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上學期教學總結(精選5篇)
指縫很寬,時間太瘦,悄悄從指縫間溜走,回顧過去這段教學工作,我們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這也意味著,又要準備開始寫教學總結了。那麼如何避免教學總結最後成為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科學上學期教學總結(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科學上學期教學總結1
一個學期又過去了,本學期我們小班根據園工作要求及本班的實際情況,開展科學教育,透過一期的實踐教育,幼兒的識字量、語言表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現總結如下:
一、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
在本冊教學內容中我不僅注重了拓展幼兒的視野,也豐富了幼兒的知識經驗,更強調了幼兒在學習中展開豐富的聯想,促進了幼兒的積極思考和表達能力,同時將幼兒的生活經驗與學習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以鞏固和深化教育活動的成效,實現幼兒內在素質的全面昇華。
二、教育教學方面
1、拜訪動物單元:透過引導幼兒觀察小蟲子,使幼兒瞭解了部分小蟲子各自的特點,培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
2、五彩植物單元:透過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植物,探索了種子的秘密,瞭解了植物生長的環境。
3、可愛的動物單元:透過讓幼兒瞭解攜物的生活習性,培養了幼兒對觀察攜物的興趣。
4、探索自然單元:透過引導幼兒親近大自然,培養了幼兒探索自然的興趣。
5、身邊科學單元:透過引導幼兒探索身邊的物品和材料,從而發現物品和材料的多種特性和功能,培養了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三、存在不足:
1、由於學生年齡小,認識事物少,上課幼兒的自控能力差,所以他們學習起來比較困難。
2、幼兒對本冊教材內容感到陌生不感興趣,再加上學校教學設施過少,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利於幼兒的操作、思維與討論。
總之,這學期來,我努力做好本職工作,但在工作中也難免存在不足,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加以改進,揚長避短,繼續努力,把工作做到更好,力爭更上一層樓。
小班科學上學期教學總結2
在孩子的笑聲中,一個學期又過去了,今個學期我們小二班根據園工作要求膠及本班的實際情況,開展科學漢字教育和珠心算,透過一年以來的實踐教育,幼兒的識字量語言表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們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科學教育:
在科學識字教育方面,我們主要是開展了以下活動:
一、每週專門設定兩節科學漢字教育活動
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們在每週二、週六早上第一節開展科學識字教育活動,上學期我上科學漢字課,都是先以遊戲複習字卡—學習新課文—遊戲認生字—欣賞單元課文,可能每節課都是這樣,幼兒每到上科學漢字教育活動,就一副很無奈的樣子今學期由於整合課程的開展,我改變了以往的教法,把科學識字與整合課程結合起來,如:五月份我班的主題是《可愛的小動物》,於是我在認識“小螞蟻的家”活動中插進了聽讀遊戲19課“小螞蟻”還進行了歌表演,幼兒在表演中自然而然的認識了字寶寶, “螞蟻”“想”“搬”。
二、結合幼兒的年齡特徵,設計生動有趣的識字遊戲
小班的幼兒都是喜歡模仿的特點,於是我設計了識字“蝌蚪找媽媽”“幫雞媽媽找蛋”的遊戲,在“蝌蚪找媽媽”遊戲中請小朋友戴著小蝌蚪頭飾,大家一起念兒歌做動作,“小蝌蚪,遊呀遊,小河裡面轉圈遊,轉呀轉,東過游來西過遊,閉上眼睛想一想,媽媽媽媽在哪裡?” 說完小蝌蚪睜開眼睛站起來去找小字卡,幼兒在快樂輕鬆的遊戲中學會了字寶寶,在“幫媽媽找蛋”遊戲,活動準備時把相應的蛋形的小字卡放在空地,教師扮媽媽找到了一個蛋,蛋上有XX字寶寶,雞媽媽說:“謝謝”我們班的幼兒現在變得很喜歡玩這些識字遊戲連最調皮的張溢明一下課就嚷“老師我們玩‘幫媽媽找蛋’吧”!
