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錢》閱讀答案

《錢》閱讀答案

《錢》閱讀答案

  “錢”變為“紙”,表面上輕了,實際上重了。最近一千年人類的經濟活動,就是圍繞著那張又輕又薄的“紙”展開的。

  人們對“錢”的追求,促進了全球交往。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發現美洲的西班牙人和抵達印度的葡萄牙人,後來的“海上馬車伕——荷蘭”,以及把“米”字旗插到世界各地的號稱“日不落”的大英帝國,他們都是追逐著“錢”而走遍世界的。

  在當時的世界貿易中,歐洲國家是商品的淨輸入國。中國和中東國家都很少從歐洲進口商品,這樣,歐洲國家就需要支付金、銀等“硬通貨”。中東國家要求支付黃金,這促使歐洲人從非洲等地掠奪和開採黃金,用於中東貿易;中國要求支付白銀,這促使歐洲人到美洲等地掠奪和開採銀子,與此相應的是始於18世紀的歐洲人地理發現的“白銀時代”。歷史上中國長期實行的是銀本位,所以貨幣都可以摺合成“銀兩”,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民國初年。

  國家、地區之間的貿易,不僅繁殖了各行各業的商人,而且還呼喚著以“錢”為商業經營物件的商人——“錢商”。私人金融活動應運而生,當年在中國一個盆地省份發生的故事,又在全世界範圍內復活了。這些私人金融活動的風險很大,宮廷借錢不還,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是,“錢”的商業利潤實在太大,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私人金融活動繼續發展,逐漸演變成前現代形式的銀行。在我國,清末民初時期山西的票號已相當發達,分支機構遍佈全國,兌付信用極好,甚至一度代行了國家財政的部分功能。隨著中國進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山西票號才退出了歷史舞臺。

  人類為什麼要做生意?因為交易可以給雙方都帶來利益。二次大戰以來,雖然區域性戰爭不斷,但是沒有再爆發世界大戰,和平與發展之所以成為當代的主題,這除了戰後世界的多元化格局起作用以外,貿易“雙贏”的觀念是有貢獻的。如果能夠從貿易中得到“錢”,未必需要你死我活地去征服,去掠奪。科學技術的進步,已經使經濟活動的“蛋糕”越做越大,有足夠的互利分割的餘地。 (節選自王則柯的《錢》)

  5.下面對原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恰當的兩項是【 】【 】 (5分)

  A.人們走遍世界的其中一個結果就是開展了全球性的貿易,而全球性貿易的.一個結果則是導致了黃金和白銀的掠奪和開採。

  B.私人金融活動應運而生,當年在中國一個盆地省份的錢商,又在全世界範圍內復活了。

  C.私人金融活動的風險很大,宮廷借錢不還,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山西票號就是因此而退出歷史舞臺的。

  D.在我國,清末民初時期山西的票號已相當發達,分支機構遍佈全國,兌付信用極好,甚至一度代行了國家財政的功能。

  E.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都能夠從貿易中得到“錢”,因此今後將不會再有你死我活地的征服和掠奪。

  F.二次大戰後,世界的多元化格局和貿易“雙贏”的觀念,使和平與發展成為了當代的主題。

  6.文段中“‘錢’變為‘紙’,表面上輕了,實際上重了”的具體含義是什麼?為什麼這樣說呢?請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4分)

  參考答案:

  5. AF

  6.(1)含義:指“錢”由金、銀、銅等“硬通貨”變成紙幣,其重量變輕了;而其作用卻更大了,它在人們心目中的份量更重了。(2分)

  (2)原因:在這變化之後的一千年裡,人類的經濟活動,主要就是圍繞著這張又輕又薄的“紙”所展開的。(2分)

  【解析】

  5.試題分析:B項,“復活”的應是“發生的故事”,而不是“錢商”;C項,“山西票號”不是因為“宮廷借錢不還”而退出歷史舞臺的,而是“隨著中國進一步淪為半殖民地”才退出了歷史舞臺的;D項,“甚至一度代行了國家財政的功能”有誤,它只代行了“國家財政的部分功能”;E項,“今後將不會再有你死我活地的征服和掠奪”有誤,原文只是說“未必需要你死我活地的去征服,去掠奪”)評分說明:選對一項給2分,兩項給5分。

  6.試題分析:此題第一問考查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文中重要句子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關鍵性的語句,通常包括,文章的中心句、觀點句;在結構上(領起、總結、過渡等)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具有豐富內涵或運用了一定修辭手法(比喻、誇張、擬人等)來表現作者思想的句子等。

  理解含義抓住“‘錢’變為‘紙’,表面上輕了,實際上重了”這句話中關鍵詞“輕”和“重”的含義。“輕”指的是“硬通幣”變成紙幣後,重量輕了,“重”指的是其作用大了。第二問“為什麼這麼說”重點把握為什麼說它“重”了,即作用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