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15篇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1

  小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著重於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並儘量與他們自身有著較強體驗的日常生活經驗結合起來,因此,為小班安排的活動內容更需易貼近幼兒的生活。這次的主題則選擇了“秋天的水果”。

  大家都知道,秋天是各種水果收穫的季節,秋天的水果是多種多樣的,它們不僅有不同的名稱,還有形狀的不同,顏色的不同,味道的不同等。對於小班的幼兒,他們的認識是具體的,只能根據外部的特徵來區別事物,水果中的不同最直觀的是外形,幼兒對此已有了一定的經驗認識,但水果中除了外部的不同,它的內部也藏有許多的教育契機。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養成愛動手動腦的習慣。

  2、能運用多種感觀感知蘋果、桔子的特徵。

  3、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活動流程:

  第一環節:觀察蘋果、桔子。

  第二環節:遊戲“摸水果”。(鞏固對蘋果、桔子的認識。)

  第三環節:品嚐蘋果、桔子。

  第一環節,“觀察蘋果、桔子”。

  小班的孩子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在整節課的開始部分,我就充分利用孩子的這段有意注意時間,讓幼兒觀察蘋果與桔子有那些方面的不同,這是整個活動的重要環節。我要鼓勵幼兒去觀察,去發現這兩樣水果的不同,並鼓勵幼兒大膽地用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開始時,教師與幼兒圍坐在大桌子旁,告訴幼兒:秋天到了,水果豐收了。這裡都有哪些水果呢?它們都是什麼樣子的?讓幼兒找一找蘋果與桔子的不同,告訴老師你是怎麼找到的?蘋果是圓形的,桔子也是圓圓的;蘋果是紅色的,桔子是黃色的。

  小班小朋友他們最初表達的一定是他們直觀看到情形,多數以單詞的表達形式出現,如圓圓的,紅紅的,等等。這是老師的作用除了幫助孩子表達清楚,還可以透過順口溜的形式,把形狀與孩子生活中某些相似的東西聯絡起來,如:“蘋果蘋果紅紅的,桔子桔子黃黃的”等等。同時,為了讓幼兒進一步觀察蘋果與桔子的不同,可以用刀子將蘋果和桔子切開後進行比較。

  第二環節為遊戲“摸水果”。

  小班的孩子們好動、好玩,對學習的認識很大的程度依賴於行動。“摸水果”的遊戲,就能滿足孩子們好動的天性,在遊戲中讓幼兒體驗學習的快樂。此環節,我將水果裝於一只布袋中,讓幼兒矇住眼睛後伸進一隻手進行摸索,並回答摸到了什麼水果,然後拿出來進行驗證,看回答得是否正確。

  這一環節的重點是強調營造一個愉快、歡樂、無拘無束的遊戲氣氛,讓孩子們充分體驗到遊戲的快樂,讓孩子們有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

  第三環節為“品嚐蘋果、桔子”。

  經過以上一段時間對蘋果與桔子進行比較,幼兒的神情應得到一定的放鬆,這時讓幼兒品嚐蘋果與桔子,比較一下它們的味道有什麼不同,如“蘋果是甜甜的,還有點酸酸的;桔子不僅甜甜的,而且水份還多多的。”

  整個活動是圍繞著水果展開的,以充分展現孩子們自主的表達,並在愉快、輕鬆的遊戲中學習、感知。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又能激發幼兒喜愛吃水果的興趣。在活動中,教師是引導者,幼兒是主體。我會關注每一個孩子在活動中的情況,並幫助膽小的孩子能大膽地去遊戲,去表現;也要保護敢說敢做的孩子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想象力,並給予肯定;還要注意那些一般不起眼的孩子,挖掘他們的潛力,使不同能力層次的孩子得到發展,其次,活動結束時還要鼓勵幼兒們多吃水果,這樣才能使我們孩子們的身體長得棒棒的。

  擴充套件閱讀

  說課的基本形式是“四大模組”模式,它由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式構成。按照這種基本模式要求的框架去進行說課,能夠有效地避免教學中存在的隨意課、盲目課和單純的傳授課等不規範、教法陳舊的教學形式,逐漸形成符合教學規律,利於學生成長的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對於初登講臺、經驗不足的年輕教師或雖然有教學經驗但初次接觸說課的教師來說,是一種全面把握教材,宏觀感受教學全過程,快速規範教學行為的好方法,便於教師逐漸提高研究層面,取得更大收益。“四大模組”的具體操作如下:

  第一,說教材。這一板塊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內容要說清這一課在整個教材的位置,又要說清在這本書以及本單元的位置。只有既清楚學生原有知識水平,又清楚學生後續學習內容,才能定位準確。內容確定,目標從三維角度即可確定,勿需多說。

  第二,說教法與學法。針對內容,針對學生情況,找準重難點,設計教學方法,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實現以上目標,如何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體現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第三,說教學程式。上面兩個板塊的內容搞清楚以後,下面就是如何實施的問題,採用何種方式匯入,如何突顯重點,突破難點,要說出具體的方式方法等,將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情況進行預設,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都可一一說明。第四,說板書設計。這一板塊如有,可說明其作用,如無,不用贅述。其中第二、第三板塊是說課中的亮點,它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風格以及教師的整體素養。說課就如一篇論文,體現了是什麼(教學內容)、為什麼(教法與學法的設計)、怎麼樣(教學過程的實施)三方面的問題。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2

  一、說活動設計

  1、《綱要》中要求小班幼兒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源於生活。健康活動《橡皮膏小熊》正好符合這個要求。小班幼兒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識,對身體各器官逐步產生探索興趣。然而,幼兒對身體器官的認識還很膚淺,愛護身體,保護自己的經驗又比較缺乏,此活動的進行,可以使孩子認識到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加強身體鍛鍊,熱愛運動,學會自我保護。

  2、幼兒情況分析,此活動是小班上學期的第二個主題的活動,孩子都是九月剛入園的小班新生,他們從原來的生活,一下子融入到集體生活中,需要一個適應教育的過程。特別是自理能力方面,需要很好地引導加強。《橡皮膏小熊》這個故事既來源於幼兒的實際生活又很讓幼兒感興趣的健康活動,可以教會幼兒在參與集體活動中如何用小手保護自己,並鼓勵幼兒多參與運動。

  二、說目標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現有水平,我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1)能透過故事瞭解小熊受傷的真正原因,知道在運動時要注意安全。

  (2)初步掌握保護自己的方法,會辨別哪些行為是安全的哪些行為是危險的。

  (3)能夠愉快安全的參與遊戲活動

  三、說重、難點

  為了更好的完成本活動教育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確定為:引導幼兒透過故事瞭解小熊受傷的真正原因,是因為熱愛運動的小熊沒有用手保護自己。活動的難點為: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觀察自己的手還能做哪些事情

  四、說教法

  講述法:如何教幼兒在生活中,學會保護自我,我就採用幼兒最喜愛的小動物以及愛聽故事為切入口,透過幼兒認識的動物和教師講述故事,

  談話法:運用與幼兒的談話,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圍繞小熊都做了些什麼運動,為什麼會貼滿橡皮膏,引發到如何保護自己等問題。

  模仿遊戲法:由於小班的幼兒年齡小經驗缺乏且好模仿,為了鞏固幼兒在活動中所瞭解的自我保護方法,因此在活動中我採用模仿遊戲,如:小熊怎樣做,它的鼻子上才不會貼上橡皮膏?幼答:用手接皮球,鼻子就不會被撞的又紅又腫了。幼兒在回答小熊時,自己也獲得經驗的鞏固。

  對錯辨別法:觀察照片內容,在教師的講解引導下能夠辨別照片中幼兒行為的對錯,豐富自己的安全知識。

  說學法

  情境法:根據幼兒經驗缺乏,語言表達能力弱等特點,我就透過簡短的動物名稱介紹,讓幼兒認識故事中的角色,而故事中的劇情都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已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事,當小熊受傷流血孩子們會難過;見到小熊摔倒孩子們會緊張。

  遊戲法也貫穿於活動始終,請你告訴小熊應該怎麼做;

  談話法引領幼兒瞭解故事中的角色;

  經驗感知法的運用使幼兒透過現實與故事相結合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本流程:我採用遊戲引入----師生討論----探索感知----談話小結的教學流程,逐步深入,環環相扣,自然達成教育目標。

  五、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的服務於本次活動目標,完成教學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幼兒平時在遊戲中危險動作和安全動作的照片、橡皮膏小熊、掛圖第4號、故事磁帶

  2幼兒已玩過拋接球,跑步,攀爬的遊戲,事先讓孩子們瞭解“接”“扶”“爬”的動作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為開始匯入部分:創設情境,介紹故事角色,激發幼兒聽故事的願望。

  (1)以進一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誘發孩子的活動興趣為出發點。

  教師:今天老師請來了幾位小客人,讓我們來看看他們都是誰?

  (指著小熊)它的名字叫嘟嘟,大家都叫它小熊嘟嘟。

  (2)嘟嘟的臉上、頭上、身上有什麼?

  讓我們來聽聽故事裡面發生了什麼事情。

  第二部分為基本部分:這裡為解決本活動的重難點,我採用了講述法,透過講述故事讓幼兒瞭解;接著我透過仔細看,嘟嘟哪些地方受傷了,他為什麼會受傷呢?看圖講述故事,瞭解貼橡皮膏的真正原因;透過幫一幫的能力所及,讓幼兒幫助他人,從而自己獲得經驗感知。

  (1)小熊嘟嘟哪些地方貼上了橡皮膏?

  (2)嘟嘟鼻子上怎麼會貼上橡皮膏的?

  (3)嘟嘟臉上怎麼會貼上橡皮膏的?

  (4)嘟嘟屁股上怎麼會貼上橡皮膏的?

