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1200字> 有關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六篇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有關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六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它與春節、端午節同稱我國農曆的三大傳統節,我看見那輪含羞的圓月 中秋節作文。它始見於《周禮》:“中秋夜,鼓士擊鼓,吹幽雅(樂),以迎寒。”為何謂之“中秋”?南寧末陳自牧撰的筆記《夢梁錄》:“八月十五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

  於中秋節的傳說,雖然其論法不少,但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廣為流傳,特別是以嫦娥奔月的說法為主。

  中秋節賞月、拜月的習俗幾千年前就已存在。《禮記》中記載的“秋暮夕月”,即是拜月神。周代的八月十五夜都有舉行迎寒和拜月的習俗;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就頗為盛行了。早在南宋就有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寫道:“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這足可見自古以來人們對中秋節的熱愛之情。

  “中秋拜月”從何而來?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的品德入宮。雖未得寵,但在某一年的八月十五夜賞月時,天子在朦朧月光下見得她,覺得她美麗出眾,便立其為皇后,此後便有“中秋拜月”的習俗。

  現代人依然喜於拜月。中秋節的晚上,當皓月初升時,各家各戶的婦女便在庭院、埕口或陽臺等可以直接望見圓月的地方上設香案,並以月餅、瓜果、芋頭、雲片糕等食品供拜。因為他們深信“月娘”(即月亮)是有靈魂的,她能保佑全家人平安、健康。古代祭祀鬼神都有食物,而且根據鬼神的貴賤及祭祀者與鬼神的親疏關係和對他期盼的大小來決定祭祀食品的豐儉。可見現代人是在傳承古人的思想。雖然這頗具迷信色彩,但卻不曾斷承,作文素材《我看見那輪含羞的圓月 中秋節作文》。

  提起中秋節,相信大家都會首先想到月餅。月餅已成為月亮的象徵,不僅因為它圓得像月亮,更因為它的陷是甜的,讓人想到月圓的美好。唐代已有帶陷餅食,蘇東坡有詠“小餅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糖)……”以餅喻月。清代詩人袁牧的《隨園食單》中記載有月餅製法,稱“食之不覺甚甜而香松油膩,回異尋常。”

  現代人已將月餅發展成“個性”的模樣。先是陷之奇特,明明寫著“綠豆陷”,而入口卻毫無綠豆味。難道是我們的味覺都出現問題了?大部分月餅已都內含雞蛋黃,味道微鹹,甚是油膩,卻和甜味相和,入口為佳。此點創新是值得肯定的。但月餅的包裝卻讓人擔憂,譬如有種陷為水果醬的月餅,味道清爽甜美,價格卻相當昂貴,原因在於其豪華複雜的包裝。還有,月餅種類眾多,也確實讓人眼花繚亂的。站在人山人海的月餅市場中央,難道你不會迷失自己?如此富含商業色彩的月餅不免讓人產生懷疑:所謂的“中秋佳節”已變成了“商業佳節”?這問題值得人們深思。

  中秋的圓月,給人以美好的象徵。月之圓兆人團圓,由此引發了遠在他鄉的人思鄉和懷念親人之情。早在唐宋時期,“詠月”詩詞已甚多,因此“中秋節”一直富含詩意,詩人把圓月謂之“詩月”。譬如范仲淹的《蘇幕遮》,堪稱是一首遊子思鄉懷舊的詞中絕唱: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詞的上闋以多變的鏡頭,從仰視、俯視、平視、遠視的角度,既寫眼前麗景,又寫故鄉遙隔,秋色惹人愁的情懷。下闋則層層深入,從夜夜難寢,月樓獨倚,借酒澆愁愁更愁,寫出了鄉愁縈繞纏綿,無法排遣的柔情。

  如今,這種柔情依在。皓月當空時,一家團聚的把酒唱明月,敘故事,盡情展歡顏;遠離他鄉者輕嘆息,把酒問明月,何時歸故里。他只能祝願遠方的親人平安健康、生活幸福,愁情滿腸。於是,和家人“千里共嬋娟”只能在夢裡出現。

