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總結> 幼兒能力發展總結

幼兒能力發展總結

幼兒能力發展總結

  總結就是對一個時期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膚淺的、表面的感性認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統的、本質的理性認識上來,讓我們來為自己寫一份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能力發展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能力發展總結1

  音樂欣賞,一般是指透過聆聽音樂作品獲得審美享受的音樂活動。開展音樂欣賞活動,可使幼兒接觸更多的優秀音樂作品,開闊他們的音樂眼界,豐富他們的音樂經驗,培養他們對音樂的喜愛之情,並使他們初步發展起感知、理解、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因此,我們從小班開始,提出《音樂教育與幼兒音樂欣賞能力的發展》這一課題。旨在透過音樂教育全面促進幼兒音樂欣賞能力的發展,是幼兒能形成有關的初步意識和能力。

  一、從尋找聲音的活動中培養對聲音的敏銳性

  大自然有各種美妙的聲音,這些不同的聲音在孩子們的耳裡是神奇又美妙的。剛進幼兒園的孩子情緒很不穩定,當孩子在哭鬧時,有什麼能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呢。在活動中,我有意識的引導幼兒去尋找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音,如:水龍頭沒關緊,有“滴答滴答”水聲;鋼琴上的檯鐘會發出“滴答滴答”的聲音;音樂區的小鈴,會發出“叮"叮"”的聲音;颳風了,會發出“呼"呼"”的聲音……這些奇妙的聲音在幼兒的耳中都是那麼美妙。透過尋找聲音,幼兒對自然界的觀察興趣濃了,時不時聽見幼兒輕輕的說:“我聽見XX聲音嘍”經常在活動中引導幼兒尋找不同的聲音,使幼兒對聲音產生了強烈的敏感。

  二、不同的音樂促進了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音樂對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在生活常規培養中,幼兒對老師的指令有時不能很好的接受,當我發現幼兒對音樂感興趣時,聽到搖籃曲他們就會不有自主的做出哄寶寶睡覺的動作,同時自己也安靜下來。受此啟發,我在讓幼兒排隊時,用《火車快飛》的音樂,讓後幼兒迅速變成“小火車:我說:”快,我們的火車要開了“幼兒立刻就排好了隊伍,在以後的排隊活動中,我只要一彈這首音樂,幼兒就主動上來排好了隊伍。我又用”鈴兒響叮噹“的音樂,讓幼兒聽到這個音樂就朝前坐好,跟著音樂拍手,就象老師在敲小鈴一樣。透過訓練以後,在以後的活動中,幼兒舊能根據音樂的要求來做,不在需要老師大聲說了。同時,在幼兒休息和進餐時,我都給幼兒放優美的輕音樂,既能穩定幼兒情緒,又能促進幼兒的食慾。

  三、選擇不同的音樂素材提高幼兒分辨音樂的能力

  在進行音樂欣賞時,教材的選擇直接關係到幼兒對音樂欣賞的興趣。選材應注意幼兒的可接受性、可接納納性。不同的音樂會帶給幼兒不同的感受。如在音樂活動中,我讓幼兒欣賞《小燕子》這首曲子,幼兒都說很好聽,是小鳥飛來了,而且立刻做出了鳥飛的動作,而且動作優美,當幼兒男孩子在亂蹦亂跳時,有的女孩就會說:“不能這樣,小燕子要飛的還漂亮的,要輕輕的”;當我放到熱情奔放的音樂時,幼兒個個扭頭扭腰,跳起了歡快的動作,而且還在大聲說笑,盡情發洩,就連平時不怎麼言語的章婧堯、劉超等小朋友也在活動室中間蹦跳起來……。當幼兒聽到《共產兒童團》的音樂時,立刻做出瞭解放軍的動作,敬著軍禮,很神氣的走著。嘴裡還不時的說著:“我是解放軍”。雖然他們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但是在他們的動作、表情中完全能感受到他們對音樂性質的理解和表現。

  當然,音樂的選材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幼兒。有一次我讓幼兒聽一首鋼琴曲,幼兒不感興趣,因此只顧做自己的事,對音樂置之不理。可見,音樂的選材必要貼近幼兒生活,能讓幼兒有切身的體驗,他們才能對音樂產生表現的慾望。

  四、提供讓幼兒展示個人音樂見解的舞臺,提高幼兒的音樂表現能力。

  喜歡音樂的孩子們特別喜歡錶演,為此,我經常為幼兒提供表演的機會,讓幼兒在不同的音樂中,在廣闊的音樂舞臺上展示自己。如。在遊戲中為幼兒開闢一塊自由表現的舞臺,為幼兒播放幼兒喜歡的音樂,幼兒就會在這片舞臺上自由自在的表現自己。孩子年紀小,對音樂也有自己的見解。他們會相互交流。還能向我徵詢意見如周林儀就會對我說:“老師我要聽《春天在那裡》我要跳舞的……”我問她:“為什麼要聽這首歌啊?”她說:“我喜歡這首歌,我會跳舞的”孩子的言語是稚嫩的,但卻反映了她自己的思想和見解。

  當然,音樂的表現手法還有很多,唱歌、朗誦、繪畫、舞蹈等。音樂欣賞激發幼兒了的創新慾望和興趣,針對不同的音樂選擇不同的表現方法。從而更好的發展了幼兒的創新能力。

  透過一學期的研究發現,幼兒不但喜歡上了音樂,而且在音樂的薰陶下,幼兒的自制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不同音樂的薰陶使幼兒的思維得到了鍛鍊,音樂的感受能力得到了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得到了鞏固,幼兒的思維開拓了,課堂氣氛也活躍了,在其他活動中同樣學會了從各個不同的方法去考慮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師生感情更融洽了。

