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王彥與八字軍閱讀理解答案

王彥與八字軍閱讀理解答案

王彥與八字軍閱讀理解答案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

  王彥與八字軍

  徐夢莘

  王彥既得衛州新鄉縣,即傳檄州郡。金人以為大兵之至也,率數萬眾薄彥壘,圍之數重,矢注如雨。彥兵寡,且器甲疏略,疾戰,輒不利,彥決圍以出,其眾遂潰。金人見彥所乘甲馬獨異,復盡銳追擊;彥與麾下數十人馳赴之,所向披靡。轉戰十數里,弓矢且盡,會日暮,得免。

  他將往往復渡河以還。彥收散亡,得七百人,保共城縣西山。常慮變生不測,夜即徙其寢所。其部曲曰:“我曹所以棄妻子,冒萬死以從公者,感公之忠憤,期雪國家之恥耳!今使公寢不安席,乃反相疑耶?我則非人矣!”遂皆面刺“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字,以示其誠。

  彥益自感勵,大布威信,與士卒同甘苦。未幾,兩河響應,招集忠義民兵首領一十九寨,十餘萬眾,綿亙數百里,金鼓之聲相聞,倡義討賊者皆受彥約束。稟朝廷正朔,威震燕代。金人患之,列戍相望,時遣勁兵,擾彥糧道。彥每勒兵以待之,且戰且行,大小無慮數十百戰,斬獲酋領及奪還河南被虜生口,不可勝計。

  王彥在西山聚兵,既集,常慮糧儲不繼。一日,盡發軍士運粟。會奸人有告虜帥者,金人乘虛,遽以大兵薄彥壘,彥率親兵乘高御之。眾稍卻,彥大呼賈勇,士眾力戰,且以強弩飛石齊發,金人方稍退。金人有死者,皆以馬負屍而去。自此金人布長圍,欲持久困彥,彥絕饋運者旬餘。彥檄召諸寨兵,大至,金人乃遁去。

  《遺史》曰:“時金人銳意中原,特以彥在河朔,兵勢張甚,未暇南侵。一日,虜帥召其眾酋領,俾以大兵再攻彥壘,酋領跪而泣曰:‘王都統寨堅如鐵石,未易圖也!必欲使某將者,願請死,不敢行。’其為虜所畏如此!”

  (節選自《宋文選》)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且器甲疏略 疏略:粗糙簡單

  B.其部曲曰 部曲:部下委屈地

  C.皆受彥約束 約束:限制,管束

  D.大小無慮數十百戰 無慮:大約,總共

  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現王彥英勇善戰的一項是(3分) ( )

  ①疾戰,輒不利,彥決圍以出 ②彥與麾下數十人馳赴之,所向披靡

  ③彥每勒兵以待之,且戰且行 ④彥大呼賈勇,士眾力戰

  ⑤彥檄召諸寨兵,大至,金人乃遁去 ⑥王都統寨堅如鐵石,未易圖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王彥在攻得新鄉縣後就把號召抗金的檔案分送到各州郡去,金人以為宋朝大軍已到,於是率領幾萬人包圍他的軍隊,箭如雨點般射向王彥陣地。

  B.新鄉失利以後,失散的將士渡過黃河回到了王彥身邊,為了向王彥表示忠誠,都當著王彥的面,在身上刺下了“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字。

  C.後來王彥領導的抗金力量越來越強大,其士眾多達十多萬人,他們擁護宋朝,倡導抗擊金人保家衛國的大義,在北方聲勢浩大,威震燕代地區。

  D.王彥領導的`“八字軍”英勇奮戰,威名顯赫,讓敵人聞風喪膽,甚至在虜帥派遣將領進攻王彥之際,敵酋居然寧可受死也不敢與王彥交戰。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金人見彥所乘甲馬獨異,復盡銳追擊。(3分)

  譯句: ▲

  (2)遽以大兵薄彥壘,彥率親兵乘高御之。(3分)

  譯句: ▲

  (3)時金人銳意中原,特以彥在河朔,兵勢張甚,未暇南侵。(4分)

  譯句: ▲

  參考答案:

  5.B(“部曲”應解釋為“部下”)

  6.C(⑤“金人遁去”是因為“諸寨兵大至”,⑥是酋領說的話,兩句都不屬於“直接表現王彥英勇善戰”的內容。)

  7.B(“當著王彥的面,在身上刺下了”理解有誤,應該是“在臉上刺字”。)

  8.(1)金人看見王彥所騎的披著鎧甲的戰馬獨特而與眾不同,又盡出其精銳部隊(或“又盡奮其銳氣”)追擊王彥。(3分。“甲馬”“盡銳”各1分,語意通順1分)

  (2)金人立即率領大部隊逼近王彥的陣地,王彥率領衛隊登高抵禦敵人。(3分。“遽”“薄”各1分,語意通順1分)

  (3)當時金人執意進攻中原地區,只是因為王彥在黃河以北,兵力強大得很,(才)沒有機會向南侵犯。(4分。“銳意”“特”“未暇”各1分,語意通順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