  事實上,中秋節是美好的,它富含文化色彩,給人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快樂和精彩,是我們永遠的財富。在商業化日趨明顯的今天,作為傳統節日中秋節不應因其而變質。它的源遠流長,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安定,是我們共同不可推卸的任務。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老人們:

  我們小的時候,過中秋節家人都要聚在一塊兒,無論你在多遠的地方,到了中秋節這一天都要趕回來跟家裡的人一起過,要團圓,在當時那個年代每個人都比較注重家人,這種意識比較濃厚,而現在呢,科技發達了,有手機、有電腦,無論你在哪兒都可以很方便很快捷的和家人連繫,以至於這種團圓意識就慢慢地淡化了,家人的歸屬感也不如以前強烈了。說起重陽節的變化,以前就是登高祈福,而現在最主要的是和家人、朋友出門旅遊,拍照留念什麼的,反正從總體來看,這兩個節日的含義好像發生了很多變化,有很多地方都偏離了原先的軌道,呈現出現代意義。

  1).建議以政府的名義恢復傳統節日體系,恢復中秋節秋季大節的社會地位,將中秋節定為法定假日,假日時間可從國慶長假中調配。

  2).重建中秋傳統節日習俗,豐富傳統節俗活動,增添適應時代發展的新的

  3).將中秋節作為調整家庭關係、社會關係的活動日,鼓勵人們團聚慶賀,以此緩解春節人口集中流動的社會壓力。

  爸爸媽媽們:

  “中秋節”這個中國的傳統節日,已經好多人都覺得挺沒意思的,甚至是討厭,只是吃吃月餅,賞賞月亮,而且認為那是古代人們乾的事情,還不如在家好好休息,放鬆一下呢!其實,要是覺得沒有意思的話,為什麼不讓它變得有意思起來呢?也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看到一個新型的過中秋節的方式呢?現在外面賣的月餅,實在是不敢恭維了。不好吃不說,還要擔心裡面加入什麼不好的東西,但是過中秋節又是不買不成,這也讓挺多人苦惱的。於是??(噔噔噔)新的方法誕生啦!在有些大城市,開始興起一種自己做月餅的遊戲,有很多的媽媽帶著自己的小Baby動手親自做月餅。做月餅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那可真的是一件“浩大”的工程。家長首先得告訴他們什麼是月餅,幸好天上的月亮在中秋可以做現場的教具,有實物在,就不怕解釋“月餅”了。“月餅”其實就是一個可以吃的“月亮”。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和麵了。這跟玩橡皮泥一樣,由於這個“橡皮泥”是可以吃的,因此寶寶們也就會比往常更有興趣。

  當然,要讓一個小寶寶們很專注地完成一件事是很難的,讓寶寶玩弄著手裡的麵糰,時而壓成扁的,時而又揉成了長條的,原來“月亮”還會變形,這會讓他們溶入進“做”月餅的樂趣中,而且媽媽們也不用擔心食材的問題,也不貴,更重要的是,它很有意義。不管這些月餅做得好與壞,對於接收到這些月餅的大人們一定是十分開心的,臉上也一定會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的。

  同學們:

  很多學生不喜歡過傳統節日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瞭解這些節日中所蘊藏的內涵。因此,挖掘傳統節日內涵顯得尤為重要,引領學生了解民族傳統節日文化知識,增強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認知和理解,進而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如何開發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需要教師探索研究,對傳統節日進行界定,對節日核心內涵進行概括和提煉,如端午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七夕乞巧愛慕、臘八融和感恩的主題。引導學生開展道德實踐體驗活動。如端午節,除了引導學生了解端午習俗,參與包粽子、縫香袋的實踐活動之外,重點還應開展“走進屈原”活動。透過“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詩詞朗誦等活動,與偉大詩人屈原面對面:兩千多年前,偉大詩人屈原為他的祖國流盡了最後一滴淚,縱身跳進波濤滾滾的汨羅江。屈原報國無門而以身殉國,堅守了他不同流合汙的高貴品質;他上下求索、九死未悔,寧願去死也不願離開故國半步的情懷,一直引起同學們的深思和探索;他那與日月齊光的高潔品德,激起同學們無限的仰慕。從中體味他那痛苦執著的偉大情感,體驗他那崇高忠貞的偉大人格。人格教育能夠發揮其它教育形式所不及的重要作用。在重塑中華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過端午節,學習和傳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今天是中秋節,是一個與家人團聚的日子,可是在昆明南站專案部的大家都因為工作無法回到自己的家,無法與家人團聚,無法享受這節日帶來的意義,但是專案部的領導們為每一位員工都精心計劃了活動。每一個人都在參加的活動中玩的不亦樂乎。

