及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2、層層簽定安全責任書。為了能夠明確責任、抓好落實,所長與副所長,副所長與值班值勤人員層層簽定安全責任書。做到“誰主管、誰負責,誰值班、誰負責”,實行一票否決制度,做到職責明確,責任到人。

  3、不斷完善值班制度。根據上級部門關於加強文物工作安全工作的要求,文物管理所進一步完善了各項安全制度,要求值班值勤人員24小時堅守崗位,主管領導隨時抽查,對於不在崗和不負責的值班值勤人員根據相關規定進行嚴肅處理。

  4、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要確保文物安全,根本在於提高安全意識,抓好安全教育是做好文物安全工作的基礎。我所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讓工作人員時刻樹立“安全大於天,責任重如山”思想觀念,使我所工作人員必須要清楚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積極地做好文物安全工作。

  三、排查隱患及時整改

  為了排除不安全因素的存在,由文管所牽頭,警察局、消防隊、安監局等相關部門參加的聯合檢查組定期、不定期的對文物庫房、展廳等進行認真細緻的排查,對存在的問題認真分析其產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總結經驗和教訓,不斷進行整改。堅決克服麻痺心理、鬆懈心理、僥倖心理、厭倦心理,做到排查隱患常抓不懈,隱患整改不除不止。同時結合我所文物工作的實際,專門研究制定了文物安全應急預案,如火災事故應急預案、盜竊事故應急預案、爆炸事故預案等,為我所文物安全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文物安全無小事,我所將從保衛國家文物安全的高度,保障全縣的文物安全,預防和遏制各類事故的發生。結合我縣實際,全面貫徹落實文物保護法律、法規,以“防護結合”的方針,透過文物部門為主和相關部門配合的形式,強化文物安全監管,進一步督促文物保護單位嚴格落實安全責任制度,提高文物安全管理意識,增強責任意識和防護責任制,有效預防和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全縣文化遺產安全。

  當然我所文物安全工作也存在不足,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文物安全工作,及時解決工作中發現的問題,不斷提高我所文物安全工作水平,同時希望上級及相關部門給予指導,支援和幫助,確保我所文物安全萬無一失。

  文物建築消防安全檢查工作總結2

  回顧我市文物安全工作,我們體會到,任何成功實踐的背後,都往往伴隨著許多教訓的汲取。認真反思工作實踐,我們也正是在不斷汲取“央視新址火災”、“崇禮門的事件”等他人安全事故的教訓,不斷總結提高中才得以健康發展。

  (一)統一思想認識,是完成重大任務的力量源泉。實踐是認識的先導,成功的實踐靠統一的思想推進。充分認識文物安全工作在首都文物保護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確立“安全大於天,責任重如山”思想觀念。文物工作者必須要清楚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必須有對歷史、對民族文化負責的強烈責任感,熱愛本職,自覺地、積極地做好文物安全工作。

  (二)構建立體的防控體系,是實現文物安全總體目標的最佳載體。安全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實行綜合治理。單位防範與社會防範相結合、自我防範與群體防範相結合、個體目標防範與整體目標防範相結合,以及人防、技防、物防的高度結合,都是確保文物安全的成功實踐。我們在“平安文物行動”中所採取的“打造安全零死角單位”、“確定單位危險點”、落實“點點陣圖”責任制等防控體系,正是基於了“全天候、全空間、全人員”的立體防控思路,從而確保了“平安奧執行動”、“國慶平安行動”總體目標的實現。堅持完善這一成功實踐,必將有力推進文物安全工作的深入發展。

  (三)不斷健全和完善長效機制,是推進事業發展的基本保證。安全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嚴格的安全管理是一門科學,既要嚴在“格”內,又要管的有“理”;既要管住當前,更要確保長遠。“頭疼治頭、腳痛醫腳”的臨時觀念,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大敵”。央視火災這樣的教訓使我們醒悟:安全工作必須建立和健全長效機制。總結經驗教訓感到,健全長效機制,就要敢於創新、勇於作為,努力在文物安全工作上“編織一張文物安全立體防範網,構建一支忠誠文物安全守護軍,健全一套確保文物安全的問責制。”使得文物安全工作有長遠規劃、有階段目標、有具體措施,要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安全責任制體系,明確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崗位的安全責任,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著落,做到責任清晰、具體,考核標準明確、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為又好又快地推進文博事業的繁榮與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四)文物安全保衛工作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必須紮紮實實,來不得半點虛假,必須從我們這一代人做起,從今天做起,加強法規和制度建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應當適應社會形勢的發展,認清形勢,不斷將高科技手段引入文物安全工作,不斷探索新的方法和手段,不斷提高安全防範設施的科技含量,逐步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結合體系。

