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庭教育> 【熱門】家庭教育作文集合7篇

家庭教育作文

【熱門】家庭教育作文集合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作文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庭教育作文 篇1

  我們的女兒葉何銘,現在濱江小學上五年級了。在學校和老師的良好教育下,孩子身心各方面全面健康發展,學習成績優秀,還當了班長。我們在關心女兒在校學習的同時,注重女兒的家庭教育,努力建設學習型家庭,使家庭成為女兒學習的第二課堂。以下,是我們在女兒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培養孩子的學習精神。我們夫婦原來的學歷都很低,中專畢業參加工作後,都堅持在職學習,先生參加了成教大專、本科學習,我也參加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可以說,女兒是在我們夫婦邊自學邊育兒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我們的“身教”,在家庭中為孩子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在“身教”的同時,我們還注重“言傳”。例如,我們給她講她自己名字的含義,“何名”就是什麼名,告訴她一個人有什麼名全靠他自己,希望她透過自己的努力學習,為自己掙一個名。我們經常給女兒介紹名人名校的事蹟,到春暉中學、浙江大學參觀遊覽,讓她感受學習環境。先生還以贈言的形式,對女兒進行教育。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聞過則喜”,等等。女兒對贈言也能熟記於心。現在,女兒的學習精神很強,去年,先生去香港遊玩的時候,他叫女兒請假一起去,女兒聽說要請假,就一口拒絕了。

  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一是習慣學習。教育,就是要努力使良好的行為成為習慣。如果學習成為一個人的生活習慣,那麼他的學習成績就沒有理由不優秀。先生給孩子講古人讀書的“三上”之功(馬上、床上、廁上),呵呵,現在家裡到處是翻開的在讀的書。二是快樂學習。我們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避免交給她不喜歡甚至厭倦的學習任務。我們幫助她將作文在網上“”發表,來培養其作文的興趣,我們也採用適當獎勵形式,來激發其學習的動力。去年除夕夜,女兒花了兩個小時時間,把三冊英語課文全部背誦了一遍,我們給“壓歲錢”的時候,她特別高興而且自豪。三是效率學習。學習必須有高的效率,必須得法。低效甚至無效的學習,只能增加孩子的學習壓力,影響孩子全面發展。所以,在家裡,我們給孩子提出學習要求時,總是思之再三、慎之又慎。如,我們要求他每天聽讀一小時英語,對提高英語成績很有好處。

  三、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是學習的基礎,是學習的本錢。我們十分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一是關心孩子的飲食營養,保證其身體正常生長髮育。二是鼓勵多做遊戲,督促進行體育鍛煉。三是加強談話溝通,掌握孩子的所思所想,進行及時正確的教育、引導,促進孩子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作文 篇2

  轉眼間果果和他的同學們已經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了,可以算是學校裡其他小同學的高年級學長了。孩子們小學時期的學習生活也已經過了大半,很快就要面臨小升初這道坎了,作為家長,我把自己這段時間陪同孩子學習過程中的一些感受與想法寫出來,希望與班上其他家長交流一下。

  一、學習同磨刀其實是一個道理,刀越磨越快。在學習過程中,當孩子跨越幾個平臺之後,也應該是越學越輕鬆,不是越學越費力。其實,這個說法是人大附中一位學生家長提出來的,他的孩子非常優秀,我在和他探討孩子學習問題的時候得知,他的孩子在小學低年級的時候學習成績並不突出,那時候他一直鼓勵孩子要向班上優秀的孩子學習,要敢於超越他們。孩子的母親當時的想法就是“我們怎麼能和小A和小B比呢,人家是多聰明的孩子啊,咱們孩子可比不過人家。”但是孩子父親不這麼想,每次考試過後,他都會給孩子定一個目標,讓他在學習上超越比自己成績稍好一位的同學。就這樣,終於有一天,孩子對父親說“爸爸,我已經是年級第一了!”。孩子父親說孩子小學的時候在學習方面確實下了一番苦功,但現在到了高中,卻省力了(這孩子發展很全面,除了學習成績優異,還有很多其他特長,這與家長的傾心培養分不開)。

  透過和這位家長的交流,我想家長可以幫孩子設定一個可行的目標,要對孩子有信心,別人能做到的,只要方法用得對我們自己的孩子也能做到。孩子的進步一方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家長用心的結果。小學生畢竟年紀小,需要家長引路,家長心在孩子身上和不在孩子身上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絕對不一樣的。現在很多家長都在談快樂童年問題,我的看法是快樂童年不等於說對孩子完全的放手,畢竟在中國這種應試教育的環境下,如果孩子學習成績不夠優秀,那麼眼前的快樂會是有限的而到了初、高中階段孩子會因為小學時期學習基礎不牢固而感覺壓力與負擔更重。所以我想在培養孩子其他興趣愛好的同時,在孩子能健康快樂成長的同時,適當的讓孩子的學習進度領先一步,讓孩子的成績相對優秀,這樣才能最終讓孩子有真正的快樂童年,進而成為一個快樂少年,快樂青年。

