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春節的作文1500字九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的作文1500字9篇,歡迎大家分享。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1
春節是中國人特有的傳統節日,象徵著新春的開始,代表著團圓,是中國人最重視、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我記得小時候,一到過年,大人小孩都露出幸福的笑容,春節味很濃。但隨著歲月的消逝,春節味道似乎越來越淡了。
記得小時候,只要快過年了,家裡大人們就開始忙活了。甚至從臘八開始,只要吃過臘八粥,大人們就要為過年做準備了。淘麥子,打面(即把麥子磨成麵粉)為蒸饅頭做準備。買菜如:大蔥、蘿蔔、白菜、粉條、等等。最主要的是每家都要買上幾十斤的豬肉,因為平常人們是不捨得吃肉的,所以過年了要過過肉癮。總之,不管在忙什麼大人們就是沒停過,而且每次逢集必去。每次去必要買東西,稱之為“辦年貨”。 差不多臘月二十以後,人們就開始蒸饅頭、炸丸子等為過年準備了。小時候,鄰居之間都會互相幫忙,也有幾家和在一起蒸饅頭、炸東西的。因為每家都要蒸好多饅頭、炸好幾樣吃食,所以鄰里之間幫來幫去直到臘月二十九才能忙完。我最喜歡家裡蒸饅頭的時候了。奶奶、嬸嬸及鄰居在我家要忙碌一整天。早上她們要和麵,以保證面能發酵。看著好幾盆的麵糰由小變大、由瘦變肥,真有一種難以言表的喜悅。中午她們還要再翻動一下面,以利於發酵。午飯過後她們就要開始做饅頭了。她們有人分麵糰、有人整形、有人包餡??忙的不亦樂乎。而我們小孩子就在旁邊搗亂,爭著要麵糰,有時還會挨訓的。看著一個個飽滿的包子被整齊的放在篦子上、一個個圓圓的饅頭像一排排士兵筆直的站立在案板上。還有棗饃、口袋饃、油燈饃、大饃??不過我最喜歡的是油燈饃,蒸熟後,在裡面倒入一些香油,用一根棉線,用火就可以點著了,就像油燈一樣閃著耀眼的紅光。等香油熬完燈滅了,就可以吃香噴噴的油燈饃了。我們小孩子會比誰的“油燈”亮的最久,誰的最香、最好吃。那是我們過年常玩的遊戲,也是蒸饅頭時我們最期待出鍋的饃。婦女們忙著做各種饃,男人們要一直待在廚房燒鍋,蒸熟一籠籠的饅頭。小孩們則各人手拿一個饃,一邊玩耍一邊吃。我記得那時我們打賭看誰吃得最多,結果我吃了六個包子加饅頭、堂弟竟然吃了七個,小妹也吃了五個,鄰居家的小男孩也吃了七個。我們是從中午吃到晚上且一邊玩一邊吃所以才能吃那麼多的。直到晚上各種饅頭才算蒸完。大人們也都累了一整天。
接下來就是炸各種東西了,有:饊子、丸子、油果子、油條、麻葉??這也要幾家人的幫忙,也要忙活一整天。我們小孩子只可以吃,是不準待在廚房的。因為大人們怕小孩子亂說話,如說“少了”,大人就認為說“油”了很多,認為是不吉利的。諸如此類的話是最忌諱的。所以最好的法子是不讓小孩子待在廚房。
貼春聯也是很受人們重視的。那時候還沒有賣印刷的春聯的,所以每家每戶貼的多是自家手寫的,也有找寫字好的代替的。那時我家的春聯都是爸爸寫。儘管我爸只上過小學,但他寫的字還是很好看的。大概是怕字太難看貼出去被人笑話,才刻意練習的吧。我當時看爸爸寫,就想我也要好好練字,等我大了我就可以寫春聯了。可以讓來拜年的人都看看我的“好字”,那時我會聽到父母說那時誰誰寫的,然後鄰居們誇獎一番,而
我躲在一邊偷偷的樂。一般,都是二十九寫春聯,年三十早上貼春聯。吃過午飯是不允許再貼的,因為只有家裡有人去世了才在下午貼一種純色的紙,有紫色的、白色的、綠色的等。好像每年貼的不一樣,要貼滿三年,即親人去世後三年,才能換上大紅的春聯,這個我不太懂。
年初一,人們會起得很早。小孩子也是興奮的睡不著,外面還是一片漆黑呢,小孩就到處跑著拜年了。拜年,那可是真真實實的磕頭。有的大人會逗小孩子說:磕得不響不算。於是童真的孩子們牟足了勁磕一個響響的頭,大人這時又會心疼了。慌忙拉起孩子往他們兜裡裝瓜子、花生糖果等好吃的,最主要的是壓歲錢。孩子們會一家家的拜年,摸著漸漸鼓起來的口袋,數著兜裡漸漸加厚的錢,甭提多高興了。
而現如今呢?春節味變得越來越淡了,有時都過完年了還感覺年還沒過呢。饅頭不蒸了、饊子不炸了、春聯不寫了??若要問這怎麼過年呢,一個字“賣”。錢多了,人懶了。年初一,也不起早了,拜年也不磕頭了,問為什麼會這樣呢,說那已經out了。春節味淡了,人情味也漸漸淡了。
我還是喜歡小時候的春節,忙碌的春節,充滿節日味道的春節。我記憶中的春節還是那麼美、那麼吸引我。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2
在我們湖北潛江,春節和各地區過的一樣,習俗也差不多。我們一般在老家過春節。面是我們的春節大約在立冬之後的臘月就開始了……
立冬之後,我們就要開始準備過年的用品了,也就是準備“年貨”,這可要大費些時間,有很多東西都要提前準備好,要“動用”全家成員,老人去菜場買醃製臘製品的材料,菜場被擠的水洩不通。家裡到處都是蒸鍋、碗、壇、罐等等一大堆的“雜物”,因為我們要做過年的好吃的呀!醃肉、魚、滷菜、打餈粑等。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醃臘製品,不過我不太喜歡鹹的,呵呵!接下來就是我最喜歡的“好玩的自制品”了,我總是幫助她們做這些那些東西:灌香腸,我可喜歡吃了;打餈粑,黏黏的很好玩;炒炒米,浮在碗裡可有趣了,還有打魚糕,做肉圓子,打豆餅等等,在農村,他們還會把自己家的豬、雞殺掉來過年……
