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1200字> 【實用】春節的作文1200字合集五篇

春節的作文1200字

【實用】春節的作文1200字合集五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的作文1200字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冬天,已經悄然離去;春天,正在快步走來。一年又一年,春節作為一個承上啟下的傳統節日,已經被人們關注了無數次。雖說每一年都有春節,可是每一年的春節,又是大不相同。

  過去

  打我記事起,春節是這樣的。一推開那上了年紀,吱呀作響的門,就聽到二媽洪亮的喊聲:“喲,子涵回來了!讓我看看,又長高了吧?”我穿著紅衣,戴著紅帽,被媽媽領著向每一位親戚問好。進了裡屋,只要一見到哥哥和小狗“妞妞”,我一下子就顯出了調皮的本性,和哥哥一起爬被垛,逗狗,有時甚至把妞妞抱上了床,或是摔得鼻青臉腫,但我的臉上卻綻放著笑容。“包餃子嘞!”當年邁的奶奶有點兒吃力地端著麵糰和餡走過來時,就意味著全家要開始為年夜飯做準備了。哥哥總是比我包的快,而我則不服氣地加勁包,實在急了,我們便會在炕上滾來滾去地打起來,讓一家子人笑翻了天。每當包到興致勃勃的時候,掛在樹上的鞭炮總會“噼裡啪啦”響上好一陣,偶爾還有二踢腳,炸響了比地震還可怕。於是我和哥哥便一起躲到牆角,捂著耳朵,縮著身子看鞭炮把夜空染成火紅色,異常美麗。而我們的紅褲子,早已被面粉和灰塵染的不堪入目。

  過去的春節,是熱鬧,是團圓,是其樂融融。

  現在

  這個春節則是另一種樣子。妞妞被送走了,奶奶離開了我們,家裡的羊也少了很多,大家的興趣好像全變成了打牌,談笑的聲音和牌摔到桌子上的聲音不絕於耳。我幾乎是個“牌痴”,根本不會玩兒什麼“升級”,於是去找哥哥。“別煩我,我看小說呢!”看到他被手裡比手還大的手機,緊緊粘住了雙眼,我嘆了口氣,去找姐姐們。兩個姐姐在電腦前看電視劇。看著電腦裡那些無聊的男男女女,和姐姐們令人匪夷所思的笑容,我又離開了。客廳裡還是一片吵吵嚷嚷,一張張撲克牌還在桌上舞蹈。此刻,鐘錶上的指標似乎走累了,速度比平時慢了好幾倍。“哎?還沒給壓歲錢呢!”正說著,二媽塞給我幾張錢。很快,我手裡便塞滿了紅紅的紙幣,沒有紅包,也不用磕頭,今年的壓歲錢似乎給的太痛快了,令我難以接受。回到客廳,我看到坐在沙發上的爺爺,獨自一人抱著柺杖,看著忙忙叨叨的兒孫們,臉上的皺紋組成了微笑,還時不時地瞟一眼電視裡花裡胡哨的電視節目。窗外的太陽撒進來的光像一層薄薄的,金黃的紗把他罩住,像是一尊沉默的雕像。我找來花生和糖,與爺爺一起吃,爺爺渾濁的眼裡露出點笑容:“唉,有個伴了,好啊。”不知道為什麼,我突然覺得我們兩個有點像。我們就這樣一直吃啊吃,聊啊聊,直到我都吃飽了肚子,爺爺把家裡那些近親遠親全扯了一遍,外面打牌的聲音還沒停,簡直震得人耳朵疼。最後,下午五點多,媽媽和我回了北京的家,於是這個春節我沒吃到一個餃子。

  今年的春節,是撲克牌,是壓歲錢,是無所事事。

  未來

  再過幾年,隨著資訊科技飛速發展,也許會有iPhone 10,會有windows 12,但春節呢?哥哥抱著最時尚的智慧手機看小說,姐姐捧著最靚的平板電腦看大片,大爺大媽們擠在電腦前愜意地與網友打麻將、下象棋,還不時的上微博、微信發個訊息,而我呢,也許只能在遠隔千里的海外,透過影片聊天與爸爸媽媽對話了吧。壓歲錢,全打到銀行賬戶裡了;餃子,全換成了速凍的;對聯,都換成LED屏了……。

  未來的春節,是冷漠,是高科技,是資訊世界。

  春節,從過去到現在,再到未來,一直在變化著。可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察覺得到?