  (五)做好文物安全工作必須要有一支素質高、敢打硬仗的幹部隊伍,他們必須有責任感,有耐心,有恆心,有信心,不怕麻煩,常抓不懈;有吃苦精神,耐得住清貧和勞累,不怕得罪人,敢於堅持原則,為徹底消除新形勢下文物安全隱患而艱辛努力,確保文物長久平安。

  文物建築消防安全檢查工作總結3

  20xx上半年,縣文廣新局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援下,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執行新時期文物工作方針,攻堅克難,乘勢而上,以保護傳承為載體,服務經濟社會大局,紮實有效推進各項工作。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詳細制定工作計劃

  年初,該局認真分析總結文物工作情況,確定傳承保護為工作主線,深化屬地管理機制,完善縣、鄉(鎮)、村三級管理網路,制定保護、修繕以及“四有”工作等計劃,進一步推進我縣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走上規範化、法制化軌道,為我縣的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二、文物保護工作贏得較大突破

  透過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一些散落和遺忘在鄉野的文物不斷被發現,文物遺存總量大幅增加,文物保護工作難度在不斷增強,文管辦積極探索,努力使文物保護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一)舉辦文物保護工作暨文保員培訓班。

  3月11日,舉行文物保護工作暨文保員培訓班。參加本次培訓班的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所在鄉鎮(街道)的分管領導,縣級以上文保單位所在地的業餘文保員及鄉鎮文化員。文保員透過這次培訓,更好地瞭解我縣文物的分佈情況,掌握文物保護的科學方法,充分認識保護文物工作的重要作用。培訓後文管辦還與業餘文保員簽訂了責任書,紮實做好文物保護管理工作。

  (二)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給予公佈

  20xx年,根據國家文物局的要求,文管辦深挖我縣的文物資源內涵,克服時間緊、任務重、人員少的困難,將、、等3處擬審報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時3年,國務院於今年3月5日給予了公佈。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務院在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方面做出的重大決策,對於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文化遺產強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縣已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共有56處72點,基中,全國重點文保單位3處13點、省級文保單位6處8點,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7處51點。

  (三)編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龍橋修繕方案

  4月份,協助省古建院測繪人員到月山村進行如龍橋維修方案編制測繪,整理歷史資訊資料,落實測繪人員食宿等後勤工作。

  (四)被公佈為市首批文物慧民工程

  5月份,被公佈為市首批文物慧民工程。是香菇文化和廊橋文化的縮影,是境內雕刻工藝最細膩的古建築,融合了浙南閩北兩地傳統建築風格與手法,始建於南宋鹹淳元年經歷700多年風雨侵襲,現存建築建築系晚清光緒元年修建。是三縣自古以來倖存下來獨一無二完整的“菇神廟”,是世界香菇鼻祖和“香菇之源”的典型歷史實物例證,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它是當地群眾傳承香菇文化的紐帶,也是為中外遊客講述香菇文化的視窗。每年的香期和過橋節都會吸引許多遊客到此求神祈福,這不僅滿足了遊客祈福平安的心願,也廣泛的傳播了香菇文化,促進了當地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五)文物修繕

  (1)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坑井吳氏宗祠進行修繕。坑井吳氏宗是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新發現的文化遺產,明代建築,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由於年久失修,整座建築破敗不堪,牆體倒塌,屋面樑架破爛,柱子、椽子、檁條要更換三分之一,板壁、地伏腐爛嚴重,對此,為保護唯一一處明代宗祠建築,局領導高度重視,研究決定給予修繕。修繕工期為3-6月份。

  (2)國保單位後坑橋屋面反搶修翻漏。4月份,接文化站文保員彙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後坑橋受颱風侵襲,橋屋漏雨、瓦片脫落嚴重,我縣立即組織相關人員趕到現場進行勘察,著手編制維修方案,落實施工人員,並向省局作了彙報。該工該程歷時15天的時間完成了搶修工作,此項工作得到當地鎮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援。