在我們這兒臘月二十四過小年,表示就已經進入了過年的時期了。大家也都已經進入了春節的氣氛中,年味兒漸漸的變濃了。到了這幾天,街上賣對聯的、賣年畫的滿街都是,來買的人絡繹不絕,廣場兩邊也都紛紛掛滿了燈籠,到處紅紅火火。還是必須把年貨準備好:零食、餅乾、水果、糖……都缺一不可呀。因為街上店鋪在正月初一就關門了。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大掃除,把房子的裡裡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讓整個房子煥然一新,準備迎接新的一年。這一天,到處都顯出一派忙碌而歡樂的景象。
而在過春節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除夕。喜歡它那熱鬧、喜慶的景象。每逢的春節如期而至,人們都“鬧騰”起來了,年味兒是十足的。紅紅的春聯載著滿紙的祝福貼上了門框;“倒福”貼上了門板;燈籠也掛在了門前屋簷下;還要去祭祖點燈,鞭炮聲也噼嚦啪啦響個不停……到了這時候,就要把之前提前準備好的年菜放入鍋中,做出一盤盤美味可口的團圓飯,團圓菜。一大家子圍坐在大圓桌前,吃著“鋪”滿了一大桌子的團圓飯阿,相互說著祝福的話,敬著酒,桌上的飯菜令人垂涎三尺,色香味美。而小孩子總是耐不住性子,總是先搶著把菜放到碗裡“壘起來”。我們還是要和家人們一起一邊看著每年一次的《春節聯歡晚會》一起守歲,為家人保平安。看完春晚就到了零點,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響了起來,彷彿也在為人們祝福,大家的臉上都帶著擋不住的興奮,甚至激動,會心的笑容也情不自禁的從人們臉上流露出了……這天晚上必須洗大澡,辭舊迎新,把過去一年的汙穢全洗走,要穿上新衣服迎接“年”的到來。還必須燈火通明,不許間斷。
到了正月初一,街上靜的出奇。各個店鋪都關了門,沒有多少人走動,這天是要拜年的。跟著爸媽去同族人那裡去。拜年道喜,每個人都喜氣洋洋的。小孩子們這時候總是最高興的了,只要你的小嘴兒甜一點,向老人們磕頭辭歲,就會得到自己的夢寐以求的壓歲錢,除老人外的長輩也要給小孩子們壓歲錢,小孩子們一拿到渴望已久的壓歲錢就會興奮的笑開了懷,心裡樂滋滋的,不過,最終還是要給爸爸媽媽,拿了回去,說是“保管”,這也是讓小孩子們過會兒癮罷了。還有這天是不能掃地的,不然會把喜氣掃走的,不能洗澡、換衣服。不過到了晚上,大家在一起放鞭炮、放煙花。好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色,歡樂極了。正月初二初三亦是如此。正月初二時要給岳父母拜年,一起吃頓飯。正月初三後,就要開始走親訪友了,大家歡聚在一起,好不熱鬧!到了初五、初六時店鋪才陸續開門,就這樣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
元宵節,是春節中的又一個高潮,也是春節的最後一個專案了。花燈展覽,樣式繁多,讓人眼花繚亂、美不勝收;舞龍舞獅,那一截截一段段的龍、獅,繞來繞去、黃中帶紅、紅中帶綠,又讓人眼花繚亂了;劃彩龍船,一個隊伍又一個隊伍在門前不倦的表演著,也是一種驅除邪氣的習俗;這天兒廣場上到處都能見到煙花的影兒,煙火不斷,那一朵朵沖天綻放的“花朵”,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的;放許願燈的人也不少呀!那一個個不同大小,不同色彩的孔明燈都載著相同的新年祝福飛向天空,載著人們美好心願飛天而去,遠遠看去,像滿天的星星,真漂亮啊!……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專案。到處“鬧騰”著,雖然雜音多,但也扼殺不了人們歡騰的氣氛和又一次“出現”的年味兒!既然是元宵節,又怎麼能不吃湯圓呢?一想起那個甜味兒,一個字兒,饞……
元宵節一過,潛江的春節也就正式結束了。人們該幹什麼的都幹什麼去了。一眨眼,時光緩緩流去,春節也又遮上了她的面紗,悄悄地隱去了……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3
春節高潮已過漸入尾聲,大年初六下起了小雨氣溫驟降,冷的讓人發顫,再一次踏上開往遠方的大巴,在一路顛簸了二十幾個小時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到了房間放下東西,長處一口氣,這個累啊!雖然這樣卻還是每到春節將至,不管有多遠還是樂此不疲的就往家跑。
越是長大越是覺得春節好像和小時候比較缺少了點什麼?反正就是再也找不到小時候的那種感覺了!春節前幾天我們還在一起商議這次該買些什麼東西了?記得應該還是上小學的時候語文書中有一篇課文題目叫做《我家還缺啥》時間太久我忘記作者是誰了,這氣氛感覺和那個略有幾分相似,和家人一起聊天一起討論,我和妹也時常提點建議,還是家裡感覺溫馨!