  如果可以的話,我寧願在千變萬化的春節裡,選擇最質樸,最傳統的那一種——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包餃子,放鞭炮,貼春聯。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今天看看依舊擺在桌上的日曆,可能是我最近沒打掃的緣故吧,早已被一成薄薄的灰塵覆蓋了,我輕輕拭去上面的灰塵,仔細一看,卻發現,年都已過完大半了,馬上又要去獨自一人,離開家鄉,背上行囊,來一個個陌生的城市,開啟一段屬於自己的“城市”生活,不由,心中感慨萬千,眼前還依舊浮現那春節之前即將要回到家鄉的喜悅的心情以及那溫馨的場景。耳畔,總在一遍遍的迴響著火車站廣播裡工作人員發出的聲音,“各位旅客朋友們,你們好,由深圳開往武漢的動車就要進站了??”背上旅行包,拉著行李,滿載親人的期盼,朋友的囑託,踏上了回家之旅,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心中的激動與喜悅,已不言而喻,望著窗外那還在大雪紛飛中等待的人們,不禁感到深深同情與憐憫。但是,只因那些依舊在寒風中守候的人們,心中永遠的燃燒著一團熊熊的火焰,將他們那寒風吹的刺骨的痛,被融化,被分解,被忘卻,一點一滴的匯聚成一個最大的信念,那就是回家,吃上一頓年夜飯,享受家人歡聚的天倫之樂。年的地位,從來沒有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過任何的改變,年是一個集合的名詞,更是一份情感的寄託,他將所有華夏兒女,炎黃子孫的心靈在這一刻,緊緊的聯絡在一起,凝聚在一起,用他那強大的驅動力,連結成一為一個特屬名詞“春節”。他是中國人民一個的傳統民俗節日,代表著一年之際新的開始,新的萌芽,新的篇章,他帶動了千千萬萬的華夏兒女的心,無論你身處哪裡,無論你在何方,無論你是天涯還是海角,無論你是成功與否,我們華夏兒女,都會在這一重要的時刻,彼此祝福,彼此望著天上的繁星,共同祝願新的開始,只因有一個大大的“家”字,引領著千千萬萬的人,猶如漆黑的天空一顆閃亮的星光,照亮著遊子孤寂的心靈。家是什麼,家是夢開始的地方,家是心靈的港灣,家是一盞夜行人的明燈,家更是一縷細細的情絲,將親情緊緊的系在一起,家永遠的安放著我們濃濃的親情和厚重的給予。家使我們感到輕鬆,快樂,在家裡的我們甚至可以像孩子一樣的天真爛漫,我們無需顧忌,只需有愛,有情。家可以讓我們脫去的虛偽浮華的外表,流露於本真的自我,洗滌繁雜的世事,迴歸安靜的心靈,是家,是我們感動久違地溫暖,更是家,讓我們感到心靈的歸屬感。我們倚靠在家的臂彎裡,細細訴說來自於心底的秘密與溫情。千里迢迢,回家之人,在外打拼多年,多少個日日夜夜都是自己一個望著黯淡的天空默默發呆,思鄉之苦,又有誰能夠明白啊,又有多少這樣的遊子,在重複著這樣有家而不能回的尷尬局面啊,他們踏上了回家的火車,只為了家裡的父母,情意綿綿的親人,熱騰騰的年夜飯,他們的要求竟是如此簡單,以至於只是為了一餐和家人團聚的年夜飯,每每想起,總覺有些心酸,為他們這些在外漂泊的人們,送上我滿滿的新年祝福。年夜飯,承載著無數家庭的美好願望,承載著每一個在外拼搏奮鬥的家國情懷,那除夕之夜,飯菜香味的熱氣,嫋嫋升起,餘香繞樑,遊子們的心酸與苦痛,都在這一刻消失殆盡,飯桌上,家人的歡笑聲,將成為他們繼續努力奮鬥的動力,親人們的鼓勵,將那所有的不快,化為除夕之夜的禮花,升上天空,隨雲煙一起飄散。春節,將我們在這一刻歡聚一起,感受家的溫馨,愛的溫暖,有家才有愛,有了情意綿綿,繞膝之歡的家庭,才有我們健全的社會,和諧富強的國家。寫以至此,馬上又要離開自己的家鄉,不覺心生一縷寒涼,望著那寂靜的黑夜,一個人暗自嘆息啊。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春節作為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華夏大地上已經傳承了4000多年,它象徵著團結、和諧、興旺與安寧,並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文化的匯聚與交融逐漸地影響到了世界。在春節來臨的時候每個人都會有著美好的憧憬和期盼,於我來說則有著兩種界線分明的感受:“懼怕”和期待。