  音樂欣賞能力的行動研究表明;能力的培養要從小開始,尤其是音樂對幼兒的能力、情感、行動、習慣的薰陶更應從小開始。教師在活動中要善於引導、善於發現、善於為幼兒提供表現和鍛鍊的機會,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身心得到和諧的發展,能力得到不同的提高。

  幼兒能力發展總結2

  審美教育對幼兒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它具備使幼兒認識深化、道德感化、情感淨化、智慧開發和心理平衡等諸多功能,在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中顯示出獨特的作用。我園開展了以美育童心,開展幼兒園“創美”活動的實踐與研究的課題研究,旨在透過幼兒對藝術作品中美的感受,培養幼兒對美的敏感性,萌發其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並以此為契機,挖掘多種藝術的綜合教育功能,激發幼兒的藝術潛能,對幼兒進行情感的薰陶、心靈的淨化,直至形成高尚的情操,促進幼兒人格的健全和身心和諧的發展。

  一、環境創設中的以美育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非常重視環境對幼兒的影響,注意與幼兒共創具有親和性、教育性、知識性、趣味性的優美環境,把美育滲透於幼兒園的各個角落,從而促進孩子審美能力的提高及身心的和諧發展。在我們的幼兒園注重為幼兒創設一個充滿情感色彩、具有童趣的環境,使他們處處感到心曠神怡,心境愉悅。如走廊上的“親子表演區”在幼兒的視野裡充滿了童話的色彩;使幼兒處處受到美的薰陶。

  二、語言活動中的以美育人

  發揮語言作品中審美愉悅的功能,激發幼兒的審美情趣。幼兒語言教育的文字多為兒童文學作品。語言作品最本質的功能是審美愉悅。因此,教學應該充分發揮這一功能,引導幼兒去感受發現兒童語言作品中的有趣之處,讓幼兒在“有趣之處”中去獲得愉悅的情緒體驗。首先,我們讓幼兒大量地接觸作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利用空隙時間給幼兒朗誦一些詩歌、童話、故事等。如“樹和喜鵲”“頑皮的小雨滴”等散文詩。這些作品不僅畫面感強,想象豐富,有較強的表達性,可讓幼兒欣賞散文的意境美、語言美,從而進行表達表現。在圖文並茂的情境中淨化幼兒的審美感受。兒童的語言作品中往往伴有圖畫以增加形象感,在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這些圖畫,引導幼兒結合文字,邊看圖畫邊想像,獲得豐富的形象感受。

  我們也需要創造良好的情境,引導幼兒去感受兒童文學作品中的美。例如,在學習詩歌“春天的小池塘”時,我們組織幼兒到幼兒園的小池塘邊觀看小池塘的倒影和小池塘周圍的自然風光,並在池塘邊做遊戲,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的美。在欣賞散文“雲彩和風兒”時,老師在藍天白雲下,首先用充滿感情的語言及優美的動作,朗誦詩歌,把幼兒帶入雲彩的童話王國中。孩子們在這充滿詩意的情景中,想像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有的幼兒說:“風兒吹呀吹,雲彩變成一隻可愛的小兔子,在大口大口地吃蘿蔔。”有的幼兒說:“風兒吹呀吹,雲彩變成千島湖,我真想去呀*”老師用帶有詩意的語言、優美的意境把幼兒的想像力充分地挖掘出來了。

  當然也少不了要以情感人,在文學作品教學中陶冶幼兒的情操,美化幼兒的心靈。優秀的文學作品總是蘊涵著豐富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我們利用各種手段把幼兒引入到文學世界中,喚起幼兒內在的審美情感。如“微笑”這篇散文,透過簡潔優美的語言展示了互助互愛的童話世界,表現了小蝸牛美的心靈。教師首先透過向小朋友微笑問候,引出話題,然後組織幼兒討論:“小鳥為朋友們做了什麼,大象為朋友們做了什麼,小蝸牛為大家做了什麼,我們小朋友為朋友做了什麼。”在活動中,幼兒體驗到了同伴間的友誼,受到了一次愛的情感教育,激發了幼兒熱愛同伴的良好情感。

  三、區域活動中以美育人

  在豐富多彩的活動區遊戲中,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活動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在融入文學、美術、音樂等藝術手段的區域遊戲活動中毫無心理壓力,因而也就更能透過輕鬆愉快的活動,透過自我的努力獲得創造的滿足和成功的歡欣。為此,我們特別注重在活動區為幼兒創設一個自主、寬鬆的學習環境,讓幼兒在玩玩做做中,生動、活潑、愉快地獲得發展。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立了各種活動區域,如閱讀區、表演區、演奏區、美工、等,並充分發揮各區的美育功能。在語言區中我們讓孩子傾聽優美的文學作品,表演充滿幻想的童話;在美工區中讓孩子製作精美的工藝品:在音樂區中孩子們手持樂器奏出自己的喜悅。在活動區遊戲中,不僅幼兒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求知慾望得到了發展,自主性得到了發揮,而且審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各種各樣的活動都能培養孩子們的審美能力,無論是集體活動還是日常活動,只要你做個有心人,就能挖掘美,就能帶領孩子們體驗美,從而表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