  二、課外報班學習要有底線。孩子到了五年級,一般家長都會給孩子報幾個課外班,奧數、英語或其他特長類的。我也給孩子報了課外班,我報班的底線就是孩子不勉強,自己願意上。我們報的班都是家長可以旁聽的,我觀察了一下,果果在上課的時候還是很開心的,與老師互動很好,每次都是上課的時候眉飛色舞搶著回答老師的問題,下課回家的路上倒是會有些瞌睡。我看到過一篇報道,北京一個即將小升初的孩子每週上9個課外小班,一年費用7萬多。這麼學的話,孩子真沒了自己思考問題的時間,幾乎每天晚上和休息日的時間都在上課,就是連軸轉,學的內容有很多也是重複的。這個時候即便家長能夠負擔得起學費,孩子的身體也負擔不起這麼重的擔子。所以我認為這是個很極端的例子。優秀的學生一定會有好的學習習慣,高效科學的學習方法。成績優異不太可能靠學習時間無限延長來達到。

  三、學習要講效率與方法。如果說果果學習成績還不錯的話,那麼這成績的取得靠的應該不是勤奮與主動,而是另外一些比較好的學習習慣。我觀察他的學習效率比較高,比如說作業完成很快且不用家長輔導或陪同。我想他能做到這點一方面是他做事注意力比較集中,另一方面一定是在學校聽課的效果比較好,而課上聽講是學習各個環節中最重要的一環,如果課上把握不好,靠課下自學那就真費時費力了。一般來說果果不會翻來覆去的做過多的課前預習與課後複習。無論期中與期末考試,數學這門課程他從來不用複習,因為有多年學習奧數的功底,課本上的知識對他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我現在希望他能在學習方面更勤奮主動些,我給他舉例子說如果你自己不想走而是靠別人推著走,那永遠也走不快,更不用說跑起來了。只有你自己想去達到目標,自己想跑那才能真正的跑起來。我想讓他明白,學習畢竟不是爸爸媽媽的事情,而是他自己的事情,不是為我學,而是為他自己。從我做家長的這方面來講,迄今為止我沒有強迫果果做他不喜歡做的事情,比如報課外班我會徵求他的意見,他不想報我不會強行給他報班學習。平時他不想學習而是想玩遊戲的時候,我雖然有時心裡不高興,但也會讓他玩,因為那個時候非要強迫他什麼事情效果也不會好。

  四、愛老師,愛學習。孩子的情商培養是很重要的,智商很高但情商很低的人也不會是一個成功的快樂的人。孩子們應該學會感恩,感謝這一路上為他們成長付出那麼多辛苦的老師們。我很贊同陳老師在家長會上說的那個觀點:一個孩子如果喜歡一個老師就有可能喜歡上這位老師教的這門學科。果果對教過他的每一位老師都很有感情,前一陣因為他一、二年級時的班主任黎老師和他聊了幾句,他回家後特開心的告訴我“媽媽,李老師還記得我呢,她今天遇到我還和我說話了”。現在果果喜歡、佩服陳老師和李老師,就像他曾經在學校的調查表上填寫的那樣“我喜歡陳老師,她上的'每堂課都像公開課一樣;我也喜歡李老師,他講數學很有方法”。”家長可以做學生與老師之間溝通的橋樑,孩子的一些情況及時與老師進行溝通(畢竟一個老師要負責班上八十個學生,而家長是最瞭解自己孩子的人)。同時也要讓孩子們明白,老師的批評其實也是對學生愛與負責的表現。

  以上只是一些個人的想法與感受,希望與大家交流。

家庭教育作文 篇3

  讀了這本書,我真的百感交集,每天我們都在為孩子的成長而操心。當父母的是多麼但願自己的孩子在成長中能夠一帆風順。健康快樂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那麼優秀,我的女兒也是一般,在生活中,打、罵、冷嘲熱諷。有的時候,我們利用母親的權利情不自禁的就把這些都用上了。看了這本書,我深深的覺得我們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應該放在一邊,徹底的改變一下了,這樣的方式達不到想要的預期效果。僅此而已,我不會再用這樣的方式。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教育不能尊重孩子的天性。這樣的教育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殘酷的、是違揹人性。因此,我們教育起孩子也是困難重重,讓他玩了,學習不進步,不讓玩,還在臉上燦爛花朵般的笑容沒了,真是矛盾的很,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我覺得孩子的童年時快樂無憂無慮的。所以沒怎麼在學習方面管他。結果在一年級的時候就落後,玩與不讓玩做到適度真的很難。

