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王維> 王維詩兩首教案

王維詩教案

王維詩兩首教案

  一、 匯入新課:

  1.鑑賞古典詩歌的一般方法:

  ①瞭解有關古典詩歌的基本常識; ②瞭解有關詩人、作品、時代背景等知識;

  ③誦讀吟詠,初步感受古典詩歌的音韻美、節奏美和意蘊美 。

  ④把握中國古典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以及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詩人的觀點態度。

  2.簡介作者:王維 (701 — 761) ,字詰,太原祁 ( 今山西祁縣 ) 人,後遷居蒲州 ( 今山西永濟 ) ,開元九年 (721) 登進士第,任太樂丞,因伶人舞黃獅子事受連累謫為濟州司倉參軍。張九齡執政後擢為右遺。天寶十一載 (752) 任吏部郎中,遷給事中。安史叛軍陷兩京時,被叛軍俘虜迫受偽職,其間作有《凝碧池詩》,抒寫對唐王室的忠心,兩京恢復論罪時僅受降官處分。後歷任中書舍人、給事中、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晚年時無意仕進,常以禪誦為事,於上元二年卒於川別業。

  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代表詩人之一,與孟浩然齊名,世稱“王孟”。其山水田園詩境界空明,寧靜優美。早年曾出使邊塞,寫有部分邊塞詩歌。他多才多藝,詩歌之外,兼善散文、音樂、書法、繪畫,尤以繪畫見長,被推為“南宗”山水畫之祖。其詩能融音樂、繪畫之理,營造出詩情畫意相結合的完美意境。有《王右丞集》。

  二、學習《積雨川莊作》

  1、讀詩歌。2、看註釋,大致理解內容。

  [譯文]下了好久的雨,空寂的叢林上空,炊煙緩緩上升,農婦蒸了菜,煮好黍飯,送給在東邊田裡幹活的人吃。雨後迷茫的水田上飛著白鷺,濃蔭的樹叢中黃鸝鳥婉轉鳴叫。

  我素喜習靜,早上去看木槿花,又在松樹下準備齋食,去採摘帶露水的嫩葵葉。我已經與世無爭了,誰又何必再對我起疑心呢?

  3.寫作背景:川莊,在今陝西藍田終南山中,是王維隱居之地。《舊唐書•王維傳》記載:“維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彩。”在這首七律中,詩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禪寂生活與川恬靜優美的田園風光結合起來描寫,創造了一個物我相愜、情景交融的意境。

  4、基本解讀 :

  1)這首詩描寫了久雨中的川別業優美風光(境),抒發了詩人淡泊寧靜的情懷(意)。(主旨)

  2)首聯“積雨空林煙火遲,蒸炊黍餉東”寫田家勞作生活。積雨,久雨不停。詩人登高四望,只見天地一片潮溼,叢林上面靜謐寧和,炊煙裊裊升起;女人們蒸炊黍,準備好飯菜,送到東面的田間地頭。一個“遲”字,既寫出了陰雨天炊煙緩緩升起之狀,也寫出了詩人心中閒散安逸的情懷。農家村婦田夫怡然自得之情躍然紙上。(煉字)

  2)頷聯“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與首聯一樣,是詩人靜觀所得,寫自然景色。在一片廣漠空曠的水田之上,白鷺翩翩飛舞;在層巒疊翠的夏日叢林之中,黃鸝正用甜美的歌喉唱歌。兩種景象相映襯,將積雨之時的.川山野寫得畫意盎然。所謂“詩中有畫”,這便是很好的例證。

  3)頸聯“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寫詩人獨處山林之樂。在松林之中,詩人看木槿花開花落;採露葵供清齋素食。表面上看起來是太過清幽孤寂,實際上正是詩人對塵世喧生活極為厭倦的寫照。(寓情於景)