  對於我這個剛到專案一個月的新人來說不能和家人過中秋節,心裡還是有點淡淡的憂傷,可是當中秋節這天到來的時候,這份憂傷已經被大家歡樂的氣氛衝散了。我報名了籃球這個專案,下午在球場下拼殺了一個小時以後每個人都是大汗淋漓,雖然天公不作美,太陽非常大,但是我們都玩的非常開心,我們都體會到了團結,友誼,所帶來的快樂。最終我們以三分的優勢取得了比賽的勝利,隊裡的成員每一個人都很開心,但是在慶祝這份喜悅的同時我們也沒有忘記對手,他們同樣英雄,比賽有勝負但情誼無輸贏。

  在籃球比賽之後舉行的是拔河比賽,雖然我沒有參加但是在場地上看著大家拼命的用勁拉扯著繩子生怕繩子向對手多走1釐米,看到大家拼命的樣子,我都變得熱血沸騰了,在激烈的比賽過後拔河比賽分出了勝負,和籃球比賽一樣,不管勝負如何我們的友誼不變。 在各式各樣的娛樂活動之後,就是這次中秋節的重頭戲全體聚餐了,這次聚餐不光是為了過中秋節,同時還為九月份過生日的同事一起慶祝生日,聚餐開始的時候由我們的綜合部任部長作為主持帶動了全場的氣氛,孟總還為大家唱歌助興,大家歡樂的氣氛不言而喻。我作為剛到專案的新同事自然是和我們部門的同事坐在一起,大家有說有笑的聊著各式各樣的趣事,時不時還舉杯慶祝,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不知不覺食堂里人已經少了大半,我想大多是回宿舍與不能團聚的家人聯絡去了,隨著同事們一個個離開食堂,我那份想家的心也重新佔據了我的思緒,孤獨與思念成了那時我僅有的感覺,但是就在我十分想家的時候我的師父,吳總監坐到我的身邊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親切的問:“小趙,是不是想家了,” 我沒有做聲只是點了點頭,師父又說“幹我們工程的,經常是與家人聚少離多,常年在外,但是當昆明南站竣工的時候,你可以跟你身邊的每一個人講,昆明南站有你的留下的汗水,那時你將感受到一種無比的成就感,在你所工作的地方沒有出現一次事故而感到自豪。”在聽完師父的這番話後,師父的話一下點醒了我,在大學讀安全工程這個學科的時候我就已經做好了要常年在外工作的心理準備,我也一直為我能夠預防事故的發生,求人於危難之前而感到自豪。

  在和師父聊完之後我的心情好了很多,這時專案上的領導,黃書記和王部長也來到了我的身旁,和我聊起天來,說實話我當時的心情真的可以用受寵若驚來形容,沒想到專案上的老前輩,會來找我一個新來專案上的員工聊天,談心。黃書記和王部長不光對我來專案的基本適應情況進行了解,還給我講述了他們的工作經驗和人生閱歷,在聊天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多資訊,這些都是老前輩在工作中,生活中的經驗與教訓,有些東西直至現在我也沒能完全吸收,我很感謝黃書記與王部長的願意給我指明方向,讓我在成長的道路上少走彎路,更重要的是在與黃書記和王部長的聊天中我明白了我現在已經不再是一個學生,不能再那樣嬌氣,社會是殘酷的當你還在為現實所抱怨的時候,也許你已經被社會所淘汰。

