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1200字>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合集六篇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合集六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在家鄉的端午節中,有很多習俗,在離開家鄉的這些年裡,不經意的深深回憶起來,總覺得有種塵封的感覺!掐指一算,有近XX年沒有過個正宗的家鄉的端午節了!

  在家鄉,端午節的前個晚上,各家都要備一盆水,水裡面泡上艾葉,然後放在外面,在端午節的早上,全家洗臉的水,都要從這一盆水裡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節省著用了,免得有人沒的水洗臉。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把小孩子叫起來,到外面的池塘,河裡,或者湖邊去洗澡,據說這樣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為什麼各家要用這樣的水洗臉?小孩子要到外面去洗澡呢?據說,在端午節的前晚,月宮裡的嫦娥,會讓搗了一年藥的玉兔,把藥撒向人間,讓人們洗去疾病和苦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這裡面還要插上一個小插曲就是,在月宮上面,我們總是可以看到有一棵桂花樹,樹下有個貌似人形的玉兔總是跪著作搗藥的動作,所以在小時候,晚上鬧人了,老人們總會哄小孩子說,走走走,到外面看玉兔搗藥去,小孩子們總是記得,月宮裡的玉兔搗了一年的藥,終於在5月4日的晚上悄悄的撒向了人間,所以,小孩子們在5月5的早上,總是爭著去外面洗澡,覺得用玉兔撒了藥的水來洗澡是件神聖的事情,而沒有去外面洗澡的,只有用放在屋外面的水來洗一下臉了!當然,去外面洗澡的孩子,要身體好才行,以免感冒,因為在記憶裡,5月5那天的早上,還是很冷的,也聽在外面洗了澡的哥哥回來說,洗完,好冷。所以,我和弟弟只有在家用艾葉泡過的水洗臉,那樣的水,泡了一夜艾葉後,顏色會變的綠綠的,還伴著一股艾葉特有的香味!用這樣的水洗完了臉,心裡總是有種安全感,在想:在這一年裡,我又是健康的了!

  其次,在5月5日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雞蛋和剛刨下來的新鮮的蒜!雞蛋和蒜在鍋裡煮時,水裡面也要放上艾葉!經過放了艾葉的水一煮,雞蛋和蒜都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煞是好看!更是有一股艾葉特有的味道!艾葉同時也是一味中藥,具體治什麼病,偶就不知道了!在吃早飯時,這些雞蛋月蒜和粽子,都要擺上飯桌了,同時在飯桌上,還要擺一樣,那就是酒壺,而酒壺裡面的酒,和以往喝的酒要有一點不同了。有什麼不同呢?那就是在酒裡面,加了一味雄黃!酒也被泡成了雄黃的顏色,喝了這樣的雄黃酒,也是為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還要把喝盛的雄黃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面,所以,吃過飯出去玩耍時,可以看到到處都是耳朵被抹了雄黃的小孩子,這不能不說也是一種特色吧!如果細看的話,還會發現這些小孩子的身上,都會戴了一個香囊,手月腳月脖子月手指頭都會纏了五色線的,這樣的香囊裡面裝的香料同樣也是艾葉。五色線,顧名思義,就是用五種顏色的繡花線拈成的,這樣的說法是為了避免蛇蟲來咬,因為蛇的顏色就象五色線。戴幾天後,把它取下來扔掉,就會變成了蛇,如果戴了幾天還不扔掉,會變成了蛇來咬人的!

  在端午節這天早上,各家還要把艾葉插在門的兩天,有點象清明節時插柳枝一樣,這樣的說法也是為了驅病避邪。走在村子裡,裊繞的炊煙中,伴著縷縷的艾葉的清香,和著露珠的清新氣息,給這樣一個早晨增添了濃濃的特有的節日氣氛.