  (六)宋式墓葬調查

  6月13日,接省文物局和省考古所4位領導和專家的任務(舉報),我縣進士村有一穴宋代壁畫墓被盜掘,要我們進行尋找,接到任務時身感壓力重大,立即與大濟村書記進行聯絡,研究尋找方案,分析可能存在的山坡,最終僱用4位當地村民,兵分兩路進行尋找,歷時一週,走了不知多少路,找遍了大濟的風水寶地,結果,還是沒有找到,非常遺憾。此事,向省局彙報後結束了該工作。

  (七)國家歷史文化名村大濟村保護工作

  為了保護好大濟村歷史遺留下來的文物古蹟,半年來,文管辦從基礎性的保護工作入手,做了大量的工作。自20xx年1月《大濟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規劃》透過省人民政府審批後,先後對歷史名村內的古建築慎修堂、達得堂、懷德堂、光裕堂、一鑑園、聚德堂、慶德堂、樹德堂吳氏宗祠等30餘處文物點組織搶修。經過一系列搶修,大濟村古民居的現狀等到了很大的改善,較好的保護了歷史原貌。目前還有一小部分建築需要搶救維修,如擔等文物點,上半年我縣對其做了文物修繕預算編制。

  (八)協助執法大隊進行文物執法活動

  上半年對省級文保單位和縣級文保單位竹中窯址執法活動,調查取證,出具相關執法依據。

  (九)文物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為貫徹落實《省文物局轉發國家文物局關於開展文物系統安全大檢查的通知》、《省文物局轉發國家文物局關於加強汛期文物安全工作的緊急通知》《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關於印發安全生產大檢查大整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檔案精神,縣文管辦精心安排,認真組織,在全縣範圍內開展文物安全大檢查,全面排查和徹底整治文物安全隱患,落實安全責任,堵塞安全監管漏洞,強化安全保護措施,堅決預防和遏制文物安全事故發生,確保了文物安全與穩定。

  半年來,縣牢固樹立“安全無小事”的意識,不定期開展文物安全巡查工作,組織人員到濛洲、松源、舉水、、、隆宮、五大堡、荷地等各文保單位所在鄉鎮,開展拉網式安全巡查,重點檢查各文物保護單位的安全情況,對可能存在文物安全風險進行分析評估,及時做好記錄,提出整改意見,消除安全隱患。特別是針省級以上文保單位和國家級歷史名村大濟以及《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如龍橋、半路亭橋、詠歸橋等單位進行檢查,要求各鄉鎮街道切實保護好文物本體和周邊環境,加強汛期文物安全排查工作。文物安全大檢查不但檢查文物本體,而且還檢查了文保單位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保護情況。

  三、密切配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6月份,根據土管局、鎮政府和鎮政府的要求,文管辦工作人員對大比、約80畝地,地塊約300畝的土地資源開發整理進行文物調查,確保我縣土地開發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協同發展。

  四、擴大宣傳,營造氛圍,提高群眾文物保護意識

  20xx年,文管辦圍繞《文物保護法》和《省文物保護管理條例》以及《縣文化遺產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加大文物保護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文物保護的良好氛圍。今年“6.8”號文化遺產日活動,我們在大濟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佈置了圖片展板,內容包含了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等六大類和香菇文化、廊橋文化等鄉土文化,展示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所取得的豐碩的成果,引來群眾紛紛駐足觀看;二是以發放宣傳資料,積極宣傳文物保護知識及相關法律法規,引導全社會共同關心和支援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樹立人人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理念;三是透過現場知識問答的方式,使學生更加了解文化遺產知識。

  半年來,縣克服了人員少,工作量大,做了以上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

  文物建築消防安全檢查工作總結4

  一、前言

  文物古建築泛指我國曆史上儲存至今具有較高文物價值、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建築物,一般是指古人遺留下來的具有較長曆史年代的寺、廟、殿、樓、塔、橋等建築。文物古建築是國家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是國家文明的重要標誌。它們不僅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也是研究古代社會的寶貴歷史資料。

  文物古建築一般都是建造在前消防在後,有別於現代建築的消防工作,然而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一部真正針對於文物古建築的消防規範。因此,目前的文物古建築消防保護工作大部分都是套搬了現行的消防技術規範,而且大多以撲滅火災為唯一目標,而不是以最大限度保護古建築、減少文物損失為首要目的,這種表面看似的保護實際上使文物古建築的價值逐漸減退,甚至被毀。如何在文物古建築保護中平衡消防工作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關係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現代消防與文物古建築保護的矛盾