  就這樣我在專案上的第一個中秋節過完了,感謝我的師父,讓我堅定我對工作的態度,感謝黃書記和王部長,讓我明確了前進的方向,感謝專案上的所有人,讓我有了家的感覺。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每逢佳節倍思親”,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是家人團圓的好日子,全國統一放假慶祝這個傳統的節日。爸爸媽媽決定回老家看望年邁的姥姥。剛開始我有些不樂意,因為我想和小朋友在一起玩,但經不住媽媽的“深刻教育”,我同意了媽媽的決定,因為我也想知道老家的中秋節是怎麼過的。剛上車,我就開始盤算著到姥姥家幹什麼,後來忽發奇想:今年是豐收年,一定要回老家的田野裡看看豐收的景象。我不由自主的蹦了起來,可沒有想到剛一蹦起來,就“咣噹”一聲,我感覺腦袋發暈,我才想起了這是在車裡,真是樂極生悲呀!,

  雖然風和日麗,晴空萬里,但回老家的路途比較遙遠,枯燥的旅途仍然不能讓人興奮起來,媽媽看到我悶悶不樂,就說:“兒子,媽媽給你講講中秋的來歷吧!”於是我欣然同意,親愛的媽媽就娓娓動聽地講了起來:

  “傳說,天空中有十個太陽,后羿射掉了九個,黃帝知道了便勃然大怒,就把后羿與嫦娥一家貶下了人間。后羿夫婦過著人間最普通的生活,后羿每天出去打獵,突然有一天,后羿撿到一包成仙的藥,逢蒙知道了就起了歹心,就在一個月光明朗的夜裡去把仙藥偷出來,不料被嫦娥發現,於是二人便搏鬥起來,為了不讓仙藥落入壞人手裡,在萬般無奈之際,嫦娥就吞下仙藥,飛到了月球上,因為嫦娥飛月的那天是農曆的八月十五,所以人們把這天稱作中秋節”。

  不知不覺就到了姥姥家。姥姥家門前有一塊菜地,種著各種各樣的蔬菜,但是去我卻叫不出它們的名字,姥姥耐心地告訴我菜地裡各種蔬菜的名字,我在很短的時間內認識了黃瓜、西紅柿、辣椒、豆角等許多蔬菜的名字,並且知道了它們是如何開花、結果的。我在聽姥姥講解蔬菜的生長時,就幫姥姥摘菜,就這樣半天時間一晃而過,太陽眼看就要落山了,我也戀戀不捨地同姥姥道別,同爸爸媽媽一起回家了。

  晚上,我和小夥伴們在院裡綠茸茸的草坪上一起邊玩邊觀看月亮,今晚的月亮真圓啊,真是美麗極了。仔細一看,似乎中間有身影在晃動,還有一棵小樹,我想:那應該是吳剛在砍桂花樹吧。

  我愛中秋節,更愛中秋的月亮,因為這天讓所有的親人像圓月一樣能夠團圓,讓遠在天邊的人更加思念家鄉。

  5難忘中秋

  一年不知有好多好多的節日。有那熱鬧的春節,有那肅穆的清明節,有那歡快的兒童節,也有那歡慶鼓舞的國慶節……而我最愛那象徵全家團圓的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日我國傳統的中秋節。因處於秋天的中間,故此名。在這一天天上的有一輪皎潔的明月,形如玉盤一樣非常圓,所以就有“中秋月正圓”之美稱。我國民間把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中秋節作為家人團聚的日子,所以中秋節也叫團圓節。

  農曆八月,天高氣爽,許多的莊稼都已經收穫了,中秋節也是人們慶賀豐收的節日。每當中秋之夜,人們一邊欣賞玉盤般皎潔的明月,一邊吃月餅、水果,家家戶戶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據說這月餅還有一段非凡的來歷了:

  月餅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唐代,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玄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在中秋節不僅有吃月餅的習慣,還有賞月背詩的習俗。當人們吃過晚飯,大家都集聚在庭院活陽臺上,熱熱鬧鬧的享受天倫,欣賞著皎潔的明月,隨後背誦帶月的詩歌,一派人間聖景。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杜甫的“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更是千古絕唱。

  難忘中秋!

  中秋難忘!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5

  我們期盼已久的中秋節就快到了,但是大家是否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呢?下面就讓我和你們一起了解關於中秋節的知識吧!讓我們度過一個美好而有意義的中秋節吧!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吃著手中的月餅,不知道關於月餅的知識怎麼行?