  3、提出自我保護的方法

  教師:小熊愛運動卻不會保護自己,受傷的小熊嘟嘟心裡很難過。請你們告訴小熊

  (1)小熊怎樣做,它的鼻子上才不會貼上橡皮膏?

  (2)小熊怎樣做,它的臉上才不會貼上橡皮膏?

  (3)小熊怎樣做,它的屁股上才不會貼上橡皮膏?

  教師開啟錄音:“小朋友謝謝你們幫助了我,我以後再也不做橡皮膏嘟嘟了。”

  4、看照片,找錯誤,鞏固經驗,讓幼兒的自我保護方法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教師出示平時捕捉到孩子們在遊戲中有危險動作的照片,讓幼兒找出自己不對的地方,在討論中鞏固自我保護的正確方法。

  七、拓展延伸

  教師再次出示橡皮膏小熊,(以小熊的口吻):小朋友們,今天我學會了怎樣玩是安全的,你們記住了嗎?那我們去玩吧!

  (教師扮演小熊,帶領幼兒去戶外活動場進行遊戲,讓幼兒在遊戲中鞏固自我保護的經驗)

  附故事:橡皮膏小熊

  小熊有許多好朋友,它最喜歡和好朋友一起做遊戲了。

  第一天,小熊和小狐狸一起玩皮球。小狐狸把皮球拋給了小熊,小熊沒有用於去接,“咚”的一聲,皮球碰在了鼻子上。鼻子碰得又紅又腫,小熊“嗚”地哭了起來。小狐狸連忙說:“別哭別哭,貼上膏藥就不痛了。”說著,小狐狸就在小熊的鼻子上貼上了橡皮膏。

  第二天,小熊和小花貓一起滑滑梯。小熊沒有扶好扶手,一下子從上面滑下來,“咚”的一聲,屁股撞在了地上,被撞得又紅又腫。小熊“嗚”地哭了起來。小花貓連忙說:“別哭別哭,貼上膏藥就不痛了。”說著,小花貓就在小熊的屁股上貼上了橡皮膏。

  第三天,小熊和小猴子一起爬攀登架。小熊沒有抓緊攀登架,摔了下來,“咚”的一聲,膝蓋撞在了地上,撞得義紅又腫。小熊又“嗚”地哭了起來。小猴子連忙說:“別哭別哭,貼上膏藥就不痛了。”說著,小猴子就在小熊的膝蓋上貼上了橡皮膏。

  小熊的鼻子上、屁股上、膝蓋上都貼上了膏藥,小夥伴們都說:“哎呀,小熊變成‘橡皮膏小熊了。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3

  一、首先就本課題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這是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的幼兒園滲透式領域課程中的一節音樂的韻律活動活動,活動當時正值“六一”期間,也剛好是我們最近正在進行的話題“六一”兒童節中的一節課。韻律活動是小班幼兒非常喜歡的一種活動,《綱要》中指出,在韻律活動中,小班幼兒重點根據音樂做上肢或下肢的簡單基本動作和模仿動作,跳簡單的集體舞蹈。

  這個《開火車》是一個邀請舞的遊戲,小班幼兒喜歡遊戲,在遊戲中,可以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同時能夠體驗到與同伴遊戲的快樂。而在之前的早操中,我們小班年級組也曾經做過《開火車》的律動活動,我們發現小班幼兒對於開火車的活動非常感興趣,每次做到開火車的律動時興致都特別高,幼兒對於開火車的相關動作也有了一定的瞭解,這也為今天的《開火車》活動累積了一定的經驗。

  《開火車》一直以來是小班幼兒非常喜歡的遊戲,在早操、戶外遊戲等環節幼兒都可以接觸到,而此次活動的創新之處是將開火車這樣的形式引用到了音樂遊戲中,選用了我們班上幼兒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的邀請舞的形式,在活動中一方面感受了遊戲的樂趣,另一方面也體驗了與同伴共同舞蹈的喜悅之情。邀請舞這樣的形式需要全班幼兒的共同配合和參與,也提高了幼兒在活動中的積極參與性。

  二、活動目標的提出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綱要》中明確提出,目標應注重全面性,它包括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注重能力的培養,透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將目標定為以下幾點:

  1.學習模仿動作“開火車”,能跟隨音樂較輕快地做小跑步。

  這一條目標主要注重幼兒的動作發展,讓幼兒熟悉“開火車”的動作,並且能夠根據音樂模仿開火車的動作,在開火車的動作中最主要的動作就是小跑步,在掌握了此項技能之後,再去進行之後的遊戲。

  2.藉助遊戲的情境,瞭解邀請舞的動作及其轉換,初步明確“火車頭”和“車廂”所做的相同和不同動作。

  這一條目標是在第一條目標幼兒掌握開火車的動作的基礎上,進行邀請舞的遊戲。在這條目標中,對於幼兒的動作技能又有了更進一步的提升,加大了動作的難度。

  3.知道尋找空地方開火車,感受與同伴舞蹈的快樂。

  這是一條情感目標,《綱要》中提出,在藝術活動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幼兒最重要的就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而不應該把幼兒對於技能的掌握結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三、活動重難點分析。

  這節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瞭解邀請舞的動作和規則,瞭解《開火車》這一邀請舞的順序:即開火車--招手邀請--跳動轉身變換車頭方向。而在這幾個動作中,我覺得對於幼兒來說比較難的就是“跳動轉身變換車頭方向”這一動作的部分,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部分,在跳轉身變換車頭方向時,車頭與後面當車廂的幼兒要同時向後跳轉180度,當車廂的幼兒越多,這個動作就越困難,因此在這個部分,也需要教師更多的指導與提示。

  四、活動之前的準備。

  1.知識經驗的準備:活動前,大多數幼兒都坐過或者看過火車,對於火車的基本特徵都有了一些基本的瞭解。同時在以前的早操中,我們曾經也有《開火車》的律動,因此幼兒對於開火車的遊戲形式還是比較熟悉的,也是比較感興趣的。

  一、活動過程的設計。

  1.活動進場:在活動之前,我讓幼兒開小汽車進入活動室,為今天的開火車的遊戲做一個小小的鋪墊。由於這是一個音樂活動,因此在過程中我也強調音樂,幼兒開小汽車進場時,聽音樂給幼兒提示,讓幼兒聽音樂開始開汽車。

  2.複習歌曲:複習歌曲的部分,我選擇的是幼兒前不久剛學的《好娃娃》這首歌,這首歌我們班幼兒都很喜歡唱,這邊我在複習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讓幼兒邊表演邊唱,加深了幼兒對歌曲的理解,同時也為接下來的提問做了鋪墊。

  3.創編開火車的動作:在這個部分,讓幼兒自由創編開火車的動作,提煉出其中比較典型的動作,引導幼兒重點去觀察手臂和腳的動作,注意手和腳的一起動作,並且幫助幼兒分析動作的含義,創編好以後,讓幼兒根據教師的哼唱,集體做開火車的動作,對音樂的旋律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4.學習邀請舞《開火車》:這部分就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對於邀請舞,我們班幼兒還是比較陌生的,之前也沒有相關的經驗積累,所以在講解規則的這部分,就需要特別的注意。我並沒有刻意的去講解規則,而是透過自己的示範,一邊示範一邊對於遊戲中需要注意的部分做重點的講解。在示範的過程中,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動作變換的部分。在整個過程中,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和發現遊戲的玩法和規則。在教師帶領幼兒玩了一遍遊戲之後,幼兒對於遊戲的規則和玩法也就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接下來就讓幼兒自己遊戲,教師在旁邊做觀察與指導,在動作轉換時做一定的語言提示,在這個過程中,也使所有幼兒都參與到遊戲當中。最後,幼兒開著火車走出活動室,整個活動也在遊戲中結束。從始至終,都以遊戲的形式貫穿活動。

  在活動進行過程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活動中的難點“原地跳轉180度”還沒有很好的解決,當參加遊戲的幼兒比較多的時候,還是比較困難。除此之外,由於活動時間的原因,整個遊戲只進行了一遍,幼兒的興趣都很高,似乎還都有些意猶未盡,因此今後我也將把這個活動延伸到日常的遊戲當中。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4

  一、選材意圖

  新《綱要》提出幼兒美術教育的價值在於它激發情趣、啟用興趣;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賦於幼兒滿足感和成就感。傳統的幼兒藝術教育要求透過模仿掌握技能、技巧,現代幼兒藝術教育則強調精神創造的意義;強調藝術活動對幼兒心理發展的影響。我選擇了幼兒既感興趣,又能充分動手動腦的美術創作活動--美麗的色彩,讓幼兒自由選擇活動內容,為他們提供豐富的材料、寬鬆的環境,尊重個體差異,為不同水平的幼兒考慮。透過“吸管吹畫”、“彈珠滾畫”、“手掌拓印”、“蠟筆塗畫”等多種美術活動形式,讓幼兒去體驗、感受色彩的美麗以及活動帶來的愉悅、滿足感、成就感。

  二、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根據本班幼兒年齡特點、以及具體的美術活動能力,我為幼兒提供了不同的活動內容、材料。“吸管吹畫”、“彈珠滾畫”、“手掌拓印”等這些在平常美術活動中是很少見的,這就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好奇欲、積極性,最關建的是這些活動形式對幼兒技能、技巧要求低,易操作,只要動手就能創作出漂亮的作品。體驗審美愉悅以及滿足感、成功感。還給幼兒充分想象的空間,可以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自由選擇活動形式;自由構圖、用色;大膽表現自我;促進個性發展。

  2、目標分析

  知識性目標:

  ⑴黃、藍、綠四種顏色⑵讓幼兒學習掌握吹畫、滾畫、拓印、塗色等美術基本方法、常規。

  ⑶體驗色彩的美,並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

  社會性目標:

  ⑴讓幼兒在愉悅的情緒下自由想象,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⑵肯定每個幼兒的作品,讓他們獲得創造後的愉悅體驗。

  ⑶知道自己生活在絢麗多彩的世界裡,激發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教學重點、難點重點:

  ⑴讓幼兒對色彩產生興趣。

  ⑵體驗多種形式的美術活動帶來的樂趣難點:

  a、用語言表達對色彩的感受。

  b、吹畫時氣流的大小、方向。

  三、幼兒情況分析

  本班幼兒年齡在3歲半左右,處於塗鴉期、表現期,他們好奇、好動、好模仿;喜歡明亮的色彩如、紅黃藍綠和有變化環境;不適宜學習臨摹。從平日美術活動中幼兒的表現看,動手能力較差,依賴成人的指導,操作中畏首、畏腳怕出錯。

  四、教學方法設計

  1、談話、提問法引出主題談話法維護寬鬆的精神氛圍和自主表現的時空,而提問的方式又能引導幼兒靠近主題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

  2、觀察、學習法提高幼兒審美感受透過欣賞課件(強烈明亮的色彩組合)感受色彩的美麗,激發創作慾望

  3、示範講解法讓幼兒掌握基本技能、常規低段幼兒是需教師分步驟示範操作,才能在模仿中掌握基本的技法,所以有條有序的示範、講解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

  4、分組操作法尊重幼兒個體差異據活動內容、材料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設定四個活動組:吹畫組、滾畫組拓印組、塗色組。讓幼兒自己選擇活動形式,分組活動。給每個幼兒自由的創作空間。

  5、個別指導法為幼兒創造更多獲得成功的機會幼兒美術活動雖然遊戲性很強,又非常自由,但它並不是單純的娛樂或消遣,老師在把握幼兒現有水平和每個孩子的特點的前提下,對個別幼兒適時、適當的指導才能出成果。

  五教學準備

  1、活動前兩天,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去找生活中的紅、黃、藍、綠顏色,並從家中帶來有顏色的東西

  2、吸管、彈珠、彩色水、廣告顏料、蠟筆;四開、十六開白紙;方篩、擦手帕若干。

  3、課件製作(美麗的色彩組合圖)六教學程式設計

  第一部分:談話、提問引出主題老師以談話的方式,逐一提問①你們帶來了什麼?它叫什麼?⑵有什麼用途⑶什麼顏色?你喜歡嗎?幼兒集體回答,再個別細答。

  認識紅、黃、藍、綠四種顏色,讓幼兒知道生活中色彩無處不在,引起對色彩的確興趣。

  第二部分:欣賞觀察色彩組合圖,體驗色彩的美老師逐一出示色彩組合圖,幼兒欣賞觀察,引導幼兒說出或表現出感受。

  本環節中難點⑴的突破主要透過老師用表情、動作、適合小班幼兒的重疊詞如:紅紅的、黃黃的、藍藍的、綠綠的、作相應的引導。

  第三部分:幼兒分組創作

  第一步:示範創作方法

  1、老師簡單示範製作,讓幼兒掌握幾種美術形式的基本技能的、常規。

  吸管吹畫是難點做最後一個示範,並放慢速度反覆兩次。

  2、個別幼兒上前來按老師的講解操作,老師瞭解幼兒的掌握情況。

  3、老師據幼兒掌握情況再示範1-2次。

  第二步:介紹活動內容、材料,幼兒按意願選擇活動組。

  第三步:鼓勵幼兒大膽作畫幼兒在沒有任何束縛和限制下,自由創作,老師巡迴指導,對一些不夠大膽的幼兒以積極的鼓勵;對個別不會的幼兒做詳細的講解;對一些領悟強、製作較好的幼兒及時給予表揚、引導。

  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環節,主要採用講解和示範突出教學重點;透過幼兒的實際操作、老師個別指導突破難點。

  第四部分:幼兒作品展示本部分主要採用談話法,透過討論,讓幼兒用語言將自己的作品內容表達出來,這是本次活動較重要的一環。老師要肯定每個幼兒的作品,讓幼兒獲得成功後的愉悅體驗。

  第五部分:延伸活動教師引導幼兒欣賞作品後,添畫、加工成比較形象的畫如:手掌拓印畫添上刺成仙人掌、畫上翅膀成小鳥。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我班幼兒聽過故事《小兔乖乖》後,每到戶外活動就自發的邊唱歌曲邊學小兔跳,玩起“小兔乖乖和狼”的遊戲。《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對富有情趣的事物容易生美感和興趣。在選擇活動內容時要以孩子熟悉的已有生活經驗為前提,而兔子是小班孩子喜歡的形象,大灰狼兇猛的性格使孩子們非常憎恨,孩子對這兩個動物形象感興趣,因此我選擇了《小兔和狼》這個活動內容來讓幼兒欣賞。

  歌曲《小兔和狼》簡單活潑、形象鮮明、故事性強,在旋律和歌詞中蘊含著豐富的角色情緒變化,容易激起小班幼兒的表演慾望,使他們在參與歌曲表演和遊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學會感受音樂、表現音樂。整個活動以形象的、遊戲的、律動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小班孩子喜歡遊戲,在遊戲中能夠潛移默化地滲透活動內容,同時在遊戲中學習音樂,使幼兒始終保持活潑、愉快的積極情緒,在愉快、輕鬆、自由的遊戲中自娛自樂,玩中學,玩中獲得發展。

  二、說目標

  新綱要中明確指出:“教育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因此目標應注重全面性,它包括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本班幼兒實際發展情況、經驗、需要為依據,我為本次活動設計了以下幾個目標,分別對幼兒知識、情感、能力方面進行積極的引導。

  1、在遊戲中輕鬆愉快的學唱歌曲。

  2、能聯想音樂情境,嘗試創編簡單音樂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3、培養遇到困難不害怕,主動想辦法。

  根據目標,我將活動的重點放在在遊戲中輕鬆愉快的學唱歌曲。難點是能聯想音樂情境,嘗試創編簡單音樂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三、說準備

  為了引起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對活動的積極性以及幫助他們對遊戲內容的理解,加強遊戲的趣味性,我適當地使用了能活動的教具,本次活動我作了以下準備:

  1、場地佈置成有山洞、草、樹木為主的森林背景,並且在地上鋪上海綿墊,目的是為了讓幼兒可以就地而坐。

  2、兔子頭飾(與幼兒人數相等),老狼頭飾、錄音機(錄音帶:跳躍性較強和低沉的樂曲)。

  3、事先將歌曲內容編成兒歌教幼兒朗誦

  四、說活動過程

  做好了這些準備後,圍繞著目標,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

  (一)以律動形式進入教室匯入活動。

  (二)在遊戲中欣賞曲子,幫助幼兒熟悉樂曲的旋律,學唱歌曲。

  (三)傾聽音樂,聯想音樂情景。

  (四)嘗試創編簡單音樂遊戲。

  (五)律動形式結束本次活動。

  現在我就具體談談每個活動環節的設計。

  1、以律動形式進入教室匯入活動。

  活動一開始,我就以兔媽媽的角色向小朋友說:“兔寶寶,今天兔子媽媽要帶你們到樹林裡玩?高興嗎?(高興)好,那麼我們現在就出發吧!”我首先利用小朋友喜歡的兔子身份幫助幼兒匯入到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同時我還考慮到以兔子媽媽身份可以提醒幼兒在活動中要跟好我,以為接下來我為小朋友所提出的要求做好鋪墊工作。接著,我又說:“你們要跟好哦,不要離開兔子媽媽,我們念著兒歌出發吧!”

  在這一環節中,我利用幼兒日常生活中的經驗:跟著媽媽,再配以幼兒感興趣的形象“兔子”,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幫助幼兒邊兔跳邊跟隨音樂旋律進入活動室,這樣既激起參與的興趣又可以為幼兒接下來學習音樂埋下伏筆。

  2、在遊戲中欣賞曲子,幫助幼兒熟悉樂曲的旋律,學唱歌曲。(二個步驟)

  (1)請幼兒聽音樂做遊戲。

  在帶幼兒律動進入教室後,我採用遊戲法,讓幼兒在玩遊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反覆傾聽音樂,進一步熟悉音樂旋律,歌詞內容,既避免生硬教唱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又滿足小班幼兒愛玩的需求,有效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與樂趣。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2)請幼兒第二次聽樂曲學唱歌曲。

  在有了第一次欣賞的基礎上,我便讓幼兒隨意地坐在地上,這時所鋪的海綿墊就起到了在冬天為幼兒提供安全、衛生又舒適暖和的作用了。同時請幼兒隨地就坐還可以縮短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距離,給幼兒營造一個寬鬆自由的活動氛圍。這時我再說:“兔寶寶們,讓我們在草地上休息一下,來聽媽媽唱一首好聽的曲子,你們可以跟著曲子拍手搖著小腦袋。”由於小班幼兒年齡小,對欣賞音樂的方法運用還較匱乏,為了提高幼兒聽的注意力和興趣,因此我在這裡就提醒幼兒在聽的時候可以拍手搖搖腦袋,幫助幼兒在聽的過程中培養了對樂曲節奏的瞭解,同時我採用示範法可以幫助幼兒清楚地記住旋律和歌詞使幼兒輕鬆學唱。

  3、傾聽音樂,聯想音樂情景(2個步驟)

  (1)請幼兒討論:風兒呼呼吹,樹葉沙沙響是誰來?