春節那天和往年一樣我們還是一大早就起來,母親起來的更早,早上我們去貼春聯,母親和阿姨忙著準備團年飯,現在貼春聯不像以前了,以前每扇門上面還會有 一張門畫,而現在都已用兩張大大的“福”代替了,記得小時候一大早奶奶還得用鍋做一些漿糊,因為以前的門邊都是木製的,不好用膠帶貼,所以你還得去找一把小刷子,把漿糊用刷子刷在門沿上面,再貼上紅紅的春聯,現在步驟都省略好多了,一圈小小的透明膠帶便全都搞定,還有以前的對聯都是自己寫的,每到春節將至,每家每戶都會購買一張張又大又紅的紙,還有一隻毛筆,一瓶墨水,到有時間的時候就來寫,先將紙按照各個門的不同,裁成大小合適的長條狀,一般來說大門比其他門所用的紙都略微寬大一點,而後就是爺爺的拿手好戲,寫對聯,有時候他會自己作出一副對聯來,然後念出來在問我們覺得怎麼樣,如果我們也覺得不錯他就會寫下來,實在想不出比較好的就拿出那個紅色《農曆》小本看,估計現在那種小本都沒得賣的了,看到覺得可以的便提起毛筆在沾上墨汁,用毛筆在倒入墨汁的碗邊刮幾下,然後在再紙上寫起來,那略帶嚴峻神色,至今記憶猶新,而那時的我比這桌子高不了多少,因為對聯都是比較長的,不可能全部都擺到桌子上面,我的工作就是拉住對聯的頂端,每寫完一個字我往後退一下,還不能放手,因為墨水還沒有乾透,墨水乾了之後就捲成卷收起來等到春節那天在拿出來貼,放到地上弄髒了就不好看了,因為以前我們去拜年,總是會比較誰家寫的公正寫的好看,為此往往非要爭論一會兒才肯罷休,等到最後一個字寫完了之後才可以放到另一邊,好讓墨水乾透,這時候我已經離桌子已有一段距離了,然後由奶奶拿著另一邊拉扯著慢慢的拿到邊上放好,他在接著寫下聯然後是橫批,那個時候最喜歡看爺爺寫字,在我眼裡他就是一個大書法家,也許他是深的太爺的真傳,太爺也就是爺爺的父親,聽爺爺講述此老人家還是這一帶有名教授私塾的一位老先生,怪不得字寫的這麼好,到了我父親這一代,他們弟兄三人每一個人願意學習這個,後來爺爺又教我學,也許是天生都不是這塊料或者說是有多動症,不喜歡每天練習,有時候字寫到一半,外面有同齡小孩一叫我立馬就扔掉毛筆就跑出去玩了弄的到處都是墨汁,奶奶又過來收拾殘局。
記得以前 還有人家裡沒有人會寫的,便到家裡來請他,老爺子他到也是很樂意,每次寫完之後總是會被人很客氣的留下來吃飯然後好酒好菜的招待,到臨走的時候還感謝了又感謝,然而隨著發展越來快,印刷出來的對聯越來越多了也越來越美觀,用現在的話講叫“高階大氣上檔次”,價格也不貴又省事,以前那透著墨水香味的對聯越來越少了,取而代之更多的是一種用金黃色顏料印刷出來的字在紅色的紙上,陽光一照都感到有些略微刺眼,由金黃色漸漸取代了黑色,雖然也有一些黑色字型的對聯,但是在這些對聯之上我再也嗅不到那哪怕是一丁點墨汁的香味,你反而會將自己的鼻子蹭上一鼻子金黃色的粉末,如今就是真的想自己在寫一副對聯,但是你在也買不到那樣大的紅彤彤的對聯紙了,真的過去了,現在真是有點懷戀啦,如今再也沒有人請老爺子寫字了,老爺子也漸漸失業了。
社會的發展雖然快同時也提高了生活水平,但是也沖淡了很多東西,如今有多少人多久沒有回家看過一次?有多少父母還在家眺望有沒有人從通往你家的岔路上往這邊走來?他真的只是想看你一眼,就這麼簡單而已,你都做不到嗎?寫此文,不只是為了兒時難以忘卻的記憶,還為了那些為了生活在外拼搏的人們,獻給自己,獻給所有在他鄉的遊子,春節回家!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4
過幾天,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春節了,關於春節,有許多美好的記憶,每一片記憶,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內心深處閃耀,尤其是每逢春節的時候,過著眼前的節日,腦海中閃過往昔的節日,交織成了美麗的、無窮的節日的韻味。
——春節的燈
春節的燈,最能烘托出節日的氣氛。很小的時候,家裡面還沒有電燈,平日裡點一盞小油燈。春節了,也是點油燈,但與往日的油燈不同,是那種很大的、帶有玻璃燈罩和白玻璃燈傘的能掛起來的油燈,燈上有一個旋鈕可以調節燈的亮度。記得每年的大年三十下午,父親都早早的把那盞等拿出來,灌滿油,燈罩和燈傘擦的鋥明瓦亮,掛在屋天棚的中間。天一黑,就把燈點亮,調的燈火大大的,照的滿屋通明。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每晚這盞燈都亮起來。在我童年的記憶中,這盞燈是最重要的春節的標誌。
童年的春節,還有一種燈讓人難以忘懷,就是那些現在看來很簡單,當時卻帶來無窮樂趣的燈籠。父親的手很巧,每年的春節前,都要找來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幾支秸杆做成了燈籠的骨架,再用五顏六色的糖紙把四面糊好(這些糖紙都是一年中慢慢攢下來的),就成了一個別致的燈籠。節日裡,天一黑,就和弟妹們每人提著一隻燈籠,出門和鄰居家的孩子們玩兒,那時別人家孩子的燈籠多數是彩紙糊成的,而我們的燈籠用糖紙,即透亮又鮮豔,引得別人好生羨慕。
現在的燈籠多是專業化製作出來的,比起過去的更精緻更漂亮,但感覺卻少了些什麼。
——春節的年畫