  許多年過去了,每當這天,總是能隔著時空聞到記憶裡遠遠的家鄉,在這天早晨漂來的濃濃的艾香!也總是在這天的早上,想起那盆綠綠的艾葉水小心翼翼的神聖的輕拂在臉上的絲絲涼意,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那胸前佩戴著的秀美的各種各樣的香囊!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耳朵上引以驕傲的紅紅的雄黃酒香,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吃著飄有艾香的雞蛋直到把肚皮撐的鼓鼓的還要在兜裡揣一個去上學!也總是在這一天,想起媽媽編的美麗的五色線與小朋友們比誰的漂亮時彼此羨慕的眼光!也總是在這一天,深深的,想起我的家門,想起我的父母!想起在家的幸福時光!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昨天晚上我寫了一篇題為《又聞棕香飄》的短文,放在了散文吧裡,在不到一天的時間裡,有近500人次的點選,這是我所沒有想到的。可能是快到端午節了,朋友們都已開始聞到了棕子的香味了吧。

  端午吃棕子,是我國的重要民俗,在端午節包棕子、吃棕子應該說是非常重要事了。其實,我國幾乎所有的傳統節日,都或多或少和“食”有關,中國有句古話,叫“民以食為天”,歡度節日是老百姓的情感的集中表達,尤其中國的節日,濃濃的文化中與“食文化”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每一種傳統節日都有它特定的“食物”,可以說,吃什麼“食物”就能知道在過什麼個節日;如中秋吃月餅,元宵節包餃子,過年做年糕等等。

  當然,在我們江南,端午節除了吃棕子,還要吃綠豆糕,不過,最普遍的最濃烈的最有人情味的,應該是包棕子、吃棕子了吧,因為棕子家家都要包的,所以每當端午節來臨的前兩天,去河邊掰蘆葦葉的婦女,可謂是浩浩蕩蕩。蘆葦葉掰回來之後,水浸清洗,然後就淘糯米、泡紅豆等,接著就利用晚上的休閒的時間來包棕子了;一般包棕子都是婦女的活,因為女性心靈手巧,包出來的棕子也是精巧好看,當然小孩子就不分男女了,由於好奇,也來湊熱鬧,不過,也因礙事,常常被大人們笑著趕走了。女性們常常把對生活的愛、對家人的愛全都包進棕子裡,所以吃棕子,其實在享受濃濃的親情和愛。而綠豆糕之類節日性的食品,基本上是從市場買回來吃,沒有多少情感情愫在裡面。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了,不僅在城市,就是在農村,家家包棕子的現象似乎不見了,有好一些人家都是從商場裡賣一些現成的棕子回家,來應付一下過節的孩子,來解一下嘗吧;這是和我們小時候是不能比的了。記得那時,棕子也不象現在要從市場上去買,村前屋後的水邊河岸,到處是蘆葦,想掰多少蘆葦葉就想掰多少,而且,葉寬色深,味清香幽,沒有任何的汙染。母親每年要包很多棕子,燒好的棕子懸掛在一個橫竹竿上,長長的一條龍,蔚為壯觀。

  現在可能有很多的年輕人不會包棕子了,這多少讓人感到有點遺憾事。我和妻子都是農村出生長大的,尤其是妻子,是包棕子的行家裡手,經她手包的棕子,緊實精神,味道也是特別正宗。棕葉之間插不好,棕繩扎得又不緊,燒熟的棕子不僅外觀不美觀漂亮,而且棕肉還會水沽拉渣的,沒什麼香味,口感就不怎麼樣了。我每次包的棕子就是這個樣子,結果連我自己都不願吃自己包的棕子。當然啦,口感是一回事,悠悠地享受生活的情趣又是另外一回事。因此,每年當妻子包棕子時,只要我在家,肯定也會包幾個,也算是趕一個節味吧。

  如今,吃棕子,也不大趕節時上吃了,一年到頭,商店或超市都有現成的賣,而且有各種緩式樣的包裝、棕肉的味道也多種多樣。但我還是比較喜歡吃糯米棕子,尤其是在糯米里加些許的紅豆或棗子什麼的,雖然做法很簡單,但吃起來非常爽口純淨,沒有油膩感;也有糯米里什麼也不放,這種純糯米包的棕子,吃起來有原始古樸的感覺,特別有勁道。

