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閱讀答案及賞析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①:
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②,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③,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④,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註釋]:
①建康賞心亭:為秦淮河邊一名勝。
②“遙岑”三句:遠望遙山,像美人頭上的碧玉簪、青螺髮髻一樣,似都在發愁,像有無限怨恨。
③斷鴻:失群孤雁。
④吳鉤:吳地特產的彎形寶刀,此指劍。
(1)“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一句,景物描寫具有怎樣的特點?(2分)
(2)簡要分析詞中劃線句的表現手法及所表達的思想情懷。(3分)
【參考答案】:
(1)用比喻,將遠山比作玉簪和螺髻,寫出山的多姿。(1分)借景抒情,借“獻愁供恨”的遠山抒發作者的憂愁和怨恨。(1分)
(2)借用典故,(1分)表明作者不肯去追求享受,決心為實現自己抗金復國的理想奮鬥到底。(2分)
二:
1.開頭“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一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4分)
2.用典是詩詞中經常採用的一種修辭手法,詩人常借它曲折達意。這首詞下闋中“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化用桓溫北伐的典故有什麼深意?
參考答案:
1.描繪了一幅楚天千里,遼遠空闊,秋色無邊無際,大江流向天邊,煙波浩渺,與天相接,不見盡頭的壯闊圖景。(4分)
2.一方面作者借桓溫北伐來表達自己對北伐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感慨年華易逝而功業難成,表明了作者對朝廷不思進取的不滿之情。(4分)
賞析: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是南宋文學家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詞,全詞就登臨所見揮發,由寫景進而抒情,情和景融合無間,將內心的感情寫得既含蓄而又淋漓盡致。雖然出語沉痛悲憤,但整首詞的基調還是激昂慷慨的,表現出辛詞豪放的風格特色。
詞人一生自詡有報國濟世之才略,並執著地追求人生理想,因此其詞中時常流露出壯志未酬的沉悶抑鬱和悲憤。這首詞便抒發了其苦悶的心情。
詞的上片寫登樓後見到的景緻,先寫水後寫山,並借景抒情。這大好秋光在滿腔愁苦的詞人眼裡,只是愁山恨水、孤雁哀鳴而已。最後“把吳鉤看了”幾句,詞人透過“看”、“拍”等具有典型意義的動作,酣暢淋漓地直接抒發了自己的悲憤之情。原本是戰場上殺敵的`銳利武器——“吳鉤”,現在卻被閒置,詞人以物比人,可見心境之苦。“闌干拍遍”是寫借拍打欄杆來排遣心中的無限苦悶,展現了詞人無處施展才略的急切心情。“無人會、登臨意”,則是慨嘆自己雖有恢復中原的壯志,但南宋朝中卻沒有知音可以理解。
詞的下片直接言志,闡明瞭無人理解的“登臨意”。詞人接連用了三個典故,先說明自己不願像季鷹那樣因貪戀家鄉美味而辭官返鄉,又說明自己以許汜在國家危難的時候只顧個人小家為恥辱,同時又不禁為國勢不穩、自己報國無門而慨嘆年華虛度。在此,全詞的感情發展到最高點,並自然過渡至結尾,與上片末句相互呼應。
本詞藝術手法圓熟,將豐富的內容與深厚的現實氣息完美地結合起來,時至今日依然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耐人尋味,不愧為詞作中的經典。
全詞透過寫景和聯想抒寫了作者恢復中原國土,統一祖國的抱負和願望無法實現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難酬、報國無門、抑鬱悲憤的苦悶心情,極大地表現了詞人誠摯無私的愛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