春節貼年畫,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童年的春節,幾乎每年都是新糊的牆紙,很多年畫貼在嶄新的牆上,看上去滿目清新而漂亮。有胖胖的男孩兒女孩兒抱著大魚咧嘴笑,有身著各種各樣衣服的人們在舞蹈,還有帶故事情節的象連環畫那樣的年畫,許多小幅的畫組成了一大幅畫,很喜歡這樣的年畫,不光可以看畫兒,還總是纏著母親給讀那些小幅畫下面的文字,知道了畫中的人在做什麼。記憶最深刻的是一幅小女孩剪窗花的年畫,畫中的小女孩兒梳著兩條黑亮的辮子,穿著花衣裳藍褲子,坐在那裡神情專注的剪著窗花,旁邊一隻小花貓在耍弄著一個毛線團兒。小女孩兒細眉笑眼,臉蛋兒粉裡透紅,翹起的嘴角流露出喜悅。常常盯著那幅畫兒出神,想變成畫中的人,或者是畫中的女孩兒從畫裡面走出來,和自己成為小夥伴。
再大一點兒了,過春節也貼年畫,但都是些樣板戲的劇照,怎麼看也喜歡不起來。
現在在自己的家裡過春節,不再貼年畫,但卻非常想念那個畫中剪窗花的小女孩兒。
——春節供奉的家譜
小時候在家過春節,每年供奉家譜是一項重要的儀式。大年三十那天,父親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譜請出來,掛在一面牆上,下面擺上供桌。供桌上兩邊各放一個大的蠟燭臺,很漂亮的紅蠟燭點燃後,把一面牆都照亮了;中間放上一個香爐,香爐裡面插上香點燃,香菸嫋嫋升騰起來。蠟燭臺和香爐之間擺上裝滿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親做的,有雪白的饅頭,上面用麻果點出紅的花點兒;有切成大片的肉,擺成圖案;有油炸成金黃色的面魚,有染成彩色的寬粉,嫩黃的雞蛋餅……每當母親擺供品的時候,我在旁邊看著出神,想不出這麼多好吃的放在這裡,那些先祖們是如何吃,而且吃過了還看不出變樣。
供奉的家譜是三幅畫兒。中間一大幅,上邊是坐著的兩個人像,一男一女,年長而且很慈祥,下邊是許多站立的人像,各種姿態,空白的地方寫著家族先祖們的名諱;兩邊是條幅,畫有美麗的花卉和裝飾圖案。每到大年三十夜吃年夜餃子前,伯父就帶領著堂哥們來家裡和父親、弟弟們會合,那時爺爺還在世,由爺爺帶頭一起在家譜前磕頭跪拜。給先祖跪拜磕頭是家裡男人和母親那樣的媳婦們的必修課,而女孩子們是不做的。有時候好奇問大人們,回答說是女孩兒膝下有黃金,不能下跪的,現在想來滿不是那麼回事。
家人們每年的春節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對先祖們的名諱,默默的拜望。對於家裡等女孩子們來說,結婚後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按祖上的規矩,出嫁的女兒是不能和家譜照面的,所以即使春節回父母家也是過了初三,那時供奉的家譜已經收起。在先祖的眼裡,嫁出的女兒也許真像是潑出的水,不值得眷顧吧。現在的人們不再講究過去的老規矩了,在春節的時候,出嫁的女兒們都可以回家。但許多人還是遵循過去都 都做法,也許認為先輩們流傳下來的規矩還是很神聖的,不想去破壞吧。
春節的記憶有許多許多,有的年代久遠,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記憶都包含著濃濃的親情,散發著濃郁的節日氣息;一串串記憶,把一個個閃光的片斷穿起,匯成美麗的生活畫卷。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5
小年到了,大年還會遠嗎?不遠,馬上就到!小年到,祭灶忙,衣食無憂保健康。今天是小年,我寫了一篇文字,祝親愛的朋友們:心中的希望與夢想馬上實現!小年吉祥!——題記
今天是農曆臘(十二)月二十三日,東北民間稱為過小年,南方是十二月二十四日過小年,這一天是祭灶的日子。它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小年,一年裡最後一個驛站,馬上就要迎接新春佳節的到來。淡妝素裹牽住了我的手,感嘆時如流水,年年都有不一樣的感覺和感觸。
小年,是中國傳統文化民間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中國地域廣闊,南北過節的習俗總是有很大差異的。東北的小年,普通百姓很當回事的。過小年,祭灶。東北有首民謠:“糖瓜祭灶,新年來到”。祭灶君,希望“灶王爺”保佑全家平安。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丘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臘月二十四,為掃塵之時,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臘月二十三、灶君爺爺您上天,嘴裡吃了糖餳板,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這是關於過小年兒的民謠。小時候媽媽教我的,如今,我又給小外孫唸叨了。