  4)尾聯“野老與人爭席罷,海何事更相疑 ? ”是詩人與世無爭的表白:既然我早已去機心,絕俗念,隨緣自適,還有誰會無端地猜忌我呢 ? 我應該可以脫離世間煩惱,悠遊於林泉之中了。野老,詩人自謂。《莊子•雜篇•寓言》載,楊朱去從老子學道,路上旅舍主人歡迎他,客人都給他讓座;學成歸來,客人們再也不讓座與他,而是與他“爭席”,說明楊朱已得自然之道,與人們不再有隔膜了。“海相疑”見《列子•黃帝》,說海邊有一人與鳥相親近,後來其父要他將海捉回來,等他再到海邊時,海便飛得遠遠的不再理他。此二典都充滿了老莊色彩,一正用,一反用,共同抒寫詩人泊寧靜的心境。

  5 .鑑賞要點

  ① 2+2式結構: 以農家田園生活和優美的自然風光來襯托詩人隱居山林的情志。詩中前二聯寫景,後二聯寫情志。

  ② “詩中有畫”。語言富於色彩之美;這正是“詩中有畫”特色的鮮明寫照。

  ③ 用典。表達自己離塵脫俗的心態。 “爭席”、“海”二典,曲折見意。。

  6、小結:這首七律,形象鮮明,興味深遠,以農家田園生活和優美的自然風光來襯托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閒情逸致,是王維田園詩的一首代表作。詩中用典,曲折見意;語言富於色彩之美,鮮明的體現了“詩中有畫”的特點。

  7、課外作業探究:從前有人把它推為全唐七律的壓卷,說成“空古準今”的極至,;也有人認為“淡雅幽寂,莫過右丞《積雨》”,讚賞這首詩的深意境和超邁風格。你如何看?

  三、學習《辛夷塢》

  1.讀詩歌

  2.寫作背景簡介:這是王維田園組詩《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詩。這一組詩全是五絕,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畫作,從整體上描繪了川一帶的風景。作者很善於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不僅以細緻的筆墨寫出景物的鮮明形象,而且往往從景物中寫出一種環境氣氛和精神氣質。

  3.基本解讀:

  1)這首詩寫辛夷塢幽靜之景(境),表現詩人寧靜淡泊情懷(意)。(主旨)

  2)“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寫春天來到,辛夷花開。木末:指樹。辛夷花不同於梅花、桃花之類。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條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筆,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準確的。“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時,很象荷花箭,花瓣和顏色也近似荷花箭。裴迪《輜(zī)川集》和詩有“況有辛夷花,色與芙蓉亂”的句子,可用來作為註腳。詩的前兩句著重寫花的“發”。當春天來到人問,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動下,欣欣然地綻開神秘的蓓蕾,是那樣燦爛,好似雲蒸蔚,顯示著一派春光。

  3)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這兩句寫花的“落”。這山中的紅,點綴著寂寞的澗戶,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後紛紛揚揚地向人間灑下片片落英,了結了它一年的花期。短短四句詩,在描繪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時,又寫出了一種落寞的景況和環境。

  4)全詩由花開寫到花落,而以一句環境描寫插入其中,前後境況迥異,由秀髮轉為零落。儘管畫面上似乎不著痕跡,卻能讓人體會到一種對時代環境的寂寞感。

  4.鑑賞要點

  ① 這首詩寫景以動襯靜,顯得山林越發清幽。用“發”、“開”、“落”等動詞寫花開花落,何其自然,山林之幽靜氣氛就表現出來了。

  ②寓情於景。描寫辛夷花開,儘管很美,但由於生長在絕無人跡的山澗旁,這裡與塵世的喧恰恰相反,只有一片自然的靜寂,所以沒有人知道它的存在,自開自落,沒有生的喜悅,亦無死的悲哀,全然沒有那種“花開易見落難尋”的苦楚,而是清幽深隱,含著空漠淡遠的禪心。

  ③ 對比。“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此形象給人帶來的正是迎春而發的一派生機和展望。但這一樹芳華所面對的卻是“澗戶寂無人”的環境。

  四、作業:背誦《辛夷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