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活動暑期社會實踐總結(通用7篇)
不知不覺中一個快樂有趣的活動又告一段落了,想必大家都有了很深的感觸吧,為此需要認真地寫活動總結了。那麼活動總結怎麼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下鄉活動暑期社會實踐總結(通用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下鄉活動暑期社會實踐總結1
在經過一天忙碌的奔波之後,我們順利地抵達了廈門同安區蓮花鎮白交祠村。在這十幾個小時內,我們領略了一個山區小村應有的風采和感受了當地村民的熱情。
秀美的風景,和涼爽的天氣是我到這邊最大的感受,雖然路程太漫長腿都坐麻了、但是完全不影響我到達之後驚訝以及沉醉的心情。
這是一個正在發展的鄉村,可能應有的設施配套不完全,但是毫無疑問的這個小鄉村擁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在旅途中見到的老房子,新房子,在建當中的房子,這很明顯的體現了美麗廈門美麗鄉村的主題。
官沒有官架子,村官們也都是自己盡心盡力為村民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這點是我身為一名在校大學生所見到也是所見不到的那一面給我最溫暖的體驗。如果都能做到官官為民那麼離建設美麗社會,和諧社會就又進了一步。
在一天的奔波中也體現了團隊當中很大的問題。首先對於分工的明確性是沒有什麼可以說的。但是在於拍攝的主題與線路發生了很大的衝突,也就是意見不統一,到底是拍民風民俗還是拍當地的特色產業是個很大的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是認為,我們可以把能拍的都拍了,然後把所有的素材都進行選取,因為只有三天時間,時間很緊湊,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討論這些。當然也覺得休息時間也是非常的匱乏,能放在之後做的事情我們就放在最後去做。因為我覺得拍什麼完全就不是該考慮的問題,因為就算全拍能拍的東西也很有限,只有15分鐘的影片,主要該討論的是我們能拍什麼,什麼能拍,應該拍什麼,而不是選擇拍什麼,這樣會出現很多的分歧。
當然今天結束我的建議是,以拍攝素材為第一目的,當然上面那一段提的是在我提的建議之前的事,如果有聲音有意見有分歧那麼一件事當然是做不好的。明天該拍日出就拍日出,該採訪村民就採訪村民,該記錄採茶炒茶就記錄採茶炒茶,有一句話很重要,不怕你拍得多,就怕你拍不夠。
三下鄉活動暑期社會實踐總結2
7月6日,機械工程學院“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隊圍繞“青春服務毛集,助力脫貧攻堅”主題深入淮南市毛集實驗區開展走訪當地企業、深入社群調研、為孤寡老人獻愛心等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隊員們首先來到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淮南徽旺豆製品裝置有限公司,實地參觀生產流程,學習瞭解裝置特性,瞭解企業裝置的先進性,加深對所學專業的瞭解,並掛牌建立大學生就業創業見習基地。
隨後志願者們走進窪梁社群開展脫貧攻堅情況調研,在前期瞭解到當地孤寡老人較多且生活困難的實際情況,學院購買了牛奶和食用油等專門走訪看望了部分孤寡老人家庭。此外,隊員們還走進試驗區新型瓜蔞種植園開展了科技支農、深入街頭小巷開展惠農政策宣講等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活動中,隊員們結合自身專業,為當地企業、種植園等建言獻策,為脫貧攻堅貢獻力量。隊員們對新農村的基本情況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國家精準扶貧政策有了進一步的認同。
三下鄉活動暑期社會實踐總結3
7月17日,下鄉的第一天,一切都是那麼的新鮮,那麼激情,校車沿著彎彎曲曲的機械路,經過了2個小時的顛簸,10:00點我們終於到了目的地劉仁八鎮。下鄉的日子剛剛開始,聽不懂那裡的話,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的新鮮、激情。明天我們就要上街宣傳了,面對自己的即將開展的工作心中充滿期待,不知到我們設點的時候會不會有很多人來看呢?不知到明天宣傳的效果會不會好呢?不知到!有點憧憬……今天真的是挫敗的一天,真的沒想過原來宣傳是可以遇到這麼多預計以外的困難的!橫幅掛了一個下午,特別是第一條橫幅,陳老師帶領我們三個黃金搭檔隊友在進劉人八鎮的進口處掛第一條橫幅,經過我們四個人的艱辛實踐、反覆除錯,歷經一個多小時,當第一條橫幅橫空而越,微風中,橫幅好像在向我們示意:劉仁八歡迎您啊。
其實困難並不是難以預計的,只是我們考慮真的欠缺,我們除了做好了準備外,還應該充分考慮客觀環境可能帶來的困難!可是隻有遇到了挫折才會獲得經驗,挫敗真的沒什麼可怕的,只要我們團結,我們堅持,一切都是可以攻克的!加油,我的夥伴們!
