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結構教學工作總結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讓我們來為自己寫一份總結吧。總結一般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楷書結構教學工作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楷書結構教學工作總結1
教學內容:硬筆楷書結構教學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瞭解楷書結構基本原則。
2、技能目標:學習運用楷書結構法則。
3、情感目標:體驗漢字美感、提升書寫意識、提高審美情趣。教學重點:硬筆楷書結構基本原則的認知與運用。教學難點:楷書結構基本原則的運用。教學過程
1、匯入
1、學生嘗試書寫
2、佳作欣賞
中國書法是世界文字書寫藝術化的典型代表。正是由於漢字的結構變化萬千,才使得我國幾千年來無數書法家為之鑽研不止。漢字結構到底有何奧妙?是否有些有章可循的構架原則呢?這堂課我們就來學習硬筆楷書結構及運用。
2、新授
1、漢字結構大體分為以下基本型別:獨體字、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包圍結構。
2、獨體字:辨認主筆、寫好主筆。
字例:土、豐、左、之、水、我、也
3、左右結構:辨清寬窄、分好主次。
字例:
1、故、使、到、
2、知、聽、從
3、腳、淋、獄、湖
4、上下結構:高矮有序、寬窄得當
字例:
1、思、熱、芳、
2、美、食、炎、(冒)
3、竟、燕、冀、等
5、包圍結構:舒展直曲、外形不一。
字例:
1、慶、建、司、匆、
2、區、同、國、回(講解示範,分類練習,巡迴指導。)
3、習作講評(注意問題)
1、筆畫問題
2、結構問題
3、書寫連貫流暢
4、規範書寫:口、固、日、田、白、木、大、奇、月、夕、
4、拓展
1、書寫自己喜歡的名言、警句、詩詞。(注意章法格式)
2、運用所學欣賞並講評同學硬筆楷書習作。
5、小結(略)
20xx年6月
楷書結構教學工作總結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楷書的結構規律;初步認識書法的幾種表現形式,並理解用筆輕重和筆畫粗細的關係,嘗試創作書法作品。
2、德育目標:學習書法藝術,感知優秀傳統;養細心認真的良好習慣。
3、能力目標:明確漢字的筆畫均有起筆、行筆、收筆三個部分組成;掌握楷書的結構規律,嘗試創作書法作品。
二、重點難點
1、重點分析:
(1)掌握楷書的結構規律。
(2)嘗試創作書法作品。
2、難點分析:
掌握楷書的結構規律是難點,創作書法作品是難點。
三、教法與學法
1、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差,在教學中,少講或者不講抽象的理論,多講怎樣寫,在什麼地方寫。使學生透過記憶、模仿,逐步形成定型動作(即習慣動作)。
2、教學中把知識分散,邊講邊練,各個突破。
3、透過例字教學,解決並逐漸掌握楷書的結構規律。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1、維護課堂秩序;檢查學具。
2、讓學生欣賞講解有關我國的傳統書法藝術的趣事。
(二)引言匯入新課。
很高興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學習一下,書法當中楷書的寫法。我們漢字的結構呢,主要分為以下幾種,寫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三)講授新課。
一、格子分類
我們在書寫漢字時,書寫的格子用的比較多的有兩種,一種是“九宮格”,另外一種是“米字格”。
二、楷書的結構規律
1、重心平穩,左右均勻。
就是要使字的支撐點的左右兩側從視覺上保持平衡。
例如:“京、考、季、聿、交”。
教師指導:檢查學生作業,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時糾正。
2、疏密勻稱,不離不犯。
即在字形結構的分間布白時要疏密適當,須根據字形合理佈置其點畫間的虛白,調勻其點畫的粗細長短,以及偏旁部首的寬窄、高矮、大小和他們之間的.遠近。即要注意點畫間的疏密,又要注意偏旁部首間的疏密。
例如:“無、蠻、馳、鶴”
3、比例協調,因字立形。
比例指筆畫與筆畫之間,部件與部件之間,兩個或兩個以上部分所佔的面積,比較其中一個不封是另一部分的幾倍,或幾分之幾,以及它們佔整字的幾分之幾。協調之各部分之間,以及各部分與整體之間的比例符合審美習慣和結構原則。
例如:“柳、司、匡、制、各、草”。
4、參差錯落,突出主筆。
點畫的搭配組合不能整齊劃一,不同的筆畫其長短、輕重、大小各不相同,相同的筆畫其長短、輕重、大小也不能一樣,應有主次。主筆在一字眾多的筆畫重,最為長大突出,處在重要的地位,是結體重起決定作用的筆畫。其餘是次筆。
例如:“未、先、拜、尤、集、右”。
5、外緊內松,有張有弛
是指字的外輪廓一般較為方正飽滿,沒有過於突出伸展的筆畫。相對來說,裡面的空間較為舒朗。
例如:顏體:“行、何、食”。
柳體:“行、何、食”。
6、形態變化,生動多姿。
形態變化是指結構造型雖有一定規則,有一定的形態,但其形態只要在不改變字的意蘊的情況下,可以根據結構造型的美學原則,自出新意,改變古人的程式。
例如:“林、曹、昌、茂”。
三、顏體楷書結構練習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四、顏體楷書臨創練習
五、作品欣賞。
扇面、對聯、條幅、中堂、斗方、橫幅。
六、臨創作前準備:
1、書寫的主要內容。(可以是文章詩詞,格言警句等等健康向上,吉利祥和的文字等,都可作為書法作品的內容。)
2、顏體楷書集字、拼字練習
3、生宣紙。結合書寫內容設計書寫形式
4、印章和印泥。
七、出示範作:
八、要求:實踐創作:(在下邊的兩題中任選一題完成。)
九、總結課堂:
①表揚好的作品和學生;對優秀的要出示全班同學觀看。
十、結束語
同學們,剛才我們學習了顏體楷書的結構規律。你學到了什麼?你有什麼發現?同學們在書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書法的樣式或者說幅式有哪些?在創作時應注意什麼?
