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總結> 2021年感恩節班會總結(通用5篇)

感恩節班會總結

2021年感恩節班會總結(通用5篇)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專案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夠給人努力工作的動力,因此我們需要回頭歸納,寫一份總結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1年感恩節班會總結(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感恩節班會總結1

  今天,我們舉行了以“大學生感恩教育”為主題的班會活動。透過此次班會我們更加堅信了感恩是社會上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素質,是做人起碼的修養,更應是大學生必備的基本道德素質。

  當代大學生基本上出生於20世紀80、90年代,其所接觸和感受到的多是經濟社會中個人的存在價值,而對“知恩圖報”等中國的傳統美德缺乏足夠的認識,因此經常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傾向,把社會和他人對自己的關懷和幫助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此,應該透過向大學生進行傳統的感恩思想教育來引導和提升大學生的感恩意識,讓他們自覺自願地接受和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感恩的心態回報社會和他人對自己的關懷呵護,並使感恩成為自己做人的基本準則。

  感恩教育有利於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人文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大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後適應社會的能力,也是決定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因素。感恩是傳統美德,是真善美的行為,是人文素質的重要內容。知道感恩的人一定是講道德、講誠信的人,他們在為人處事方面肯定會贏得人們的信任和尊重,因而成為受社會歡迎的人,容易獲得承擔一定責任的工作和崗位,從而得到相應的鍛鍊迅速成長起來,適應社會的能力大大增強。

  感恩教育有利於提升大學生感恩母校和他人的意識,增強回報社會的責任感。近年來,有不少貧困大學生依靠社會資助和國家助學貸款完成了大學學業,但其中一些大學生畢業後對國家的助學貸款不予償還;有些大學生對學校催交學費和貸款表示不滿甚至因此憎恨母校;有些大學生畢業後在工作崗位上獲得出國深造的機會,學成後卻毀約不回單位工作;有些企業為到本單位工作的畢業生墊付了所欠學費,然而工作一、兩年後,學生跳槽時卻義無返顧,甚至不還企業為自己墊付的學費。這些現象充分說明感恩教育對增強我們大學生認識社會和回報社會有著重要作用。

  感恩節班會總結2

  20xx年10月21日星期日晚,懷化學院進行了以“大學生感恩教育”為主題的主題班會,我們數學系更加是充滿熱情!我有幸主持了這次主題班會,當然我感觸良多!

  何謂感恩,就是回報所有幫助過你的人,感謝所有關心你的人!感恩父母,因為他們給與我們生命;感恩師長,因為他們給與我們知識,感恩兄弟姐妹,因為他們讓我們不再孤單;感恩朋友,因為他們可以讓我們相依偎!本次班會,讓我們回憶起許多往事,回首往事,我們都發現自己真的長大了,懂事了!我們的班會是在富有溫馨氣氛的燭光中合唱《感恩的心》開始的!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謝謝那些一直陪伴我們的人,他們給了我們前行的勇氣,給了我們向上的激情,給了我們奮鬥的決心!

  對於父母,古語有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而父母呢,他們對我們哪裡是滴水之恩,我們是需要用一輩子去回報的,想起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的叛逆時期,我們是怎麼樣對待父母的,而父母是怎麼樣對待那時的我們的的,我們應該會感到愧疚,但是我們應當將愧疚化為前進的動力,為了心中那個小小的夢想而奮鬥,父母為我們辛苦了半輩子,我們應該讓父母幸福下半輩子!

  我們一起加油,以自己的成功回報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感恩節班會總結3

  一、“感恩系列主題班會”活動背景:

  感恩,一個永遠說不完但值得永遠說的話題;感恩,是人性中善良一面的真切寫照,從人類誕生之日便根植與我們心中。生命中有太多值得我們去感謝,父母、朋友、師長,還有培育我們的祖國和自然。學會感恩,表達感恩,我們每個人都應心懷一顆感恩之心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感恩節(Thanks Giving Day)是美國和加拿大共有的節日,原意一種說法是為了感謝上天賜予的好收成。另一種說法是為了感謝印第安人,後來人們常在這一天感謝他人。感恩節是北美洲獨有的節日,始於1621年。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將它定為國家假日,並且規定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美國的感恩節。11月26日是今年的感恩節。

  二、“感恩系列主題班會”活動目的:

  時值感恩節之際,在這感恩之情悄悄在我們心中瀰漫的時候,也許你會因為缺少勇氣而難於出口,也許你會因為沒有機會而無法表現,也許你又會為錯過了一年的感恩節而懊悔不已。為了加強感恩教育,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內涵,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一個指導,讓家長、師長感受到他們成長所帶來的喜悅,讓這些家長、師長體驗接受到來自這些孩子的感恩時那種欣慰的感覺。經調研論證,學校決定由學生處號召全校各班級開展“感恩系列主題班會”,為同學們建立一個平臺,營造一個契機,讓你來表達你心中的感恩之情。

