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端午節的由來閱讀題及參考答案

端午節的由來閱讀題及參考答案

端午節的由來閱讀題及參考答案

  導語:課內閱讀和教學畢竟是有限的,學生為了拓展自身的知識面以適應當今社會的要求,必須進行課外閱讀。下面是端午節的由來閱讀題及參考答案。歡迎閱讀及參考!

  端午節的由來

  ①在古代,端與初同義,五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為午月,故初五作端午。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宰相宋建議要避諱,就把“端五”改為“端午”,此後,“端五”就改稱為“端午”了。

  ②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之際,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關於其由來,說法不一,其中以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最大。正是由於屈原的緣故,端午節也因此被稱為“詩人節”。據《史記》記載,戰國時代,楚秦爭霸,楚國大臣屈原很受楚懷王器重,他主張舉賢任能,富國強兵,聯齊抗秦。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懷王稚子子蘭、上官大夫靳尚等保守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楚頃襄王繼承王位不久,秦王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抱負遠大而壯志難伸的屈原,在被流放途中,終日憂愁,嘆氣道:“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下了《離騷》《九章》《天問》《九歌》等不朽傑作。在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後,寫下絕筆作《懷沙》,遂抱石投入激流滾滾的汨羅江。這一天,正是夏曆的五月初五日現代文閱讀答案 《端午節的由來》現代文閱讀答案 《端午節的由來》。

  ③到宋代,朝廷追封屈原為忠烈公,並下詔將五月初五日定為“端午節”,諭令各地官府組織紀念諸如賽龍舟之類的活動,以紀念屈原。

  ④關於端午節的由來,還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⑤在我國江蘇、上海、浙江一帶,一般認為端午節是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因父兄為楚平王所殺,乃投奔吳國,助吳王闔閭伐楚,五戰而攻入楚都郢。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闔閭為越王勾踐戰敗,受傷而死,子夫差繼位,立志報仇。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軍大敗,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太宰受越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歷鏤”劍,令其自刎。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死前交代鄰舍人:“我死後,請挖出我的眼睛,懸掛在東門上,我要親眼看著越國軍隊入城滅吳!”說罷,自刎而死。夫差聞子胥死前之言,大怒,令人取子胥屍體裝入皮革中,於五月初五日投入大江。伍子胥含冤死後,“後世遂划龍舟,作救伍員狀”。傳說中伍子胥變成了“波濤之神”。這樣,在江浙一帶,端午節就成了紀念伍子胥的日子。

  ⑥在浙江的東部地區,當地居民把過端午節看做是紀念孝女曹娥的日子。據史書記載,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年僅14歲的曹娥,沿江號哭,晝夜不停。過了17天,在五月初五日這一天,曹娥也投入江中。又過了5日,曹娥終於抱著父親的屍體浮出江面。此事傳到縣府,縣令為之作文立碑,以頌揚她的孝行。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將她曾居住過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江則更名為曹娥江。

  ⑦在浙江,還有端午節來源於勾踐操練水軍之說。而龍舟競渡活動,被認為是為了紀念越王勾踐操練水師、打敗吳國的歷史越王勾踐被放回越國後,臥薪嚐膽,立志雪恥,於當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師,開始操練。數年後,終於一舉消滅吳國。後人為昭彰勾踐這種堅忍不拔的精神,便效仿越國水師演練時的情景,於五月初五日這一天划船競渡,以示紀念。

  ⑧雖然說法比較多,但時至今日,端午節最令人稱道的還是屈原以及他所體現出來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他胸懷祖國、心憂天下、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懷,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永遠值得我們後人學習和緬懷。

  網際網路《我們的節日》略有改動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端午就是初五,端與初同義,五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為午月。據說,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因避諱,就把“端五”改為“端午”,此後,“端五”就改稱為“端午”了。

  B、端午節的由來有幾種不同的說法:紀念詩人屈原說,紀念忠良伍子胥說,紀念孝女曹娥說和紀念越王勾踐說等,其中影響最廣最深最大的是紀念屈原說現代文閱讀答案 《端午節的由來》現代文閱讀答案 《端午節的由來》。

  C、五月初五日被確定為“端午節”,各地官府組織諸如賽龍舟之類的活動來紀念屈原,始於春秋戰國之際。

  D、關於端午節的由來,雖然說法眾多,但時至今日,端午節最令人稱道的還是屈原以及他所體現出來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在浙江的東部地區,當地居民把過端午節看做是紀念孝女曹娥的日子。後人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將她曾居住過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江則更名為曹娥江。

  B、伍子胥本為忠良,含冤死後,“後世遂划龍舟,作救伍員狀”。這樣,在江浙一帶,端午節就成了紀念伍子胥的.日子現代文閱讀答案 《端午節的由來》閱讀答案。

  C、屈原主張舉賢任能,富國強兵,聯齊抗秦。然而他的主張遭到懷王稚子子蘭、上官大夫靳尚等保守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頃襄王面前詆譭屈原,楚頃襄王漸漸疏遠了屈原。

  D、勾踐臥薪嚐膽,一舉滅國。後人為昭彰勾踐堅忍不拔的精神,就在五月初五日效仿越國水師演練時的情景,划船競渡,以示紀念,這才有了端午節來源於勾踐操練水軍之說。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屈原投入汨羅江那天,正是夏曆的五月初五日。到了宋代,朝廷追封屈原為忠烈公,並下詔將五月初五日定為“端午節”,以紀念屈原,這才有了“端午節”紀念屈原說。

  B、“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端午節被稱為“詩人節”,是由於屈原的緣故。抱負遠大而壯志難伸的屈原,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下了《離騷》《九章》《天問》《九歌》等不朽傑作。

  C、據史書記載,年僅14歲的曹娥在五月初五日投江尋找溺水的父親,變成了“波濤之神”,找到了父親的屍體。

  D、無論是胸懷祖國、心憂天下、至死不渝的屈原,還是忠良伍子胥及孝女曹娥,甚至是堅忍不拔的勾踐,都永遠值得我們後人學習和緬懷。

  參考答案

  1、C. (C項錯在“始於春秋戰國之際”,原文第三段“到宋代,朝廷追封屈原為忠烈公,並下詔將五月初五日定為‘端午節’,諭令各地官府組織紀念諸如賽龍舟之類的活動,以紀念屈原”)

  2、C. (C項錯在“他們不斷在楚頃襄王面前詆譭屈原,楚頃襄王漸漸疏遠了屈原”,原文第二段“他們不斷在楚懷王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

  3、C. (C項錯在“變成了‘波濤之神’”,原文第五段“傳說中伍子胥變成了‘波濤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