三、把識字教育繼續靈活貫穿幼兒一日生活中提供機會讓幼兒科學識字
在餐前飯後孩子們都愛圍成一堆,進行識字活動,你考我,我考你,大家比一比,有一次幼兒在飯後閱讀圖書時,黃裔熙驚訝地伏在我身邊“老師,我認識這兩個字是‘大灰狼’這兩個字是‘青蛙’”。平時,我嘗試無聲教學。把生活中的指令寫成字寶寶如:“請安靜”“集體回答”“散步”一天反出示,幼兒自然而然的認識了,在戶外活動中,我們玩“小兔拔蘿蔔”的識字遊戲“風神來了”的識字遊戲,就這樣把本來枯燥無味的字寶寶,變了一雙腳,走到孩子們的世界裡。
四、培養幼兒科學識字常規要求
學期初,幼兒看書,讀書都有個壞習慣,讀到第8課翻到21課去了,總之哪裡的課文插圖好看,他們就翻到哪裡去今個學期,我加強了聽讀常規要求,要求他們聽音樂傳書,一頁一頁的翻書,小組長收書的方法,培養聽讀常規:手指字,耳朵聽眼睛看書讀輕聲,堅持不懈地抓常規,幼兒學會了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且閱讀圖書、畫報、報紙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五、做好每週每季度每學期的字寶寶小結
根據本班的年齡特點,幼兒對字寶寶的遺忘率很高,今天學的明天問他們又忘得一乾二淨了,於是我們就按計劃把字寶寶歸類總結如:動物:“刺蝟、蜘蛛、蝌蚪、螞蟻、蜜蜂等”動詞:“跑、打、搬、喝、鑽、張開等”顏色:“黃、綠、紅、藍、黑、白等”由於歸類幼兒對字寶寶的學會了。
六、引導家長配合科學漢字教育工作
我們班的家長對科學漢字教育都比較重視,如:吳澤霖、梅韻寧、劉詩穎家長每天晚上都會陪讀聽讀遊戲識字半小時,果然幼兒在家長翻的陪同下有明顯的進步。
在珠心算方面,我們主要是學習0—5的拔珠清盤和正確姿勢,經過一年的學習,班上90%的幼兒基本學會看算盤上表示1—5的事物和進行簡單的腦像。
以上是我們小二班一個學期科學教育實踐總結,當然還存在不足之處如:幼兒年齡較小,難讀的字音發音困難如“蜘蛛”“銀絲”。在珠心算方面,幼兒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在下學期工作中,我們會不斷創新,為幼兒整體素質的提高奠定堅實基礎。
小班科學上學期教學總結3
本學期,我們教研組在幼兒園執行董事園長的領導下,嚴格執行幼兒園的各項教育教學制度和要求,認真地完成了各項工作。工作中,大家團結互助,兢兢業業,體現了我們教師勤懇、嚴謹的工作作風。現將這學期所開展的主要工作做以下小結:
一、明確研究方向。
教研內容決定著老師們業務水平發展的方向,對於自身素質的提高起著關鍵性的影響,所以,在擬訂教研計劃時,我組織我們組內成員一起將各自內心的想法和自己認為所需提高的方面提出來,採用共同協議的方式確定教研內容,有最新教育理論學習,觀摩優質課教學錄影,教研課的集體備課、上課、評課,教學經驗交流等。使本學期的學習活動目標更為明確,學習內容更加貼近教師自身發展的需求,真正達到“為用而學、學以致用”的效果。
二、從理論著手,吸收新思想,開拓新視野。
加強理論學習的方式,我要求我們組採用集中與分散學習相結合。組織切實有效的學習討論活動,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支撐深化教育改革, 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們把新課標的理念滲透到教學中,教學注重以培養幼兒的合作交流意識和實踐創新能力,注重尊重幼兒的需要。 分散學習是教師結合各自研究的課題,透過閱讀教學雜誌,借閱相關教學理論專著,並利用網路資源,上網閱讀教育教學文章,及時瞭解課改動態,以適應形勢的發展。
三、緊抓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我們組能發揮教研活動的功效,確保每週一次的教研、備課討論的活動順利開展,加強研課、磨課的力度,努力提高教師的備課質量和教學效益。
備新課之前,我組織我們組成員分析了全冊教材,瞭解每一單元課文內容的特點,訓練的要點及所需達到的目標。並將知識點相通的內容進行整合,使知識更具系統性、集中性。備課以集體備課和自主備課相結合,集體備課時,每位教師都能參與研討,每一個教學內容各個環節的設計,都作精心的預設,同時包括課件的製作。教學設計體現幼兒的主體性,為幼兒創造個性發表的舞臺,張揚幼兒的個性,啟用幼兒的思維。自主備課課時足,並有一定的質量。