  三、“感恩系列主題班會”參考主題:

  感恩祖國、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朋友、感恩親人。

  四、“感恩系列主題班會”表達形式與開展形式:

  感恩詩歌、感恩簡訊、感恩歌曲、感恩照片、感恩演講會、感恩故事會。

  五、“感恩系列主題班會”活動主體:

  感恩主題班會,全校4個年級所有班主任都可以組織本班參加本次感恩主題班會活動,包括輔導員副書記等學生工作隊伍人員做班主任的。沒有班主任的班級也可以參加活動評比,請註明該班沒有班主任。

  六、“感恩系列主題班會”活動時間:

  1、報名時間:11月12日前在先在部落格上(社群學生會部落格)指定報名處報名。

  2、內容展示:11月19日前,把班會照片和內容等傳到本班部落格上。我們從11月20日開始進行評比。

  3、選拔:我們將把主題班會比較好的班級的班級部落格網址等報名的資訊統計到專門的日誌下,集中推薦給大家學習交流。對反響好的主題班會進行表彰。

  七、“感恩系列主題班會”參賽資格:

  1、感恩主題班會現場的師生合影。

  2、感恩主題班會報名階段先在部落格上(社群學生會部落格)指定報名處報名。

  3、感恩主題班會照片和活動記錄總結等在規定時間內傳到本班部落格上。

  4、班級必須有符合要求的班級部落格,並在參賽前已由輔導員統一在學生處備案。

  八、“感恩系列主題班會”活動組委會

  主辦:學生處

  承辦:社群學生會

  協辦:各院系學工辦

  感恩節班會總結4

  一、班會主題:

  心存感恩,讓愛永駐

  二、班會意義:

  如今的孩子,特別是城市裡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的極大滿足使他們習慣了養尊處優,他們接受了太多的愛,漸漸地,他們把這一切視為理所當然。而當今社會的風風雨雨對他們心靈的衝擊,在很大程度上也扼殺了童心的淳樸和人性的美好,從而失落了一顆感恩的心。他們習慣了被愛,習慣了索取,習慣了接受,卻不曾想過或是不習慣付出,不懂得感恩。面對他人的幫助,甚至連一聲“謝謝”也難以出口,這不能不說是社會文明的一種悲哀。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必要提醒他們,引導他們,透過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繼而喚起那已被一層層習慣與世故壓在靈魂最深處的善良本性與感恩之心,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同時,也讓我們反躬自省,找回曾經失落的那份博愛。

  三、班會目標: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思想境界、一種傳統美德、一種處世行為。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精心培育校園“感恩文化”,積極營造感恩校園氛圍,切實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讓學生學會感激,學會關心,學會回報。

  (1)讓學生學會“知恩”。感恩教育是一種人性喚醒人性的教育。透過感恩教育使學生明白,在這個社會里,愛從來都是雙向的,誰都沒有隻奉獻不回報的義務,誰也沒有隻索取而不付出的權利。我們每時每刻都在享受著父母、老師、同學、朋友和他人、學校和社會的恩惠,人人都需要一顆感恩的新來對待這一切。而沒有感恩心的人格是不完整而且是不健康的。

  (2)讓學生學會“報恩”。感恩教育是一種以善換善,以德報德的道德教育。透過感恩教育,讓學生產生一種回報恩情的衝動,懂得對生活和他人心存感激,學會理解和關愛他人。不斷增強學生的報恩意識和能力,學會如何回報父母、老師、同學、朋友、學校和社會。

  (3)讓學生學會“施恩”。要求學生從最基本做起,懂得知恩圖報和施恩不圖報的道理,既有報恩心,更有感恩行,理解“施恩”的前提是“不圖報”。當我們能夠做到“知恩圖報”時,還應當懷著寬容的心態、愉快的心情,儘自己所能地去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

  四、主要內容:

  (一)前期準備:

  (1)瞭解感恩節的來由和相關活動:

  感恩節又被稱作“火雞節”,是北美洲獨有的節日。17世紀初,英國的清教徒遭到迫害。1620年9月,102名清教徒登上“五月花”號帆船,於12月26日到達了美國的普利茅斯港,準備開始新的生活。然而,這些移民根本不適應當地環境,第一年冬天過後,只有50人倖存。第二年春天,當地印第安人送給他們很多必需品,並教會他們如何在這塊土地上耕作。這一年秋天,移民們獲得了大豐收,11月底,移民們請來印第安人共享玉米、南瓜、火雞等製作成的佳餚,感謝他們的幫助,感謝上帝賜予了一個大豐收。自此,感恩節變成了美國的固定節日。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將它定為國家假日,並且規定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美國的感恩節,有四天假期。藉著長假,很多人都會趕回家慶祝佳節,所以,美國感恩節的熱鬧程度絕不亞於中國的中秋節。