  月餅,又稱宮餅、豐收餅、圓餅、團圓餅等,唐朝時,月餅初見記載。《中國風俗辭典》講過一個傳說:唐高祖李淵在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吩咐廚師製作彩色圓餅,讓大家食之,以慶祝手下大將軍李靖北征取得的勝利,而李靖則先捧圓餅祭拜明月,並說“應將胡餅邀蟾蜍”。此後,八月十五日吃圓餅,就變成了一個習俗,而後的唐明皇寵妃楊貴妃則把“胡餅”更名為“月餅”。到了宋代,已有金花、芙蓉、荷葉等各種花色的月餅。到了明代,月餅才真正成為中秋節正式的應節食品,並在民間逐漸流傳。清代以後,月餅的製作更加講究,無論質料、花色、品種都有新的發展和創新。隨著時代的'發展,月餅後來漸成為中秋節的節令食品和互相饋贈親朋的禮品。月餅,原本是祭月時的一種供品,拜月結束後,全家人圍坐一起,共享祭品,同賞明月。吃月餅時,要將象徵圓月的“大團圓”月餅按人切塊,每人一份。對沒有回來的家裡人,家長要把屬於他的一份月餅認真保管起來,待他們回來時品嚐,故月餅又稱“團圓餅”。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閤家團圓,品餅賞月,其樂融融。

  美味可口的月餅作為吉祥物,除了象徵閤家團圓、歡聚之外,還有很多豐富的吉祥文化內涵。中秋節以月餅祭月、拜月還有祈子和求婚姻美滿之意。舊時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女子拜月的主要目的是:已婚者祈求月娘娘送子,未婚者祈求月娘娘使其婚姻美滿幸福。此外,月餅還有象徵豐年之意。中秋節正值五穀豐登的季節,吃月餅也融入了“秋祀”的因素,月餅又成了豐年的象徵,借月餅來慶祝豐年,祈望保佑來年風調雨順,獲得更大的收成。

  中秋節讓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但是你們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嗎?讓我們聽聽中秋節的傳說吧!

  很久以前,大羿到山中狩獵的時候,在一棵月桂樹下遇到嫦娥,二人便以月桂樹為媒,結為夫妻。

  嫦娥墓到了帝堯的時代,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燒焦了莊稼,烤死了草木,人民沒有了食物。同時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豖希、修蛇等妖魔鬼怪也開始危害百姓。於是帝堯命令大羿將鑿齒處死在疇華之野,將九嬰誅殺於兇水之上,將大風戰敗於青邱之澤,射掉天上多餘的太陽,殺死猰貐,將修蛇斬於洞庭,在桑林逮住封豖希。萬民歡喜,擁戴堯為天子。

  後來,大羿從西王母那裡得到了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逢蒙聽說後前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於不忍心離開大羿,嫦娥滯留在月亮廣寒宮。廣寒宮裡寂寥難耐,於是就催促吳剛砍伐桂樹,讓玉兔搗藥,想配成飛昇之藥,好早日回到人間與大羿團聚。

  大羿聽說娥奔月之後,痛不欲生。月母為二人的真誠所感動,於是允許嫦娥每年在月圓之日下界與大羿在月桂樹下相會。據說民間有好多人都曾經聽到大羿與嫦娥在月桂樹下竊竊私語呢。其實,關於中秋節的知識還有許多,讓我們一起慢慢了解吧!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中秋最美……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6

  中秋在即,遠在他鄉的我心中總是展現出了一絲惆悵,一絲思鄉的惆悵,總是會想起故鄉,想起在故鄉度過的中秋佳節。

  記憶中故鄉的中秋,天空總是藍得乾乾淨淨,絲絲縷縷的白雲輕輕繚繞,風擺楊柳,鳥兒翻飛。收穫過的大地,絲毫沒有空曠沉寂的跡象,人們在地裡忙著蛻玉米茬子、澆地、施肥。年輕人拉著漚好的青肥跑在蜿蜒的小路上,一路歡歌笑語。生產隊的打麥場上,高高的谷垛如小山般巍峨,攤嗮的玉米棒子,棒槌似的沐浴在太陽下泛著金光。三五成群的光屁股孩子一頭扎進場邊的小河,濺起大片大片的浪花,游出好遠,水鴨子一般又浮出出面,爬上岸來,蹲在橋沿上曬太陽,嘴唇子凍得紫茄子一般。

