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城鄉融合的空間倫理特質》閱讀答案

《城鄉融合的空間倫理特質》閱讀答案

《城鄉融合的空間倫理特質》閱讀答案

  城市、鄉村、自然環境,是文明誕生以來,人類面對的三類主要空間。比較而言,城市是多樣文明要素高密度聚集的空間,鄉村是文明要素低密度聚集的空間,自然環境是還沒有人去幹預或人類不去幹預的空間。適宜人生存的自然空間是文明生成的先決條件,沒有同自然空間的和諧,也就沒有城市和鄉村的存續、發展。這是思考、推進城市和鄉村發展,改善城鄉關係,推進城鄉融合的一個根本性前提。推進城鄉融合,需要對城市、鄉村、自然環境這三類空間的合理關係進行倫理反思與確認。

  在歷史與現實中,人們所理解和推進的城鄉關係、城鄉融合,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問題。

  其一,用二元思維理解、營建城鄉關係。其實,城鄉關係不只是城市與鄉村之間的關係,更是城市、鄉村、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城鄉關係的問題也不是簡單的傳統與現代的關係問題,鄉村不等於傳統,城市也不等同於現代。鄉村與城市都具有悠久的歷史,城市與鄉村中都有代表人類文明本性與非文明的要素與內容。這樣,推進城鄉融合就不是簡單地把鄉村城市化或者城市田園化的問題,而是一種具體而複雜的行動過程,需要具體釐清現有城市與鄉村中存在的優勢與問題,營建更有利於人的全面發展的新格局。其二,以經濟利益至,上邏輯理解、推進城鄉融合。經濟利益至上邏輯對現代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城鄉關係問題上,簡單地以經濟利益至上原則作為主導原則,則會導致城鄉空間價值的抽象化、單一化。漠視城市關係的複雜倫理內容,其結果可能是城市與鄉村的雙重破壞,城市與鄉村的新型對立。

  推進城鄉融合,需要超越二元思維,營建有利於城鄉融合的空間倫理理念。城鄉融合是一個綜合的空間轉換過程。推進城鄉融合,首先,需要處理好城市、鄉村、自然環境三類空間之間的關係,營建三者和諧共生的發展格局;其次,需要處理好物理、社會、心理空間的關係,在城市與鄉村同時營建環境美好、社會和諧、心理健康的發展態勢;再次,需要處理好歷史、現實、未來空間的關係,注重城鄉中的傳統建築等歷史空間的保護,注重運用新技術為當代人營建更好的生活與工作空間,並注重為未來發展預留生存與發展的空間。

  推進城鄉融合,需要改進執行機制,營建有利於城鄉融合的空間倫理規範。原來城鄉分立式的空間權利結構,在相當程度上阻礙了城鄉融合的良性推進。一方面,城市土地與鄉村土地的空間權利存在巨大差異;另一方面,城市與鄉村在交通、醫療、社保、教育等基本公共權利以及工作機會、社會流動性等發展權利方面存在重大差異。雖然國家出臺了新的戶籍制度、醫療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政策,但城鄉在發展權利方面依然差異明顯。差異的形成有其複雜歷史原因,其改善也不會一蹴而就。調整城鄉分立性的公共資源投入機制與公共服務配置方式,推進城市權利與鄉村權利的均等化、平等化,對可持續地推進城鄉融合,具有方向引導及基礎保障作用。

  (節選自陳忠《城鄉融合的空間倫理特質》)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自然空間不具有文明要素,卻是文明生成的先決條件,決定著城、鄉的存續與發展。

  B.城市與鄉村都有文明與非文明要素,只是城市文明程度更高,而鄉村的歷史更悠久。

  C.以經濟利益至,上邏輯推進城鄉融合,使城鄉均遭受破壞,造成了二者之間新型對立。

  D.推進城鄉融合要保護傳統建築等歷史空間,也要營建適合當代人的生活與工作空間。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從城市、鄉村、自然環境三者的關係人手,分析了推進城鄉融合應注意的問題。

