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傷疤(節選)》閱讀及答案
從口外草地回來的人,身上多半帶著大大小小深深淺淺的傷疤。如果傷在手上臉上,誰都看得見,而有些傷是很難看得見的;首先,他就不願讓誰看見,而有些傷,即使讓你看,你也看不見。這些傷,痛在骨頭裡,只能從他們艱難的步態(並非由於衰老,他們大都不過三十幾歲的人)和深重的哮喘聲中,猜想到他們曾經遭受過難以想象的磨難和病痛,小災小病難不倒他們。
禿手伯失去雙手,一目瞭然,他無法瞞過誰,但是他那滿胸脯的傷,卻從來不讓人看。
我也只見過一回。
有一年夏天,他一人在河裡洗身子,我悄悄地游到他身邊,想幫他擦擦後背,才第一次窺見他胸脯的傷疤(只聽說狼差點把他的胸脯撕開)。不見則已,一見真把我嚇得目瞪口呆。這哪裡是傷疤?我心想,他回來已有兩三年,再早的傷也早該結疤,但現在看見的是血淋淋的一個胸脯。我覺得血還不住地在流,映著夕陽的光輝。禿手伯的滿胸脯傷疤,像多年之後我見到的紅珊瑚,從形象到顏色,都十分相像。
我驚奇地對禿手伯說:“傷口還在流血,可不能見水!”
禿手伯很平靜地說:“不礙事,早已不見血了,這叫紅疤。很不吉利。”
禿手伯用“手”撫摩著自己多難的胸口,嘆了口氣,說:“紅疤,就是說這傷還沒有死。”
“還沒死?”傷還有不死的,我還是第一次聽說。
“是的。沒有死,傷還活著。天陰下雨時它不讓我安生,整個心口還像那隻狼在咬我撕我。”
我禁不住想去摸摸禿手伯痛苦的血紅的胸脯,他沒有阻攔我。我不敢用手摸,生怕血冒了出來。
“願意摸就摸摸,不礙事。”
“疼嗎?”
“不疼。”
是的。傷疤顯然沒有死。我覺得它還在折磨他,哪有不疼的傷?尤其這紅疤,還活著的傷疤,更不能輕信它。
幾乎沒有摸到一點光滑的好皮膚,蚯蚓似的隆起的密密的傷疤,彷彿在蠕動著,它們比好皮膚還要硬得多。
一條條隆起的彎曲的傷疤裡,似乎都生出了自己的筋骨,自己的血管,自己的神經,自己的記憶,難怪它不死!
幾十年過後,我才知道傷疤也是一種生命。看得見的傷疤,有許多一直活著,看不見的傷疤,有的也一直不死。
記得過了好多天,我問禿手伯:“你胸脯上的那些傷疤為什麼不願意讓人看見?”
他皺著眉頭說:“傷疤千萬不能露給別人看,不能讓人為自己承擔痛苦,更不願讓誰可憐。”
以後我再不向他提傷疤的事。我跟他常常一起吼唱西口調。
有關傷疤的道理,半個多世紀之前,禿手伯就對我講過,當時我並不理解。直到我的身上心靈上,帶上了許多傷疤,也很大,也很深,而且有的到我死後,可能仍然活著不死,我才真正地悟知了傷疤這個活東西。
(選自《小小說選刊》)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 )
A.小說的情節比較簡單,僅簡單地交代了禿手伯是被狼咬傷的,卻以人物間的.對話突出了禿手伯的“堅強和倔強”性格,不被傷痛所擊倒,不願讓人為自己承擔痛苦,更不願讓誰可憐,塑造了一個個性鮮明,立體感強的硬漢形象。
B.“禿手伯的滿胸脯傷疤,像多年之後我見到的紅珊瑚,從形象到顏色,都十分相像”和“幾乎沒有摸到一點光滑的好皮膚,蚯蚓似的隆起的密密的傷疤,彷彿在蠕動著,它們比好皮膚還要硬得多”都運用了細節描寫和比喻的修辭格,細緻地描繪了禿手伯胸脯上的傷疤,突出其色澤之紅,形狀之怪,面積之大,質地之硬,從而說明他所遭受的痛苦之深重。
C.作者曾說:“所有的傷疤下面,都有深深的根啊。”這篇小說似乎在昭示曾經的劫難;似乎在提醒擁有的幸福,似乎在展演一種堅忍的精神,似乎在告誡未來不再重蹈覆轍……
D.這篇小說主要運用了描寫、記敘、議論和抒情的表達方式,寫了“看得見的傷疤”,“看不見的傷疤”與“活著的傷疤”,並且把小說描寫的重點放在了“活著的傷疤”上。
E.傷疤的根究竟在哪裡?本文作者透過對禿手伯的非常傳神的描寫,引領我們一起來思考關於生命的隱忍與剛毅,思考怎樣做一個好人和堅毅的人,並且在人生路上怎樣正確認識自己與他人。
(2).“看得見的傷疤,有許多一直活著,看不見的傷疤,有的也一直不死”,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6分)
------------------------------------------------------------------------------------------------------------------------------------------------------------------------------------------------------------------------------------------------------------------------------------------------------------------------------------------------------------------