  “懼怕”是因為自己又老了一歲,又多了一份成長帶來的責任;期待,是因為對傳統節日和人情風俗的一次徹底迴歸。重要的是對歷史的祭奠,還有就是現代生活中繁忙的奔波間隙的一個徹底放鬆。

  也只有春節的時候,才能夠靜下心來或是“強迫”自己花一份心思去思量、去回味一下老祖宗遺留下來的風俗,去營造一種被眾人所熟悉而又陌生的“年味”,讓歷史的陽光透過縫隙灑在現代人的臉上,讓現代人那種勞碌和奔波的心有一個可以暫時小憩的驛站、有一個寄託—--那種寄託寄予在過年的鞭炮聲中、新春的鐘聲裡和新年的喜悅中…

  朋友對我說:我們都是“老人”了,開始懷舊了。是啊,一年年的勞碌奔波沉澱下來的不只有五味回憶、容顏的蒼老,還有對過去的感嘆。有人說:“春節,是一枚枚頓號、逗號、感嘆號,是對傳統、歷史的一次回眸,一聲慨嘆。”我想它更加應該是一個省略號,因為它在永不停息地在迴圈並留給了我們無盡的遐想與思考。

  當我們是孩子的時候,對於過年是那樣的期盼、欣喜若狂,因為所有的奢望在新年到來的時候都能實現,至少會得到相等的滿足;當我們與時代齊頭並進步入成年的時候,春節來臨我們不只是滿足於物質,而更加多的是心意的交流與思想的碰撞能夠得到平衡;當我們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後,責任和義務無形中成了生活的主旋律,特別是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也許會為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個舒適的'居所、一種幸福的生活而不知疲倦地奮鬥著,但有一種美妙的感覺千百年來一直在傳承那就是“團圓”,因為它是生活永恆的主題,春節則無疑成了最大的載體。

  春節時大家談論最多的話語中還有一個叫作“幸福”的詞彙。它簡單明瞭又與眾不同,它觸手可得又遙不可及,因為幸福的參照物很多,可以選擇與別人比或與自己比,可以選擇與自己的過去比或與自己的未來比。有這樣一個笑話說:一個偏遠山區的農民講自己的理想,說如果有一天他當了村長,全村的糞就由他一個人拾。他的幸福就是這樣的簡單,於別人也許會笑他,但是於他來說那真的是幸福的。生活中幸福的事兒很多,如果你用心留意你會感覺到它簡單真實的存在著:一次與家人的牽手,一次在發生衝突時的微笑面對,一種家人期盼你回家的眼神,或是當你風塵僕僕回家時能吃上一口熱氣騰騰的飯,它不一定是美味佳餚但那一定是幸福的。有的人卻一生從未感覺自己幸福過,因為他的思想里老是在拿自己與別人相比,與時代相比,和自己較勁,

  無論擁有的再多都會沮喪,不會去感知已經擁有的幸福。

  其實,幸福只是一種心理的感覺,不分國界、不分年齡,它更加與收入和物質、環境條件無關,它只是一個人對幸福的理解。我相信幸福是可以傳染的,幸福是可以擴大的,只要你用心去細細體味,屬於你的幸福一定在那裡等著你。

