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的春節作文
台州,浙江省省轄地級市,地理位於浙江省中部沿海,東瀕東海,北靠紹興市、寧波市,南鄰溫州市,西與金華市和麗水市毗鄰。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台州的春節,歡迎閱讀!
台州的春節作文1
各地過年的風俗各式各樣,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年俗。我的外婆家台州的春節風俗非常隆重和有趣。
在臘月二十三那天,大家就開始忙碌了,家家戶戶要進行大掃除,連最角落裡的一小顆灰塵都不放過。搞好衛生後,接下來的幾天大人們就忙著準備過年吃的東西,殺雞買肉,做凍米糖、做年糕、磨豆腐到了二十九,就算是正式過年了,在那一天,每人都要吃大圓子,表示團團圓圓。大圓子和包子很像,不過外皮是糯米粉做的,上面還開了一個口子,便於蒸熟得快一點。除夕那天,一吃過中飯,各家各戶就忙著祭祀了,先擺好臺子,放上豬頭、整隻的褪好毛的公雞、年糕、碗筷,酒倒得滿滿的,兩邊還點上紅蠟燭。首先謝年、祭天,感恩能平安健康地過完一年。再燒一大桌菜,祭祀祖先,對他們表示懷念和感謝。吃過晚飯以後,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零食看春節聯歡晚會,小孩子還可以拿到壓歲錢。
第二天,就是新的一年了,天還沒亮,鞭炮聲就響得讓人睡不著覺。大家先放開門炮,又擺起臺子,擺放上清水、米飯、水果,點上香和蠟燭,進行新年祝福、祈禱。小孩子們穿上新衣服,跑來跑去互相串門,熱鬧極了。
台州的年俗真是隆重有趣!同學們,大家都來說說,你們老家的春節風俗是怎麼樣的?
台州的春節作文2
台州雖然地域不大,各地可不少:俗話說,三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
椒江
日,家家戶戶貼春聯,門口設香案置糕果,具香燭供神,以祈一歲平安。忌掃地、汲水、乞火併動針剪刀斧。男女老幼,均穿新衫新履,成群結隊去神廟景區燒香、遊覽,燃放爆竹。早晨,均以粽子、湯圓或年糕為食,糕取步步登高、湯圓取團圓之意。廠家停工休息,商店停止營業,僅少數服務性行業例外。人們相見拱手互道恭喜、發財、新年快樂等吉利語。郊區農民成群結隊進城遊覽活動或探親訪友。幼輩男女,對長輩行拜年之禮。解放以來,各文藝體育組織於節日之際舉辦各種比賽活動,以豐富群眾生活。
路橋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臨海
春節一般從正月初一到初八止。張家渡民間流傳的“拜歲過上八,清湯嘸得喝”就是這個意思。大年初一天未亮,炮仗連天響。天亮後,各家插燭焚香燒紙錢,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大年初一的早餐,以前城關吃湯圓,東鄉都吃,沿海漁鄉則吃“長壽麵”,西北鄉山民有的吃豆腐粥。杜橋、上盤等地,初一的早飯男人燒,習慣吃“菜頭飯”。初四,民間備牲醴、燒紙馬貼新“灶司”,稱“接灶神”。正月活動正式結束的,還應該是過了正月十四:因為人們“鬧花燈”、“接財神”,財神出街後宣告結束。
溫嶺
立春節氣到來之前,溫嶺各家各戶都要舉行謝年活動。祭祀用的供品有:黃豆、筍乾、米麵、腥氣魚。除此之外,還要豬頭一個、雄雞一隻,也可以用年糕做成的三牲替代。在中堂放一張桌子,將供品置於桌上,點上香燭,主人叩拜。謝年畢,燃放鞭炮,故有“謝年打炮仗,雄雞頭故世相”之說。這一天,人們上街置辦年貨,將新年中要用的菜洗淨、切好,下午打掃庭院,貼春聯,在灶上貼灶司神。晚餐做麥餅或吃年糕。吃好飯,炒花生、炒豆,然後分給孩子們。晚上,放鞭炮、關上門,這叫關門炮。此後不得外出,一家人坐在一起,聊些家常事,一直到深夜,這叫守歲。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戶戶開門放鞭炮,這叫開門炮,意味。接著在桌上擺放糕點水果、點上香燭,叫拜天地,祈求上蒼保佑,全家吉祥安康。從初一到初三,在吃方面十分講究,特別是初一這一天的三餐,吃的年糕、炊飯、湯圓,表示高興、蒸蒸日上、團圓之意。這一天不能動刀,不能將倒在地上。正月初二忌串門。上一年死了人的家裡要擺座頭。親戚朋友在這天早上要到死者家中憑弔,叫趕座。“大奏鼓”、扛臺閣是溫嶺漁區元宵文藝活動中的重要內容,可以延至正月二十幾甚至是二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