  上個星期天,妻子說端午節快到了,讓我去菜市場買些棕葉回來,準備包些棕子,嚐個鮮。我這時才感到又一個端午到了。提前吃棕子,讓節味慢慢地醞釀,待到節日來臨的那一天,節味就會濃的如陳年老酒了;倘若吃著棕子,再能看到龍舟競賽,聽著家鄉的龍舟調,再能讀一讀屈原的《離騷》這一傑作,我想這個節日就更加完美了,因為吃棕子、划龍舟的這些端午習俗的由來還是源於紀念屈原這位中國歷史上的偉大的愛國詩人的。

  端午,我們一邊在品嚐著清香的棕子,同時又在品嚐著中華民族的悠久燦爛的文化,這種享受讓人特別的愜意啊。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起床之前,天氣還是晴朗的,可是起床之後.......還是晴朗的......哈哈哈。於是看看錶,才發現我沒有表,沒辦法,只好看看手機了:9點15.想了一下,發現今天沒什麼事,所以倒頭繼續睡。

  鏡伯那個傢伙,算了,不管他了。昨天路過食堂門口的時候,由於習慣了低頭走路的時候心裡面還想著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差點導致一宗交通事故(那個可是美女啊)。幸好我身手敏捷,一個迷蹤步把她給閃過了。但是,坦白說,我是後悔了。要是當時真的撞上了,說不定還真會像那些言情故事裡說的那樣........哈哈哈哈哈。但是萬一旁邊那個體育狂人是她男朋友的話,我就......

  前幾天寫的那篇文章看起來好像還可以改一下,但是具體怎麼改,沒想好。改掉幾個字應該就好很多了吧。也許下午不下雨的話,腳不痛的話,腰正常的話,打球還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期末考試馬上就到啦,還有幾天啊?好像還有一個多月吧-----豆哥,豆哥-----那雞腿又不在,我記得好像就是一個月。數學啊數學。現在是單週還是雙週啊?單週兩節數學,雙週加倍。不過好像王大俠去哪裡調研了,也就是說,數學課不上了。不錯。

  韓幽那個傢伙說要給她寫個言情小說什麼的,但是,我現在真的沒時間啊,不好意思。對了,她還讓我幫她開網店,我又沒幫上忙。唉,完了,她肯定得生氣了(我都生自己氣了)。韓幽啊韓幽,我跟你說對不起了,喂,你聽到沒有啊?我跟你說對不起了,聽到了給我應一聲啊......飲水機裡應該還有水吧?好像輪到豆哥去換了。上次我去換的時候剛好樓管那裡只剩一桶水了,我太幸運了,不然的話可麻煩啦。

  雨現在好像就停了吧?應該是了,沒聽到下雨聲,也沒有閃電。我承認,我實在是太.......對不起,我向所有人說句對不起,請原諒我好嗎?我之所以這樣做,僅僅是因為寂寞,無邊的寂寞,它纏繞著我,驅不散。前幾天買了雙新鞋,感覺果然不一樣,昨晚跟那群傢伙一戰,我又贏了......哈哈哈......不好意思啊,我又贏了。我記得高一的時候廖小玲老師說過,他跟我說:“*********,........就是太頹廢了。”頹廢麼?為什麼呢?應該不是吧,我到現在都沒死,證明我還是很堅強樂觀向上的啊。現在還後悔,當時我應該去學音樂的,儘管可能學不好,但是......詞詞詞,刺刺刺。譚布佬那個傢伙還是挺有意思的。

  不知不覺又兩點了,彩虹小姐說今晚通宵哦。我答應早點睡,想不到我也通宵了,哈哈哈。從海口飛到廣州居然要500多,嚇我一跳。還是放棄飛機吧,火車也一樣,才70塊錢。老薑應該也是坐火車了。小逃?飛.........

