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閱讀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題。
吃飯
“我是陳寶山,老部長,您還記得我嗎?”
快下班時,一個電話讓我呆了一下,便想起了這個陳寶山。幾年前,我曾到一個叫陳家岔的村裡蹲點扶貧,有一個幫扶物件叫陳寶山,一聽手機裡的聲音就知道是他。陳寶山當時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就是他這名字挺好,可家裡境況太不好了。幫扶一年後,他這家還是村裡一個貧困戶。我回城裡時很真誠地跟他說:“以後有什麼困難,還可以直接來找我。”
看來陳寶山沒忘記我這個交代。
也正是這樣,我走出辦公樓時,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請陳寶山吃一頓飯,因為我也記得陳寶山當年說過的一句話:“這人吶,一日三餐都有一碗飽飯吃就好。”我摸透了他的脾氣,在進城路上他肯定不會掏錢吃飯的。看到陳寶山時,我怔了一下。哎喲,這陳寶山今天還穿了一件西裝。這大概又是哪個好心人救助的吧。還不錯,進城來找人知道換一件體面的衣服。我說:“寶山,我們先吃飯去。”
“好的,我已經訂了包廂。”
“你訂了包廂?”
他點點頭說:“在粵港大酒店。我問過人,那裡的海鮮做得最地道。”
“哈哈哈,想吃一回海鮮?行啦,我請你吃一回海鮮。”我不好斷了人家的念頭。都知道,全城要數粵港大酒店吃飯價位最高。看來這陳寶山真要把海鮮當泥鰍吃。也許陳寶山看出了一點什麼,馬上咧嘴一笑:“今天是我請您吃飯。”
——“好啊,你請客,我埋單!”
但這話我沒說出口,因為他把我扯進了一輛小車,還是賓士。接著,陳寶山很熟練地把車子開動起來。他見我一頭霧水,便爽朗地說:“這車子是我挖到的。”一番交談,我才知道陳寶山現在成金礦老闆了。這讓我立即警覺起來。平常,我最不喜歡跟這老闆那老闆打交道,看來陳寶山這頓飯也不是要讓我白吃的,他肯定知道我一句話能讓他把礦挖得更好。
陳寶山敬了我三杯酒後,見他還是沒說出這進城請吃飯的原因,我便問:“寶山,要我幫什麼忙呢?”
“沒忙要您幫。”
“怎麼啦,寶山要灌醉我才說實話?”
“我灌不醉您,這種地方牌子的酒我本來就喝不慣。不過我打聽過了,您喜歡喝這牌子的酒。”
我暗暗噢了一聲,有點自嘲起來:“沒事還這麼用心請我吃飯?你這寶山,肚子裡還真能憋住話呀。”
“我這人就是這脾氣,半句話也憋不住,肚子裡能憋住的就是一泡尿。”
我哈哈大笑,沒想到陳寶山有錢了也變得這麼會說話。於是,我便回敬了三杯。見他有些醉意了,我又問:“說吧,有什麼事跟我直說。”
“沒事沒事,我來城裡就是請您這恩人吃頓飯。”
一直到吃完飯,陳寶山也沒有說什麼事。難道他也瞭解我做人的脾氣嗎?當他開車把我送回辦公樓時,我還是問:“寶山,如果真有事,就說出來吧。看到你能賺錢了,我心裡挺高興的。”
“真沒什麼大事。”
“沒大事,那就有小事?”
“您也知道,在村子裡沒人看得起我。我就是挖了一窖金子,他們也不正眼看我。村裡人都敬重您,您是大領導,心腸挺好,人家還說,您這人挺隨和,但不隨便,聽說我們縣裡頭頭來請您吃飯也沒請動您。看看,能讓您吃我一頓飯,我陳寶山這臉面當然風光了。嘿嘿,村裡村外還有哪個老闆能請動您呢?”
看到陳寶山得意的樣子,我倒發呆了。沒想到今天有錢的陳寶山會懷揣這麼一種心態。想當年,他蔫頭耷腦當人家的跟屁蟲也沒吭上一聲……
(選自《微型小說選刊》,有改動)
19.結合全文,概括“我”這一形象的特點?(4分)
20.小說第二段的敘述在文中起什麼作用?(4分)
21.從文中看,知道陳寶山請“我”吃飯的目的後,我是什麼反應?為什麼?(4分)
22.對陳寶山的這一做法,人們會有不同的看法。請談談你的觀點,並說明理由。(6分)
參考答案:
19.①熱情、直率、真誠,心腸挺好,信守承諾,真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②堅持原則,隨和但不隨便;堅持操守,潔身自好。最不喜歡與這老闆那老闆打交道,不願與下邊縣裡的頭頭有工作外的交往。
20.作用: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為下文情節的展開作鋪墊,讓故事的結局出人意料(答“與結尾形成反差”或“與結尾形成對比”皆可)。
21.“我倒發呆了”。因為“我”既為知道了陳寶山請吃飯的目的和看到他達到了目的後的得意感到震驚,又為陳寶山發生了那麼大的變化而感到驚訝。陳寶山利用“我”的熱心得到了與“我”吃飯的.機會,藉以抬高自己的身價和地位,併為自己的得計而自鳴得意。“我”原以為陳寶山是求自己排憂解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或藉助“我”“一句話能讓他把礦挖得更好”的,沒想到竟然是利用“我”的地位和聲譽來為自己贏得臉面上的風光,十分出乎意料。
22.①陳寶山這樣做反映了脫貧致富後的農民渴望得到他人尊重的正當要求。②陳寶山這樣做是虛榮心在作怪。③陳寶山利用別人的善良、熱情與真誠達到抬高個人身價的目的,反映了一種不良的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