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總結> 初二下學期數學知識點總結

初二下學期數學知識點總結

初二下學期數學知識點總結

  數學作為主科之一,也是拉分的科目之一,它有哪些知識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二下學期數學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二下學期數學知識點總結1

  1、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上的一半。

  2、四邊形的外角和等於360°。

  3、等腰梯形性質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餘角相等。

  5、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垂直。

  6、平行公理: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7、如果兩條直線都和第三條直線平行,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8、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9、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10、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二次根式知識點

  (一)一般地,形如√a的代數式叫做二次根式,其中,a叫做被開方數。當a≥0時,√a表示a的算術平方根;當a小於0時,√a的值為純虛數。

  (二)二次根式的加減法

  1.同類二次根式:一般地,把幾個二次根式化為最簡二次根式後,如果它們的被開方數相同,就把這幾個二次根式叫做同類二次根式。

  2.合併同類二次根式:把幾個同類二次根式合併為一個二次根式就叫做合併同類二次根式。

  3.二次根式加減時,可以先將二次根式化為最簡二次根式,再將被開方數相同的進行合併。

  (三)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二次根式相乘除,把被開方數相乘除,根指數不變,再把結果化為最簡二次根式。

  一次函式知識點

  (一)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數,且k≠0)的函式,叫做一次函式,其中x是自變數。當b=0時,一次函式y=kx,又叫做正比例函式。

  (二)一次函式的影象及性質

  1.在一次函式上的任意一點P(x,y),都滿足等式:y=kx+b。

  2.一次函式與y軸交點的座標總是(0,b),與x軸總是交於(-b/k,0)。

  3.正比例函式的影象總是過原點。

  4.k,b與函式影象所在象限的關係:

  當k>0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當k<0時,y隨x的增大而減小。

  當k>0,b>0時,直線透過一、二、三象限;

  當k>0,b<0時,直線透過一、三、四象限;

  當k<0,b>0時,直線透過一、二、四象限;

  當k<0,b<0時,直線透過二、三、四象限;

  當b=0時,直線透過原點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式的影象。

  這時,當k>0時,直線只通過一、三象限;當k<0時,直線只通過二、四象限。

  初二下學期數學知識點總結2

  1、變數與常量

  在某一變化過程中,可以取不同數值的量叫做變數,數值保持不變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數x與y,如果對於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確定的值與它對應,那麼就說x是自變數,y是x的函式。

  2、函式解析式

  用來表示函式關係的數學式子叫做函式解析式或函式關係式。

  使函式有意義的自變數的取值的全體,叫做自變數的取值範圍。

  3、函式的三種表示法及其優缺點

  (1)解析法

  兩個變數間的函式關係,有時可以用一個含有這兩個變數及數字運算子號的等式表示,這種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變數x的一系列值和函式y的對應值列成一個表來表示函式關係,這種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影象法

  用影象表示函式關係的方法叫做影象法。

  4、由函式解析式畫其影象的一般步驟

  (1)列表:列表給出自變數與函式的一些對應值

  (2)描點:以表中每對對應值為座標,在座標平面內描出相應的點

  (3)連線:按照自變數由小到大的順序,把所描各點用平滑的`曲線連線起來。

  初二下學期數學知識點總結3

  第十六章分式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概念

  1.分式:形如A/B,A、B是整式,B中含有未知數且B不等於0的整式叫做分式(fraction)。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2.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母不等於0

  3.約分:把一個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為1的數)約去,這種變形稱為約分。

  4.通分:異分母的分式可以化成同分母的分式,這一過程叫做通分。

  分式的基本性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變。用式子表示為:A/B=A_C/B_C A/B=A÷C/B÷C(A,B,C為整式,且C≠0)

  5.最簡分式:一個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沒有公因式時,這個分式稱為最簡分式.約分時,一般將一個分式化為最簡分式.

