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自我評價> 工作與休閒自我評價範文

工作與休閒自我評價

工作與休閒自我評價範文

  工作和休閒存在相互替代的關係,在一定的可自由支配時間內,勞動時間越長,休閒時間就越短,反之亦然。在現代社會,增加休閒時間是一個全球運動,也是現代化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加班加點在有些地方具有“普通性”。長期超時工作,已經嚴重威脅到人們的身心健康。當工作的壓力直接威脅到人的身心健康時,工作的意義又是什麼呢?在關注經濟增長速度、關注人們收入提高的同時,是否更應該關注人們快樂指數、幸福指數的提高?而關注快樂指數、幸福指數的提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關注和實現人們工作與休閒時間的平衡。

  平衡工作與休閒時間的比例

  自從1886年5月芝加哥的工人反對一天工作10-12小時工作制而為爭取8小時工作制掀起罷工浪潮起,人們開始尋找和實現工作與休閒的平衡。國際勞工大會為了縮短勞動者的工時,先後在1919年國際勞工大會透過的第一號公約中規定,工業企業工作時間一天不得超過8小時,一週不得超過48小時;在1935年,國際勞工大會又通過了《關於一週工作時間縮短為40小時的公約》。從此,8小時工作制得到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普遍確認。後來,發展中國家陸續實行了5天工作制。我國在1995年開始實行了一週5天工作制。整體上我國公眾普遍享有的國家法定假日全年為114天(發達國家大約為150天),這意味著人們有1/3的時間是在休閒中度過。

  但是,,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工作時間與休閒時間的平衡還沒有真正實現。據去年底美國AC尼爾森市場研究公司透過對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菲律賓和越南等46個國家居民的調查報告顯示,“更好地均衡自己的工作和休閒時間”成為了全球被採訪者新年願望的第一位,而避免人際關係的危機、更多地鍛鍊身體和增加薪酬等排在其後。可見,平衡工作與休閒時間的比例,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只是一個願望,還沒有真正實現。

  工作應有興趣有目標有節制

  世界上不工作的人很少,但不懂得工作的人很多。要懂得工作,就要對工作有興趣、有目標、有節制。

  首先,工作要有興趣。興趣是工作的動力。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掌握某種事物並經常參與該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有的人對社交性、文藝性、多樣性的工作有興趣;有的人對持久細緻的工作有興趣;有的人對有條不紊、刻板平靜的工作有興趣,等等。美國著名職業指導專家霍蘭德將職業選擇看作是一個人人格的延伸。他認為,個人的人格與工作環境之間的適配和對應是職業滿意度、職業穩定性與職業成就的基礎。他將人類大致區分為六種型別: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和傳統型。霍蘭德強調,人們對某種職業型別感興趣,就會對這種職業活動表現出肯定的態度,在工作中就會調動整個心理活動的積極性,從而努力工作,事業成功。因此,興趣是成功的一半。

  其次,工作要有目標。無論做任何一種工作,都要有一個十分明確的目標。因為,這樣可以幫助人們克服周圍環境的干擾,從而集中自己的精力。要想避免工作中的挫折,少經歷工作中的打擊,我們也只有儘量縮小目標的範圍,把力量和精神集中到一個目標上,這樣才能集中人生的“優勢兵力”,去戰勝工作中的挫折。同樣,如果長期感受到壓力過大,就要重新評估自己的目標,如目標過高,就應調整目標,使自己的目標與能力相符。應經常問問自己,“是工作為了生活,還是生活為了工作。”工作有目標有助於人取得成功。

  再次,工作要有節制。知識經濟的到來,以微電子為代表的技術革命擴大和改造了人類的生活空間,有效地實現了時間資源的'節約。一方面,人們工作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人們擁有更多休閒時間,開展多種多樣的休閒活動。但是,由於資訊、知識的無限性特點,人對客觀事物的運動狀態和方式的認識是不完全的,這種不完全性主要因為:一是由於人的認識能力的限制,其中包括人的感知能力、思維能力的限制;二是資訊的絕對滯後性所限制,事物總是在不斷髮展,不斷變化,人類面臨的客觀世界日新月異,已有的資訊集合不可能對將要發生和發展的事物作出全面的描述和反映;三是成本———效益原則要求人們要有目的地選擇資訊,掌握和使用資訊是要花時間、精力和金錢的,必須要考慮它的效益。由於以上這些特點,現代人,尤其是具有“三高”(高學位、高職位、高收入)的精英階層,工作時間不但沒有縮短,反而有加長的趨勢。這些精英階層的競爭力一方面來自資訊資本、知識資本。而資訊資本、知識資本消耗快、儲備慢,他們不但要投入大量的時間一邊工作一邊補充,另一方面還要應對群體的內部競爭。這樣,工作時間自然會延長。因此,必須明確每天8小時、一週40小時的法定工作時間,其它為休閒時間。為此,工作要有節制。

  休閒應有科學有文化有個性

  休閒是自由支配的個人活動。休閒時間是為滿足勞動者全面發展而消費享受的時間,是全面提高勞動者的文化知識水平、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時間。所以,休閒應有科學、有文化、有個性。

  首先,休閒應有科學。休閒的功能之一是勞動者利用一部分休閒時間來享受生存資料,恢復在勞動中消耗的體力和腦力,也就是利用閒暇時間來休息和消耗部分產品。但據調查顯示,我國相當多的一部人休閒方式過於簡單,“看電視”、“上網衝浪”等仍是主要休閒方式。缺乏規劃性和選擇性,在勞動中消耗的體力和腦力得不到恢復。因此,休閒應科學、合理,建議建立科學合理的評估標準,對休閒時間的利用率,休閒方式和勞動力恢復程度作出科學的評價。

  其次,休閒應具有文化。休閒的一個功能是勞動者利用一部分閒暇時間學習知識和技術培訓,提高知識和技能。休閒應有休閒文化。休閒文化是一個複雜而***的系統。倡導進步的、高尚的、健康的休閒文化,能夠促進人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倫理觀,能夠推動社會健康發展;而消極的、落後的、封建的休閒文化,對人們起腐蝕作用,阻礙和制約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因此,應倡導和建立先進的休閒文化。目前,尤其是勞動者要增加學習知識,閱讀報紙、書籍的時間。

  再次,休閒應有個性。休閒的另一個功能是個人自由支配時間,休閒時間可進行個性的文化娛樂活動,在精神上得到美的享受。應根據個人的不同需要採取不同的休閒方式。如對不同性質的工作疲勞,應該採取不同的休閒方式:由於身體肌肉勞累而引起體力疲勞,消除的最佳方式是睡眠以及聽音樂、聊天、下棋等;由於長時間用腦引起腦的血液和氧氣供應不足,腦細胞的生理功能下降而產生的疲勞,消除的主要方法是適當的體育或娛樂活動等;由於受到強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引起的疲勞,消除辦法是加強修養、廣泛閱讀、找心理醫生等。總之,休閒是個性釋放,休閒是自由選擇,休閒是活出一個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