今天是小年,再過一週就是春節了,這不馬上就要過大年了,真的讓人感受到時光老人的腳步匆匆了。小時候,我的夢想就是能天天吃到過年時吃的東西。在那個貧困的年代,平時沒有好吃的東西,便把過年當成了自己能美食幾天的她日子。現在想小時候吃麥芽糖的情景,禁不住暗自浮想:如今都倡導與時俱進、健康生活了,不知灶神是否也會嫌糖瓜過於甜膩想嘗試點新鮮玩意呢?“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是過去民間關於灶公的一副對聯。自從人類懂得用火之後,灶就成了人們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個部分。如今,城鎮居民很少有用老爐灶的了,幾乎都用上了天然氣了,自然帖這樣對聯的也就少了或者說是沒有了。但是過小年的習俗還不會離開我們,這也是民俗的一種延續。真心希望有著中國民俗寓意的臘月二十三的小年,能馬上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寒過後是小年,大寒時候,寒潮南下頻繁,是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冰天雪地、天寒地凍。20xx年的小年就在大寒後兩天,這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今天是四九的第五天了,俗語說“三九四九冰上走”,現在的路有許多積雪和寒冰,讓人感受到的是寒冬臘月的透骨之寒。行走在風雪中,零下27、8度的氣溫,讓路上的行人加快了行走的速度。每當我走在寒冷的路上時,會想起崑曲《林沖夜奔》中的“大雪飄,撲人面,朔風陣陣透骨寒”,《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應該就是發生在這樣的時候。不知道那時“最憐萬死逃生地,真是魁奇偉丈夫”的林沖在風雪山神廟是否也過了小年?我真奢望能在夢中與林沖做一次對話,聽他給我講述草料場那驚神泣鬼的一幕。這個想法也許真的是我永遠的夢了!無論能否做一個這樣的夢,這是我的夢想。我希望馬上能實現,但我知道人生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小年,自然要吃灶糖,這也是一種習俗了。早晨在早市買了200克灶糖。拎著買的菜和灶糖往回走,看看手裡的灶糖,想起小時候吃灶糖的情景了。記憶中的灶糖可真是好吃啊!那時候爸爸會把買回來的灶糖放在棚子裡,晚上放過鞭炮後,爸爸就從天然冷庫一樣的棚子裡取來那長長的、扁扁的、冰涼冰涼的糖給我。那時的灶糖才咬下去的時候是酥酥的並不覺得甜,到嘴裡就化了,化得軟軟的,黏黏的,粘在舌頭上,牙齒上,突然就感覺到了滿嘴的甜味。那糖的甜味卻深深地烙進了我的記憶,今天那甜味已變成了對故去的父親的永遠的思念……
小年到了,大年還會遠嗎?不遠,馬上就到!馬上,是立即的意思。作時間副詞,表示時間很短的意思,也是非常快的意思。今天是小年,灶王爺又要“上天言好事”去了,晚上我也會在灶臺邊兒擺上粘他嘴的糖,盼著他述完職,年三十兒能“下界保平安”!當然這個美好的願望也得馬上變成文字送給我的朋友們。小年到,祭灶忙,衣食無憂保健康。祝親愛的朋友們:心中的希望與夢想馬上實現!小年吉祥!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6
過大年壓歲錢 一個字爽
爆竹聲聲辭舊歲,在連綿不絕的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又一個春節。春節,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有很多的習俗,比如打爆竹,據說是為了驅趕年獸;除夕夜守歲,據說是為了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春節那幾天,家家喜氣洋洋,掛上了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大人們忙忙碌碌,小孩們嘻嘻哈哈!好不熱鬧!
除夕那天,天公很作美,在連續的陰雨天氣後終於放晴。寒假裡每天都起床很晚的我,那天卻起得格外早。因為,想想新衣服,想想壓歲錢,聞聞那香氣撲鼻的爆竹煙味兒,在凌晨的睡夢中,我笑著笑著就醒了,一醒了便再也難以入眠。我乾脆一骨碌穿衣起床,吵著磨著爸爸媽媽早點起床去奶奶家。因為今天不僅是過年,關鍵是還有可以自由支配的壓歲錢。
一到奶奶家,沒想到大伯家和叔叔家也剛好到了,於是大家互相問好,我把早已準備好的祝詞身體健康,工作順利、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向爺爺奶奶叔叔伯伯們一遍遍說過去,一個個壓歲紅包裝進了我和堂妹堂哥的口袋。我想:現在各家生活都好了起來,一過年,我們小孩的口袋也跟著鼓了起來。
打爆竹放煙花 一個字樂
除夕夜,當大人們還在喝酒聊天時,我們小孩早就溜下桌子去玩爆竹了。我和妹妹用壓歲錢買了許多的爆竹玩,每當我在門前街道上點燃爆竹時,七歲的堂妹總是把耳朵捂得嚴嚴實實的,躲得遠遠的,十分害怕。
新年到,新年到,家家戶戶放鞭炮,這句話用在此時是再恰當不過了。一串串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聲音真大,四處飛濺,彷彿要把每一個祝福送到千家萬戶,爆竹聲此起彼伏,接連不斷,噼哩啪啦的,熱鬧非凡。點燃的爆竹在空中、在地上開出了美麗的花,漂亮極了。
正當我和堂妹玩爆竹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從杭州回來的堂伯來了,我和妹妹趕緊跑過去說:大伯,新年好!大伯說:看,我給你們帶來的新年禮物,啊!原來是煙花和爆竹,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我和妹妹迫不急待地把煙花擺在門前的道路中間,點燃引線,嗤、嗤、嗤的幾聲,天空盛開了朵朵鮮花,又是幾聲清脆的爆裂聲,漆黑的天空頓時變得一片通明,遠處的高樓也依稀可辨,隨著一朵朵璀璨的鮮花的盛開,頓時傳來一陣陣驚喜的歡呼聲;煙花在空中飛舞,光彩奪目,絢麗多姿,一會兒象孔雀開屏,一會兒象飛龍在天,一會象大鵬展翅,一會兒象銀河飛瀑&&,好看極了!