  教育孩子有的時候會很生氣,有的時候孩子進步了,也感覺很享受。和孩子一起生活是一種快樂。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進步,真是一種無法言表的快樂。一種美好的享受。但願我們都在快樂中教育孩子,為了孩子父母都樂此不疲。

家庭教育作文 篇4

  觀《搶位子》之後,最令我難忘的是小品中有一位家長掙錢生活難的特寫,來引發父母想給孩子最好教育的話題。可在小品即將結束的時候,那位走錯教室的家長對其他家長說:“不要把教育全扔給學校與老師,多回家陪陪孩子。”引起人們思考。

  好的教育是什麼?老師和學校給孩子的教育就是最好的嗎?父母為孩子有一個好的條件拼命掙錢,能給孩子真正所需要的嗎?孩子真正需要什麼?

  老舍在《我的母親》中回憶到“人,活到八九十歲,有母親在,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相,卻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裡是安定的。”

  不少家長認為:只要我什麼都給孩子最好的,讓他被別的孩子羨慕,那就是我愛我的孩子。教育是學校老師的事,我掙錢就好。這觀點是錯誤的。

  看完這小品後,我想不少家長也知道了父母最大的愛是陪伴,看過《我的母親》的家長,也會有新的認識。

  說道傅雷,一位傑出的翻譯家兼特殊的教育家,對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獨特的見解,當時傅聰在國外學音樂,傅雷無法陪伴身邊,就用家書的方式和兒子進行溝通,表達一個父親對兒子成長的關心。 傅雷堅持給兒子寫家書長達幾年,有數百封之多,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愛深深地蘊含在這些家書裡,這也是父親最真誠的陪伴。

  家庭教育常被人忽略,如今,教育難,很多學生差距太大,叛逆心理的日益嚴重,厭學的人徘徊在更高一層。絕大多數的人都可以接受老師的教育,可為什麼差異那麼大呢?我認為與其家庭教育有關。因為出現以上情況的孩子大概有一半以上的父母常年不在身邊,又或者經常打牌,對孩子不管不顧,亦或是把對孩子打罵當成家常便飯,或與父母關係不好等等。

  家庭教育有多大作用?我曾看過兩則訊息:①一位母親用二十八年的嚴格管教和陪伴造就了兒子不一樣的一生。②一位擁有兩個肥胖無比且不能自理的兒子,他母親用自己的力量,改變了兩個兒子,使這兩個人現在以健康的心態,有追求的生活。還有很多,如:為子孟母三遷,孟郊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家教必不可少,當然學校的教育也不一定都能發揮作用,只有這兩者相輔相成,發揮最大的作用,幫助每個孩子。也希望廣大父母,家長能以執燈人的方式走近孩子的心,給他們細緻的溫柔和鼓勵,這樣才會使孩子們的成長更快樂,未來也會更光明。

  願每一個家庭都可以和諧相處,願社會更美好!

家庭教育作文 篇5

  教育,是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的成長的必備經歷。每個人從出生起就要經歷家庭教育,在母親和父親的影響下學習和成長。而家庭教育又與整個社會的教育觀息息相關。

  在漫畫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同學因為考的分數的不同而獲得不同的待遇。在第一次考試中,甲同學獲得滿分,因而獲得母親表揚,乙同學因為沒有及格,而被甩了巴掌。第二次考試中,甲同學考了98分,而被父母批評被甩了巴掌。乙同學考了61分,進步了,及格了,因而獲得了家長的表揚。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現代家庭的教育理念。

  這種教育理念有其可取之處,也有其弊端。首先,就甲同學來說,100分與98分相差兩分,分數差距很小,並不能由此推斷出甲同學退步了,甲同學仍舊處於優秀同學的行列。但在其父母眼中,甲同學退步了,因而給予了他巴掌和批評。這種高標準,嚴要求的教育方式很可能造成甲同學的受挫,一蹶不振。或者心理扭曲,為得一百分不擇手段。這是這種教育觀的不合理之處。其次,就乙同學而言,他的成績進步了,雖然只進步了六分,但足以跨越檔次,讓他從不及格變成及格。父母對其採取的鼓勵表揚的方式,鼓舞了乙同學的信心,對其以後的學習有著長久的影響,乙同學很可能經過自己的努力不斷進步。這是這種教育方式的可取之處,應該繼續發揚光大。