  如果你也看到這裡的話,不必覺得內疚,因為我並沒有不開心啊。我之前說過了,你也不是第一天認識我了,我這人就是這樣,沒什麼,我祝你愉快。以前在家,每逢包粽子,我總會叫母親買大大的肥肉做餡,因為......真的很香啊......想一想我都流口水了。倍思親,倍思親。前幾天跟啊寶聊天,說道為什麼我寫的文章都沒人看呢?結果啊寶就嘲笑我寫得太爛了,別人根本就看不懂,或者說沒那個耐心看完然後去理解你要表達什麼。我想想,也對啊,難怪。然而我真的很用心寫的啊,為什麼就不能多看一下呢?但是,我相信總會有人願意懂的,哪怕只有一個,我也會寫下去。海強你到底在搞什麼啊,高考你給我好好考啊。

  我的那個小說,那個部分我已經大致想好了(花了一個多月啊),我需要時間,畢竟是從零起步嘛。還有應該去考察一下,暑假馬上就到了。馬上馬上馬上馬上。我真的沒有傷心嘛,你看我,這麼晚還生龍活虎的,甭怕。我只要有籃球,有紙筆還有音樂,那麼,我就是很快樂的了。你看你看,我現在就很快樂的嘛。我說漏了一樣東西,我還想要一雙好點的球鞋。我怎麼就快樂了呢?很簡單,我只要摟著它們安靜一下,馬上就快樂了。厲害吧?這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哦。老鄉會那邊說端午去旅遊,我決定不去了,就是......啊。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整整七天的工作日,對有雙休習慣的上班族來說,工作的第六天就已經產生對工作厭怠的表現,對假期的期待。今天,終於迎來了連續七天工作日後假期的第一天。

  老媽說,今天包粽子給我吃。彷彿已經聞到了一股清香的氣味,使人精神氣爽,除了心疼老媽受累之外。最喜歡吃老媽包的粽子了,雖然吃的不多。每次老媽辛苦了一整天,而我只能吃一個裡面的三分之一。如果哪天我吃了半個,那也是在老媽苦口婆心地勸誘下。深深眷戀著這種情懷,久久的在心頭縈繞……

  端午節是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的中國漢族四大傳統節日。在普通人眼中,端午節無非就是吃粽子、賽龍舟。不可否認,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數不會包粽子,只有少數居住在鄉村裡的老人家才會裹粽子。這也反映出年輕一代不太重視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中華文化的精髓漸漸地被下一代遺忘,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的垃圾文化。

  端午節,粽子已成為超市、賣場促銷的主角。過去都講究自己包,現在沒幾個人願意包了,都願花錢買現成的。當粽子成了地地道道的商品後,這個節日就已經失去了它固有的氣息。這也促使粽子走上了高階路線,身價倍增,大有步豪華月餅後塵之勢。幾十元的月餅,在豪華包裝下變成幾百元,甚至是上千元。而今年的某一品牌粽子禮盒標價是468元,一盒裡面裝有10個粽子。算下來,一個粽子將近47元。粽子經過包裝之後,變得精巧無比,但卻沒有了自然風味。端午節吃這樣的粽子,不倫不類,真讓人有種堵得慌的感覺。

  同時,因為商家們的炒作,也讓過節變成了“過劫”!有些不法的商家,為了追求粽子外觀色澤鮮綠,在浸泡粽葉時加入了工業硫酸銅和工業氧化銅所至。人體如果過量攝入銅,就會引起銅中毒。這種症狀不易覺察,一旦發病,就有可能致癌。為此,也有不少人感嘆,端午節,我們吃的是粽子還是毒品!