  (2)要求每個學生靜心回想自己從小到大的生活,受過什麼人什麼樣的`幫助,心裡有什麼未表達出來的話,記錄下來。

  (二)班會課上:

  (1)觀看《感動中國》片段,請學生髮表簡短觀後感;

  (2)分以下版塊體會受恩,培養感恩情感:

  感恩父母——感謝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學會孝敬父母長輩;

  感恩社會——感悟社會的饋贈和祖國的關愛,增強社會責任意識,樹立報效祖國思想;

  感恩自然——感謝大自然的賜予,熱愛自然,增強環保意識;

  感恩師長——感謝老師的教誨,尊師重教;

  感恩他人——感謝同學、朋友的支援照顧,促進互助互愛。

  (3)小結:

  教會學生心存感激,真情回饋,溫情行動。從小抓起,從細節抓起,從身邊抓起,讓學生在班會活動中體會到受恩的榮幸和感恩的樂趣,變被動感恩為主動感恩,在自己心中培植感恩的情感,向身邊的人發出真誠的問候和微笑。透過感恩教育,使學生能在正視個人價值的同時,也能顧及他人,學會感恩,懂得感恩,使人更豁達,心胸更開闊。

  (三)後期總結:

  要求學生寫下班會課後自己的感悟,並表明自己的態度。

  感恩節班會總結5

  一、活動意義:

  感恩節,源於美國,是為感激為自由而犧牲的英雄而設立的節日,它定在每年的11月第四個星期的星期四。這一天,美國每個家庭歡聚一堂,以一顆感恩的心來感激上帝賜予和平美滿的生活。

  這個具有特殊含義的節日傳入中國,受到了大多數人的歡迎。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祖先們為我們留下了很多關於感恩的教誨:“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學會感恩,應該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美德和為人的準則。然而當今社會,人心不古,文明的腳步慢了,人際關係複雜了,心靈之間的隔閡多了,基本的公德心也正在悄悄失落。在大學校園裡,不少學子,甚至是成績優異的學生,在處理人際關係時,不懂得以禮相待,禮尚往來之道,一味地索取,不知道付出。這種狀況是令人擔憂的,所以有必要在我們身邊開展慶祝感恩節的活動,喚起同學們的感恩意識。

  為此我班即信管二班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心念感恩主題班會。

  二、活動內容

  第一個節目,手語表演《感恩的心》。

  第二個節目,歌曲演唱《兄弟》。

  遊戲環節,

  1、報紙拔河。

  2、猜同學。

  第三個節目,歌曲演唱《逍遙嘆》。

  第四個節目,小合唱《幸福的味道》。

  最後是我們意料之外的活動,班主任姜老師竟然給我們帶來了禮物!老師帶來了34個禮品盒,其中有17個有禮物,讓我們隨意的選擇,當然會有17個同學沒有得到禮物,然而老師讓他們發表感想時我們才感受到老師的良苦用心,她這是在告訴我們生活不是永遠一帆風順的,要永遠有一個堅持的心才會成功。老師的這個意外的活動讓我們感受到了一次性靈的洗禮。(可愛的姜老師其實為我們所有的同學都準備了禮物,呵呵,那17個沒禮物的同學自然也得到了)

  三、老師講話

  班主任姜老師在講話期間感謝了三位同學,這讓我們都很驚訝,他們甚至有些受寵若驚,這三位同學代表了我們信管2班這個團體,因為姜老師的這個舉動讓我們所有同學感到幸福與感動。

  我們的導員張老師也來參加了我們的主題班會,活動期間張老師也很高興,老師的話也讓我們很感動,對於大學生活我們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要珍惜身邊的同學,他們也是我們大學生活中的重要寶貝。

  我們的科任老師佟老師也為我們獻上了美妙的歌聲,讓我們不得不感嘆我們的老師真的是才華橫溢,很厲害,贏得了我們好多的掌聲。

  四、最後我們還與三位老師一同演唱了歌曲《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有了三位老師的助陣我們的班會相當圓滿的結束了,大家都超級的高興。我們只願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可貴,生活的美好,都能夠向你身邊的人真誠的微笑。在水中放進一塊小小的明礬,就能沉澱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們的心中培植一種感恩的思想,則可以沉澱許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許多的不滿、不幸。感恩惜福,四個簡簡單單的字卻可以為我們帶去陽光與愛。試試吧,生活不會欺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