  小時候沒有電,晚上到處漆黑一片,孩子們就盼望著有月亮的日子。每當新月來臨,那便是孩子們的天下了。大家早早吃過晚飯,呼朋喚伴走出家門,到大街上捉迷藏,老鷹抓小雞,指星星過魚兒,玩抬閣、背閣、鬥拐……大家玩得樂此不彼,總是被大人們幾次三番的喊叫或生拉硬扯,才戀戀不捨的回家睡覺。

  故鄉比較偏僻,那時候人們沒有文化,天文知識懂得很少,對於月食,根本不知道是三球的關係。記得有一年中秋節晚上,拜罷月亮,我和一群小夥伴正在皎潔的月光下捉迷藏,突然間感覺月色暗了下來,抬頭一看,天空晴朗朗的,月亮卻少了小半邊,不知誰喊了一聲“天狗吃月亮了——”聽到喊聲,全村人出動了,從家裡跑出來,拿著盆盆罐罐,鏟子、勺子,叮叮噹噹地敲著喊著,一路小跑到村南,爬上一座高坡上,朝著月亮的方向猛敲大喊,那驚天動地的聲音,也許真的把“天狗”震懾了,“天狗”竟然把吞下去的大半個月亮,又一點點地吐出來了!我們看到大大的、包盈盈的、明亮亮的月亮又掛在天空,才心有餘悸地跟著大人收兵回營。

  那個時代很貧窮,但過中秋節很隆重。中秋節中午,每家都要做上一頓豐盛的午餐。女主人束了圍裙,添旺灶火,把大塊南瓜、土豆、豆莢粉條下到鍋裡,一會功夫,各種菜餚沸騰起來,濃郁的菜香隨著縷縷炊煙飄出小院,令過路的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猛抽上幾鼻子:“大嫂,做的好飯吧?好香啊!”大燴菜做好了,女主人到場邊拽籃麥秸,用磚擺個火爐,支上個鐵鏊子,烙一沓油餅,再炒些雞蛋。一家人回來了,一手端了菜碗,一手拿了油餅卷雞蛋,邊吃邊往街上走,大柳樹下找個石臺蹲下,張三李四、麻五趙六圍成一圈,邊吃邊噴套兒,那過節的喜悅和淳樸的鄉情,是當今的人們所體會不到的。

  因為晚上要供月亮,下午是女人們蒸糖餅的時間。她們把發好的白麵揉成麵糰,擀成片,把紅糖一層層夾在中間,擰成個麻花邊,中間用小碗扣成一個個圓圓的圖形,再用蓖麻刷在每個圓的中間按成許多小花,然後勻閃閃的撒上一層籽麻,把糖餅打扮的花溜溜的,再上籠蒸。蒸好的月餅白白胖胖,漂漂亮亮。但是無論孩子們口水滴流多長,母親們是不讓孩子動一動的。因為月亮是聖潔的神,供了月亮,人才能吃。

  孩子們盼望著,盼望著,天終於漸漸黑了下來,月亮露出銅盤似的大臉,月中玉兔隱約可見,女主人就忙著把蒸好的糖餅、買來的月餅,還有樹上摘的石榴、蘋果、梨,整齊地擺放在大條板裡,放在月亮能看得見的地方,放上一把響亮的百頭小炮,孩子們昂著頭,仔細揪著月亮,似乎看見玉兔的嘴還在蠕動呢!拜完月亮,女主人留出走親戚用的禮品——十六上午孩子們都去姥姥家換糖餅、送月餅,當然,姑姑家也來我們家換糖餅送月餅,這一來一去,濃濃的親情就融匯於月餅之中了——也因此只能把剩下的分給孩子們吃。我家姑姑多,分到最後所剩無幾,母親便把剩下的月餅,你半塊我半塊地分給我們兄妹。我們捨不得吃,拿著月餅用牙齒一點點刮,一點點地嚼,月餅裡邊的紅綠絲,黑桃仁,花生仁,冰糖等,讓我們大飽口福,我往往留一小塊藏起來,不讓哥哥看見,第二天再慢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