  對於老百姓來說,吃粽子不僅僅是因為它包含著端午節,更在於它的製作與風味,還有就是它的.新鮮和特別的粽葉味道。筆者有一個怪癖,不管是清明,還是端午,從小不食外面賣的點心,只吃媽媽親手做的。我特懷念小時候,在祖父家過節,不僅能吃媽媽親手做的粽子,而還有一個媽媽親手做得香袋,可香了。還懷念那些一身土氣,但本質樸實,親切宜人的鄉里鄉親。

  南方因為盛產竹子,所以就地取材,都是以竹葉來縛粽的。而北方人則習慣用葦葉來綁粽子。因為葦葉葉片細長而窄,所以要用兩三片重疊起來使用。最欣賞老媽包粽子時那種熟練的技巧:先把粽葉捲成漏斗狀,勺子裡舀入適量調配好的糯米,放一塊肉,或者是放點適量的綠豆,再舀點米。然後把它一折一卷包裹成型,用繩子緊緊扎住粽腰,結實得像一塊三稜角的石塊。

  小時候在祖父家,一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煮粽葉,泡糯米,包粽子。小院內,巷子裡都飄散著濃濃的粽子香。就連空氣中也清香四溢。解開粽繩,那綠中帶金黃色彩的粽肉,升騰著陣陣熱氣,散發著一股特有的粽香。慢慢地咀嚼,那裡有童年的歡樂和溫馨的親情!而現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讓一切都變了味道,包括所有的佳節。我們除了吃些不健康的“劫日食品”外,我們還剩下什麼值得紀念和回憶的?

  又是一年端午節,物是人非。孩提時代的盼望,端午節的心情早已不再。但那淡淡的粽葉和艾蒿的清香,依然能讓人浮想聯翩!

  在這個節日裡,檀檀想對親們說:有種友情,事過境遷依然純樸;有種信任,事隔多年依然懷念;有種問候,清清淡淡卻最真誠;有種友誼,無須掛齒,卻心領神會;祝所有的親們都能擁有一個好心情!端午快樂!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5

  端午節的習俗總少不了吃粽子,粽子的味道甜甜的,外面包著一層層竹葉,裡面有各種各樣的餡兒。

  說到粽子,我還有一個故事,在兩千多年以前,也是農曆的五月初五,屈原抱石投江,老百姓聽到這個訊息家家戶戶包粽子,來到江邊把粽子都扔進了江裡,用這種方法來保護屈原的屍體。

  粽子分為兩種,有圓筒形的叫竹筒粽,一種是三角形的叫竹葉粽。家人還給孩子戴五絲線,頭上畫“王”字,在家門上插艾草……端午節的風俗還真不少。

  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著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我的家鄉――永昌,位於祖國的大西北,是座古城,歷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鎮而已。在彼,人們留心於早晚的雲蒸霞蔚,四時的風花雪月,並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節;在此,人們嚮往著都市的燈紅酒綠,生活的紙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鎮。他們都喜歡心目中美好的東西,卻不知在此邊陲小鎮中,端午節也是熱鬧非凡的。

  家鄉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條)插於門楣之上,據說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製成小布包,並將艾、蒼朮、板藍根等草藥包於其中,讓孩子或戴於項下,或繫於腰間,可增強免疫力。我的家鄉由於缺水,所以並不像江南等地划龍舟。在我家鄉,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將糯米洗淨,並配一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後才能吃。

  我最愛吃粽子。每逢端午節,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為止。媽媽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吃慣媽媽包的粽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乾澀,不如媽媽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會有同一種感覺。滿口噴香的糯米,氤氳香氣中,彷彿升騰起成敗英雄不滅的屈原,自己也彷彿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國。不禁對靳尚、張儀與鄭袖的卑鄙無恥嗤之以鼻,為屈原的氣節所折服。何為英雄?生死契闊,氣吞山河?金戈鐵馬,仰天長嘯?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氣傲然,九萬里風鵬正舉!隱隱的,似乎可見你將那無盡的沉淪拋進滾滾汨羅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複著永不改變的晨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漢!整個世界因你而美麗!折斷柳條留不住的,是歲月的裙袂,挽短羅衣留不住的,還有你追尋真理的腳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來,手中的粽子已盡,才明白富貴名祿過眼雲煙,君王霸業恆河沙數,最終空留嘆嗟,沉淪不已……

  粽子在口,母親在身邊,家鄉在心中。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6

  公元前278年的五月端午,流浪至汨羅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國軍隊已攻破楚國郢都,他明白,支撐生命的最後一點亮光熄滅了。