3)“傷疤”是肉體創傷癒合後留下的印記,為什麼說是“活著的傷疤”呢?請分析本文題目的作用。(6分)
------------------------------------------------------------------------------------------------------------------------------------------------------------------------------------------------------------------------------------------------------------------------------------------------------------------------------------------------------------------
4)有人認為小說結尾段多餘,應刪去。你覺得是否該刪去?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觀點。(8分)
------------------------------------------------------------------------------------------------------------------------------------------------------------------------------------------------------------------------------------------------------------------------------------------------------------------------------------------------------------------
參考答案:
小題1】選A得3分,選C得2分,選B得1分。選DE不給分【小題2】“看得見的傷疤,有許多一直活著”,這是說那些“看得見的傷疤”,常常可以勾起人們對往昔傷痛的回憶,所以說“有許多一直活著”;(3分)“看不見的傷疤,有的也一直不死”,這是說那些刻意隱蔽和掩飾的肉體的傷疤以及那些精神上的傷疤,深深地植根於人的記憶深處,無法忘卻,難以磨滅,所以說“有的也一直不死”。(3分)(意思對即可)
【小題3】①以“活著的傷疤”為題,簡潔凝練,表意豐富,用“活著的”這一形容詞短語修飾“傷疤”這個名詞中心語,搭配新奇,耐人尋味,有懸念感;(2分)②以“活著的傷疤”為題,起到了線索作用,它貫穿全文。小說開頭由“口外草地回來的人”的傷疤寫起,寫到禿手伯隱秘的滿胸脯的紅傷疤,突出其“不死”的內涵,結尾又寫到“我”的身心上的傷疤,逐層遞進,文意不斷豐富深厚;(2分)③以“活著的傷疤”為題,揭示了小說敘述描寫的主要內容,小說用了大量篇幅寫禿手伯秘不示人的滿胸脯的紅傷疤,突出其命運的坎坷艱辛,性格之隱忍堅毅。(2分)
【小題4】結尾一段不可以刪去。結尾一段用議論的表達方式,簡要議論“我”半個世紀來對“有關傷疤的道理”的理解過程,以前,“我”對禿手伯的講法不理解;(2分)而在“我”歷經身體與心靈的痛苦折磨,留下許多很大很深的傷疤之後,才真正感悟到傷疤活著不死,時時提醒“我”重溫曾經的苦痛的道理。(2分)這些議論深化了中心,昇華了主題,(2分)由他人(“禿手伯”)的痛苦寫到自己的身體與心靈的創傷,表達了銘記、承擔歷史苦痛的坦然,也潛藏著熱愛生命的執著和對美好未來的期冀,豐富了文章的內涵。(2分)(如果認為應該刪去,言之成理也可。)
答案解析: 試題分析:
【小題1】選A得3分,選C得2分,選B得1分。選DE不給分(D這篇小說主要運用了描寫、記敘的表達方式;E“並且在人生路上怎樣正確認識自己與他人”在原文中沒有依據)
【小題2】對於此類題,同學們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為關鍵性文句的內涵既是深層次的又是豐富多義的甚至是含蓄隱晦的。因此,關鍵性文句多富有潛在義、引申義、雙關義、象徵義和多重義等,做題時要參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體意旨來考慮,在文意文旨的大語境中來探求核心文句的內涵,解題時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顧後的根據其語段的“形”,深入領悟其語句段的“意”。
【小題3】作用題是現代文閱讀中的重頭戲,經常會考到,一般這種題要從兩方面去回答,一個是內容,一個是結構,二者缺一不可。
【小題4】本題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種觀點進行探究,即可根據觀點是否明確,論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