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錦集七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7篇,歡迎大家分享。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在再開的時候。”而這正是朱自清的《匆匆》裡所說的。的確,我們逐漸長大,很多人卻離我遠去。
清明的情景,總是驚人地相似,正像唐代詩人杜牧所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我的印象中,清明總是個悲喜交加的日子,許多兄弟姐妹,因為祭祀祖先而得以重聚。今年由於種種原因,我並沒有跟隨爸爸回到家鄉,去掃墓,去祭祀祖先。
每次,我都是為了尊敬祖先,才來到他們的墳前或靈堂前。再跟他們談談心,不讓祖先們在另外一個世界感到那麼孤獨。如今,我並沒有來到他們面前,跟他們敘敘家長裡短。只是,獨自一人在偌大的房間裡發呆,我望著窗外的金魚,情不自禁地想起祖屋門前魚塘裡的魚。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浮想聯翩呢?
清明的雨,是清明的象徵;清明的雨,好像很懂人情,總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那樣,滋潤著田裡的莊稼,也滋潤著人們的心靈;清明的雨,就如同催淚彈,使人潸然淚下;清明的雨,也是最富有詩情畫意的,不然古往今來,怎麼會留下這麼多的千古絕句呢?
想著想著,小時候的情景便油然而生,一切是多麼熟悉和親切。那裡的路坑坑窪窪,家禽隨處可見,茂密的灌木叢林“拔地而起”,唯一可以值得慶幸的是:那裡空氣清新,自然資源也十分豐富。那裡的人並不算太富裕,但他們並不羨慕什麼金銀珠寶,只是希望家人能平平安安。所以他們的生活過得很清貧,但卻又很充實。他們遠離城市的喧鬧,過著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
我特別喜歡這句歌詞“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去年我和爸爸回去掃墓,聽說要走兩三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到達目的地,我的心,頓時涼了一大截。我鼓起勇氣向困難發起挑戰,可這路——坡度大,路面泥濘,寸步難行,簡直趕上萬里長徵了。我有點想打退堂鼓的衝動,但我又不忍心就這麼放棄。儘管每走一步都困難重重,但我依然咬牙堅持著。既然踏上了征程,就絕不能返航!今天無論如何,爬也要爬上去!
我每走一步都用盡渾身解數,但在這過程中,由於淤泥太深,腳一旦陷進去,就很難再拔出來。我的體力已經透支,可是我離目的地還有十幾米的路程。但我已經沒有力氣再走下去了,整個身子就像散架一樣,不聽使喚。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回頭一看,我驚呆了:我竟然走了這麼遠的路,現在快到了可以“一覽眾山小”的位置了。之前這麼難走的路,我都挺過來了,還在乎那最後的十幾米嗎?我一步步走向了目的地。
“陽光總在風雨後,烏雲上有晴空”。我終於依靠自己的努力爬上來了。我氣喘吁吁地看著這泥濘的路,我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真是匪夷所思。我站在山頂,欣賞著山上的美景,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此時,祭祀的活動很快也開始了,而那雨,也知趣地下起來,像是在為人們哭泣,而我更覺得,這雨更是在為我而鼓掌!
我開啟電腦,登陸上微博,無意中發現了這樣一句話:“從生到死有多遠,呼吸之間;從迷到悟有多遠,一念之間;從愛到恨有多遠,無常之間;從古到今有多遠,談笑之間;從你到我有多遠,善解之間;從心到心有多遠,天地之間;當歡場變成荒臺,當新歡笑著舊愛,當記憶飄落塵埃,當一切是不可得的空白,人生,是多麼無常的醒來!”這句話,是多麼耐人尋味,意味深長,由遠及近,引人深思。我想:生者的堅強,是對逝去的人的最好安慰。我趕緊為祖先上了柱香,我們活著的人,不僅為了已逝的人,也為了自己,應該堅強、樂觀地活著!在自己的有限生命中,創造出更多的奇蹟!