  當他把“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詩句吟誦給江邊漁夫的時候,就已經決定,要將自己的清澈與江水的晶瑩合二為一了。我知道,這是屈子為保留個體純淨最無奈的選擇,也是迄今為止,文化祭壇上,最高尚的選擇。

  最終,三閭大夫坐在了汨羅江邊,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陽光裡,把最後的生路溺死水中。懷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著自己冰涼的心,走進旋流之中的。而那些“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的詩句,留在了岸上,留給了端午。一條江因為成就了一個詩人最後的心靈歸屬,而聲名鵲起。一個節日,因為收留了偉大詩人的高尚魂魄,而內涵充溢。

  端午,把緬懷和敬仰裹成了節日的粽心。

  節日的壽命當然要比人的壽命長久許多,所以,三閭大夫把自己的傲骨,託付給了這個節日。在結束自己物理生命的同時,也打開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濯洗的靈魂,恍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後人的視線和思想。我知道,這種深入骨髓的隱痛,來自時間深處的召喚,一個揹負著深重苦難,行走了兩千多年的節日,其實是在為自己的存在,尋找一個答案。所以,端午節帶給我們的,應該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詩人余光中所說:“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

  以我們現在的視角來看,用一個詩人的隕落,攀附上文化的崛起,或許是物有所值的。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國,卻用死成就了《離騷》一樣。忽然覺得,端午節其實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葦葉了,它把所有的內容和精髓,密密細細地包藏起來,讓我們極具耐心地一層層開啟,最後領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時,葦葉汲取了糯米的黏質,糯米滲透著葦葉的清香,似如端午與屈子之間的浸染,節與人的統一。

  對端午節的最初認知,完全來自於粽子。那時候的小學課本,還沒有涉及到“楚辭”或者《離騷》的片言碎語,文化不高的母親也無法給我們講述端午節的由來,好在粽子並不因為我們的無知而改變所蘊含的味道。所以,我總會把端午節和甜香黏軟的糯米聯姻起來。這使得整個貧乏的生活,還能透射出星星點點的光亮,就像枯枝間的苞蕾,滲漏出些許隱秘的春意。

  現在看來,那些夾雜在一年日曆中為數不多的能改變我們飲食嚮往的節日,早已成為精神層面抵擋艱難生活的盾牌。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應該為擁有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閭大夫叩謝的。對童年而言,這是一個多麼充滿人情關懷的節日啊!那種甜膩的感覺,一直泛舟舌津。

  後來知道了屈原和楚懷王,知道了《國殤》和汨羅江,知道了每年這一天,人們蜂擁江岸,插艾蒿、掛菖蒲、吃粽子、競龍舟,把一種悲情的懷念渲染成了歡悅的行為,既熱熱鬧鬧又轟轟烈烈。

  歷史會在很多場合,拐出一道彎來,就像屈原投江時所選擇的河泊潭一樣——它是汨羅江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彎曲處。這種彎道,對河流而言,只是改變了水的流向和速度;對三閭大夫而言,卻是以生命為筆,填充了歷史的章節,引領了情感的走向。許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彎道,這些遠航至此的細節,因為承載了有溫度的夙願,使得堅硬的歷史,柔軟了許多。所以,更多的時候,是生命的結局,讓歷史的敘述更具悲情。明白了這一點,再品嚐粽子時,心的分量,會沉重許多。

  事情往往是這樣,在分享一種傳統時,我們更多的時候只在關注它所帶來的結果,而其中蘊含的真諦,卻很少探究了。因為時空的距離,讓來源變得愈加縹緲和混沌。好在歷史給了我們最好的解決方式,它讓時間淡化了一個國家的破碎的同時,卻強化了一種品質的高貴。它讓我們站在兩千三百年的高度,來聆聽一條河流的潮汐。這時候的端午,或許更像是一縷陽光,從汨羅江的源頭流淌過來,映照著江邊每一位過客的內心。

  我知道,有些品格是無法僭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鏡,端放在我們必經的路口,讓人們從歷史影像中,找到現實的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