其中一種名叫降落傘的煙花,特別好玩,當點燃的引線燒完後,會從煙花的底部噴口噴出一團火花衝向天空,砰的一聲,火花炸開了,一個降落傘從空中飄下,我跑過去接住,看著這完好無損的降落傘,心想:如何把這降落傘再廢物利用呢?如果在降落傘上再連著一個鞭炮會怎麼樣呢?說動手就動手,我找來了一些線和廢紙,把鞭炮包在紙裡,用線和降落傘連起來,然後跑到二樓的陽臺上,點燃鞭炮後向下拋,只見鞭炮在空中隨風慢悠悠地飄蕩,突然,砰啪,鞭炮在空中炸響。
哈,太有意思了!妹妹在樓下高興得手舞足蹈,哥哥!太好玩了,再來一個!。我不禁為自己發明的新玩法而興奮不已。我想:不管幹什麼事,只要肯動腦筋,就一定會有新的發現。
除夕夜看春晚 一個字喜
在我和堂妹放完煙花爆竹後,大人們也已吃完年夜飯,我和爸爸媽媽回到自己家中,早早地開啟電視坐到床上,準備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媽媽在床頭櫃上擺滿了各種水果和零食。想到一邊看春晚,一邊吃零食的那種甜蜜的感覺,心裡的那種興奮啊,甭提了!在我們的焦急等待中,春晚終於開始了。
一個大型的舞蹈拉開了晚會的序幕,表演者那優美、婀娜多姿的舞姿看得人眼花繚亂,讓人讚歎不已!接下來還有幾首歌曲,男女演員的婉轉歌喉、悅耳動聽。終於,我最喜歡的歌星周杰倫出場了,他用獨特的歌聲演唱了他自創的歌曲《蘭亭序》,我還隨著他的節奏在床上擺動起來,惹得媽媽怨聲載道。趙本山、小瀋陽等人表演的小品《同桌的你》讓我們全家笑得合不攏嘴。
但讓我最感興趣的還是魔術《大變活魚》,場上有一缸金魚、一幅畫和一個水族箱,魔術師先要讓金魚聽他的話,我當時根本不相信,可是金魚真的聽他話,魔術師說什麼,金魚就做什麼,太神奇了!之後,他還說要把畫上的金魚變到魚缸裡,全場的觀眾都說不信,可是當魔術師說張開你的眼睛,不要眨眼時,畫上的魚居然動了,慢慢地遊進了水缸裡,天啊!這是真的嗎?讓人無法相信啊!我都懷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出了問題,真是太厲害了!魔術明明是假的,可是看上去卻是那麼的真實,這也許就是魔術的神奇之處。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7
春節前,我同家人去印尼的巴厘島旅遊頗有感觸。我們雖然是隨旅遊團去的,但是我們事先做了功課,利用日程上的兩天自由安排時間,自行包車出行,所以還是收穫頗豐。現在的出國遊由於國人英語過關尚不多,在目的地不得不依賴導遊。組團的旅行社往往按照自己盈利需要安排行程,大量的購物佔去了多數時間,而旅遊者敢怒不敢言。所以,我勸大家儘可能掌握英語,否則就成了全球化、地球村時代的文盲,行動空間將大受限制。有人可能會說,那當地旅遊接待為什麼不能講中文呢?事實上,巴厘島上各大旅遊觀光點的接待大多可以講中文,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巴厘島這一世界著名旅遊目的地第二大旅遊來源,僅次於“西方”這一大類,但這則包括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很多國家。中國人來了!這頗像1970—80年代世界對於日本人的感受。經濟上的成功使中國人有錢了,他們終究要消費,按照經濟一般規律,貨物貿易方面的大量入超需要服務貿易的出超來平衡,否則經濟的不平衡將繼續加劇。當年日本人就是這麼做的,今天輪到中國人了。人民幣在與中國有著緊密貿易往來的東南亞國家是搶手貨,受歡迎程度不亞於美元。我的現實感受是到處是中國人,我們搭乘的馬來西亞的捷星航空(Jetstar)要在新加坡轉機,所以我們的行程還包括了新加坡一天,那裡的中國旅遊者更多,據導遊的數字,20xx年中國赴新加坡的旅遊者人數超過100萬,也就是每個月約10000人。而彈丸之地新加坡一共只有500多萬人口。同香港一樣,新加坡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旅遊資源,而對於中國旅遊者來講,這裡最大的優勢就是新加坡70%的居民為華裔,可以講中文。但是屬於印度尼西亞17000多個島嶼中一個的巴厘島卻不具備這一特點,作為世界旅遊勝地,為了迎接中國旅遊者的浪潮,固然有許多人開始學習中文,但一旦想深入地瞭解當地的宗教文化、生活習俗等,僅僅靠接觸幾個講中文的'導遊是遠遠不夠的。僅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在自由行中想品嚐當地的菜餚,當地比較好的餐館的選單一般都有印尼文和英文對照的菜譜,這樣我們就能順利地在老闆的指導下點好菜。如果英語不行,恐怕就只能去吃中國餐館或者KFC了。
巴厘島是我久聞其名的旅遊勝地,這裡地處熱帶,氣候溫和溼潤。但是我以往的印象更多的是美麗的海灘和激情的西方人晝夜狂歡的酒吧。但實際上巴厘島的旅遊資源遠不止此。它是著名的印度教文化聖地,94%的巴厘島居民信奉印度教,家家有供奉神靈的廟堂和神龕,大量獨特的印度教文化遺址,島上的居民一天要祈禱三次,宗教活動頻繁,幾乎時時處處可見。而這裡的手工藝術品和繪畫具有濃厚的宗教印記,特色鮮明。巴厘島還有美麗的梯田和熱帶雨林,火山和山中湖,人類喜愛的自然景色這裡可以說是應有盡有了。為了保護巴厘島這塊旅遊寶地,印尼政府還是做出了一些比較明智的決定。例如,不讓在巴厘島發展工業。印尼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一直到1960年代農業人口仍佔從業人口的50%。稻米生產是印尼最重要的農產品。雖然目前印尼早已經匯入了工業化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大潮中,但是巴厘島仍然保留了印尼古老的農業經濟特色。巴釐沒有高樓大廈,政府規定房屋的高度不得超過15米。這在一個有5000多平方公里,300多萬人口的大島上實行的確不易。我還感覺到巴釐人比較愛清潔,一些地方的設施(比如廁所)並不是非常現代,但是十分乾淨。這恐怕也同宗教信仰有一些關係。這些值得我們國家學習。