清明,那雨,那景,那情。一切都是那麼平凡,但卻不乏溫馨。今年的清明,我在家中度過,感受不一樣的生活,感受不一樣的童年往事,過著不一樣的清明,寄託的是對逝去親人的同樣哀思!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夜裡雨聲,閒讀宋詞,聽北宋詞人晏殊淺吟:“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翻過幾頁,又聽見晏殊第七子晏幾道嘆息:“舞煙眠雨過清明”。 心裡驀地一驚,春社已過,清明又至了。 《淮南子·天文訓》雲:“春……
夜裡雨聲,閒讀宋詞,聽北宋詞人晏殊淺吟:“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翻過幾頁,又聽見晏殊第七子晏幾道嘆息:“舞煙眠雨過清明”。
心裡驀地一驚,春社已過,清明又至了。
《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三月節”。
清明節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說,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清明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清明節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說,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將被抒發,祭祀者的淚珠將串成一段段溼漉的回憶,暖春的微風抹不淨傷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髮便是清明節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最佳詮釋。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堅持善待自己的父母與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個清明,立於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才不至於面對死氣沉沉的墓碑,空餘幽幽的哀嘆和無邊的自責,揹負一團心冷在風裡哀號盤旋。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今天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清明節,我起得很早,因為爸爸和媽媽要帶我和弟弟去踏青。
從家裡出發,大約開了20分鐘車程,我們來到了太公太婆的墳前,我們送上了兩束鮮花,並鞠了躬,禮畢後我們又去了下一站;
大約又開了一個小時,我們來到了稱為南嵩巖的景點。買好票後我們進入了景區,景區的路都是用石板鋪成的,我們向上走了約10多分鐘,聽到了山間清流的小溪,發出嘩嘩的聲音,兩邊的大山,就如兩個巨人,高高聳立。
我們繼續沿著山路往上走,山路很陡峭,但有護欄,我們走了很長時間,終於來到了山頂,我站在山頂眺望遠方,看見高樓大廈就像我玩的“積木”一樣的小,路上的汽車像螞蟻一樣在地上爬。山頂有一座涼亭,我們在涼亭裡坐了很久,後來大家決定回家,我們順著之前上來的山路平安地返回到地面。
今天爬山雖然很累,大家玩的卻很開心。
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天是清明節,天空下起了雨,但我還是要出門,因為外婆請我們到她家去吃飯。
我們一進門就看見了各種各樣的菜餚,有蘿蔔、麵條、海丁……但媽媽最愛吃的就是海蜈蚣,我和爸爸卻不愛吃,因為它長長的很可怕,有很多隻腳還有細細的刺。哥哥、舅舅和舅媽過來後,我們就津津有味地吃起來,一邊吃,一邊說說笑笑。我們把飯吃好了,大人們一起坐著談談工作,說說生活,我和哥哥一起玩跳遠,打仗等遊戲。多麼熱鬧啊!玩了很久我和爸爸、媽媽要走了,我們和外婆他們道別。
我覺得清明節對小孩子來說是快樂的日子!