7月18日,下鄉的第二天,今天確實很累。也許是上午在劉仁八鎮政府前宣傳,發放宣傳資料、展展板,下午去了紅三軍建軍舊址後我組又去了劉仁八村訪談宣傳以及貼標語,缺少時間休息,身體上真的感覺很累。可是累了,倦怠了,什麼能夠支撐我們走下去呢?那就關鍵是動力了,一杯美味的綠茶,一句暖心的鼓勵,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個溫暖的微笑,這些都讓我充滿力量,讓我足夠走完這段充滿荊棘的下鄉路。
7月23日下鄉的第七天,生活,原來可以這麼艱難,身處在城市的我們,也許真的不懂生活可以有多艱難。生活真的可以艱難!可以為了去上學,只有八九歲的孩子就要每天步行兩個小時到鎮上的小學,你可以想象那麼每天早上他們多少點起床嗎,也許是6點,也許是5點;可以為了有個玩具,養一隻小鳥,讓自己每天枯燥的生活有點樂趣,八九歲的孩子就得自己動手做鳥籠,可是我們自己呢?八九歲時的我們應該連很簡單的手工也是爸媽手把手的教我們做的吧!今天去了劉仁八鎮的村,真的讓我有一種很心酸的感覺,除了看到上面所說的景象,最讓我震驚的是,當我行走在那狹窄的盤山公路上時,讓人感嘆,這上面會有人住嗎,可是勤勞勇敢的金柯人給了我肯定的答案會。我發現金柯村民真的都很淳樸,可是在兩個八九歲的小朋友的眼中,我看不到該有的童真。反而在他畫的卡通畫上我卻看到了這樣的一句話“我要飛,我要飛,我的錢怎麼都飛走”,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的心真的有種說不出的滋味!一個八九歲的小孩,怎麼會在一張那麼童真的畫上寫上這樣的字,難道貧窮真的已經那麼明顯的壓到了他們的身上了嗎?那我們呢?八九歲,在父母幫我們安排好一切的年齡,應該對金錢還沒有什麼概念吧!在金柯村小學,我和三個小學生聊了很久,他們的條件讓我心酸,讓我無奈,為了鼓勵他們,我給他們畫了一幅畫中國龍,而且在上面寫了句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努力才不會後悔”。臨走前,三小孩抱著我不要我走,我給他們每人一樣東西透明膠、雙面膠、圓珠筆並跟他們說一定要好好讀書,幾個小孩拿著禮物,特興奮,大聲回答道“恩”¨¨¨“我還回來的”我含淚答道。
三下鄉活動暑期社會實踐總結4
7月10日,來到長壽的第三天。今天我們去到長壽湖追隨紅色足跡,感受曾經在此地發生的點點滴滴。首先是到長壽湖廣場,在老師的指導和引路下,我們看到了寫有“恩來壽湖,德臨壽湖”字樣的雕塑,雕塑體現了曾經周恩來、朱德不同時期視察長壽湖時在此題詞,在此與鄉親們親如一家的場景,盡顯國家領導人的親民愛民情懷。隨後,我們來到了長壽湖風景區裡的一座涼亭,涼亭裡坐落著一塊寫有恩來同志五八年給水電站的題詞,同時也有當時的國家領導人李先念同志的題詞以及獅子灘水電站的有關資訊。這個涼亭以及這塊石碑被視為國家級文化遺產。我想正是因為領導人們對水電站的重視,使得長壽湖的水電專案工程發展高效的提高,並且在幾十年的時間裡業績突飛猛進,並造福了當地的人民。