  6.分式的四則運算:1.同分母分式加減法則:同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用字母表示為:a/c±b/c=a±b/c

  2.異分母分式加減法則: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先通分,化為同分母的分式,然後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減法法則進行計算.用字母表示為:a/b±c/d=ad±cb/bd

  3.分式的乘法法則:兩個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積作為積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積作為積的分母.用字母表示為:a/b _ c/d=ac/bd

  4.分式的除法法則:(1).兩個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顛倒位置後再與被除式相乘.a/b÷c/d=ad/bc

  (2).除以一個分式,等於乘以這個分式的倒數:a/b÷c/d=a/b_d/c

  7.分式方程的意義:分母中含有未知數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8.分式方程的解法:①去分母(方程兩邊同時乘以最簡公分母,將分式方程化為整式方程);②按解整式方程的步驟求出未知數的值;③驗根(求出未知數的值後必須驗根,因為在把分式方程化為整式方程的過程中,擴大了未知數的取值範圍,可能產生增根).

  分式和分數有著許多相似點。教師在講授本章內容時,可以對比分數的特點及性質,讓學生自主學習。重點在於分式方程解實際應用問題。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式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概念

  1.反比例函式:形如y= (k為常數,k≠0)的函式稱為反比例函式。其他形式xy=k

  2.影象:反比例函式的影象屬於雙曲線。反比例函式的圖象既是軸對稱圖形又是中心對稱圖形。有兩條對稱軸:直線y=x和y=-x。對稱中心是:原點

  3.性質:當k>0時雙曲線的兩支分別位於第一、第三象限,在每個象限內y值隨x值的增大而減小;

  當k<0時雙曲線的兩支分別位於第二、第四象限,在每個象限內y值隨x值的增大而增大。

  4.|k|的幾何意義:表示反比例函式影象上的點向兩座標軸所作的垂線段與兩座標軸圍成的矩形的面積。

  在學習反比例函式時,教師可讓學生對比之前所學習的一次函式啟發學生進行對比性學習。在做題時,培養和養成數形結合的思想。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概念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長分別為a,b,斜邊長為c,那麼a2+b2=c2。

  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邊長a,b,c滿足a2+b2=c2。,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定理:經過證明被確認正確的命題叫做定理。

  3.我們把題設、結論正好相反的兩個命題叫做互逆命題。如果把其中一個叫做原命題,那麼另一個叫做它的逆命題。(例:勾股定理與勾股定理逆定理)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具備的重要性質。本章要求學生在理解勾股定理的前提下,學會利用這個定理解決實際問題。可以透過自主學習的發展體驗獲取數學知識的感受

  第十九章四邊形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概念

  1.平行四邊形定義: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2.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3.平行四邊形的判定1.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2.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3.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4.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4.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於三角形的第三邊,且等於第三邊的一半。

  5.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

  6.矩形的定義: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

  7.矩形的性質: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對角線平分且相等。AC=BD

  8.矩形判定定理:1.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做矩形。

  2.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3.有三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9.菱形的定義: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

  10.菱形的性質: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菱形的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並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11.菱形的判定定理:1.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2.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3.四條邊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

  12.S菱形=1/2×ab(a、b為兩條對角線)

  13.正方形定義: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鄰邊相等的矩形。

  14.正方形的性質: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15.正方形判定定理:1.鄰邊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16.梯形的定義: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17.直角梯形的定義:有一個角是直角的梯形

  18.等腰梯形的定義:兩腰相等的梯形。

  19.等腰梯形的性質:等腰梯形同一底邊上的兩個角相等;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20.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同一底上兩個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本章內容是對平面上四邊形的分類及性質上的研究,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動手多動腦,把自己的發現和知識帶入做題中。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多鼓勵學生自己總結四邊形的特點,這樣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把握。

  第二十章資料的分析

  一.知識框架

  二.知識概念

  1.加權平均數:加權平均數的計算公式。權的理解:反映了某個資料在整個資料中的重要程度。

  2.中位數:將一組資料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如果資料的個數是奇數,則處於中間位置的數就是這組資料的中位數(median);如果資料的個數是偶數,則中間兩個資料的平均數就是這組資料的中位數。

  3.眾數:一組資料中出現次數最多的資料就是這組資料的眾數(mode)。

  4.極差:組資料中的最大資料與最小資料的差叫做這組資料的極差(range)。

  5.方差越大,資料的波動越大;方差越小,資料的波動越小,就越穩定。

  本章內容要求學生在經歷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統計意識和資料處理的方法與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以生活例項為主,讓學生體會到資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