  (2)請幼兒聽歌曲和狼的音樂進行聯想。

  為激發幼兒的興趣,我利用幼兒的好奇心,運用啟發聯想法讓幼兒猜猜“是誰來了?”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他們能認真傾聽有關狼的音樂並進行聯想為接下來的遊戲創造條件。

  4、嘗試創編簡單音樂遊戲。

  這兩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難點,主要是引導幼兒聯想音樂情景,自編、自創遊戲按自己的意願遊戲,大膽想象,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讓幼兒充分體驗遊戲的快樂

  五、說活動特色

  如今,倡導“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本次活動意在打破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以幼兒的自主學習為活動設計的主導思想,創設自主的學習環境,重視幼兒的快樂體驗,透過在遊戲中學習音樂、師幼互動,運用形象生動的角色形象和肢體動作配合輕快的節奏,以鼓勵、賞識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整個活動中,激發幼兒的快樂情感體驗,讓幼兒真正自主快樂地參與到音樂中。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6

  一、 說教材:

  1、分析教材的內容地位:

  1)、在日常活動中,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方式。“捉迷藏”是小孩們喜歡的遊戲之一,尤其是小班的小孩,他們活潑好動,對此更是感興趣。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以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

  2)、3—4歲的幼兒活潑好動,且是語言迅猛發展時期,但對方位詞的理解、掌握、運用對他們來說是有一定困難的,而在日常生活中要經常用到,如“請你把玩具放到桌子上面”、“把盤子放到小桶裡面”等等,為了順應幼兒的發展需要,我想透過幼兒最喜愛的遊戲形式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初步地學會運用方位詞,充分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3)、依據《綱要》目標中指出: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體驗表達中指出:積極運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進行創造性地表現和表達,在認真研究分析教材的基礎上大膽對教材進行創編(最後一個環節),讓小孩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在活動中,我以遊戲的形式貫穿活動始終,採用多媒體教學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作用下獲得發展。

  2、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和教學內容,結合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我制定了適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發展的4個目標:

  1)、透過遊戲讓幼兒理解、掌握方位詞,並初步學會正確、靈活運用。

  2)、引導幼兒運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進行創造性地表現和表達。

  3)、採用遊戲的形式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共享遊戲的快樂。

  4)、透過遊戲讓幼兒懂得要聽媽媽的話,做個懂事、聽話的好小孩。

  3、活動的重點、難點:

  1)、重點:根據《綱要》和幼兒的已有經驗、水平我認為此活動的重點是幼兒能正確地運用方位詞表述出小動物所在的位置。

  對於突破重點採用的方法是:在幼兒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利用“找朋友”的遊戲,初步感受方位詞;再透過“找小貓”的遊戲,引導幼兒透過觀察、尋找小貓所在位置,掌握、理解方位詞,從中建構了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從而讓重點得以解決。

  2)、難點:是能在創造性的遊戲中靈活的使用方位詞並能用完整的句子進行表述。 對於突破難點採用的方法是:為幼兒創設寬鬆、愉快的活動氛圍,採用鼓勵、表揚、引導以及個別指導的方法,讓幼兒大膽想象、表現,從而使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在遊戲中讓難點得以解決。

  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所運用的方法、手段注重感受性、體驗性等。

  二、說教具、學具:

  1、 知識經驗的準備: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環節,初步讓幼兒感受方位詞,並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2、物質準備:

  1)、多媒體電腦課件、錄音機、磁帶(音樂磁帶和錄有教師講話的磁帶)

  2)、課前與幼兒一起玩毛絨玩具,並讓幼兒記住它們的名字。

  3)、創設遊戲的環境:將毛絨玩具藏到活動室各角落。

  4)、為幼兒提供各種藏身的道具。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

  1)、本次活動中我運用了啟發提問法、引導發現法、課件演示法、觀察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說教,“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用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的方式貫穿活動的始終,再加上形象、生動、直觀的課件,讓小孩們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2)、在教學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慧”的理念,將各個領域中的知識有機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語言活動中滲透“識字”教學;在找小貓的過程中讓幼兒感受數的概念;在最後的一個環節中,感受體育遊戲的快樂,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等。

  3)、另外,此活動是老課新上,活動的結構是遞進的關係:興趣—遊戲—創造,即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利用遊戲的形式學習方位詞,解決重點;最後在創造性的遊戲中讓幼兒的情感表現、語言表達、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與提高。

  2、學法:

  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運用遊戲操作法、觀察法、歸納法來獲得知識。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嘴說、動腦思考、用動作表現,從而全身心地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創造性遊戲中,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情以及與同伴合作表現出自己所藏的位置,充分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四、說教學程式:

  1、創設情景,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3分鐘)

  遊戲“找朋友”:

  教師“小朋友,剛才我們班來了幾位小客人?(4位)咦?他們到哪去了?讓我們一起找一找好嗎?看看他們藏在什麼地方?”

  此環節中,幼兒在課前已經認識了毛絨玩具,利用“找朋友”的形式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遊戲,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在交流中初步學習使用方位詞,如在……上面、在……下面、在……裡面、在……後面等,此遊戲可進行兩遍。另外在這其中將數學知識滲透在活動中,透過找一找、數一數,讓幼兒感知數的概念。

  2、欣賞課件,以故事的形式幫助幼兒學會正確使用方位詞。(5分鐘)

  教師:“聽,誰來了?(貓媽媽)引導幼兒聽錄音,教師提問:“貓媽媽為什麼那麼著急呀?它的小寶寶到哪裡去了呢?”

  教師引導幼兒觀看課件,幫助幼兒理解的內容,並用啟發式的語言進行提問,以引導幼兒掌握、理解方位詞。

  在這一環節中,課件的展示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透過找小貓,讓幼兒理解、掌握了方位詞,而且在這其中,讓幼兒的情感得到發展,懂得關心、幫助有困難的人,

  知道不應該到處亂跑,在家中要做一個聽話、懂事的好小孩。另外,在找小貓的過程中,貓寶寶的名字藏在其中,滲透了識字教育。

  3、 遊戲活動:(7分鐘)

  1)、遊戲:捉迷藏

  教師:“現在我是貓媽媽,你們是貓寶寶,讓我們一起來玩“捉迷藏的”遊戲好嗎?”(聽音樂進行遊戲)

  教師將角色轉變,以媽媽的角色貫穿遊戲始終,與小孩們一起玩捉迷藏的遊戲並提出遊戲的規則(聽音樂開展遊戲,利用道具讓寶寶藏起來,當媽媽找到後寶寶要迅速的告訴媽媽自己藏在什麼地方),遊戲中教師注意聽幼兒使用的方位詞是否正確,及時引導、糾正。 這一環節目的是讓幼兒透過遊戲的形式練習正確、靈活的運用方位詞,透過與老師遊戲,幼兒的情緒十分高漲,為下一環節打好基礎。

  2)、創造性遊戲:

  教師啟發引導幼兒用動作來表示出自己藏在什麼地方,鼓勵幼兒大膽想象,還可啟發幼兒與同伴合作進行表現,要求幼兒不光用動作、表情來表示,而且還要用準確、恰當的方位詞進行表述。

  在此環節活動中,幼兒有模仿、有創新,不僅鞏固了幼兒對方位詞理解、靈活運用,而且讓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同時也讓幼兒體驗到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充分體現了自主、創造、合作的現代兒童的學習方式。

  4、結束部分:

  小孩們,玩了這麼長的時間天都快黑了!咱們該回家了,快到媽媽身邊來,可千萬不要走丟了,否則媽媽會很擔心、很著急的!(聽音樂離開)

  5、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用語言準確的表達出物體所在的方位,讓幼兒對方位詞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五、活動評價:

  此活動的設計完全是從幼兒的實際出發,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以及身心發展的特點,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處於自主積極的狀態,較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7

  今天我上的這堂課是小班數學領域的《數字寶寶找朋友》活動,是讓幼兒初步認識相鄰數的概念,較好的掌握數與數之間的關係。其實在前兩個月我們班就學習了十以內的數字,並且可以較完整的手口一直的數東西,但是我認為數學領域的課程是一個比較系統化網路,需要一環扣一環的進行,這樣孩子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可以很好的吸收,所以在這個環節,我根據我班情況制定了今天這堂數學課。

  這堂數學課我也區分了重難點,我認為我重點是能透過今天這堂課讓我們班的孩子們初步瞭解相鄰數的概念,感知數之間的關係;數學領域的課是在所有科目裡算比較枯燥無味的,我們自己也有親身經歷,所以在這堂課裡我透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們突破這個數學枯燥的難點,讓孩子們透過我們老師加工的方式更加喜歡上數學領域的課。

  在平時即使我不上數學課,我都會把數學的東西延伸到區角或者是戶外遊戲活動中去,所以我認為老師選用要用好輔助材料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這堂數學課裡,首先在課前我做到了知識量的儲備,讓孩子們複習鞏固了1-10的數字寶寶,然後利用孩子們平時熟悉的"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作為後續,這讓孩子們在玩的同時也學習到本領。

  在指導綱要目標中也提出,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我也追尋這點沿著目標開展了整個活動過程。首先我在讓孩子們掌握新知識之前,先讓孩子們複習了1-10的數字,在鞏固後學習新的知識;小班的孩子們接受能力有一定的區域性限制,所以我課時的第一個環節,學習認識相鄰數並沒有佔用總課時的很長時間,我主要重心放在後面的遊戲環節當中,利用有趣的遊戲方式來親身體驗數之間的微妙關係。

  這節課我自己認為閃光點是,數學領域的課對於小班的小朋友們來說是比較難進行的,但是我利用也是小班孩子們的一個特性,也是我在出新幼兒園第一次鄧園長來聽我的課的時候給我提出的一個建議,我第一次上的是社會領域的課,我從頭到尾都是安排孩子們坐在位子上聽我說,然後在課後評課的時候鄧園長提出說小班的孩子為什麼可是都是設定在15分鐘在20分鐘之內,就是因為小班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弱,所以要在課時設定上多設定先能讓孩子們動起來,讓躺著的知識站立活動起來,所以在今天我遇到這個數學活動時,我就在活動中以遊戲為主,讓孩子們在活動的同時學習到新的知識。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設想,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還有待實踐的考驗,也望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8

