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團建工作總結範文
在團區委和街道黨委的正確指導下,XX區羊坊店街道團委結合地區實際情況申報了黨建帶團建試點單位。上半年街道團建工作以“黨建帶團建”為統領,以實現“兩個全體青年”為目標,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改革創新精神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團建工作,紮實推進地區基層團組織建設,進一步提升了地區團工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為實現共青團工作新的飛躍打下了堅實基礎。
一、地區兩新組織建團工作基礎情況
羊坊店街道地處海淀最南端,與豐臺、西城相鄰,轄區內國家機關和部隊大院較多,沒有高等院校,中小企業比較分散,流動人口聚集等狀況,導致羊坊店街道地區的青年分佈呈現以下特點:地區的青年大部分集中在轄區的國家機關、國企和部隊大院,這些單位基本都有團組織。其次是轄區內非公企業中的青年,羊坊店街道地區非公企業規模大的不多,而且比較分散,這部分青年是今年建團的重點。還有相當一部分青年是活躍在地區各類商業、餐飲和市場等行業的流動青年。針對地區的青年分佈狀況,羊坊店街道透過以服務帶團建的方式逐步開展以下團建工作:
1、透過“黨建帶團建”促進基礎調查,確定工作思路。
“黨建帶團建”是使共青團工作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永葆生機活力的生命線。在開展企業團建的工作中,共青團人力、物力有限,必須依靠黨組織的強大輻射作用,發揮黨務工作站和黨務工作者的作用,充分利用黨建工作的良好基礎,開展團建工作。由此街道團工委研究制定了“黨建帶團建、團建促黨建”的工作思路。羊坊店街道的團建工作在黨組織的大力支援下,借鑑了黨組織基礎調查的成果,利用樓宇黨務工作站發放調查問卷等形式對轄區的非公企業進行了摸底調查。目前發放的350份捲回收了88份,經調查轄區內共有商務樓宇18棟,非公企業350餘家,其中規模以上的非公企業35家, 其中已經建團的5家,團員(28歲以下青年)三人以上的單位28家,下一步我們將對28家未建團單位逐一核實,聯絡建團事宜。
羊坊店街道的團建工作得到了街道黨工委的大力支援,為切實開展樓宇黨建,加強樓宇內青年的組織和服務,羊坊店街道將依託樓宇黨建工作站,在部分樓宇設立青年工作站試點。青年工作站建立後將以開展各類青年活動和服務為基礎,逐步掌握樓宇青年的基本情況,推進樓宇聯合團支部的建立,並協助樓宇團支部開展各類團建工作。6月底,羊坊店街道將在恩菲大廈掛牌成立地區第一個樓宇青年工作站,他不僅作為樓宇團支部的前身,還將服務物件擴充套件到35歲以下的青年。工作站的建立為樓宇團建提供了人力物力的實體支援,為開展樓宇團建工作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2、多渠道交流溝通,進一步加強與企業的緊密聯絡
在非公企業建團離不開企業的支援,羊坊店街道除了透過黨組織瞭解企業情況,還透過工會組織瞭解了地區部分非公企業的基本狀況,保證了在前期基礎調查的工作中掌握了較翔實的情況和資料。下一階段街道團委將針對重點單位登門拜訪,與企業業主促膝交談,宣傳團組織組建相關政策,主動聽取企業主的意見和要求。同時,街道團委將積極參加黨工委和工會組織的企業主座談會,加強與企業的.聯絡,透過開展各類活動,增加與企業的交流。
3、結合青年實際需要,為他們提供各項人性化服務
在與樓宇團員青年們的交流中,羊坊店街道深深的感到,沒有活動、沒有服務,共青團的價值和作用就很難顯現出來。團建工作不能因為建團而建團,其根本目的在於團結青年,更好的服務青年。在開展樓宇團建工作的同時,羊坊店街道將積極謀劃各類適宜樓宇青年特點的服務和娛樂活動,如青年交友會、青年創業培訓、桌遊比賽、等。羊坊店街道還將已經建立的團組織納入到地區青年聯誼會的不定期的各項活動中,促進樓宇青年與地區其他單位青年之間的交友和交流。只有透過各類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青年團員,把團員青年團結在團組織的周圍,才能有力促進樓宇青年自發的參與到團建工作中來。
二、羊坊店街道地區開展兩新組織團建的優勢與困難
今年適逢街道開展樓宇黨建創新,街道投入了大量的財力、人力,在地區的19個樓宇建立的黨務工作站,專門在商務樓宇裡租用了辦公室,配齊了辦公裝置,並街道自己出資聘請了黨務工作者,專門負責黨務工作站的工作。羊坊店街道的團建工作可以藉此良機,以黨務工作站為平臺,開展樓宇團建工作。羊坊店街道的團建工作,也得到了街道工委領導的認可支援,特別是樓宇青年工作站的建立,將大大促進樓宇團建工作的開展。這是開展團建工作最大的優勢。其次,羊坊店街道地區青聯工作開展的良好勢態為開展兩新組織團建工作提供了可以借鑑的經驗。兩新組織的團建也是聯絡企業青年的一種形式,與透過青年聯誼會聯絡地區青年有相似之處,羊坊店街道的青聯單位中有些就是非公企業。所以幾年來透過地區青年聯誼會開展各類活動有效地吸引青年、聯絡青年和服務青年的經驗做法都可以應用到團建工作中來。
開展兩新組織團建是共青團基礎工作擴充套件,他不同於以往的聯絡已有團組織,在新形勢下要保障團建工作穩步發展還要充分考慮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在工作的過程中發現,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競爭角逐中,很多非公有制企業對黨組織和團組織的組織延伸覆蓋,還存在著顧慮和不理解。個別企業甚至對非公團建有所牴觸。非公企業團建工作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這就要求上級團組織要在主流媒體中加強共青團工作的宣傳,消除企業主對團建工作認識存在的偏見和顧慮。同時減少各種反覆和重複的調查,減少企業額外的工作負擔。
二是在團建過程中對於團員身份的確定一直是個難點。很多企業中的青年和流動青年其畢業後檔案存放方式不一,團關係也沒有延續,有的團員證也在老家或者找不到了,在團建中對於團員的認定就沒法統一界定,只能根據情況靈活掌握。有的單位對團建工作不支援就直接說是沒有團員。所以目前在工作中,不嚴格界定團員身份,只要是符合年齡的青年,都歡迎參加羊坊店街道的活動。
三是隨著社群、樓宇的團建工作不斷開展,地區各項活動和日常的團組織活動工作量不斷加大。要切實將非公企業和兩新組織中的團員和青年凝聚起來,必須透過定期和不定期的活動,讓青年們感受到團組織的活力。根據不同的人群要開展不同的活動,對於流動青年和樓宇青年更要將服務和活動送上門,這樣緊緊依靠每個街道一名團幹部的力量是不夠的,最好能在樓宇中設定專門的團幹部,或者給樓宇中的兼職團幹部一定的待遇或補貼,以保證團建工作持續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