  筆者透過對文物古建築的消防保護工作的調研發現,隨著文物古建築消防安全保護工作的深入開展,文物古建築消防與文化遺產保護之間的矛盾、不和諧因素不斷凸現。

  (一)現代消防設施與文物古建築保護的矛盾

  近年來,為了提高文物古建築抵禦火災的能力,各地文物管理部門和使用單位給我們的文物古建築安裝了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室內消火栓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等消防設施。應該說,在這些措施的'保護下,古建築的消防安全係數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隨之而來的一些新問題、新麻煩也不斷呈現。如:遭遇火劫後重建的西藏拉卜楞寺院大經堂內雖說增設了牆壁式消火栓,但滲漏出的水使牆上的壁畫面目全非。2003年1月19日晚7點,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古建築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遇真宮主殿突發大火,導致最有價值的主殿三間共236平方米的建築化為灰燼,同時,火災撲救過程中壓力水流的衝擊和水漬損失給周邊文物也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損失。同時,文物古建築內消防設施的安裝損害了古建築的美觀,並對內部木結構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壞,使其失去了原有的價值。

  (二)傳統消防保護措施與文物古建築保護的矛盾

  文物古建築的傳統消防保護措施對歷史文化的傳承也帶來了一定的衝擊。我國的文物古建築大多是宗教文化和民間活動的重要場所,正是這些傳統歷史文化提升了古建築的價值,也正是這些傳統文化的盛行使得我們的文物古建築在歷史的長河中得以完好地儲存下來。但是近些年來,一些部門為了杜絕火災隱患,採取了單純的絕對的保護方式。這些措施在文物古建築的保護中,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隨之產生的新問題正以另一種方式吞噬著古建築,直至它倒塌。如:蘇州玄妙觀的三清殿自從禁香火以後,滋生了一種叫“天牛”的害蟲,對殿內的木結構進行吞噬,給建築結構安全造成了隱患。始建於南宋淳熙年間三清殿之所以能夠完好的儲存至今,在一定程度上是香燭煙氣的驅蚊殺蟲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嚴禁點燭焚香,實際上打破了這種自然平衡,使得我們的文物古建築正在以另一種形式被加速損毀。

  三、如何正確處理古建築消防工作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關係

  文物古建築是祖先留給我們的能體現古代建築風格的遺產,具有不可再生性。我們應將消防工作結合文化遺產的保護,使文物古建築的消防保護工作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當今世界上對古代文化遺產的保護有兩種形式:“突尼西亞”形式(完全保證古建築的原貌)和“華盛頓”形式(保證古建築的外觀,根據現代的生活方式改變內部需要)。筆者認為,古建築的消防保護也應該遵循這兩種保護形式,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古建築保護。古建築的消防工作和文化遺產保護是一對矛盾,我們應該用哲學“重點論”理論來分析孰輕孰重。

  (一)“突尼西亞”消防保護形式

  對於影響較大、歷史文化價值較高的文化古建築,我們應保留他原有的建築風貌和文化功能,因為這些特點正是它的價值所在。筆者認為,這一類文物古建築應採取“突尼西亞”消防保護形式,文化古建築作為一個整體,一旦區域性受到破壞,其原先的歷史價值、藝術魅力就大大降低。因此,對於這一類文物古建築我們考慮的不應該是發生火災後如何去救,而是如何讓它的火災發生率降到零。如果我們一味地去利用現代消防技術、措施去對這類古建築進行消防保護,由於建築佈局、結構、材料等方面與現代建築有著本質的區別,現代建築防火規範和消防設施不但不能很好地發揮其效能,而且安裝、施工還會給文物古建築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因此,對於這一類古建築的消防保護,我們應發揮自然平衡的效能,突出人的作用。

  1、前期的防護措施

  (1)認真落實文物古建築單位逐級消防責任制和崗位防火安全責任制,組織單位人員認真學習消防法規,提高全員對文物古建築消防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2)嚴格落實巡防工作制度,加強24小時值班和防火巡查。

  (3)加強消防安全宣傳教育,提高工作人員和遊客的消防意識。同時對工作人員開展消防培訓,使他們懂得用火安全管理,懂易燃物品的安全保管,會報火警,會正確使用滅火器材,提高初期火災控制和撲救能力。