  B.文章分兩點闡述如何推進城鄉融合,一是突破二元思維的倫理,二是改進舊執行機制。

  C.文章第二段與三、四兩段之間構成了總與分的'關係,闡述了推進城鄉融合的整體構想。

  D.文章提出了城鄉融合的空間倫理營建問題,反思了歷史與現實,提出瞭解決的辦法。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只有對城市與鄉村的優勢與問題有清晰認識,才能營建有利於人全面發展的新格局。

  B.改進現有執行機制,並營建合理的空間倫理規範,就能夠保障城鄉融合持續性推進。

  C.在城鄉融合中,為未來發展預留生存與發展空間,是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

  D.城鄉之間形成巨大差異的原因非常複雜,改善這種狀況需要做大量工作,並長期堅持。

  【參考答案】

  1.D2.C3.B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這類題,需要全面提取資訊,精準篩選,細心比對,靈活理解。常見問題有:遺漏或新增資訊、時空交錯、偷換概念、張冠李戴、邏輯出錯等。

  A項,“自然空間不具有文明要素,卻是文明生成的先決條件”表述錯誤。由原文“適宜人生存的自然空間是文明生成的先決條件”可知,題幹擴大範圍,曲解文意。

  B項,“只是城市文明程度更高,而鄉村的歷史更悠久”表述錯誤。根據文字“鄉村與城市都具有悠久的歷史,城市與鄉村中都有代表人類文明本性與非文明的要素與內容。這樣,推進城鄉融合就不是簡單地把鄉村城市化或者城市田園化的問題,而是一種具體而複雜的行動過程,需要具體釐清現有城市與鄉村中存在的優勢與問題,營建更有利於人的全面發展的新格局”可知,題幹於無依據,曲解文意。

  C項,“造成了二者之間新型對立”表述錯誤。根據原文“經濟利益至上邏輯對現代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城鄉關係問題上,簡單地以經濟利益至上原則作為主導原則,則會導致城鄉空間價值的抽象化、單一化。漠視城市關係的複雜倫理內容,其結果可能是城市與鄉村的雙重破壞,城市與鄉村的新型對立”可知,題幹或然變必然,原文為“結果可能是”。

  故選D。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原文論證和語言特點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論證”一般指論證方法、論證結構、論點、論據等內容。論述類文字閱讀常用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引用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因果論證與類比論證等六大類;論證結構主要包括“橫向展開議論”(並列結構)與“縱向展開議論”(遞進結構)兩種。

  C項,“文章第二段與三、四兩段之間構成了總與分的關係”表述錯誤,根據文字,可知文章從城市、鄉村、自然環境三者的關係人手,分析了推進城鄉融合應注意的問題。文章第二段與三、四兩段之間構成了遞進關係。分析了推進城鄉融合應注意的問題。

  故選C。

  【3題詳解】

  本題考查根據原文內容進行推斷的能力,做這類題因為是“推斷和想象”,所以,選項的內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礎上,加上出題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做到對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題時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關區域,進而進行比較、分析、推斷;其次,要清楚選項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礎上進行的合理推斷,絕不是憑空進行的,所以找到原來的句子,聯絡上下文篩選資訊、推敲選項;將選項和原文資訊進行比較時,掌握一些常見的設錯方式很有必要,從而使思維變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題速度和準確率。

  B項,“改進現有執行機制,並營建合理的空間倫理規範,就能夠保障城鄉融合持續性推進”表述錯誤。根據原文“調整城鄉分立性的公共資源投入機制與公共服務配置方式,推進城市權利與鄉村權利的均等化、平等化,對可持續地推進城鄉融合,具有方向引導及基礎保障作用”可知,只是起到“方向引導及基礎保障作用”,還應有其他條件,前者不是後者的充分條件。

  故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