今天,是清明節,媽媽帶我去永安公園春遊。我帶了許多東西有蘋果·火腿腸·香蕉·薯片·汽水可樂等等……
到了永安公園我看到有許多小孩子在放風箏,我看到了一隻很漂亮的燕子風箏,它拖著長長的尾巴,我看到很羨慕就想讓媽媽給我買。於是我很快就徵得了媽媽的同意買了一隻蝴蝶風箏。它有著美麗的外表翅膀上面有很多好看的花紋。頭上還有一對小觸角。甚是美麗!我開心的又蹦又跳媽媽看著我笑了笑。於是我就讓媽媽給我抓住風箏我拉著線跑啊跑啊!那天風很大風箏順利的飛了起來我看著風箏開心的笑著,不一會兒我就口渴了媽媽給我擰開了汽水,我喝了一口遞給了媽媽,繼續抓起來風箏線讓蝴蝶飛的更高。
但是不一會兒我的肚子又餓了,肚子咕嚕咕嚕的叫了起來,媽媽聽到哈哈的笑了起來順手給我遞了跟火腿腸和一包薯片。媽媽替我抓著風箏我邊吃邊看著自己放飛的風箏開心的笑著,漸漸的天色暗了下來。媽媽接到了爸爸的電話說要回家燒飯了,我收起風箏依依不捨的回家了!這就是我的清明節開心的一天
今天,天氣晴朗,萬里無雲,我們坐著大客車去美麗的沿海產業基地參加清明節活動,我可開心了。首先,我們舉行了開幕式。汪庭喜悄悄地對我說了一聲:紀念碑好高啊!好像要鑽到雲彩裡去了,我不禁點了點頭。
開始舉行簽字儀式了,我迫不及待地走到條幅前,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告別不文明行為,做一個現代文明的小學生。接下來我們開始活動,高年級同學放風箏,我最喜歡小鳥風箏,它飛得很高。老師又帶我們參觀了沿海產業基地的廣場。參觀完了,我們玩了老鷹捉小雞,我玩得真開心!沿海產業基地的燈、高塔、高樓太美了,參加今天的活動我真高興!
今天,天氣晴朗,萬里無雲,我們全體師生到沿海產業基地搞活動,我坐上了車特別高興。在開幕式上我們大聲地朗讀了小學生文明禮儀三字經。還在紅條幅上寫了自己的名字,我們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做一個好學生,我開心得不得了。
接下來,我們開始自由活動。高年級同學放風箏,有“蝴蝶”,“燕子”,還有“兔子”……美麗極了,它們飛得特別高,然後,我們玩了老鷹抓小雞,男生一組,女生一組。李雨?當雞媽媽,我們當小雞,王海雨當老鷹,我們玩得特別高興。產業基地那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特別壯觀,風景也特別美麗,小鳥在天空盤旋著久久不願離去……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倒一罐老樹茶,遙聽一段老調,這才覺得活著其實是件平淡切不關乎歲月的事情。
靜默的人圍著篝火想些各自的心思,默默的在此發呆,去往遠方,祭奠著一段過往的時光,遙想著將來的日子會遇到什麼人?會去做什麼事情?生命有限,有些想去做的事情就要去做吧?無論對錯值得與否,時光會很快爬到終點,人生最終將會成眠於黃土。
這些年、這些事、這些人……有些宛如時光倒退。他們依舊老樣子的活著,上山下山,哼首令人覺得驚豔的陳年老調,採朵豔麗的野花送于山澗中,隨著水流的尾巴去往遠方,天也闊,雲也淡。
人在哪兒?故土依舊,滿山都是他們的魂,白雲掃去所以的哀愁,天野蒼蒼為我所愛,安息於青山綠水間不問人世,平靜的等待著那沒有等待的故事。
