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京韻大鼓演唱會觀後感

京韻大鼓演唱會觀後感

京韻大鼓演唱會觀後感

  春節前夕在天津舉行的京韻大鼓專場演出老、中青三代演員同臺獻芝,各展其能,妙樂盈耳,音韻醉人,群情激動,掌聲如雷。在觀眾席上,我作為一個京韻大鼓老演員,沐浴在這親切而又熱烈的氣氛中,不由得撫今追昔感慨萬千。

  “京韻大鼓”顧名思義,似乎應該是北京的產物,但據我所知它卻是從天津發展起來的。大約一百年前的宋五、胡十、霍明亮這三位老前輩,可以說是京韻大鼓的奠基人。他們都是河北省舊河間府一帶唱長篇怯大鼓書的藝人,在天津跑碼頭賣藝。根據當時聽眾(水手、碼頭工,手工業者和士兵等)流動性較大的特點,改為以唱短段為主,並且唱響了。當時這三位藝人各有千秋,成為鼎足之勢。宋五先生帶點天津口音,稱為“衛調大鼓”,而胡、霍兩位的則稱“京調大鼓”。基本曲調一樣,但在唱法、風格和所唱的故事內容上有所區別:宋五先生在敘事和抒情上很有工夫,唱得文而且穩,字真韻美,有真實感;胡十先生唱得俏皮輕鬆,擅長幽默風趣的段子,趣味性強,引人入勝;霍明亮的唱段,氣派莊嚴,頗有“黃鐘大呂”之勢。

  劉寶全先生是宋五先生的.徒弟。開始,他除了給宋五彈琵琶外,也給胡十、霍明亮彈過弦。三位老先生的東西,他都學了不少。宋五去世後,劉寶全放下了弦子,由宋五的另一位弦師韓永祿先生給他彈,他開始唱大鼓了。這一唱,可以說是一鳴驚人。他不僅能唱宋五所獨有的《子期聽琴》、《宋江坐樓》、《趙雲截江》等段子,也能唱胡十的《大西廂》和霍明亮的《單刀會》、《李逵奪魚》、《楊志賣刀》、《戰長沙》等段子。開始他用過《衛調大鼓》這個名稱,後來也改叫“京調大鼓”了。他口齒清晰,嗓音脆亮而又回潤,氣力好,有內工,兼採三家之長加以提煉加工,創造出一種優美獨特的唱腔——劉派。

  胡、霍離開舞臺之後,又出來了白雲鵬和張小軒二位先生。白雲鵬先生自知嗓音不如劉寶全,便在唱法和曲調上較多地吸收胡十先生的東西,在板身上給予發展,後來自成一派,是為白派。張小軒先生嗓音雄厚,氣力好。嘴裡有勁,他吸收了霍明亮《單刀會》、《斬蔡陽》、《戰長沙》等段子的唱法,又不專學霍,後來也自成一派,稱為張派。這樣,白派,張派和劉派一起,又形成新的鼎足之勢,而劉派始終居於首位。此後不久,就有了唱京調大鼓的女藝人,我學藝時聞名的有黑姑娘(曹桂喜)、白姑娘、更姑娘,這三位如果活到現在大約都一百多歲了。她們都是在北京學藝、在天津唱出名的。後來學唱京韻(京調)大鼓的女演員越來越多,到解放前後,男演員倒沒有幾位了。其中大多數學的劉派,學白派的只有閻秋霞等幾個人,學張派的也只有張金環,劉小峰兩個,這樣就給劉派大鼓增添了聲勢,劉寶全先生在曲藝界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大了。

  在這次專場演出中,我們高興地看到駱玉笙、孫書筠,閻秋霞等老演員更加煥發了藝術青春。林彪、“四人幫”雖然奪走了她們十幾年寶貴的歲月,卻摧毀不了她們的革命意志。特別是駱玉笙同志六十七歲高齡登臺,嗓音洪亮,氣力充沛,依腔貼調,繪聲繪色,技巧純熟,更見功夫,這實在是個奇蹟。更值得高興的是,一大批中,青年演員,伴奏人員已經成長起來,其中不少人具備了接班人的條件。希望我們的中、青年演員繼承老一輩藝術家刻苦學習、勇於創新的精神,也應該有自成一家的抱負。要去掉“驕”、“嬌”二字,嚴格要求自己,苦練基本功,努力攀高峰。我還是那句話:“功夫,是練出來的;好,是唱出來的。”祖國需要我們,人民需要我們。努力吧!同志們,在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新長征中敲起鼓板放聲歌唱,歌唱我們偉大的新時代,歌唱我們偉大的黨、偉大的人民,讓我們民族的京韻大鼓藝術之花開得更茂盛,更鮮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