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普知識> 為什麼人躲不過電磁輻射

為什麼人躲不過電磁輻射

為什麼人躲不過電磁輻射

  電磁波輻射,又稱電磁輻射,是由同相振盪且互相垂直的電場與磁場在空間中以波的形式傳遞能量和動量,其傳播方向垂直於電場與磁場構成的平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為什麼人躲不過電磁輻射,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提起電磁輻射,它既看不見又摸不著,不少人都會感到有點陌生。實際上,它與人們平時生活密切相關,無論是打手機還是聽廣播,都接觸到由電場和磁場互動變化產生的電磁波。也就是說,電磁輻射是以電磁波形式向外發射或洩漏的一個過程,並以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電磁能量形式存在於空間。

  環境中存在的各種電磁輻射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來自自然界,這是因為地球自身就是一個大磁場,諸如雷電、太陽黑子活動以及其他宇宙線等自然現象都會產生電磁波,透過外層空間源源不斷地向地球送來電磁輻射能量。

  另一個方面是來自人類製造的各種電磁設施,例如工業用電氣裝置、高壓輸電線、廣播電視發射塔、無線通訊網路、家用電器等,它們在工作時也會向外傳送電磁波能量,使空間充滿頻率各異的電磁輻射。

  在收看電視時,有時螢幕會出現點點雪花、影象抖動等現象;或者在接聽電話時,偶爾會聽到一陣陣刺耳的`噪聲,這些都是外界電磁輻射干擾造成的。可以說,人們無論生活在地球的哪個地方,都無法躲避天然和人工的電磁輻射影響。有人甚至戲稱:我們生活在一個巨大的微波爐之中!

  電磁輻射會對人體或機器產生影響,其程度與它的能量大小直接相關。電磁輻射所產生的能量大小取決於其頻率的高低,可按其頻率排成從低到高的若干個等級,頻率愈高,電磁輻射所產生的能量就愈大。過大的電磁輻射能量會破壞人體的生理組織分子,這種頻率產生的電磁輻射稱為電離輻射;反之,能量小於這一水平的電磁輻射稱為非電離輻射。

  各種機器產生的電磁輻射通常稱為射頻輻射,一般是指頻率在3×1010~3×1011赫範圍內的電磁輻射,它屬於一種能量較小的電磁輻射,一般不會造成人體生理組織分子的破壞,所以射頻輻射是一種非電離輻射。此外,電磁輻射能量大小還和輻射源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即電磁輻射能量會隨距離遞減,距離輻射源越遠,收到的輻射能量越小。

  如果電磁輻射超過了人體或機器所能夠承受的限度,就是電磁汙染了。電磁汙染就像是一個“隱形殺手”,會產生很多破壞作用:辛辛苦苦記錄的重要電子資料或文字,卻在傳輸過程中遭受電磁輻射而丟失殆盡;汽車剎車或防撞氣囊保護系統,因電磁輻射而失靈;醫療監護儀或心電起搏器,因電磁輻射而失常,造成突然的醫療事故。

  當然,更多的電磁汙染可能就發生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悄悄地干擾和影響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電磁輻射的破壞力有時會十分驚人,美國曾發生吊車的控制電器瞬間遭受電磁汙染,以致一包吊件失控傾倒,造成多人傷亡的事故;裝有電子控制假肢的殘障人士,在駕駛摩托車途經高壓線下方時,假肢的控制電路突遭強電磁波干擾,導致摩托車失控而不幸意外喪生。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國際象棋大師尼古拉·古德科夫與一臺超級計算機進行“人機大戰”時,由於外來電磁輻射干擾了計算機程式,導致計算機失誤,突然釋放出致命電流,古德科夫因此突然觸電而亡。

  隨著各種電子裝置不斷被髮明和推廣使用,電磁輻射所帶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關注,電磁汙染也成為繼大氣汙染、水汙染、固體廢棄物汙染、噪聲汙染之外的一個新的汙染形式。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