每個人的人生只憑自己去渡過,因為太漫長,以為都不同所以有了遺憾,有了美好,有了感動和辛酸。看著山谷裡飄落的葉子,不知道它們來自哪棵樹?從高亢的天空中緩緩墜落,宛如宿命。
天蒼茫,葉孤零,人——各自去它鄉。
只是為了去尋找自己的夢,只是為了去成全自己的生命,那麼長那麼短,情懷依舊是一樣的。
多少年前他乘上了離家的車去往遠方,在多麼年少的時節宛如一束開放得青澀的蒿,家鄉的母親就站在那山頭上遙望著他遠去的身影,轉身多少次揮手致意,叫她回,喊得嗓子沙啞,淚眼含眶,她依舊痴痴的站在那兒,宛如一尊雕像,最後連這一幕都成為了他心底永恆的畫面,無論多少次他都能在記憶的淚水中浮想起她慈愛的身影,就立在那兒,就在那兒,無論多少次回頭母親都在那兒——不曾改變。
看著兒子的身影一步一步的去遠,慢慢的變小了,形影單薄那麼瘦弱她不由流下了一行老淚,這眼淚的味道只有這青山才會知道,它們承載了多少輩人的故事,看著他們一點點長大再一點點蒼老,最終魂歸故里,老了,就埋葬在此,和山不離不棄,靜靜的守著這片屬於自己的家園。
於是有很多人不為金錢不為名利,甚至依舊要住在這些山裡,他們的生活不受外界的過多幹擾,再大的事也會在傍晚時分煮上一罐老茶,哼一首老調,然後用滄桑的手抹去滿臉老淚。
山裡的布穀鳥兒清脆的叫著,清明的小雨細細的下著,似乎在提醒人們清明雨上時應該回去看看了,無論去得多遠,散落在天涯的兄弟們都會折著青青楊柳,一同回家為祖先掃墓,老輩走在前面指著一片片青山說著過去的故事,孩童時的記憶被點點滴滴的喚醒,依稀記得他們的祖輩們曾經怎麼樣的活過,他們的腳連在了土裡,卻曾開出過燦爛的花朵,青春隨風搖曳,枕著夢想的雲朵談著曠古間最浪漫的愛情。
老輩們站在先祖的墳前會告訴你家族的故事,聽上去如此亙古久遠,似乎被命中註定好了一樣,於是他們也不再想離開這片土地,老了還回來。怕後人會遺忘,他們一再叮囑這兒是哪兒,誰的墓地,曾經有過怎麼樣的傳奇,黃土攏身後,他們依著獵獵的風,在豔陽下看守這這片不曾遺棄他們的家園。
遵循禮節上墳,燒香、燒紙錢、磕頭,告慰著先者的靈魂祈求著子孫平安,因為老了所以有了滄桑的味道,也因為如此他們的生命變得如此厚重,令人敬仰而尊重,在這裡,這是家園。
把你的夢想變成柔軟的白雲安埋在我多情的故土,把你的魂魄變成輕柔的霓裳護佑著這片青山與綠水,不曾忘記,那溫柔的陽光燦爛的照曬著人們的汗水,不曾忘記那些先輩的古訓和格言,咱們踏著這片土地感受著祖輩的溫暖,為你掃去一片墓上的塵埃,在此,敬上一杯薄酒,願天地祥和。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5
星替更移,日月輪迴。
當柳芽泛綠、春意漸濃的時候,一年一次的清明節也在渾然不覺間悄然而至了。
清明前夕,浮窗眺望著遠處朦朧的山影和天際間逐漸清晰的星星,面對著魂牽夢繞的故鄉,我按奈不住滿腹的悽楚,無盡的悲情哽咽了我的喉嚨,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別人“斷魂”尚在去祭拜掃墓的路上,而我卻只能阻隔在的孤寂的屋子裡暗自傷神,黯然垂淚。
老爸!我生命中最親近、最可愛的那個人,離開我整整兩年半的時間了。可是,就在我把他老人家送上山安葬妥當的那一天,我便臥病在床,一病不起,從此,便不能親自到父親的墳前供奉上香,不能親自去看看他老人家,每每想及此事,我便悲從心起,心裡萬分的難過!