  一、說教材

  《小蘋果的鄰居》這個故事選自小班下學期,《相親相愛》這一主題中。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人們生活的密集程度遠遠超出以前人們的想像,但匆忙的生活狀態,閉塞的居住空間,卻疏離了人際關係,鄰居之間也不如四合院裡來得融洽。可鄰居,是在我們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成員。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居之間友好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故事就表現了一個名叫“小蘋果”的小朋友與周圍鄰居為準備跳蚤市場的熱鬧場面,非常愉快和溫馨。對於小班幼兒來說,雖然他們家附近也有鄰居,也常常和鄰居打招呼或者偶而遊戲,但對“鄰居”一詞接觸少,什麼樣的才算是鄰居呢?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這個故事,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說學情

  《綱要》中指出小班幼兒這一階段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幼兒詞彙量迅速增多,但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而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透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充套件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因此此活動透過幼兒觀察圖畫、討論、歸納整合了語言和社會領域的學習。

  三、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下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為中心。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上:透過圖畫閱讀理解故事內容,理解“鄰居”的含義。

  2、能力上:積極參與故事內容的討論,嘗試講述故事中的主要情節。

  3、情感上:喜歡安靜的傾聽故事,感受鄰居之間友好相處的樂趣。

  四、說重、難點

  目標中提到:透過圖畫閱讀理解故事內容,體驗鄰里間愉快相處的溫馨和帶來的快樂。因此,在活動中,我把這點作為教學重點。

  小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或者能看圖卻不知如何表達。特別是對“鄰居”一詞接觸較少,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在理解“鄰居”的含義的基礎上,嘗試講述故事中的主要情節

  五、說教學具的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使幼兒更自然的融入到這個故事的角色中,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物質上的準備

  (1)孩子生理和心理機能發展雖然還很稚嫩,生活經驗少,但對周圍的世界充滿濃厚的興趣。他們的思維是直覺行動,有意注意的時間短,喜愛有動感、有聲音的情景畫面,常常依賴於實物和情境在遊戲中模仿學習和探索,從中獲得經驗。特別是小班的孩子還常常給認識的事物付於生命。以引發孩子的注意力,讓幼兒在視覺、聽覺雙重作用下推進互動的頻率和效率,使幼兒在聽故事時能更加直觀更喜歡聽故事也更容易理解故事內容。

  (2)新《綱要》中指出幼兒語言教育要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的興趣,培養前閱讀技能。所以給孩子們準備了幼兒用書。

  (3)音樂是為了進一步豐富故事場景。

  2、經驗準備

  家長幫助幼兒認識自家附近的鄰居。

  六、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物件。”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景教學法、引導發現法、談話法、提問法、課件演示法等。

  i.情景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為幼兒創設情境,幼兒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許多不能理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ii.引導發現法:小班幼兒喜歡看書,但未形成良好的閱讀規則意識,為了正確地認讀圖書內容,引導幼兒觀察發現。

  iii、談話法:《綱要》中指出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幼兒之間的自由交談等,對幼兒語言發展具有特殊意義。

  iiii.提問法:這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七、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輕鬆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了討論談話法、歸納聯絡法等學習方法。

  i.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ii.歸納聯絡法:幼兒邊觀察生動圖畫邊聽故事中聯絡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八、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1、情景匯入,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展示課件)孤單的小兔要搬家,請小朋友幫忙,引出課題《小蘋果的鄰居》,激發幼兒討論並認真聽故事的興趣。

  這個環節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幼兒討論:

  1)小兔為什麼想要搬家呢?(引發幼兒討論)

  2)小朋友住在什麼樣的地方呢?(展示課件)

  3)你有鄰居嗎?(這樣的談話促使幼兒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說說自己的鄰居,從中體會鄰居間相處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這一環節透過提問、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說。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

  2、完整傾聽故事。(展示課件)

  我們反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作為語言教學的主要目標學裡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即“聽”“說”其中學會聽是最重要的,因為幼兒首先要會認真地“聽”別人怎樣說,理解別人說話的意思,知道別人是怎樣表達的,然後才會自己運用。小班幼兒的記憶帶有很大的無意性,所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形象鮮明、具體生動的特點能夠更好的滿足幼兒個體需要或者能激起強烈情緒體驗,更直觀的讓幼兒瞭解什麼是“跳蚤市場”開拓孩子的眼界,也容易自然而然地讓幼兒記住所聽的內容,為下一個環節打下基礎,做好鋪墊。

  3、理解並嘗試講述故事的主要情節。

  這個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讓幼兒透過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邊看圖的方式講述故事主要情節,同時我還運用了提問法,例如:小蘋果樓上住了誰,在幹什麼?(展示課件)她的家對面住著誰?在幹什麼?(展示課件)你去過這樣的地方嗎?(展示課件)你知道這是幹什麼的嗎?引導幼兒去發現本質:透過談話讓幼兒懂得鄰里間友好相處是能給大家帶來快樂的。

  4、幼兒自主閱讀幼兒用書,再次閱讀圖畫故事。

  透過教師的導語:“小蘋果”請小朋友向小兔介紹她,看小兔願不願意去她那做她的鄰居。這個環節是與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環節相呼應的。這樣能激發幼兒再次認真閱讀圖畫故事,並透過再次閱讀激發幼兒的講述活動。更加深感受鄰居間友好相處的樂趣。

  九、延伸活動:

  本次活動可以延伸到語言角說說我和鄰居的有趣的事、社會小實踐《小小跳蚤市場》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首次學習自己製作ppt展示活動肯定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今後的教學實踐得以進步成長!謝謝!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9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家長朋友們:

  下午好!

  一、設計意圖:

  曾聽到我班一位家長憂慮的說:“怎麼得了,現在壞人真猖狂,到處拐賣孩子。我家小孩小,不可能天天陪伴著呀。”家長的話引起了我的思索。是啊,幼兒年齡小,無辨別是非好壞能力,無防範意識,很容易上當。針對這個事實,我決定培養幼兒初淺的自我保護能力,於是,生成了此次故事活動。為什麼要選擇《小兔乖乖》這個故事呢?因為它淺顯的內容,貼近孩子的生活,易於幼兒接受和理解,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二、活動目標:

  《綱要》中明確指出語言的目標是:“要創造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幼兒要注意傾聽同伴講話,並能大膽、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因此,本次活動的目標是:培養目標①在聽聽、看看、議議、講講中熟悉、理解故事內容。②學習聽同伴講話,並大膽地回答問題。③初步拓展幼兒的思維能力。滲透目標:引導幼兒提高警惕,不上當。

  三、活動準備:

  生成課程的教育觀指出:“調動幼兒積極性,要創設一個輕鬆,能使幼兒接納的良好環境。”為此,我為活動作了以下準備:投影儀、課件、禮物

  四、教法與學法:

  生成課程要求教師是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孩子是探索者、知識的建構者。以前我們談到“自主探索”,總是下意識地與操作性強的科學活動聯絡在一起。其實我認為,思維上的探索比行動更可貴、更重要。本次活動中,我著重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思維,並嘗試引入教研活動中的一些理念與方法,即“以人為本”。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自由討論,適當啟發提問,幫助幼兒理清想出的辦法;活動後,在幼兒園選擇活動區進行表演,在家與父母進行談話交流等延伸活動。

  五、活動程式:

  開始部分:觀察、激發興趣—讓幼兒觀看畫面。透過觀看畫面使他們對故事有個初淺認識,瞭解故事中有哪些動物。

  基本部分:

  1、啟發提問—①教師講述故事。透過教師形象生動地講述,讓幼兒知道故事的名稱,記住主要情節,理解內容。

  ②完整欣賞。透過課件讓幼兒進行欣賞,學習簡單的模仿說話,加深印象,發展美感。

  2、經驗交流—參與式討論。①如果你是聰明的小兔子,還會想出其他什麼辦法趕走壞蛋。②當你一個人在家有壞人來時你會怎麼辦?

  結束部分:分享—我們為小兔子想了這麼多好辦法,他給我們送了好吃的點心,我們到外面邊曬太陽邊分享點心好嗎?帶孩子出活動室結束活動。

  六、延伸活動:

  《綱要》指出: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要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因此,延伸活動①孩子在幼兒園表演區進行表演。②在家知道父母的電話號碼。③成人教會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防範意識。以上是我對本次活動的思考,有不足之處,敬請大家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謝謝!