當然,今天除了追隨紅色足跡,我們還親身經歷了“三進三同”的實踐活動。我們一行人風風火火的乘車有徒步經過了漫長的爬坡和過河過程後,來到了鄰封鎮的一位湯老師家裡,湯老師是一為剛畢業幾年的大學生,在工作的同時也回到家鄉進行農業的種植和開發,是是一位典型的新農村建設積極分子。我們在湯老師的地裡幫他鋤地、鬆土、澆糞,親自體驗了一把農民種植糧食時的基本勞動,體會到了農民伯伯種植糧食的辛苦以及作為我們大學生在農業方面所要做的事和所要發展的方向。其次,我們在採訪湯老師的時候,他談到了很多對我們大學生建議,與中國的農業相結合談到了大學生對農業發展的一個態度,說到“農業相當需要年輕人”,就是希望今後有更多得大學生能成為農業發展的`主力軍。其實作為這一點,我們作為大學生也是深有感觸的,因為現在國家在飛速的發展,工業化的規模遠遠強於農業,所以,當代大學生一心只想要在城市裡安居樂業,而從不想到回到農村開發和擴大農業規模,這是當代大學生存在的共同問題。所以,在我看來,我們在今後就業方面也需要將視線投向農村。農村生活雖然辛苦,但收穫是豐厚的,豐收時心情是激動興奮的,是有成就感的!我想,這才是我們三下鄉社會實踐的目的,我們有收穫了,這就是一次有意義得活動,至少我們今後在找不到方向的時候可以想到轉向農村,投身農村,開發農村規模,擴大農業經濟!
“三進三同”是今天活動的壓軸,我們在努力踐行“三進三同”的同時自己也有了收穫,雖然累,雖然熱,但是我們依然在行動。加油,實踐團的成員們!!!
三下鄉活動暑期社會實踐總結5
歷時將近一週的“奮鬥青春,逐夢”活動已經結束,此次活動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這幾天的經歷,更多的是從未接觸過的收穫。之前沒有三下鄉的經歷,所以對這一次三下鄉活動非常期待。去之前,我們做了很多準備活動,上網蒐集了很多關於當地的資料,也和當地的中醫院以及衛生所聯絡,他們都非常支援我們的活動,在活動過程中也給予了我們很大的幫助,讓我們此次的之行順利且愉快的展開了。
此次活動第一項是參觀中醫院,畢業於本校的老學長們為我們帶我們參觀了中醫院咳喘科“冬病夏治治療室”,這是我之前從來沒有聽說過的,而且對於一些慢性病效果很好,還向我們演示了現代化的中藥粉劑的製作過程,作為中醫藥大學的學生,這次的參觀,讓我學到了很多在學校學習不到的知識,也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真是受益匪淺啊。
之後,我們在當地衛生院的幫助下,在衛生院門口開展了送藥宣講活動,村民們都很積極的參與我們,他們像我們展示了當地老百姓淳樸的民風和對外來客的熱情,雖然當天下來雨,但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和耐心講解下,當地村民都是笑著離開衛生院的,這次送藥活動非常成功,我們隊伍表現的非常友好團結。
在我們藥學院陳院長和陶書記的帶領下,我們去了石斛種植基地,中藥一直是我們藥學院的精髓所在,這一次更是讓我對石斛的種植和藥效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我跟隨資源普查隊到了山上,並且親眼見證負責人從懸崖峭壁上採下鐵皮石斛的全過程,這種艱難,和我們在學校里老師們做的科研一樣,但正是這種不畏困難的精神激勵著我們去做的更好。
宣紙一直是的一大特色,更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應當加以保護。此次三下鄉,我們在宣紙一條街做了很多問卷,發現當地人們都非常熱愛宣紙這一文化,不僅將宣紙視為商品交換,而且很多人認為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可貴的遺產,非常願意一直將宣紙文化傳承下去。我們參觀了宣紙文化園,瞭解了宣紙製作的108道工藝,整個製作過程精良且純粹,我們一群人看的流連忘返。