父親:你知道嗎?這兩年多來,我好想好想能親自到你的墳前,雙膝跪地,給您恭恭敬敬地敬上一炷香,燒上一張紙,斟上一杯酒,獻上您愛吃的紅燒肉和燉羊肉。
爸爸:你知道我有多麼想你嗎?一千多個日日夜夜裡,每當我紛亂的思緒有了片刻安寧的時候,我的眼前就會浮現出你慈祥、微笑的面容;耳畔時時會想起你和藹可親的聲音。
曾記否?每次下班回家,您總是來不及脫下滿身油汙的工裝,便迫不及待地把我高高舉過頭頂。
曾記否?在低矮的小炕桌旁,在昏暗的油燈下,您握著我笨拙的小手,手把手地教我寫字、畫畫,啟迪著我幼小心靈對知識的渴望與追求,奠定了我一生勤奮好學、不懈追求的品格。
曾記否?那一次我患了重感冒,高燒四十度不退,昏迷了整整一個晚上。第二天早晨,當我睜開眼睛看到的便是你那疲憊的面容和那雙充滿血絲的眼睛。媽媽說:您整夜未閤眼,就這樣握著我的手在我身旁坐了整整一夜。
曾記否?那年我去省城上大學,凌晨五點多鐘,您冒著冬日凜冽的寒風把我送上了長途汽車。當汽車啟動的那一刻,我看到您蜷縮著身子獨自一人站在路旁昏暗的路燈下變得越來越小的身影,我第一次突然感覺到:您老了!為此,我流淚了。
曾記否?我開回家一輛高階豪華小轎車,就發現您圍著車子轉圈,弓著身子、隔著車窗玻璃專心致志地向裡觀望。我知道,從解放戰爭初期開始,您就為黨、為國家開了四十多年的汽車,也開過各種各樣的車,還就是沒開過這種豪華轎車。當我微笑著把車鑰匙遞到了您的手中時,你立刻眉開眼笑地招呼著孫子、外孫們上車,拉著他們出去美美地兜了一圈。那一刻,我第一次看到了您滿足、舒心的笑容。
曾記否?在您第一次得病之後,我拉著您和媽媽去省城旅遊,您開心得像個孩子一樣,跟我要這要那。每次我都儘量滿足您,就是為了能看到你那孩童般的笑容,雖然花掉了我很多錢,但那是我覺得這一生最值得的一筆開銷。
曾記否?您每一次病重住院,我坐在您的病床前,望著您憔悴的面容,我心裡最大的願望就是盼著您有一天能重新站起來。那時,我就會拉著您遊遍祖國的名山大川,讓您天天都笑得明媚燦爛、開心暢快。
然而,您一病不起了,而且這一病就是十幾年,再也沒能站起來,最終還是撒手人寰,離我而去!
父親!那個最疼我、我疼愛的人如今長眠於地下,與我陰陽兩隔,永不能相見。而我,又不能親自到您的墳前拜謁,只能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矗立在您的遺像前,默默地注視著您慈祥的容顏,與您輕輕述說著深深的思念,細細回味著與您一起走過的的每一刻、每一天、每一年。
爸爸!今天是清明節,不孝兒不能親自到你墳前看望你、祭奠您,陪您說說話兒,兒子只能在您的遺像前,為您點上一柱香,鞠上三個躬,由衷地祝願您老人家在天堂過得愉快、幸福,還像個孩子似地歡心、歡笑。
爸爸!我想您,永遠懷念您。
陝北老農寫於清明節前夕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6
窗外的楊樹有些惆悵的發了新芽,大概是冷的時間太長,就近些前幾天人人還都穿著棉衣,如今連野貓都開始歡快了。只是那樹上的新芽確有些勉為其難,一個長冬,光禿禿乾癟慣了,某過一夜,添了點新綠,心裡固然欣喜,又有些笑不出。