  人情世故,在春節的時候一一兌現,不管是誠心的還是違心的,總之都是陪著笑臉,給聚會一個理由;給求人辦事一個理由;人們在短短的時間裡對人情倫理進行了一次修補,對自己進行一次洗禮,給自己一個新的定位,感受自己的幸福,企盼美好的未來。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湖北團風人春節第一餐喝雞湯,象徵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有希望的後生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秭歸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諧音百好以圖吉利。荊州、沙市一帶,第-餐要吃雞蛋,意謂實實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個煮得很嫩,可透過蛋白見蛋黃的荷包蛋,意即銀包金,金纏銀,得金得銀。

  武昌以正月初四為新婿賀年,新女婿回岳家,必須忍受岳家人的戲弄而不得動怒。黃陂拜年的順序為初一拜本家、初二母舅、初三回岳家。家有親喪者,必以籃紙寫一服字貼在門口,謝絕賀年。

  孝感

  孝感位於江漢平原,但節令習俗與鄂東北大部分地區基本一致,卻也獨有趣味。

  大年初一早起,人們先拜天地、家神、尊長,然後出門拜年。拜年是不問親疏的,稱為拜年無大小。家中來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餈粑相待。俗語有拜年拜節,餈粑發裂。拜年一般拜到初三、初四為止。

  這裡的人們還有以初一這天聽到的飛禽叫聲來判斷新年的生產情況的習俗。五更鳥先叫就宜於養鴨;鵲先鳴宜於養雞;天亮時麻雀噪飛就是豐年;人們還認為初一聽到狗群吠不是好兆頭。

  除夕之夜12點的時候,各家要把一個做好的金元寶模型送到門外,代表在新的一年裡會招財進寶

  大年初一、初二這兩天人們不掃地、不汲水甚至不動火,飯菜都預先弄熟,稱為壓歲。初三才開始挑水,並在井池邊燒紙錢說是買水。門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燒掉,俗諺說:初三燒了門神紙,各人尋生理。新年伊始,舉筆寫字時,在過去要先用紅紙寫一幅新正舉動蛇筆,萬事大吉利的話貼在牆上。

  正月十五是春節的高潮,鑼鼓敲得震天響,沒有鑼鼓或鑼鼓少的時候,人們把鐵罐子也當成鑼鼓敲。所以孝感民間有正月半敲鐵罐的俗語。

  龍燈會是孝感民間正月十五節慶活動的中心。人們一般從初八開始扎龍,還扎獅子、綵船、竹馬、高蹺、平臺等樣式。正月十五這天男女老幼同遊同樂,唱各種彩詞。採蓮船走村串戶,見到什麼人家就唱什麼詞,例如老者添壽、少者安寧、家事如意、四季大平、五穀豐登、鹿鶴同春、七星轉鬥、八仙臨門、久久富貴、十福大全等祝福的吉利語。

  元宵之夜,孝感當地還流傳著請七姐、問年成和乞巧的習俗。七姐當地叫做張七姐,傳說是玉皇大帝的第七個女兒,她最心靈手巧,且心地十分善良。一天,七姐得知丹陽境內(今孝感)有一年輕人姓董名永,因家貧無錢安葬死去的父親,只得XX為奴。七姐深受感動,私下天庭與董永結百年之好,在大槐樹下成就姻緣。可惜作媒人的大槐樹一時高興,把百年好合說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六姐只有百日緣分。七姐用巧手金梭織出了10匹錦絹贖出了董永,準備整治家園恩愛白頭。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宮,七姐不得不忍痛飛去。她的織布校化成了飛梭石,織機留在了人間,人們在夜深人靜時仍能聽到咔喳、咔喳的織機聲。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著盛裝的姑娘聚集在飛梭石旁,手捧針線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后,還要詢問年成好壞、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此外,有的人家用糯米粉作成鵝蛋形狀,讓孕婦燒鵝卵以佔生男生女。卵裂就兆生女,卵起小疣子兆生男。

  當地民間還傳說正月十五晚上是老鼠嫁女的日子,人們不能在家裡喧鬧。婦女要在床下點一盞麻油燈,邊拜邊說:請紅娘子看燈。據說這樣,一年就沒有臭蟲騷擾了。人們還用竹籃從屋上拋過去佔棉花豐歉。仰則主豐收,僕則歉收。

  另外,孝感地區還有一個有趣的習俗,五更時,人們用火照慄、梨等果木,邊照邊用刀斧敲打樹幹。一人邊敲邊問:結不結?一人在旁邊應道:結!據說這樣做新的一年裡就會果實滿枝頭。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5

  過春節了,孩子的臉上露出了春節特有的快樂,大人們一年的勞累得到了安撫,春節是多麼重要的節日啊!