這次活動非常辛苦,每天晚上回來都會選照片發新聞到很晚才睡,但這個過程是對我們這一整天活動的總結,總會讓我們回味無窮。這幾天我們一隊成員都過的非常開心,不僅學習了中醫的經典,中藥的珍貴,還了解了我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製作過程及文化背景,和資源普查隊一起上山認識了很多植物,看著老師們為了發現中藥上山涉水,爬懸崖峭壁,真的讓我非常感動,老師們對專業的鑽研精神會一直激勵我前進。我很感謝這次三下鄉活動,這份回憶我會一直珍藏。
三下鄉活動暑期社會實踐總結6
7月4日,武漢工程科技學院大學生“守望者”團隊來到神農架,拉開為期15天的志願者服務和科研考察的序幕。
“守望者”團隊一行18人聽取了神農架國家公園管理局相關負責人關於神農架國家公園基本情況介紹,分成兩組交叉進駐小龍潭神農頂管護中心、姊妹峰和大熊貓館。
每天清晨6點,駐紮在海拔2200米神農頂管護中心的“守望者”分隊,按照管護中心要求和實踐活動日程安排,進行兩小時自主巡山活動。隊員們到達小龍潭動物救護站後,細心觀察記錄站內珍稀保護動物活動情況,按規定給金絲猴、黑熊、金雕投食。下午2點,分隊徒步行進到大龍潭,沿途撿拾垃圾。
清新的空氣,自然的美景,隊員們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更加濃烈,紛紛表示不虛此行。
三下鄉活動暑期社會實踐總結7
一轉眼,貌似難熬的暑期社會實踐過去了,快要結束的時候,我告訴別人說,我覺得自己很偉大,有些人嘲笑我說:“呵呵,這有什麼偉大的,很多人都做到了啊,又不是隻有你自己做到了。”是的,很多人都做到了,我佩服做到的每一個人,也佩服自己!我從小到大是個很怕困難的人,也比較嬌氣,(呵呵,我的優點就是勇於承認自己的缺點)更主要的是,我很少將一件對我來說很困難的事堅持到底,所以當我做到的時候,自己心裡很激動,覺得自己第一次堅持下來並且不會後悔,有些經歷對於人生來說是歷久彌珍的。
這次的社會實踐,我們隊去的是一個省級貧困鄉,黃河灘區——陡門鄉。剛剛來到陡門的時候,一切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那麼新奇和美好,這裡的綠樹掩映,鬱鬱蔥蔥,房子大多都是老房子,人也都很質樸,臨近黃河,氣溫比較低,空氣都讓人覺得很舒服……而且,走到哪裡都有人告訴我們這裡的水是深井水,很甘甜。剛來的時候,滿心都是興奮。摩拳擦掌的準備讓自己大幹常到了晚上,有些不習慣的地方出現了,這裡離水近,蟲子特別多,各種各樣的蟲子,還有好多沒見過的,雖然有蚊帳,可還是覺的很可怕,有很多蠕動的小蟲子在床上爬來爬去。晚上關了燈之後,屋子裡的飛蛾們開party的聲音很瘋狂,就像房頂有直升機在盤旋一樣。但還是慢慢睡著了。後來都慢慢習慣了,睡覺之前先在床上大開殺戒——捉一二十隻小蟲子才能放心睡覺,以至於有時候蟲子有些少的時候都覺得不放心去睡,呵呵。
條件是艱苦了一些,吃飯是在他們鄉中原來的餐廳,借用他們的煤球火和鍋碗瓢盆。買的菜也都是很簡單的,很少有新鮮的果數,這裡有回民區,學校裡有的老師是回民,所以不敢吃大肉,其他的肉也比較貴,我們很少買。女生保持身材最害怕的就是麵食,半個月裡最苦的時候,我們喝的是麵湯,就著饅頭,吃的菜是炒饅頭……呵呵,說起來有些小無奈的,不過一群人坐在一起吃飯,一起洗碗,是很熱鬧很有意思的事。
