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呂元膺文言文閱讀理解附答案

呂元膺文言文閱讀理解附答案

呂元膺文言文閱讀理解附答案

  呂元膺,字景夫,鄆州東平人。質度瑰偉,有公侯之器。貞元初,論惟明節制渭北,延在賓席,自是名達於朝廷。惟明卒,王棲曜代領其鎮。德宗俾棲曜留署使職,諮以軍政。累轉殿中侍御史,徵入,真拜本官,轉侍御史。丁繼母憂,服闋,除右司員外郎。出為蘄州刺史,頗著恩信。嘗歲終閱郡獄囚,囚有自告者曰:“某有父母在,明日元正不得相見。”因泣下。元膺憫焉,盡脫其械縱之,與為期。守吏曰:“賊不可縱。”元膺曰:“吾以忠信待之。”及期,無後到者。由是群盜感義,相引而去。

  元和初,遷諫議大夫、給事中。規諫駁議,大舉其職。及鎮州王承宗之叛,憲宗將以吐突丞璀為招討處置使。元膺與給事中穆質、孟簡,兵部侍郎許孟容等八人抗論不可。指諭明切,憲宗納之,為改使號,然猶專戎柄,無功而還。出為同州刺史,及中謝,上問時政得失,元膺論奏,辭氣激切,上嘉之。翌日謂宰相曰:“元膺有讜言直氣,宜留在左右,使言得失,卿等以為何如?”李籓、裴垍賀曰:“陛下納諫,超冠百王,乃宗社無疆之休。臣等不能廣求端士,又不能數進忠言,孤負聖心,合當罪戾。請留元膺給事左右。”

  度支使潘孟陽與太府卿王遂迭相奏論,孟陽除散騎常侍,遂為鄧州刺史,皆假以美詞。元膺封還詔書,請明示枉直。江西觀察使裴堪奏虔州刺史李將順贓狀,朝廷不覆按,遽貶將順道州司戶。元膺曰:“廉使奏刺史贓罪,不覆檢即謫去,縱堪之詞足信,亦不可為天下法。”又封詔書,請發御史按問,宰臣不能奪。

  代權德輿為都畿防禦使。十年七月,鄆州李師道留邸伏甲謀亂。師道伏甲百餘於邸院,將焚宮室而肆殺掠。已烹牛饗眾,明日將出。會小將李再興告變,元膺追兵伊闕,圍之……及窮按之,嘉珍、門察皆稱害武元衡者。元膺以聞,送之上都,賞告變人楊進、李再興錦彩三百匹、宅一區,授之郎將。無膺因請募山河子弟以衛宮城,從之。盜發之日,都城震恐,留守兵寡弱,不可倚,而元膺坐皇城門,指使部分,氣意自若,以故居人帖然。

  數年,充河中節度等使。時方鎮多事姑息,元膺獨以堅正自處,監軍使洎往來中貴,無不敬憚。入拜吏部侍郎,因疾固讓,改太子賓客。元和十五年二月卒,年七十二,贈吏部尚書。

  (選自《舊唐書》,有刪改)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呂元膺“大舉其職”的一組是(3分) ( )

  ①盡脫其械縱之 ②元膺與給事中穆質等八人抗論不可

  ③皆假以美詞 ④請明示枉直

  ⑤縱堪之詞足信,亦不可為天下法 ⑥元膺追兵伊闕,圍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④

  【答案】5.C

  【解析】①放囚犯回家,是他體恤囚犯思親之苦,以忠信換忠信,但不是“大舉其職”:恰有違規之嫌。③是朝廷詔書的內容,不分是非,是元膺反對的做法。)

  【易錯考點二】分析和概括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的題目。

  聖人之所以全民生也,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而毒藥則以之攻邪。故雖甘草、人參,誤用致害,皆毒藥之類也。古人好服食者,必有奇疾,猶之好戰勝者,必有奇殃。是故兵之設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後興;藥之設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後用。其道同也。

  故病之為患也,小則耗精,大則傷命,隱然一敵國也。以草木之偏性,攻藏腑之偏勝,必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而後無喪身殞命之憂。是故傳經之邪,而先奪其未至,則所以斷敵之要道也;橫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則所以守我之嚴疆也。挾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則敵之資糧已焚;合舊疾而發者,必防其並,則敵之內應既絕。

