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壓扁的沙子閱讀答案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被壓扁的沙子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紹夫的前蘇聯科學家發現,如果二氧化矽(即非常純的沙子)處於超高壓的狀態,那麼它的原子相距很近,從而變得極為緻密。一立方英寸被壓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這種被壓扁的沙子因此被稱為“斯石英”。
斯石英並不十分穩定,原子之間靠得太近以至於它們又出現相互排斥的趨勢,最後又變為普通沙子。然而,由於原子之間結合得極為緻密,所以這種反彈變化進行得非常緩慢,從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數百萬年。
金剛石的形成與此相同。金剛石中的碳原子被擠壓得異常緊密,它們同樣存在一個向外擴散並且恢復為普通碳的趨勢。在通常條件下,這也需要數百萬年。
如果你把溫度升得足夠高,就可使這種變化加快。增溫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們之間能夠相互分離,返回到原始狀態。因此,如果在850 ℃的溫度下把斯石英加熱30分鐘,它將變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對金剛石加熱,從而把它恢復到原始碳的狀態,但誰願意這樣做呢?)
1.寫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說明方法。
(1)如果二氧化矽(即非常純粹的沙子)處於超高壓的.狀態,那麼它的原子相距很近,從而變得極為緻密。一立方英寸被壓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這種被壓扁的沙子因此被稱為“斯石英”。( )
(2)如果在850℃的溫度下把斯石英加熱30分鐘,它將變為普通沙子。( )
2.選段中所說的“普通沙子”和“斯石英”都是由____________構成的。
3.“斯石英”與“金剛石”的形成原因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斯石英”變為“普通沙子”的速度可以加快,但必須把溫度升得足夠高,其原因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作詮釋 列數字
2.二氧化矽
3.形成原因相同,即由於在超高壓狀態下,原子相距很近而變得極為緻密。
4.因為增溫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們之間能夠相互分離,返回原始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