家庭教育作文 篇6

  家庭是父母養育我們的地方,也是我們即將生育後代的地方。由此而言,繁殖是占主導地位的因素。而我們孝順父母,是出於情感因素——感恩,其實也是出於生存的考慮——希望後代會在我們年老力衰時懂得照料我們。那麼總而言之,組建家庭就是為了我們人類的生存。

  青年男女走在一起,是為了愛情。愛情,美好的純潔的情感,是男女彼此在一起就無比幸福的感覺。而步入婚姻的殿堂是因為什麼呢?不結婚難道就無法繼續美好的生活?難道沒聽人說過“婚姻往往是愛情的墳墓”?其實還是離不開一個繁衍的本能。

  當你成年了,父母會期望你有個好的戀人;當你到了適婚年齡,父母會期望你儘快戀愛、結婚;當你結婚後呢?那自然就是生孩子啦。這一切是為了什麼?似乎都是父母在起推動作用。

  今天,如果預防措施做得較好,完全可以和戀人一直維持長久的戀情而不懷孕。那麼結婚是為什麼?為了維持彼此的情感?如果真是如此,那這恰恰是一種錯誤的選擇,結婚後,彼此就要有很大的空間是共同生活的,並且諸事都要考慮到對方,還要考慮到以後的孩子。彼此都將失去很多自由,經濟壓力也會大大增加,這有什麼好處呢?

  我想,應該有以下幾點除繁衍本能外的其他考慮因素:擔心,長久還不結婚,女性擔心衰老而男人變心,男人要選擇結婚來表示自己的忠心;某一方出於經濟考慮,希望透過結婚來維持保證穩定的經濟收入。

  那麼所謂的“愛情”存在於哪個階段呢?結婚前?

  如果婚後不是愛情的話,那麼愛情其實就是一種原始衝動,只是我們善於用言語將其美化罷了。

  如果婚後也是愛情的話,那這愛的也不單純嘛。男女彼此都在擔心,都在想辦法將對方綁在一起。恰巧有婚姻這一合法途徑可以獲得。

  不論今天如何自由與開放,人們還是不會隨隨便便選擇結婚的。一旦結婚了也就不會隨隨便便敢於選擇離婚的。

  那麼結婚成家對於誰來說最重要呢?最有益處呢?那就是人類這一種族和社會。不結婚,不選擇生育孩子,人類會面臨滅絕的境地;不結婚,不成家,社會生活的穩定係數會大大降低,自由主義氾濫,叛逆者過多。

  隨著科技的發展,體外受精、培育的能力越來越強,人們可以把生育的義務放在一邊了。社會來負責養育,是真正的“養”和“育”,那麼家庭將何去何從呢?

  對於不想結婚,對於戀人不滿意者,我贊同他們選擇獨生的權利。不要被家庭觀念、社會習俗而逼婚。

  真正的平等,真正的自由,已經從自由戀愛開始,也應從自由家庭開始。單身不可怕,更不必害羞。

家庭教育作文 篇7

  繼<<烏塔>>這篇課文後,<<大雪之後>>又一次敲響了中國家庭教育的警鐘。

  20xx年,留美博士黃全愈的<<素質教育在美國>>在國內各類媒體上掀起軒然大波,他在書中從多方面論述了中國教育的長短,指出當今社會學校,家庭在教育過程中的誤區。孩子就像種子,需要好的土壤,氣候,科學的灌溉,施肥和護理,才能發芽,生根,開花結果。家長和老師要去創造一種適宜的環境,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創造力,吸取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是包袱的地方就應該扔掉。

  這段話留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想,這位留美博士非常明確的傳遞給了我們這樣一個資訊:中國父母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是集體失敗,中國人在教育上也整體失敗。推廣教育是一件長期工程,使全社會的責任。我們還應該認識到,老師並不是無所不知的百科全書,家長也不是全能的電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能放棄一成不變的經驗,平等地交換意見或爭論問題。

  想想吧,哪個父母在孩子上學前,不是給孩子準備好了新書包?哪個父母又不是給孩子準備了精神抖擻的行裝,寄予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希望?他們給孩子埋下了什麼樣種子?他們是否給了孩子追求未來的勇氣?他們是否讓孩子對未來有了明確地認識?孩子上學後,他們又如何為孩子提供有益的幫助和指導,而不是繼續給當前的惡性的教育,推波助瀾?這些都是我們最擔心的。社會環境和整個教育環境的不如人意,就更加需要相對自由的家庭和自由教育彌補上這方面的不足。不讓我們中國孩子成為溫室裡的花朵,理論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要用知識武裝自己,用能力適應環境。作者:王梓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