  教學反思:

  今天我教學的故事名字是《小兔乖乖》,幼兒聽到這個故事名字就比較的興奮,以至於有些幼兒在聽到故事名字後就在位置上做小白兔蹦蹦跳跳了,由於小班幼兒語言表達是初步階段,當我把兔媽媽的三個寶寶的名字說完後,我就讓幼兒告訴我三個兔寶寶的名字,大多幼兒只能說出其中的一個兔寶寶的名字。透過幼兒你說一句她說一句,幼兒能記住兔寶寶的名字了。然後我繼續講故事,當講到兔媽媽出去採蘿蔔的時候,我問班上的寶寶兔媽媽對兔寶寶說了什麼,幼兒能用簡單的幾個字句說一說兔媽媽的話,透過老師的引領和補充,幼兒的語句稍微完整。但幼兒最感興趣的部分還是大灰狼來了,學兔媽媽唱歌的部分,“小兔子乖乖,把門兒開開”由於前面兔媽媽唱過,孩子們這時候已經會唱了,都大聲的跟著興奮的唱了起來。當我問能不能開門時,孩子們都說:“不能!”“開了門會怎樣?”孩子們都說:“會被大灰狼吃掉。”有些幼兒把自己當成了兔寶寶,縮著身子,做出害怕樣來。當講到三個兔寶寶齊心協力打走大灰狼時,寶寶們高興的拍起了手。然後我讓幼兒跟著錄音機完整的欣賞了一遍故事。再出示頭飾進行表演,雖然幼兒表演的時候需要老師幫助的地方比較多,但幼兒們表演的都比較興奮。最後我教育寶寶們在家時不能隨便給不認識的人開門,讓幼兒有了點自我保護意識。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10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小班綜合活動《球兒真好玩》,這是我園園本課程--主題綜合活動"球"主題活動中的一個活動。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本次活動來源於生活,我們都知道,球是幼兒比較喜歡玩的運動器械之一,在秋天這一季節,人們應該增強戶外體育活動,增強體質,以防秋天帶來的腹瀉、咳嗽等疾病,球在小朋友家裡、幼兒園裡到處可見,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種非常豐富,有皮球、足球、橄欖球、乒乓球、籃球、羽毛球、鉛球等,其中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玩法不同,可以滾球、投籃、拋接球、踢球、拍球等,幼兒雖然知道各種球,但是對球的種類、質地、作用、形狀、特點、玩法等還不瞭解,因此有必要引導幼兒正確認識有關球的知識,透過各種球類競賽活動,培養幼兒積極心態,體驗合作樂趣,激發幼兒集體榮譽感,增進家長與幼兒間的情感,體驗集體生活的樂趣。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的特點及實際情況,確認了認知、能力、藝術、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操作、探索的部分,有表達的部分,目標是:

  A、透過操作摸弄,激發幼兒對球在水中沉浮現象感興趣。

  B、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和體驗。

  C、學習運用三種以上的油畫棒進行塗色、滾畫,從中感受多種色彩配合的效果。

  D、能用多種方法進行夾球,發展幼兒手的操作能力。

  E、能和音樂一起快樂的遊戲

  根據目標,我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幼兒分組探索,老師重點指導幼兒能分組探索,並用語言表達出來,能力較弱的幼兒能用正確的方法進行球滾畫。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互動教師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方法有:

  1、演示法:是教師透過講解談話,把實物和教具演示給孩

  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的演示法是運用實物展臺觀看各種球的圖片,引導幼兒充分認識和區分各種類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球,讓幼兒對球的種類有一個充分的認識,更吸引小班幼兒的注意力,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

  2、操作法: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的才襖做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次活動有幾組操作活動:A探索水中的球。B、滾球畫。C給球寶寶設計服裝。D、哪些工具可以把球取出來。本次活動主要引導探索球的外形特徵、特性、玩法的多樣性,讓幼兒透過看一看、摸一摸、記一記、畫一畫、滾一滾、夾一夾中來認識各種型別的球。

  3、此外,我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法、鼓勵法、審美薰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探索球的興趣,知道有的球水中會浮上來,有的球放在水中會沉下去,有的工具會把球夾出來......,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性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究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表達法: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性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

  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增加了幼兒的合作能力。在活動中,我們提供各種球的圖片,讓幼兒看一看球的外形特徵,然後用語言說一說表達出來,教師再出示準備的遊戲材料,激發幼兒探索球的興趣。

  2、嘗試法:《綱要》指出教師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

  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絡,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在探索活動中,我們把材料分成四組:A玩水中的球、B進行滾球畫、C嘗試用各種工具夾各種型別的球,D給球寶寶穿上漂亮的衣服,透過分組探索,幼兒知道有的球放在水中會沉下去,有的會浮上來,有的工具能把球夾起來,有的工具不能把球夾出來......。

  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

  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的提高"。愛玩水是小孩的天性,老師讓幼兒體驗觀察球在水中的變化,增加幼兒探索球的興趣,同時,讓幼兒在遊戲學會自主探索、觀察、合作、分享等方法,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四、說教學程式:

  本次活動我採用了環環相扣的組織程式,活動的流程為:激發興趣、觀看圖片--分組探索--交流探索體驗,展示作品--遊戲《大皮球》。

  (一)激發興趣、觀看圖片:《綱要》提出:教師要為幼兒

  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的交流、體驗交流的樂趣,活動開始,教師以球寶寶來班級做客為線索,透過實物展臺觀看球的圖片,讓幼兒說出自己看到球的外形特徵,從而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二)分組探索:

  當老師帶領幼兒參觀準備的材料時,幼兒對投放的材料很感興趣,他們想動手試試看看水中的球是什麼樣子的,想用夾子玩玩球會發生什麼樣?想把珠子放在盒子裡滾一滾會出現什麼圖案......,幼兒就在動手操作中感知,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分享,幼兒不知不覺的在邊玩中學到了知識和技能。

  (三)交流探索體驗,展示幼兒作品。

  《綱要》指出:教師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援、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並發表不同意見,幼兒在分組操作完後,同伴間會互相交流自己玩完後的感受,因此及時設問:"你在玩時發現了什麼,你給球寶寶穿上什麼顏色的衣服,你用了什麼珠子進行滾珠畫......?"幼兒透過實際操作經驗的交流,知道了皮球在水中會浮出來,珠珠球在水中會沉下去,大夾子不能夾起珠珠球,並且把自己的作品拿出來讓大家看,從而發展幼兒手的操作能力,老師再透過實驗驗證,讓幼兒真正理解水中的球和夾子與球的關係,代替傳統的教學的方法,又能讓幼兒感受到活動的快樂。

  (四)遊戲"大皮球"

  活動結束,我讓幼兒一起跟著《大皮球》的音樂一起玩遊戲,

  讓幼兒知道球除了很多玩法以外,還可以透過音樂《大皮球》來遊戲,增加幼兒活動的樂趣。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1.設計意圖:

  小班的幼兒很喜歡玩體育遊戲,在體育遊戲中幼兒會感到自由、無拘無束,因此常常疏忽了遊戲中的規則意識。針對小班幼兒的這一特點,我設計了《給兔媽媽送禮物》這一活動,利用有趣味的遊戲,抓住幼兒喜歡小動物的特點,並設計了形象、生動的遊戲情景,在音樂中愉快的遊戲,激發幼兒的興趣。同時,在逼真的遊戲中,我貫穿了一系列的遊戲規則,透過講解以及幼兒的示範,激發幼兒大膽參與並懂得遵守遊戲規則,體驗快樂,還要注意安全。在最後送禮物的時候,我還提醒幼兒給禮物分類,向兔媽媽說一句祝福的話,鞏固了幼兒平時所學的知識,也激起了幼兒關愛親友的情感。我還請班上的另一位老師和我一起以遊戲夥伴的身份加入進去,師生間能更好的進行情感交流和溝通,也更有利於活動的順利開展。在這個活動中既鍛鍊幼兒的四肢協調動作,激發幼兒勇敢嘗試活動的興趣,體驗體育遊戲的快樂。

  2、根據設計意圖,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1)練習兩腿間夾物行進跳,並學會躲閃,小心碰撞。

  2)體驗參與體育遊戲的快樂,激發幼兒完成任務的信心。

  此目標是根據綱要為指導,幼兒學習特點制定的,既體現了活動的重點,又體現了活動的難點,對發展幼兒四肢協調動作很有意義。

  3、本次活動的重點:

  練習雙腳併攏行進跳的能力,激發幼兒完成任務的信心。

  4、本次活動的難點:

  兩腿間夾住紙棒行進跳,給兔媽媽送禮物時要說一句祝福語。

  5、活動準備:

  A:每人一根彩色紙棒,小兔帽子。這是本次活動中的主角,讓幼兒戴上兔兔帽參與遊戲,進行情景表演,激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彩棒是為了讓幼兒夾在兩腿間,培養規則意識。

  B:禮物卡若干,錄音機和磁帶。在遊戲中加入音樂,營造氣氛,激發幼兒完成任務的信心。

  二、說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老師先帶著幼兒聽音樂做兔子跳的動作進入活動場地,並跳一圈,這是對幼兒的熱身運動,讓他們的機體得以訓練,不至於在運動的過程中拉傷或者扭傷。

  2、遊戲活動 —— 給兔媽媽送禮物。老師先講解遊戲的方法,提出遊戲中應注意的規則:學會躲閃,小心互相碰撞。同時提醒幼兒送禮物時要向兔媽媽說一句祝福的話。然後請兩名幼兒做示範,激起幼兒的表現慾望。在幼兒遊戲的過程中,老師隨時指導幼兒,和幼兒進行交流,引導幼兒注意安全,彌補幼兒在遊戲中的缺憾。在師幼的共同努力下,活動進行的比較順利。

  3、放鬆活動 ——在提醒幼兒遊戲若干次後,根據幼兒的遊戲情況,調整難易程度,並提醒活動量過大的幼兒適當休息。在活動最後,組織幼兒迅速排好隊,聽音樂跳一個彩棒舞,仍然以角色遊戲的形式,和兔媽媽一起跳一個舞,共同慶祝兔媽媽的生日。同時,讓幼兒放鬆情緒,這也是動靜交替,整個活動考慮到幼兒的運動負荷,激緩結合。

  三、說設計亮點

  1、本次活動主要是以綱要為精神,幼兒的學習情況為主旨,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開展活動。如角色遊戲法在整個活動中就較為突出。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很容易就能掌握所學技能。

  2、本次活動邀請了班上的老師一起參加,能讓幼兒有一個全新的體驗,幼兒的興趣會更濃,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會更高。

  《給兔媽媽送禮物》活動設計

  活動內容:小班身體鍛鍊 <<給兔媽媽送禮物>>

  活動準備:自制彩色紙棒每人一根、小兔頭飾、禮物卡若干、錄音機、磁帶。

  活動目標:

  1.練習兩腿間夾物行進跳,並學會躲閃,小心碰撞。

  2.體驗參與體育遊戲的快樂,激發幼兒完成任務的信心。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1. 師帶幼兒聽音樂雙腳齊跳進入活動場地。

  2. 音樂停,師出示彩色紙棒,分發彩棒,啟發幼兒說一說彩棒的玩法。(我們的彩棒還有個特殊的作用。)

  二、遊戲活動:給兔媽媽送禮物

  1. 師:今天,是兔媽媽的生日,兔媽媽正在家裡等著我們呢!