當然,印尼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也有一些發展中國家的通病。比如基礎設施不夠發達。街道比較狹隘,交通比較混亂。在一些旅遊景點沒有像樣的停車場。政府的一些政策有歧視性,比如對於專門針對外國人的服務場所要收20%的附加稅,外國人不僅要交簽證費還要交“離境費”等。這些弊端會抑制旅遊業的發展。
我在這篇觀感中沒有像通常那樣去詳細講述我們的行程,對於巴厘島,這樣的東西(諸如“攻略”)已經太多了。作為一個關注世界經濟的經濟學者,我平時對於國外的東西接觸的比較多,比較有興趣。這次我驚奇地感到,以前對於歐美等西方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關注比較多,往往把歐美的經驗奉為神明,其實在我們的周邊同我們有類似歷史遭遇的國家和民族也在發展,也在探索自己的道路,它們的經驗和教訓同樣值得我們去探究。我想這次的巴厘島行就是一個開始吧。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8
小年到了,大年還會遠嗎?不遠,馬上就到!小年到,祭灶忙,衣食無憂保健康。今天是小年,我寫了一篇文字,祝親愛的朋友們:心中的希望與夢想馬上實現!小年吉祥!
——題記
今天是農曆臘(十二)月二十三日,東北民間稱為過小年,南方是十二月二十四日過小年,這一天是祭灶的日子。它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小年,一年裡最後一個驛站,馬上就要迎接新春佳節的到來。淡妝素裹牽住了我的手,感嘆時如流水,年年都有不一樣的感覺和感觸。
小年,是中國傳統文化民間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中國地域廣闊,南北過節的習俗總是有很大差異的。東北的小年,普通百姓很當回事的。過小年,祭灶。東北有首民謠:“糖瓜祭灶,新年來到”。祭灶君,希望“灶王爺”保佑全家平安。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丘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臘月二十四,為掃塵之時,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臘月二十三、灶君爺爺您上天,嘴裡吃了糖餳板,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這是關於過小年兒的民謠。小時候媽媽教我的,如今,我又給小外孫唸叨了。
今天是小年,再過一週就是春節了,這不馬上就要過大年了,真的讓人感受到時光老人的腳步匆匆了。小時候,我的夢想就是能天天吃到過年時吃的東西。在那個貧困的年代,平時沒有好吃的東西,便把過年當成了自己能美食幾天的她日子。現在想小時候吃麥芽糖的情景,禁不住暗自浮想:如今都倡導與時俱進、健康生活了,不知灶神是否也會嫌糖瓜過於甜膩想嘗試點新鮮玩意呢?“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是過去民間關於灶公的一副對聯。自從人類懂得用火之後,灶就成了人們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個部分。如今,城鎮居民很少有用老爐灶的了,幾乎都用上了天然氣了,自然帖這樣對聯的也就少了或者說是沒有了。但是過小年的習俗還不會離開我們,這也是民俗的一種延續。真心希望有著中國民俗寓意的臘月二十三的小年,能馬上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寒過後是小年,大寒時候,寒潮南下頻繁,是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冰天雪地、天寒地凍。20xx年的小年就在大寒後兩天,這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今天是四九的第五天了,俗語說“三九四九冰上走”,現在的路有許多積雪和寒冰,讓人感受到的是寒冬臘月的透骨之寒。行走在風雪中,零下27、8度的氣溫,讓路上的行人加快了行走的速度。每當我走在寒冷的路上時,會想起崑曲《林沖夜奔》中的“大雪飄,撲人面,朔風陣陣透骨寒”,《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應該就是發生在這樣的時候。不知道那時“最憐萬死逃生地,真是魁奇偉丈夫”的林沖在風雪山神廟是否也過了小年?我真奢望能在夢中與林沖做一次對話,聽他給我講述草料場那驚神泣鬼的一幕。這個想法也許真的是我永遠的夢了!無論能否做一個這樣的夢,這是我的夢想。我希望馬上能實現,但我知道人生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小年,自然要吃灶糖,這也是一種習俗了。早晨在早市買了200克灶糖。拎著買的菜和灶糖往回走,看看手裡的灶糖,想起小時候吃灶糖的情景了。記憶中的灶糖可真是好吃啊!那時候爸爸會把買回來的灶糖放在棚子裡,晚上放過鞭炮後,爸爸就從天然冷庫一樣的棚子裡取來那長長的、扁扁的、冰涼冰涼的糖給我。那時的灶糖才咬下去的時候是酥酥的並不覺得甜,到嘴裡就化了,化得軟軟的,黏黏的,粘在舌頭上,牙齒上,突然就感覺到了滿嘴的甜味。那糖的甜味卻深深地烙進了我的記憶,今天那甜味已變成了對故去的父親的永遠的思念……
小年到了,大年還會遠嗎?不遠,馬上就到!馬上,是立即的意思。作時間副詞,表示時間很短的意思,也是非常快的意思。今天是小年,灶王爺又要“上天言好事”去了,晚上我也會在灶臺邊兒擺上粘他嘴的糖,盼著他述完職,年三十兒能“下界保平安”!當然這個美好的願望也得馬上變成文字送給我的朋友們。小年到,祭灶忙,衣食無憂保健康。祝親愛的朋友們:心中的希望與夢想馬上實現!小年吉祥!
