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明史·解學龍傳》閱讀答案

《明史·解學龍傳》閱讀答案

《明史·解學龍傳》閱讀答案

  解學龍,字石帆,揚州興化人。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歷金華、東昌二府推官。天啟二年,擢刑科給事中。遼東難民多渡海聚登州,招練副使劉國縉請帑金十萬振之,多所幹沒。學龍三疏發其弊,國縉遂獲譴。王紀忤魏忠賢削籍,學龍言:“紀亮節弘猷,召置廊廟,必能表正百僚,裁決大務。”失忠賢意,不報。已,劾川、貴舊總督張我續貪淫漏網,新總督楊述中縮朒卸責,帝不罪。稍進右給事中。五年九月,御史智鋌劾學龍及編修侯恪為東林鷹犬,遂削籍。崇禎元年起歷戶科都給事中。以民貧盜起,請大清吏治。五年改右僉都御史,巡撫江西。疏言:“臣所部州縣七十八,而坐逋賦降罰者至九十人。由數歲之逋責於一歲,數人之逋責於一人,故終無及額之日也。請別新舊,酌多寡,立帶徵之法。”可之。四方盜賊蜂起,江西獨無重兵,學龍以為言,詔增置千人。討平都昌、萍鄉諸盜,合閩兵擊破封山妖賊張普薇等,賊遂殄滅。十二年冬,擢南京兵部右侍郎。明年春將解任遵例薦舉屬吏並及遷謫官黃道周帝怒徵下獄責其黨庇行私廷杖八十削其籍,移入詔獄,竟坐遣戍。十五年秋,道周召還,半道請釋學龍,不聽。十七年五月,福王立於南京,召拜兵部左侍郎。十月擢刑部尚書。時方治從賊之獄,仿唐制六等定罪。明年正月,學龍奉詔擬周鍾、光時亨等各加一等,潘同春諸臣皆侯補小臣,受偽無據,仍執前律。當是時,馬士英、阮大鋮必欲殺周鍾。學龍欲緩其死,謀之次輔王鐸,乘士英注籍上之,且請停刑。大鋮暨其黨張捷、楊維垣聲言欲劾學龍,學龍引疾。命未下,保國公朱國弼、御史張孫振等詆其曲庇行私,遂削籍。學龍歸,南都旋失。久之,卒於家。

  (選自《明史·解學龍傳》,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明年春/將解任遵例薦舉/屬吏並及/遷謫官黃道周/帝怒/徵下獄責/其黨庇行私/廷杖八十/

  B.明年春/將解任遵例/薦舉屬吏並及/遷謫官黃道周/帝怒/徵下獄/責其黨庇行/私廷杖八十/

  C.明年春/將解任/遵例薦舉/屬吏並及/遷謫官黃道周/帝怒徵下獄責/其黨庇行/私廷杖八十/

  D.明年春/將解任/遵例薦舉屬吏/並及遷謫官黃道周/帝怒/徵下獄/責其黨庇行私/廷杖八十/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廊廟”在文中指國家宗廟,也可以稱為太廟,是封建皇帝敬奉列祖列宗的地方。

  B.“巡撫”以“巡行天下,撫軍按民”而得名,是由中央政府派出巡視各地的大臣。

  C.“刑部”在明清時期與大理寺、都察院並稱“三法司”,古代六部的長官都是尚書。

  D.“卒”即死,古謂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祿,庶人曰死。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解學龍進士入仕,宦海沉浮。他曾受重用,歷任推官、給事中、巡撫、侍郎和尚書等職,但仕途坎坷,也曾被三次削籍。

  B.解學龍為官正直,敢於諫言。他為王紀遭貶而辯護,後彈劾川貴舊總督貪婪恣肆及新總督不負責任,皇帝也沒有怪罪他。

  C.解學龍精通吏治,見解獨到。面對民貧盜起的局面,他請求整頓吏治:針對官員徵稅的難題,他提出的辦法被皇帝採納。

  D.解學龍投身戰事,戰績顯著。他看到各地盜賊增多,江西無重兵,請求朝廷增兵防守,還親自帶兵平定盜賊,取得勝利。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請帑金十萬振之,多所幹沒。學龍三疏發其弊,國縉遂獲譴。

  (2)學龍欲緩其死,謀之次輔王鐸,乘士英注籍上之,且請停刑。

  參考答案

  10、D

  11、A

  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