  兔寶寶們準備了好多禮物要送給她。送禮物的時候還要帶好自己的彩棒。

  2. 師介紹遊戲的玩法和規則

  師:我們每次只能拿一個禮物,彩棒夾在兩腿中間,跳到兔媽媽的家,還要向兔媽媽說一句話,然後看標記把禮物分類放在兔媽媽的筐裡,再返回來。如果彩棒掉了,要停下來,夾好彩棒繼續前進。

  3. 師請兩名大膽的幼兒示範遊戲。

  4. 師幼在音樂聲中共同遊戲。

  三、放鬆活動

  1. 師:兔寶寶們給兔媽媽送來好多禮物,兔媽媽說謝謝你們,她要和兔寶寶們一起跳舞,過一個快樂的生日呢!

  2. 師幼一起跳“彩棒舞”。

  四、師評價活動,活動結束。(幼兒:祝兔媽媽生日快樂!)

  ——此活動根據南師大教材自己設計

  《給兔媽媽送禮物》活動後反思

  《給兔媽媽送禮物》是一節小班體育遊戲,幼兒很喜歡這個活動。在整個活動中,幼兒能聽清老師的要求,並愉快、積極地參與。在老師設定的遊戲情景中,幼兒很快地理解了老師的意圖和遊戲的內容,與兩位老師扮演的角色進行互動遊戲,活動進行的比較順利。幼兒能大膽的參與並向兔媽媽說祝福的話,共同祝賀兔媽媽的生日。整個活動從開始到高潮,幼兒的興趣越來越濃厚,雖然很累,但是他們能夠努力完成任務。

  當然,活動中還存在一些不足。由於老師的失誤,只注重了活動的效果,而忽略了活動的結果,致使活動中的運動量過大,有些幼兒體力過支。同時,幼兒在遊戲中只顧著玩,而忘記了老師的囑咐,有些幼兒沒能向兔媽媽說祝福的話。

  今後,我會在各類活動中注意這些不足,努力使自己提高。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辨認平面幾何圖形,小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著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然而幾何圖形的認識往往過於單調、抽象。因此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設計此活動,讓幼兒能大膽地參與活動,積極地投入實踐中去。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是:

  1、複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的認識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

  2、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思維的靈活性。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難點定為第一個目標:複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的認識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希望能在活動中讓幼兒掌握。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透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物質準備:1.彩色立體房子、紙製小路(上面鏤刻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圖形)。

  2.小狗頭飾1個,兔媽媽頭飾一個。請1名大班幼兒學會情境表演。

  3.形狀、大小不同的幾何圖形多個,小塑膠筐6個。

  知識準備:已認識簡單、常見的圖形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動匯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透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定懸念,因而我設計了小狗出門摔倒這一情節,並透過情景表演的方法啟發幼兒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師透過講解談話把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動的演示是運用幾何圖形的基礎上,學會區分異同。此外我還運用了觀察法、談話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說教,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以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玩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2、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慧"的理念,將

  各領域的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觀察活動中滲透了語言表達教學,在"捉迷藏"遊戲中滲透了方位詞教學及社會情感教育等等。

  (二)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幫助小狗鋪路,讓幼兒透過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來認識幾何圖形。

  2、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因為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景,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遊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五、說教學程式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透過情景表演,小狗想出去玩,剛走到門口就摔了一跤。提問:小狗為什麼會摔倒的?引導幼兒觀察坑的形狀。

  2、認識幾何圖形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

  在活動中,我先幫幼兒複習幾種常見的幾何圖形,並透過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說一說(嘗試)等多種方法鞏固幾種幾何圖形的相同點及區分。接著為了引出本活動的難點,我透過"變魔術"這一遊戲活動幫助幼兒感知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

  3、鋪路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定了"鋪路"的遊戲,讓

  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鞏固所學內容。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在孩子們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個別孩子難點未掌握,於是我引導他們相互交流幫助,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培養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

  4、捉迷藏

  為了讓活動更完整、更有趣,我設計了"捉迷藏"的遊戲,小班的孩子參與遊戲的積極性很高,從而把整個活動推向高潮。

  5、結束活動

  小朋友和兔媽媽一起出去做遊戲,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幾何圖形。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程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因此,我想透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不僅能認識幾何圖形,能詳細地說出各圖形的區別。而且在以後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透過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及與同伴交流等方法來解決問題。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13

  一、教材分析

  《綱要》明確指出:“科學教育要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究的物件”。在生活中,孩子們也會常常接觸到“1”和“許多”這樣的物體,但對這些現象模糊不清,不能很準確地理解“1”和“許多”之間的關係,為了幫助孩子能夠進一步地掌握和理解“1”和“許多”,我設計了這節教育活動。

  認識“l”和“許多”是幼兒認識數的開始,比較適合於3歲左右的孩子。根據他們年齡小、好玩、好遊戲、有意注意時間短的特點,我選擇了“拔蘿蔔”作為小班幼兒學習區別“1”和“許多”的教材。在整個教材中所涉及的內容都是孩子們很熟悉的,而且其中的活動簡單,過程比較形象直觀,滿足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的特性,讓幼兒在遊戲中建立粗淺的數概念。

  二、活動目標

  依據教材內容與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1)、會區分1和許多個物體,能理解1和許多的關係。

  (2)、知道許多是由一個一個組成的。

  (3)、培養幼兒愛幫助別人的好習慣。

  三、活動重點

  活動的重點是會區分1和許多個物體,難點是知道許多是由一個一個組成的。

  四、活動實施策略和方法

  《綱要》中指出:“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本次活動為幼兒創設生動、豐富的情景,伴隨著遊戲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既可以滿足幼兒遊戲和好動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數學教育目標。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物件。”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提問法等。

  五.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開始部分:

  語言匯入

  (二)、基本部分:

  1、教師邊講述故事《小兔拔蘿蔔》,邊演示、教具,幫助幼兒認知“1”和“許多”。

  2、幼兒做遊戲《幫小兔拔蘿蔔》,感知“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

  3、幼兒做遊戲《幫小兔把蘿蔔送回家》,感知1個1個合起來就是“許多”。

  總結:“一個一個合起來是許多。”教說:“一個一個合起來是許多。”

  (三)、結束部分:

  小兔子送水果。

  六、活動反思

  我在活動中始終能圍繞目標開展活動。活動中,能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了讓幼兒直接參與的情景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透過對學具的操作,感受“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使幼兒學得輕鬆、自主。如:老師採用了“拔蘿蔔”這個情景遊戲,使幼兒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遊戲,這一方面,即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遊戲中體驗並感知了“1”和“許多”,透過的遊戲,使幼兒能正確區別“1”和“許多”,理解兩個量的實際意義,引起幼兒對數的好奇和探索興趣。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14

  一、 說教材:

  1、分析教材的內容地位:

  1)、在日常活動中,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方式。“捉迷藏”是孩子們喜歡的遊戲之一,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他們活潑好動,對此更是感興趣。綱要中指出:孩子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孩子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以引導孩子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

  2)、3—4歲的孩子活潑好動,且是語言迅猛發展時期,但對方位詞的理解、掌握、運用對他們來說是有一定困難的,而在日常生活中要經常用到,如“請你把玩具放到桌子上面”、“把盤子放到小桶裡面”等等,為了順應孩子的發展需要,我想透過孩子最喜愛的遊戲形式讓孩子在理解的基礎上初步地學會運用方位詞,充分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3)、依據《綱要》目標中指出: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體驗表達中指出:積極運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進行創造性地表現和表達,在認真研究分析教材的基礎上大膽對教材進行創編(最後一個環節),讓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在活動中,我以遊戲的形式貫穿活動始終,採用多媒體教學讓孩子在與環境的互動作用下獲得發展。

  2、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和教學內容,結合孩子的實際發展水平,我制定了適合孩子最近發展區發展的4個目標:

  1)、透過遊戲讓孩子理解、掌握方位詞,並初步學會正確、靈活運用。

  2)、引導孩子運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進行創造性地表現和表達。

  3)、採用遊戲的形式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共享遊戲的快樂。

  4)、透過遊戲讓孩子懂得要聽媽媽的話,做個懂事、聽話的好孩子。

  3、活動的重點、難點:

  1)、重點:根據《綱要》和孩子的已有經驗、水平我認為此活動的重點是孩子能正確地運用方位詞表述出小動物所在的位置。

  對於突破重點採用的方法是:在孩子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利用“找朋友”的遊戲,初步感受方位詞;再透過“找小貓”的遊戲,引導孩子透過觀察、尋找小貓所在位置,掌握、理解方位詞,從中建構了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從而讓重點得以解決。

  2)、難點:是能在創造性的遊戲中靈活的使用方位詞並能用完整的句子進行表述。 對於突破難點採用的方法是:為孩子創設寬鬆、愉快的活動氛圍,採用鼓勵、表揚、引導以及個別指導的方法,讓孩子大膽想象、表現,從而使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在遊戲中讓難點得以解決。

  根據孩子身心發展特點、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所運用的方法、手段注重感受性、體驗性等。

  二、說教具、學具:

  1、 知識經驗的準備: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環節,初步讓孩子感受方位詞,並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

  2、物質準備:

  1)、多媒體電腦課件、錄音機、磁帶(音樂磁帶和錄有教師講話的磁帶)

  2)、課前與孩子一起玩毛絨玩具,並讓孩子記住它們的名字。

  3)、創設遊戲的環境:將毛絨玩具藏到活動室各角落。

  4)、為孩子提供各種藏身的道具。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

  1)、本次活動中我運用了啟發提問法、引導發現法、課件演示法、觀察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說教,“為”以孩子為主體,教師用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的方式貫穿活動的始終,再加上形象、生動、直觀的課件,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2)、在教學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慧”的理念,將各個領域中的知識有機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語言活動中滲透“識字”教學;在找小貓的過程中讓孩子感受數的概念;在最後的一個環節中,感受體育遊戲的快樂,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等。

  3)、另外,此活動是老課新上,活動的結構是遞進的關係:興趣—遊戲—創造,即創設情境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利用遊戲的形式學習方位詞,解決重點;最後在創造性的遊戲中讓孩子的情感表現、語言表達、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與提高。

  2、學法:

  活動中,我引導孩子運用遊戲操作法、觀察法、歸納法來獲得知識。因為孩子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境,讓孩子能夠用眼看、用嘴說、動腦思考、用動作表現,從而全身心地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創造性遊戲中,引導孩子用不同的動作、表情以及與同伴合作表現出自己所藏的位置,充分給孩子自由展現的空間。

  四、說教學程式:

  1、創設情景,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3分鐘)

  遊戲“找朋友”:

  教師“小朋友,剛才我們班來了幾位小客人?(4位)咦?他們到哪去了?讓我們一起找一找好嗎?看看他們藏在什麼地方?”