前兩天,我們在這裡安排我們的生活,做一些準備工作,進行課題選定的工作,並且給鄉里以及各村幫忙做一些政府的工作,每一天都忙碌且充實。見到了很多可能不來這裡就永遠都見不到的人,也學習到了很多,怎樣認真細緻的做好基層的工作,怎樣待人接物等等。
第一個星期的末尾,我們還聯絡了新鄉市的兒童福利院和原陽縣的敬老院,到那裡看忘孤兒和老人。近年來,很多高校的學生在各地都開展類似的活動,沒有什麼特別的,但是這一次來這裡,帶給我的感受是,我們大學生能做的太少了,我們只是希望我們的行動能引起更多人的注意,我們呼籲社會給這些老人和孩子再多一些關愛。可能在一些發展還不夠好的縣市更缺乏關愛,不僅僅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
然後再第二個星期我們開始了我們的指教,我們住的地方離支教的學校有一定的距離,當地的村民還借給我們了五輛腳踏車,所以以後的一個星期,就能看見我們的隊員們每天起早貪黑的奔波的住的地方和學校了。村民們看見我們總有一種特別的感情在裡面,親熱,感謝,欣賞……
這裡的孩子質樸,聽話,有調皮的,但都也懂事。遺憾的是,這裡的資源太匱乏了,他們甚至沒有美術音樂課,英語課也是剛開了一年,但這裡的孩子都學的很快,理解能力也許不像城市裡的孩子那樣強,但是踏實努力的衝勁是城裡的孩子所不能有的,我們的到來,告訴孩子們很多關於外面的世界的,讓他們對外面有了更多的憧憬和嚮往。於是他們更踏實更努力,只有這樣的方式才能幫助他們走出這片天地。
剛開始以為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的社會實踐,就在不經意間,一回頭,竟然已經過去了。回到了家裡,有好吃的好喝的,有整潔舒服的床和冷氣,躺在上面就睏意十足,可是總覺的心裡少了些什麼,我們的隊員們也都各自到家了,在那裡我們都互相留了聯絡方式,到家沒多久,就傳來了,很多來自隊員的,來自學生們的問候。也許一個星期我們並不能交給他們什麼,很多人都嗤之以鼻,笑我們作秀,笑我們一個星期的支教是鬧著玩的,可是我們自己知道,知道我們的目的,知道我們的努力。孩子們也都說自己是有所收穫的,我們,甚至老鄉們也在一個星期內看到了孩子的進步和成長。我們的很多講解也給一些學生帶來了新的希望,讓他們能有信心去繼續讀書。我教的是初中班的英語,在教課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是在告訴他們學習方法,和引導他們產生學習興趣,誘導他們制定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標。學生們都在我們走的時候變得懂事乖巧,用他們的方式表達著對我們的不捨。在最後的課上,我沒有怎麼講課,滿腹滿腦的都是對他們未來的擔心,儘管講了這麼多天,看著一張張稚嫩的臉龐,依然有太多的不捨。擔心他們未來的路會有太多的坎坷,擔心聰明的他們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再在美好的年華繼續學習下去……
還是回來了,把一切都放下了,行李箱裡的東西都慢慢的回到了自己的原位,心思也該回來了,在那裡收穫最多的是學會愛,愛別人和接受別人的愛。在幫助老鄉時,我們學會了幫助的愛,在和孤兒一起時我們學會了關愛和社會責任,和隊員們相處時學會了友愛,在支教時學會了老師們無私的風險的愛!
回來了,回到了自己的軌道上,從明天開始,又是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