春節的作文1500字 篇9
爆竹聲聲辭舊歲,在連綿不絕的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又一個春節。春節,俗稱過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有很多的習俗,比如打爆竹,據說是為了驅趕年獸;除夕夜守歲,據說是為了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春節那幾天,家家喜氣洋洋,掛上了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大人們忙忙碌碌,小孩們嘻嘻哈哈!好不熱鬧!
除夕那日,天公很作美,在連續的陰雨天氣後終於放晴。寒假裡每日都起床很晚的我,那日卻起得格外早。因為,想想新衣服,想想壓歲錢,聞聞那香氣撲鼻的爆竹煙味兒,在凌晨的睡夢中,我笑著笑著就醒了,一醒了便再也難以入眠。我乾脆一骨碌穿衣起床,吵著磨著爸爸媽媽早點起床去奶奶家。因為今日不僅是過年,關鍵是還有可以自由支配的壓歲錢。
一到奶奶家,沒想到大伯家和叔叔家也剛好到了,於是大家互相問好,我把早已準備好的祝詞身體健康,工作順利、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向爺爺奶奶叔叔伯伯們一遍遍說過去,一個個壓歲紅包裝進了我和堂妹堂哥的口袋。我想:現在各家生活都好了起來,一過年,我們小孩的口袋也跟著鼓了起來。
打爆竹放煙花 一個字樂
除夕夜,當大人們還在喝酒聊天時,我們小孩早就溜下桌子去玩爆竹了。我和妹妹用壓歲錢買了許多的爆竹玩,每當我在門前街道上點燃爆竹時,七歲的堂妹總是把耳朵捂得嚴嚴實實的,躲得遠遠的,十分害怕。
新年到,新年到,家家戶戶放鞭炮,這句話用在此時是再恰當不過了。一串串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聲音真大,四處飛濺,彷彿要把每一個祝福送到千家萬戶,爆竹聲此起彼伏,接連不斷,噼哩啪啦的,熱鬧非凡。點燃的爆竹在空中、在地上開出了美麗的花,漂亮極了。
正當我和堂妹玩爆竹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從杭州回來的堂伯來了,我和妹妹趕緊跑過去說:大伯,新年好!大伯說:看,我給你們帶來的新年禮物,啊!原來是煙花和爆竹,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我和妹妹迫不急待地把煙花擺在門前的道路中間,點燃引線,嗤、嗤、嗤的幾聲,天空盛開了朵朵鮮花,又是幾聲清脆的爆裂聲,漆黑的天空頓時變得一片通明,遠處的高樓也依稀可辨,隨著一朵朵璀璨的鮮花的盛開,頓時傳來一陣陣驚喜的歡呼聲;煙花在空中飛舞,光彩奪目,絢麗多姿,一會兒象孔雀開屏,一會兒象飛龍在天,一會象大鵬展翅,一會兒象銀河飛瀑&&,好看極了!
其中一種名叫降落傘的煙花,特別好玩,當點燃的引線燒完後,會從煙花的底部噴口噴出一團火花衝向天空,砰的一聲,火花炸開了,一個降落傘從空中飄下,我跑過去接住,看著這完好無損的降落傘,心想:如何把這降落傘再廢物利用呢?如果在降落傘上再連著一個
鞭炮會怎麼樣呢?說動手就動手,我找來了一些線和廢紙,把鞭炮包在紙裡,用線和降落傘連起來,然後跑到二樓的陽臺上,點燃鞭炮後向下拋,只見鞭炮在空中隨風慢悠悠地飄蕩,突然,砰啪,鞭炮在空中炸響。
哈,太有意思了!妹妹在樓下高興得手舞足蹈,哥哥!太好玩了,再來一個!。我不禁為自己發明的新玩法而興奮不已。我想:不管幹什麼事,只要肯動腦筋,就一定會有新的發現。
除夕夜看春晚 一個字喜
在我和堂妹放完煙花爆竹後,大人們也已吃完年夜飯,我和爸爸媽媽回到自己家中,早早地開啟電視坐到床上,準備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媽媽在床頭櫃上擺滿了各種水果和零食。想到一邊看春晚,一邊吃零食的那種甜蜜的感覺,心裡的那種興奮啊,甭提了!在我們的焦急等待中,春晚終於開始了。
一個大型的舞蹈拉開了晚會的序幕,表演者那優美、婀娜多姿的舞姿看得人眼花繚亂,讓人讚歎不已!接下來還有幾首歌曲,男女演員的婉轉歌喉、悅耳動聽。終於,我最喜歡的歌星周杰倫出場了,他用獨特的歌聲演唱了他自創的歌曲《蘭亭序》,我還隨著他的節奏在床上擺動起來,惹得媽媽怨聲載道。趙本山、小瀋陽等人表演的小品《同桌的你》讓我們全家笑得合不攏嘴。
但讓我最感興趣的還是魔術《大變活魚》,場上有一缸金魚、一幅畫和一個水族箱,魔術師先要讓金魚聽他的話,我當時根本不相信,可是金魚真的聽他話,魔術師說什麼,金魚就做什麼,太神奇了!之後,他還說要把畫上的金魚變到魚缸裡,全場的觀眾都說不信,可是當魔術師說張開你的眼睛,不要眨眼時,畫上的魚居然動了,慢慢地遊進了水缸裡,天啊!這是真的嗎?讓人無法相信啊!我都懷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出了問題,真是太厲害了!魔術明明是假的,可是看上去卻是那麼的真實,這也許就是魔術的神奇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