握筆姿勢兒歌:
小朋友,要注意,跟我一起這樣做:老大、老二對對齊,手指之間留縫隙,指離筆尖一寸遠,一拳、一尺記心間。
書寫姿勢兒歌:
小朋友,要注意,學寫字,先坐正,頭正、身直、臂開、足安。
楷書結構教學工作總結3
學習資料結構之前、一直以為資料結構是一門新的語言、後來才知道學習資料結構是為了更加高效的的組織資料、設計出良好的演算法,而演算法則是一個程式的靈魂。經過了一學期的資料結構了,在期末之際對其進行總結。首先,學完資料結構我們應該知道資料結構講的是什麼,資料結構課程主要是研究非數值計算的研究的程式設計問題中所出現的計算機處理物件以及它們之間關係和操作的學科。
第一章主要介紹了相關概念,如資料、資料元素、資料型別以及資料結構的定義。其中,資料結構包括邏輯結構、儲存結構和運算集合。邏輯結構分為四類:集合型、線性、樹形和圖形結構,資料元素的儲存結構分為:順序儲存、連結儲存、索引儲存和雜湊儲存四類。最後著重介紹演算法效能分析,包括演算法的時間效能分析以及演算法的空間效能分析。
第二章具體地介紹了順序表的定義、特點及其主要操作,如查詢、插入和刪除的實現。需要掌握對它們的效能估計。包括查詢演算法的平均查詢長度,插入與刪除演算法中的物件平均移動次數。
連結串列中資料元素的儲存不一定是連續的,還可以佔用任意的、不連續的物理儲存區域。與順序表相比,連結串列的插入、刪除不需要移動元素,給演算法的效率帶來較大的提高。連結串列這一章中介紹了連結串列的節點結構、靜態與動態連結串列的概念、連結串列的基本運算(如求表長、插入、查詢、刪除等)、單鏈表的建立(頭插法和尾插法)以及雙向迴圈連結串列的定義、結構、功能和基本演算法。
第三章介紹了堆疊與佇列這兩種運算受限制的線性結構。其基本運算方法與順序表和連結串列運算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堆疊須遵循“先進後出”的規則,對堆疊的操作只能在棧頂進行;而佇列要遵循“先進先出”的規則,教材中列出了兩種結構的相應演算法,如入棧、出棧、入隊、出隊等。在介紹佇列時,提出了迴圈佇列的概念,以避免“假溢位”的現象。
演算法上要求掌握進棧、退棧、取棧頂元素、判棧空盒置空棧等五種操作及掌握使用元素個數計數器及少用一個元素空間來區分佇列空、佇列滿的方法。
第四章串和陣列中,我們知道串是一種特殊的線性表,是由零個或多個任意字元組成的字元序列。串的儲存結構分為緊縮模式和非緊縮模式。
基本運算需掌握求串長、串賦值、連線操作、求子串、串比較、串定位、串插入、串刪除、串替換等。
第六章二叉樹的知識是重點內容。在介紹有關概念時,提到了二叉樹的性質以及兩種特殊的二叉樹:完全二叉樹和滿二叉樹。接著介紹二叉樹的順序儲存和連結儲存以及生成演算法。重點介紹二叉樹的遍歷演算法(遞迴演算法、先序、中序和後序遍歷非遞迴演算法)和線索二叉樹。二叉樹的應用:基本演算法、哈弗曼樹、二叉排序樹和堆排序。
樹與二叉樹是不同的概念。教材介紹了樹和森林的概念、遍歷和儲存結構,還有樹、森林和二叉樹的相互關係,樹或森林怎樣轉化成二叉樹,二叉樹又如何轉換為樹和森林等演算法。
第七章介紹了圖的概念及其應用,圖的儲存結構的知識點有:鄰接矩陣、鄰接表、逆鄰接表、十字連結串列和鄰接多重表。圖的遍歷包括圖的深度優先搜尋遍歷和廣度優先搜尋遍歷。其餘知識點有:有向圖、連通圖、生成樹和森林、最短路徑問題和有向無環圖及其應用。有向無環圖重點理解AOV網和拓撲排序及其演算法。
最後兩章集體說明了查詢和排序演算法,查詢教材上介紹了靜態查詢表和雜湊查詢表,靜態查詢表中介紹了順序查詢、折半查詢以及分塊查詢。雜湊法中,學習要點包括雜湊函式的比較;解決地址衝突的線性探查法的運用,平均探查次數;解決地址衝突的二次雜湊法的運用。
排序是使用最頻繁的一類演算法,可分為內部排序和外部排序。主要需要理解排序的基本概念,在演算法上、需要掌握插入排序(包括直接插入排序演算法、折半插入排序演算法),交換排序(包括氣泡排序演算法、快速排序遞迴演算法),選擇排序(包括直接選擇排序演算法、堆排序演算法)等。
由於平時上機練習的少,學生對於教材中很多演算法都掌握的不是很熟悉、不過這些都是可以彌補的,在剩下的時間中不斷練習書上給出的演算法和練習,正如教材上說的,學習資料結構,僅從書本上學習是不夠的,必須經過大量的程式設計實踐,在實踐中體會構造性思維方法,掌握資料組織與程式設計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