活該這陽光灼眼的媚,無奈我依然會打著瞌睡。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些人很幸運又固執的堅持著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我們有了那些自以為是幸運,固執就要有人受傷,高雅讓人不願去觸碰。這多少是自我戲謔一番,做了罷。還不能埋怨些生活的不如意麼?不是懷疑,是無奈。又突然欣喜起來,塵土撲面,大風起兮,與預料般如出一轍。壯觀而靚麗的失落感錯綜的傷害著我們的每跟神經。
我的神經同樣被傷害,若愛這春天,實是勉強了點。若說不愛,當真辜負了揚州的煙花夜月好韶光。可我是不喜歡高雅的,灼眼之媚的陽光使我昏睡不堪,可惜找不到合適的牆角。當然,即使生了抓蝨子的豪情,也只能作罷。我甚至發現,許多生活開始倒敘,這樣的奇妙並非幻覺。這讓我對春天有所警覺,生活一旦倒敘起來,有太多的驚喜,亦有太多的大悲痛。走入這樣的倒敘,亦另我度過了一個痛苦不堪的時節,楊絮飄落之前,我開始清楚春天沒有遲來,反倒是我們,開始時便遲到了。雖然頓有了“我言秋日勝春潮”的惺惺相惜,卻也並不喜歡秋天。這樣的矛盾也像是倒敘,關於前後的問題上,寫滿了滄桑的歲月早已不知被誰付之一炬,無處可查了。
臨近清明,之於春天,我在灼眼之媚下“刻舟求劍”。從老家回學校的'路上,許多墳上多了新土。風實在大,無名的小白花竟著桃李瘋狂又一如既往的盛開著。春天的村陌上很少有人會在意這些白色的小花,弱小的總是太普遍,普遍的總是不被人提起。然而它們在風中飄曳起來,似是微笑。人初生是攥拳,應是追逐而來;人仙去是敞著五指,才懂得放下。就人生而言,有一種幸福叫倒敘,同樣有一種悲哀也叫倒敘。墳裡的人是幸運的,死在人生之前,真的讓生活都變得簡單純粹了。可這根本不合邏輯,或許我們可以杜撰一個主人公死在故事的前面,真正的人生誰又配得高尚呢?高尚是自己說別人、別人說自己,“高尚”只因我們太世俗卑微常常互相吹捧又不想歷史太平淡才被人們冠以這些冠以那些。這樣看來,“高尚”讓歷史失去了真實,也讓人失去了真實。
真實使得苦難常在,苦難就像頭上的蝨子,你很難捉摸它會在何處。苦難不是癢,是蝨子未能除掉。自己頭上的蝨子自己抓,這有“各掃門前雪”的意思。當然這春天不該有那麼多“雪”掃,倒是該有不少花開。我們享了盛世,就也該受這盛世的苦難。苦難和蝨子,這讓我有了“捫蝨話良圖”豪邁與激情。我憶起阿Q把蝨子咬的啪啪響的時候該也是豪邁的,那我們就理解他要嫉羨王胡竟能抓到更大的蝨子的緣由了。又或許他只是單純的嫌棄自己身上的蝨子小罷。是啊,那些苦難算什麼,那終究會算什麼呢。就像一些自然的死亡並沒有太讓人傷感,我們有“喜喪”的說法。然而太多的非正常死亡還是會發生,於是,其實春天是讓人傷感的季節。
傷感的春天,新墳看舊墳,安靜佇立。雨水肆虐後的早晨,鳥兒不合時宜地早早叫醒了喜歡忙碌的人們。東方天際慢慢泛黃,太陽照常升起了。我忖度著一些懷疑似乎是多餘的,美好還遠遠在後面,只是確實不願意在多等。長長的等待,會毀滅人的心性,猜忌也總是接踵而來。人生呃,該是一段多艱辛的旅程,不僅僅是能依靠寬容和堅韌就安穩度過的,還需要太多。
看著遠道而來的春天,惶惶不能終日。春天也需要太多,我們給不了它,只能又是長長的等待。還好,快了,明兒清明瞭。
清明節的作文1200字 篇7
清明節是人們祭祀先祖或亡故親友的節日。故鄉的清明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人們的臉上不像喜慶節日裡的樣子,臉上掛著的是對故人的思念。