  辨經絡而無泛用之藥,此之謂嚮導之師;因寒熱而有反用之方,此之謂行間之術。一病而分治之,則用寡可以勝眾,使前後不相救,而勢自衰;數病而合治之,則併力搗其中堅,使離散無所統,而眾悉潰。病方進,則不治其太甚,固守元氣,所以老其師;病方衰,則必窮其所之,更益精銳,所以搗其穴。

  若夫虛邪之體,攻不可過,本和平之藥,而以峻藥補之:衰敝之日,不可窮民力也。實邪之傷,攻不可緩,用峻厲之藥,而以常藥和之:富強之國,可以振威武也。

  然而選材必當,器械必良,剋期不愆,佈陣有方,此又不可更僕數也。孫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盡之矣。

  下列各項對文章內容的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

  A.全篇以用藥宜慎為總原則,提出了一些用藥之道,論說精闢透徹,層次分明。作者對孫子兵法很有研究,並且在指導用藥中運用靈活自如。

  B.藥是在人的肌體中發揮作用的,是內在的;兵是在戰場上發揮作用的,是外在的。“用藥如用兵”的說法將內在的轉換成外在的,淺顯易懂。

  C.作者認為藥可以用來治病邪,但也有毒害人體的一面,“好服食者,必有奇疾”,是“不得已而後用”的,這體現了他對“藥”的辨證認識。

  D.文章多用排比句,語言整齊有力,氣勢充足,以用兵喻用藥,突出了用藥和用兵之間的相似性,從而更形象地突出了藥的作用,易於接受。

  【答案】D

  【解析】本題側重考查篩選文中的資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突出了藥的作用”,錯誤,應為“突出了用藥的重要性”。

  【參考譯文】

  聖人保全人民生計的方法,是把穀物作為主食,果品作為副食,牲畜作為滋補品,菜蔬作為供養物,藥物就用它攻治病邪,所以即使甘草、人參這一些平和的藥物,錯誤地使用也會造成危害,都是毒藥這一類啊。喜愛服食丹藥的古人,必然產生重病,好像貪求作戰逞勝的人,一定招致大禍一樣。因此設定軍隊用來除害,不得已然後才動用;準備藥物用來治病,也是不得已後才使用。它們的道理是相同的。

  疾病造成禍患,小患就耗散正氣,大禍便傷害性命,嚴重得好比一個敵對的國家。用藥物的特性,攻治臟腑的疾病,如果能既瞭解疾病,又掌握藥性,用多種方法制服病邪,然後才沒有喪失性命的憂慮。因此對循著六經傳變的病邪,便預先佔據它尚未侵襲的部位,就好比切斷敵軍必經之道的方法;對來勢迅猛的病邪,便趕快守護那尚未致病的部位,就好比守衛我方險要疆土的方法。對挾帶積食而造成的'病,首先消除那積食,就好比敵方的財物糧食已經燒燬;對併合舊疾而發作的病,一定要防止新舊病邪會合,就好比敵方的內應已經斷絕。

  辨明經絡便沒有泛泛而用的藥物,這好比先頭偵察的部隊;依據寒熱便有反治的方法,這好比分化離間的策略。一種病如果分割治療它們,那麼用少量藥物就可以戰勝眾多的病症,使它們前後不能互相救援,那麼病勢自然衰退;幾種病如果同時治療它們,那麼集中藥力摧毀它們的主要病邪,使它們分散沒有統領的力量,那麼眾多的病邪完全潰退。病勢正在進展,就不宜在病邪猖獗時攻治,應堅守正氣,這好比使敵軍疲怠的方法;病勢正在衰退,就必定窮追到病邪退去之處,再增加精練勇銳的藥物,這好比摧毀敵人巢穴的方法。

  至於對邪氣傷身而正氣已衰的人,攻治不可迅猛,應主要運用性味平和的藥物,而用性味猛烈的藥物輔助它;好比衰弱困敗的時候,不可竭盡人民的力量啊。對邪氣傷身而正氣尚實的人,攻治不可輕緩,應主要運用性味猛烈的藥物,而用性味平和的藥物調和它;好比富有強盛的國家,可以振興軍威武力啊。

  雖然這樣,但是選材一定要恰當,器具必須要精良,限定日期,不得延誤,排列陣勢,要有規律,這些又是數不勝數的。《孫子兵法》十三篇,治病的方法完全包括在裡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