參照幼兒園的工作計劃和本組教研計劃,每學期每位教師都能精心準備,並上好一節教研課,組內成員認真聽課、評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們以新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牢固樹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平等、寬容的態度對待幼兒,在溝通和對話中實現師幼的共同發展,努力建立互動的師幼關係。提倡研究性學習、發現性學習、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以實現幼兒學習方式多樣化地轉變,促進幼兒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為幼兒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平時每節課後教師都認真地反思教學過程,及時地把教學中點點滴滴的感受寫下來,從深層次上去考慮自己的教學工作,寫出有質量的教學反思。不斷地研討、實踐、反思,教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明顯有提高,從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得到提高。
四、常規工作常抓不懈,增強教師的責任感。
在平日的教學常規工作中,我們教研組教師從上課、備課、聽課、加強能力訓練等入手,嚴格要求幼兒,想各種辦法,常抓不懈,努力不讓一個幼兒掉隊。牢記古語“教不嚴,師之惰”,以此相互勉勵。在重視教師常規工作的同時,我們發現幼兒學習的自信心有待加強培養,班級與班級、班內幼兒於幼兒間競爭的學習氛圍不濃,老師在工作中要注重對幼兒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擴大閱讀量和作文量,進行有序地專門訓練,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水平。
以上是我們沙源幼兒園教研工作的回顧。儘管我們努力著,奮進著,但我們深知,在以往的工作中,還有許多的不足,在今後,我一定會加倍努力,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爭取把教研組工作開展得更好。
小班科學上學期教學總結4
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說明中,明確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遊戲中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這點說明了在幼兒階段,他們學習的主要特點是做中學、玩中學、生活中學。在科學領域中,《指南》中也提出了明確規定:“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就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為貫徹落實《指南》精神,在工作實踐中,我就如何根據幼兒學習方式和特點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做了以下幾方面的探索和嘗試。
《綱要》和《指南》精神的科學教育活動是以幼兒為主體的,讓幼兒在動手、動腦的探究活動中進一步形成積極的科學態度,提升科學探究能力,獲得豐富的科學知識、積累多方面的科學經驗。要實現這樣的目的,教師就要真正成為幼兒探究過程的引領者、支持者、幫助者。
幼兒科學探究和發現的過程包括:產生疑問或疑惑;猜想和假設;觀察和實驗;記錄和整理獲得的資訊與結論;解釋與交流等基本環節與步驟。
1、創設情境,激發發現並大膽提出問題。
發現和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索的起點,教師要以多種形式給予幼兒提出問題的時間與機會,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教師要鼓勵幼兒提出問題認真傾聽,記錄下幼兒的各種問題,並將這些問題進行價值判斷和選擇,形成有探究意義音和價值的問題,作為幼兒探究的起點。
2、鼓勵幼兒進行猜想與假設,並說明理由。
猜想和假設(推測)是幼兒主動建構知識的前提。面對問題,應充分調動幼兒的原有經驗,分析和預想事物及現象的成因、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是探索研究的重要環節,是幼兒直正動腦深入思考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過程。教師切忌包辦代替,急於提出自己所謂“正確”的想法。
3、引導幼兒觀察和實驗驗證。
結論的得出要以觀察和實驗中看到的事實為依據。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幼兒按照自己的計劃進行客觀而細緻的觀察、實驗與驗證,培養幼兒對事實的`尊重,對證據的重視。教師要給幼兒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其進行反覆的觀察、實驗與驗證從而發現真相。鞏固或調整自己的認識,主動自我建構知識與經驗。