今年的清明節被國家列入了法定的節假日,前一天的晚上,攜妻兒往家趕,一進大門,院子裡乾乾淨淨的,黃黃的土地上一塵不染,星星點點地灑上了清水,屋頂的炊煙正緩緩地飄著,母親舉著兩隻沾 著面的手從屋裡迎了出來,兒子從院心飛進了母親的懷裡,驚的落在房簷下的燕子“騰”地一聲竄上了佈滿紅霞的天空。不用問,母親在蒸祭祀用的供饃和麵做的燕子。祭祀用的供饃和燕子是用發酵的 麵粉蒸的。供饃像大一點的象棋般大小,出籠後還要在上面用筷子蘸上水紅色的顏料,點上一個圓圓的點。一份供饃四個,一個墳墓就要擺上三份,一共十二個。每家都要蒸上幾十個,因為哪家也有幾 個老祖宗的墳墓。我小的時候,物資匱乏,農民自己種的白麵一年到頭也吃不上幾頓,但每逢清明,母親總要把攢下來捨不得吃的白麵拿出來蒸上祭品供奉先人。
為什麼一份不是三個或五個?我在小的時候就多次問過母親,母親總是一邊捏著供品一邊警示我,不要亂問,但她又總是要告訴我,“人三,鬼四,神仙五”,每逢這時,我總不再多問,感覺到這就是 一項很嚴肅的大事業,因為母親親手蒸的饃要供奉給鬼神享用,自然感到有了一種神秘的感覺。而那些用面做下的燕子,則可以說是母親的工藝品了,你看那燕子的形態各異,或飛或站,或張嘴鳴叫, 或回眸張望,更讓人感受到一種親情的是一隻大燕子的背上還背了一隻小燕子。母親說,河裡的冰化了,燕兒們從南方回來了,老遠呀,小燕子飛累了,媽媽就背上他吧。
這些供品和燕子蒸好後,要有家裡的男人們裝在一隻竹籃子裡,連同炒好的各種菜餚和酒,還有各種水果,再把香燭和專供亡人用的冥幣裝好,扛一把鐵鍬到墳地裡祭供先人。到了墳前先要把祭品擺好 ,點了香燭,敬了酒,焚化了紙錢,然後再用鐵鍬鏟上新土輕輕攏在墳頭上面。每到清明,小孩子們就要嚷著跟大人們去上墳,但不過十二的小孩是決不會讓去的。至於什麼原因,我沒有問過父母親, 估計這中間還有些迷信的色彩吧。我從十二歲那年起,父親就主動叫上我去上墳,我儼然一副大人的模樣,扛上鐵鍬,提上祭品,不是跟在父親的後邊,和父親並排相跟著祭祀長眠在墳地裡的祖父、祖 母、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
後來參加工作後,若能碰到星期天是清明節的,我一定要回家培著父親去為祖先們上墳,但長大後的我已經覺得這不是一件神秘的事情,雖然母親的供饃照樣蒸,燕子照樣做,各種各樣的菜餚照樣烹炒 ,我也附和著總是在路上買上些花花綠綠的冥幣,父親看見後就笑著說:“若能花上這錢,倒好了,嘿嘿,哄鬼了。”但他們照樣一絲不苟地上墳、燒紙。
從墳地回來,父親總要用鐵鍬折上一截酸棗樹枝,把母親做的燕子細心地紮上去,舉回家中,把它別在窗戶上面。一時間,就會感到一種春和景明,燕語呢喃的景象。
晚上,和父母親睡在暖暖的土炕上,心裡有一種別樣的踏實,我問他們,那死去的爺爺奶奶真能吃上你們蒸的饃,花上我給他們的錢麼?
父母親相視一笑,很爽朗地笑了道:“哈哈哈……兒子,你是記者,還不知道這?這就是孝心啊!人死如燈滅,就不存在了,但作為兒孫後輩卻要記住前人的養育之恩啊!”
夜裡,春雨瀝瀝拉拉地下,我想起兒時母親對我說的一句話:孝敬大人有飯吃!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的祖先用幾千年的民俗文化流傳給了我們的道理,那就是把“孝”字意義代代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