  走在有濃郁春節氣氛的大街上,到處張燈結綵,每棵樹上掛滿了大大的紅燈籠,市場裡熙熙攘攘的人群都穿著厚厚的棉襖,嘴和鼻子前有一絲白氣慢慢的上升。市場裡的人手裡都提著年貨、拿著鮮花、捧著桔子樹、抱著娃娃,場面熱鬧極了,臉上都掛滿春節到來的喜訊。

  回到家裡,鄰居一家三口都在搞衛生,媽媽忙著對我說:“襯現在得閒,我們也開始打掃一下里屋吧!”我會意的點了一下頭,媽媽給我一對乳膠手套和毛巾,接著我們倆就熱火朝天的幹了起來。先抹門,後抹窗,不一會兒我和媽媽就把整個房子裡屋外屋都打掃的一塵不染,這樣更加能顯示出新年新氣象的習俗。年三十早上我們要把去年所有的春聯和福字都撕下來,貼上新買的,這叫除舊迎新。晚上,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年飯,在外打工的人也要會到家裡,團年飯裡會有很多菜餚,還有飯要多煮一些,留下一寫剩飯過年,這樣寓意年年有餘,每年都有吃不完的飯。

  年三十晚就是舊年的最後一個晚上,所有人都要守歲,不能睡覺除了小孩和老人,守到新年到來。早上我們一家大小就要去走親戚,到親戚家裡拜年,當然親戚來會來我家所以就要安排幾天去親戚家,還要有幾天要待在家裡招待親戚朋友,春節之後還有元宵節,元宵節的主角就是湯圓了,湯圓意味著團團圓圓。

  春節代表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民風民俗,春節在中國人的心中有著不可缺少的地位。感謝:對接受別人給予的或提供方便、恩惠,用言行表達謝意。

  感謝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當有困難時,別人來幫助你,你就要感謝他;又或者是在收到禮物時;還有可能是在別人給予你經驗,讓你以後的生活更加美好……其實,感謝不是現代社會中的專利,早在古代,我們的老祖先就總結出了這樣的道理。如:《宋書·庾登之傳》:“登之與晦俱曹氏壻,名位本同,一旦為之佐,意甚不愜。到廳牋,唯雲‘即日恭到’,初無感謝之言。”還有《水滸傳》第四一回:“感謝諸位豪傑不避兇險,來虎穴龍潭,力救殘生。”我們感謝父母,感謝他們給我們生命和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我們感謝老師,感謝他們教給我們知識;我們感謝摯友,感謝他們給予我們美好的友誼。

  感謝是一種財富。我們要牢牢把握住這種財富,並讓它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這是精神上的財富,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財富。這種財富是純潔的,是不可玷汙的,它可能隨著一些原因漸漸讓人淡忘。可是一旦我們意識到了,注意到了,就一定要把它抓住,讓其成為自己一生中最大的財富。感謝是一種精神。它既需要先天的賦予,也需要後天的塑造。我們要努力學好這種精神,直到擁有它,讓它成為生命中的“先天性”和“習慣性”。除了這些,我們還要傳達這種精神,讓這種精神在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永遠存在。

  感謝是一種魅力。它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向世人展現出人性中最閃耀的一面,它還能感染我們身邊每一個人,它是民族的瑰寶,永垂不朽。它是一顆最大克拉的鑽石,永遠閃閃發光。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是老祖宗教導我們做人的準則,也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當然,幫助別人並不是想得到回報,是出於做人的本能和德性。但是作為需要幫助又得到了幫助的人,千萬不能忘恩負義。你沒有能力湧泉相報不是你的錯,但你必須要做到兩點,一要銘記心間,二要做到感恩。

  同學們,讓我們學會感謝吧,一句簡單的“謝謝”對於我們來說並不困難,但它能給人財富上的贊助,精神上的支撐,魅力上的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