  2、現代的消防設施

  那麼是不是對於這一類文物古建築就可以不用去做消防工作了呢?當然不是的,因為我們“防”的再嚴,也不能保證火災能夠永遠遠離我們的古建築。所以我們要在不損壞古建築本身風貌、文化功能,不打破幾百年來形成的這種自然平衡的基礎上去做好我們的古建築消防工作。筆者透過多年來對古建築的調查研究,認為這一類古建築消防工作應該著重做好兩方面。一方面,做好早期火災的探測和報警,只有把火災消滅在萌芽或者早期狀態,才能真正有效地保護古建築。一般建築物當發生火災後,我們可以運用各種有效的滅火手段控制火災,將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而文物古建築由於其特殊性,一旦火災達到全面燃燒階段,撲救難度將大大加大,加之由於古建築所處地理位置、自身建築特點等原因,往往很難有效控制火勢,容易造成建築物的永久性損失,甚至導致蘊含珍貴歷史文物價值的古建築付之一炬。就算是利用現代的消防裝置進行火災撲救,由於古建築的消防設施的設定方面缺少一定的科學性,對古建築會造成嚴重的二次損害。因此古建築火災的控制重心應該放在早期火災的發現和撲救上,防止其形成規模,將其早早消滅在萌芽狀態。

  (1)火災報警系統

  筆者透過對文物古建築各種火災報警系統的對比分析認為,在古建築安裝無線火災報警系統是比較好的實現方式之一。無線火災報警技術的發展直接受益於近10年來行動電話市場的推動,微電子技術和蓄電池技術的進步使“無線監控”這一要求成為可能。無線火災報警系統由控制盤、探測器、手動報警按鈕和警報裝置組成,所有裝置均裝有無線電收發兩用機,除控制盤外,其他裝置由自帶蓄電池提供電源。該系統最大的優點就是基本無需電纜佈線。沒有佈線要求,就無須破壞建築物結構,無需埋設任何管線,這一點對古建築來說尤為重要。

  (2)必要的滅火設施

  另一方面,在保護古建築歷史文化價值的基礎上配置必要的滅火設施,由於暫時在文物古建築的消防保護上還沒有相應的規範可依,我們應結合古建築特點,因地制宜。筆者認為,在文物古建築的消防裝置的設定中,可以採取確“強化室外,暫緩室內”的理念,如消火栓設定方面,將室內消火栓移至室外設定,即室內消火栓外接,設定明顯標誌。並在室外消火栓處設定啟泵按鈕,以便火災時使用。同時,為防止滅火過程中帶來的嚴重水漬損失,可用霧狀水槍代替直流水槍,同時水源的選擇上也有一定的要求,杜絕利用汙染的水作為消防水源。這樣,既保護了文物古建築不受火災侵害,同時也不影響古建築的美觀,符合古建築保護的觀點。

  (二)“華盛頓”消防保護形式

  “突尼西亞”消防保護形式對管理上的要求較高,難度也較大。象我們蘇州,作為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擁有眾多的文物古建築,迄今為止,全市已有9座園林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有500多個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60多處控制保護古建築、800多處古構築物,都採用第一種消防保護形式,顯然是不現實的。對於一些歷史文化價值稍低一點的,如: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民居、控保建築等。我們可以採用“華盛頓”消防保護形式,保證古建築的外觀,根據現代的生活方式改變內部需要,蘇州文物部門在這方面也有過開創性的探索,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由於古建築空關無人使用會加快老化速度,不利於古建築的保護;而房屋年久失修、無人養護,更容易產生坍塌事故,因此,蘇州文物部門透過一定的途徑將部分控保古建築租借給單位使用,並明確責任關係,這樣一來減輕了文物部門人力、物力方面的困難,也調動了社會的力量參與到文物古建築的保護當中來。筆者透過調研發現,這部分古建築透過改造,內部佈局、結構基本接近於現代建築,那麼我們在開展這部分古建築消防工作的時候,可以參考現代建築防火規範,結合古建築的特殊性,從各個關鍵環節入手,有針對性地制定消防安全對策,確實從充分保護文物價值的基礎上全面推進文物古建築消防安全工作。