教師要為幼兒提供材料上的支援和幫助、要觀察記錄幼兒的實驗過程遇到的主要問題、觀點,所有的發現,還要透過提問、建議等方式引導幼兒向科學概念和原理邁進。
4、支援和引導幼兒記錄和整理獲得的資訊。
教師要鼓勵和培養幼兒記錄的意識與能力。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鼓勵幼兒用多種適宜的形式進行記錄。幼兒可以用圖畫,符號、表格、文字、照片等多種適宜的方式,記錄活動的主要過程和關鍵步驟。
5、實驗之後,在討論中形成的。
幼兒間的交流與討論,對形成幼兒的科學知識與經驗有著重要的作用。組織集體、小組、個別多種形式的交流與討論是教師的重要責任。此環節教師要鼓助幼兒大膽的發表個人的意見、專心傾聽他人的見解、養成尊重事實、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質。
《指南》遵循幼兒學習的這一特點,在說明中也強調指出:“最大限度地支援和滿足幼兒透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並在“教育建議”中大力倡導:“多為幼兒選擇一些能操作、多變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廢舊材料、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幼兒拆裝或動手自制玩具,給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和適宜的工具、支援幼兒在遊戲過程中探索並感知常見物質、材料的特性和物體的結構特點,提供豐富的便於幼兒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援幼兒進行自主繪畫、不工、歌唱、表演等藝術活動等等。
綜上所述,幼兒學習的方式與特點就是在生活中、遊戲中,透過親身感受、體驗、操作、探究,不斷地發展對自我、對他人、對外部世界的認識、進行有意義的自我建構。尊重幼兒的學習特點與學習方式是事關教育觀、兒童觀的大問題,是“幼兒為本”理念的實踐取向問題。實施《指南》首先需要理解與認同《指南》的理念與教育觀念,這樣才能在實施過程中真正讓幼兒享受展於幼兒期的獨特生活,體驗遊戲、操作、交往、表現帶來的創造的、合作的、成長的快樂,徹底擺脫小學化的桎梏,從成人功利主義的教育中解放出來,身心健康獲得發展。
小班科學上學期教學總結5
我園認真做好幼兒園宣傳活動工作。大力宣傳科學育兒的知識,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和支援學前教育的濃厚氛圍及有利於幼兒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確保社會科學普及活動的紮實開展,取得成效。現將我園社會科學普及宣傳週活動做如下總結:
一、高度重視,責任到人
領導高度重視宣傳活動幼兒園召開了專門會議,部署審定了科學育兒宣傳活動要求,成立了以分管德育領導陳曉斌為組長,德育專幹林菁及各年段長及各班班主任為組員的科學育兒宣傳小組,分工合作,積極配合,開展宣傳活動。
二、明確宣傳重點
1.大力宣傳科學育兒的知識。結合本園的工作實際,展示幼兒園的發展情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以看得見的成果把先進的教育思想逐步滲透到家長的心中,讓廣大家長知道普及科學育兒的重要性。
2.宣傳科學育兒知識,糾正"小學化"傾向。學習先進的學前教育理念和科學育兒知識,鼓勵家長樹立起讓幼兒快樂生活,健康成長的思想,摒棄學前教育以學習技能為主的觀念,禁止學前教育小學化。
三、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加大宣傳力度
1.幼兒園召開專題會議,制定了幼兒園宣傳週的活動方案,根據龍海市教育局《關於組織開展20xx年社會科學普及宣傳週活動的通知》檔案要求,廣泛開展社會宣傳,透過幼兒園門口樓LED宣傳語、家園聯絡欄等方式,在宣傳學前教育理念的同時,解答家長的各種困惑,樹立科學的育兒觀念。
2.參加參加龍海市20xx年社會科學普及宣傳週啟動儀式
為了讓廣大社會群眾深入瞭解科學育兒知識,本次活動透過現場諮詢、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向群眾宣傳了《0-3歲科學育兒知識》、《3-6歲科學育兒知識》等內容,透過科學育兒宣傳活動,使社會各界進一步瞭解和理解國家的學前教育發展政策,引起家長和社會對幼兒教育關注和重視,使科學的學前教育走進千家萬戶,為學齡前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進一步推動了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