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總結> 工學院的工作總結

工學院的工作總結

工學院的工作總結

  一、工作總結

  進一步建立健全體制機制,規範管理。一是取消原來的六個工作委員會,實行校長辦公會制度。建立後勤辦公會制度,成立後勤集團公司,後勤辦公會由分管後勤副校長受校長委託召集,對學校後勤日常管理及各項工作進行研究和佈置,重大事項提交校長辦公會研究。二是校領導深入基層,加強對二級單位的聯絡,制定完善了校領導接待日製度,進一步拓寬學校領導與廣大師生員工的溝通聯絡渠道。

  走應用型本科教育發展之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取得突破。組成考察團,先後奔赴廣州、汕頭等地14所院校和4家企業實地調研。之後,幾經專家論證研討,不斷修改完善,制定了科學合理的原則性指導意見,設計了面向本科層次的可行有效的.推進方案,並確定了七個專業作為改革試點專業,制定科學可行的試點專業改革建設方案。與此同時,積極籌備建設6個實訓中心,為改革發展做好充分準備。

  組織部署民族預科教育綜合改革,民族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一是完善組織機構。成立了民族工作處和民族教育學院三分院;成立迪裡努爾輔導員工作室,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籌建民族教育研究所,從民族學、人類學等多個視角開展研究,促使民族教育發展升級,切實提高民族教育人才培養質量。二是明確了民族教育改革指導思想、目標和定位,透過多次研討與論證,制定了《南昌工學院民族預科教育綜合改革方案》。三是制定《民族預科教育分層分類教育方案》,在文理科分科的前提下,以同一或同類目標院校為標準,結合目標院校及學生的需求,把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提供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課程選擇方案。

  加大教學科研工作力度,學校內涵建設更上一層樓。一是調整、建立健全組織機構。撤銷教務處、科研處,合為教學科研處,成立高教研究室,搭建科研平臺。二是對大學語文、大學物理、大學計算機等基礎課程實施分層教學,使得各層次的學生都能愉快地學習,學有所得。三是加強學術交流。一方面,積極開展“贛江講壇”及“學術講座月”專項活動,共邀請了13名校內外知名專家來校開展學術講座,進行學術交流。另一方面,堅持“走出去”。主動爭取主管部門對我校科研工作的支援,組織相關人員前往南昌大學等兄弟院校開展科研學習、交流活動。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師資質量與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一是積極推進薪酬改革,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南昌工學院薪酬改革方案》,提高教職工待遇。二是制定了《南昌工學院輔導員職級晉升辦法(試行)》等辦法,完成了對現有輔導員首次定級。三制訂了《南昌工學院師資隊伍建設實施方案》,積極引進應用型人才。四是想方設法解決師生員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利用公租房架空層恢復建立“職工之家”以及其他一些師生文體活動場所;為各二級學院教研室新增了33臺空調;投資新建了1000餘套公租房,並配置基本傢俱;制定實施了“溫馨工作餐”計劃,解決了教職工用餐難問題

  積極建立和諧校園,最佳化育人環境。一是認真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民務實清廉樹形象、轉作風、構和諧。二是加強綜治維穩工作,修改制定相關制度檔案,定期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消除安全穩定隱患。加強重點單位的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盲區和死角區域影片監控系統建設,加強校園機動車輛管理,取締關閉校園網咖。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加強學校北門口綜合整治工作。成立網路管理中心,加強網路輿論監控與引導,及時疏導解答學生疑問,封堵不良資訊,淨化校園網路環境。二是提升校園文化品位,最佳化育人環境。為校園道路和景點命名,規範各類標識標牌,完成視覺識別基礎和應用系統設計與推行。順利完成民族教育十週年“六個一工程”工作,做好宣傳活動,以此為契機,提高學校文化品位。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打造精品社團,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二、201x年工作要點

  (一)啟動本專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工作。

  成立改革領導小組,制定實施7個本科試點專業培養方案,並根據各試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相配套的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將任務落實到課程課堂,設定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材體系、課堂教學方式、專業技能和崗位技能,建立檢查和質量保障體系,人才培養目標計劃落實到人頭。

  (二)全面推進預科教育改革。

  啟動實施《南昌工學院民族預科教育綜合改革方案》,凸顯民族特色,進一步提高民族教育教學質量,尤其是強化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三)加強實訓中心建設。

  成立校實訓中心建設領導小組,以六大實訓中心建設為重點,按照已定規劃方案,力爭201x年底之前各實訓中心基本完工並投入使用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為學校兩大改革提供硬體支援。

  (四)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強化隊伍建設。

  成立教師隊伍建設,圍繞我校“兩大改革”,制定實施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計劃,打造一支以高階人才領軍、碩士研究生為主體的800人左右的優質師資隊伍;並以薪酬改革為龍頭,理順人事編制與管理;開展“教風學風建設年”活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五)加強專業建設,強化教學科研工作。

  一是根據學校現有資源和社會人才需求,進一步壯大學科專業群。重點推進專業基礎課教研室建設,理順教研室設定,打造特色專業。二是調整高教研究室,加強教學研究,設立教改立項;加強教學研究,力爭在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上有突破,全面提高教學效果。三是加強教學工作量化考核機制的研討和建設,擴充教學指揮中心的覆蓋面和功能,實現教學影片監控全覆蓋,引進慕課等新型資訊化教學方式和手段,進一步提高教學管理資訊化的水平和質量。

  (六)把好人才培養的“進出口”關。

  一是以招生計劃投向為導向,著重最佳化生源的地域、學科、本專科、高低分結構,使招生層次、地域分佈、民族構成更趨合理化。二是以首屆本科畢業辦為重點,實行“老師負責制”, 加強畢業設計與實訓就業指導,把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工作與教學改革工作結合起來。

  (七)以落實省廳17條意見建議為抓手,構建良好的育人環境。

  一是要深入貫徹落實強衛書記和鹿心社省長批示精神,嚴格按照省廳17條意見建議,逐項落實,切實改進和加強我校學生尤其是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二是成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部,進一步加強以兩課為核心的基礎學目的建設,制定系統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組,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三是加強綜治維穩工作,深入推進“兩聯兩幫兩帶”工作,充分發揮黨員和團學組織及學團骨幹作用,以中國夢引領方向,推進校風學風建設,構建和諧校園。四是以服務為宗旨,加強後勤集團建設,提高後勤服務與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