  1、前期的防護措施

  (1)堅持堅持“從嚴管理,防患未然”的原則,落實各級部門的消防安全責任,加強古建築消防宣傳教育。

  (2)根據火災危險性調查、評估,設定相應的火災探測報警系統。

  (3)利用清潔、高效的阻燃技術對古建築的木結構進行阻燃處理,改善其耐火極限。

  (4)合理設定室內消火栓系統、自動滅火系統和滅火器,提高初期火災撲救能力。

  (5)對古建築群配置輕型消防車、消防摩托車、手抬機動泵、高壓脈衝水槍等移動式滅火裝備。

  2、現代的消防設施

  蘇州古城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城內歷史建築遺存豐富,共有各類文物保護單位538處,另有控制性保護建築500處。古民居是其中數量最多的建築形式,這些建築大多建於清朝、民國,存在有許多先天的消防隱患。蘇州市平江區公安消防部門在古建築中推行的安裝簡易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和啟用由警用四輪車改裝而成的環保型電動消防車等措施對遏制古建築火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也印證了“華盛頓”消防保護形式的可行性。

  (1)簡易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是目前國際上應用範圍最廣、應用量最多、滅火成功率最高且造價低廉的滅火系統,該系統具有自動探火報警和自動噴水滅火的優良效能,能夠有效地避免因火災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在蘇州古城推廣應用簡易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對保護歷史遺產將起到重要作用。

  2004年6月,蘇州市政府頒佈了《蘇州市歷史文化保護區修復、整治消防管理辦法》,並在新一輪消防規劃修編中專門加入了古城消防保護,這些地方法規和規範性檔案的出臺為古城的消防安全整治奠定了基礎。平江區率先在平江路歷史古街區進行了試點,在改造用作旅館、飯店、商店且使用面積小於1200平方米古建築和民居利用市政管網設定了簡易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同時公安消防部門進行了技術指導和監督。透過安裝簡易自動噴水滅火系統以後的這幾年,無一火災事故發生,為消除火災隱患,保護歷史文化遺存,促進古城保護和城市可持續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環保型電動消防車

  環保型電動消防車由警用四輪車改裝而成,它體型小,機動靈活,行動迅速,電動也為環保型,長3340毫米、寬1400毫米、高1810毫米,額定乘員2名,可連續行駛80公里以上,車上還配有一臺手抬泵,可從河道和消火栓處取水,火災控制面積為100平方米。車上配有消防斧、斷電剪、水槍等滅火救援工具。該車還配備了影片播放裝置,在巡邏時候也能宣傳一些消防知識,提高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識。該車還配備了影片播放裝置,具有消防巡邏、宣傳等功能。這些紅色的環保型電動消防車投用後,穿行於古城的老街小巷,成了古城中防火的“新武器”。

  四、結論

  文物古建築物是全人類的財富,對其進行科學的防火保護是全民的責任。以新的認識、新的理念和先進的現代科學防火對策來積極面對當前古建築物防火安全問題,並採取有效措施,落實政府領導、齊抓共管、專群結合、群防群治的基本要求,確保古建築物的消防安全。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保護好這些人類文化的遺產和瑰寶,使之代代相傳,永續利用,使文物古建築的消防保護工作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文物建築消防安全檢查工作總結5

  一、文物古建築是否明確消防安全管理單位,建立消防安全制度,落實逐級和崗位消防安全責任。

  二、文物古建築是否根據實際情況,設定消防車通道、消防水源,配置必要的消防設施、器材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設施器材是否定期維護保養並保持完好有效;是否有擅自擴建或搭建建(構)築物、佔用防火間距和疏散通道的現象。

  三、是否按照文物古建築的保護等級組織開展常態化的防火檢查、巡查,及時消除火災隱患。

  四、是否嚴格落實火源電源管理,是否有違規使用燃氣、私拉亂接電線,是否對燒紙、焚香採取必要的防火措施。

  五、是否對員工、宗教職業者開展經常性消防安全教育培訓,達到懂得本單位、本崗位的火災危險性和防火措施,會報警、會撲救初起火災,會疏散逃生自救。

  六、在文物古建築保護範圍內舉辦祭祀、廟會、遊園、展覽等大型活動,是否報當地公安部門稽核同意。

  七、是否依法建立專職和志願消防隊伍,並結合本單位實際配備相應的消防裝備和滅火器材,定期開展訓練,具備處置初起火災和引導人員疏散的能力。

  八、是否制訂本單位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並定期組織演練,是否在宗教活動、民俗活動等人員集中的重點時段制訂專門預案,明確報警、疏散、撲救初起火災的人員及其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