  此環節中,孩子在課前已經認識了毛絨玩具,利用“找朋友”的形式鼓勵孩子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遊戲,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在交流中初步學習使用方位詞,如在……上面、在……下面、在……裡面、在……後面等,此遊戲可進行兩遍。另外在這其中將數學知識滲透在活動中,透過找一找、數一數,讓孩子感知數的概念。

  2、欣賞課件,以故事的形式幫助孩子學會正確使用方位詞。(5分鐘)

  教師:“聽,誰來了?(貓媽媽)引導孩子聽錄音,教師提問:“貓媽媽為什麼那麼著急呀?它的小寶寶到哪裡去了呢?”

  教師引導孩子觀看課件,幫助孩子理解的內容,並用啟發式的語言進行提問,以引導孩子掌握、理解方位詞。

  在這一環節中,課件的展示進一步激發了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透過找小貓,讓孩子理解、掌握了方位詞,而且在這其中,讓孩子的情感得到發展,懂得關心、幫助有困難的人,

  知道不應該到處亂跑,在家中要做一個聽話、懂事的好孩子。另外,在找小貓的過程中,貓寶寶的名字藏在其中,滲透了識字教育。

  3、 遊戲活動:(7分鐘)

  1)、遊戲:捉迷藏

  教師:“現在我是貓媽媽,你們是貓寶寶,讓我們一起來玩“捉迷藏的”遊戲好嗎?”(聽音樂進行遊戲)

  教師將角色轉變,以媽媽的角色貫穿遊戲始終,與孩子們一起玩捉迷藏的遊戲並提出遊戲的規則(聽音樂開展遊戲,利用道具讓寶寶藏起來,當媽媽找到後寶寶要迅速的告訴媽媽自己藏在什麼地方),遊戲中教師注意聽孩子使用的方位詞是否正確,及時引導、糾正。 這一環節目的是讓孩子透過遊戲的形式練習正確、靈活的運用方位詞,透過與老師遊戲,孩子的情緒十分高漲,為下一環節打好基礎。

  2)、創造性遊戲:

  教師啟發引導孩子用動作來表示出自己藏在什麼地方,鼓勵孩子大膽想象,還可啟發孩子與同伴合作進行表現,要求孩子不光用動作、表情來表示,而且還要用準確、恰當的方位詞進行表述。

  在此環節活動中,孩子有模仿、有創新,不僅鞏固了孩子對方位詞理解、靈活運用,而且讓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同時也讓孩子體驗到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充分體現了自主、創造、合作的現代兒童的學習方式。

  4、結束部分:

  孩子們,玩了這麼長的時間天都快黑了!咱們該回家了,快到媽媽身邊來,可千萬不要走丟了,否則媽媽會很擔心、很著急的!(聽音樂離開)

  5、活動延伸:

  引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用語言準確的表達出物體所在的方位,讓孩子對方位詞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五、活動評價:

  此活動的設計完全是從孩子的實際出發,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徵以及身心發展的特點,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始終處於自主積極的狀態,較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一)教材內容分析: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是播種的季節。在這春暖花開的時節, 我帶著我們小班的孩子們來到花園裡、操場上、田野裡……讓孩子們透過觀察、觸控,與大自然進行零距離的接觸,讓他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感受春天的美。為了讓孩子們進一步瞭解春天的特徵,感受美麗的春景,我設計了《春風》這一活動。這首兒歌節奏明快清新、音韻和諧、朗朗上口,並以擬人、排比的句式將春天的勃勃生機展現在幼兒面前,從而激發幼兒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幼兒現狀分析:

  小班幼兒年齡小,經過一學期的語言學習,語言表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思維能力仍處於低階階段,幼兒可以透過學習兒歌中的詞語,並在創編兒歌時總結原有經驗、擴大知識面,從而使孩子的語言更形象,把動物及事物等特徵描述的更準確。

  (三)目標定位:

  1、語言的教育意義指出:語言是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進幼兒認識能力的發展,提高審美觀,這首兒歌用簡單通俗的語言描述了春天的自然景物,幼兒只有理解了作品內容,感受到了兒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產生共鳴從而喜歡春天。

  2、《綱要》提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根據這一要求,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的語言環境,引導幼兒大膽地表達。

  老師對小班幼兒而言,“春天”這一主題的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目標並不是關於春天的種種知識,而是引導他們學習關注自然界的變化,感知春天特有的美麗景象。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制定了這樣的目標:(1)欣賞兒歌,感受春天的美麗,初步認識春天的特徵。(知識目標)

  (2)初步學會用適當的詞語更換兒歌中的詞語。(技能目標)

  (3)透過學習,喜歡春天的景物。(情感目標)

  (四)活動重點、難點的確定和解決。

  1、活動重點:理解兒歌內容,明白“吹綠、吹紅”的意思。“綠、紅”既是表示顏色的詞,又寫出了柳樹,桃花在春天生長的特點。我讓幼兒透過看圖來學習兒歌,並透過討論思考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及語言表達的能力。

  2、活動難點:能按兒歌的結構學會仿編兒歌,拓展思維。

  3、突破重難點方法:透過圖片來引導幼兒學會兒歌,分部理解兒歌內容。由獨自的想象到互相討論拓展自己的思維能力。

  (五)活動準備:

  在《春天》的音樂背景,關於春天的風景圖,及關於兒歌的課件

  二、說教法

  那麼結合語言活動自身的特點,依據綱要的精神,我主要運用了欣賞感知法和模仿教學法。

  第一種是欣賞感知法,就是教師透過圖片展示、表演和朗誦等形式,引導幼兒充分的感知理解兒歌。根據小班幼兒心理、年齡特徵和為幼兒提供正確規範、和諧溫馨的語言環境等特點,我運用了欣賞感知法。首先我利用圖片,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隨著邊表演邊說兒歌,把幼兒帶進了一個有趣的語言環境,實現了教育的感染功能。其次在教授兒歌的時候,教師的規範性朗誦示範,幼兒的再次完整欣賞,為教育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種模仿教學法,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透過觀察兒歌的內容結構、使幼兒對學習產生共鳴,在幼兒自由積極的獲取知識的同時,教師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從而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語言發展能力。

  三、說學法

  幼兒是我們學校活動的主體,在活動中,我本著“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的理念,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氛圍,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在本次活動中,幼兒主要運用以下學習方法:

  觀察法:幼兒透過觀察圖片,直接感知兒歌的內容。

  提問法:引導性的互動提問,鼓勵幼兒將所看到的、想到的,嘗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

  四、說活動過程

  在開始的那部分我先播放《春天》這首歌曲,自然把幼兒帶入詩歌的情境之中。然後請幼兒說出春天的景色。接下來我出示有關兒歌的課件,引導幼兒學習詩歌中的語言。如:春風吹,小樹樁會有什麼變化呢?幼兒先說,若說不出來老師點選課件,讓幼兒感知小樹發芽了,並自由表現發芽的樣子,這時引導幼兒說出兒歌內容:“春風吹,芽兒發”。接下來逐步出示柳樹,桃花,讓幼兒感知顏色,再說出兒歌內容:“吹綠了柳樹,吹紅了桃花。”這個過程也為下面仿編顏色引出植物做出鋪墊。植物學習後,自然過渡到動物,這時,我不再直接運用圖片,而是用動作聲音來調動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感知兒歌內容,在這個過程中使動靜結合,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讓課堂不再單一枯燥。自然的引出了“吹來了蝴蝶,吹醒了青蛙。”關於下雨是怎麼下的,是請幼兒加上形容詞。

  那麼第二環節中我將兒歌完整的說出來,並利用圖片讓幼兒熟知兒歌,同時加上動作更好的把兒歌表現出來。那麼幼兒在學習兒歌內容時就更容易了,利於記憶。

  在仿編詩歌這個環節中以提問的方式激發幼兒想象的空間,並結合兒歌結構使幼兒掌握仿編的方法,仿編的內容有一定的邏輯性。得符合常理。

  最後用找春天,又使仿編有了一定的延伸。

  五、課件

  製作的課件有助於小班幼兒學習兒歌,將兒歌內容直觀形象的展現,利於幼兒更好的學習理解。

  小結:總之,上好一堂課需要精心的準備,不斷的總結經驗,以幼兒為主體。時刻記住活動的目標是什麼,能讓幼兒學到什麼才是重點,對於本次活動,我覺得語言的學習是一方面,還得薰陶孩子的情感。

  我的說課就到這裡,謝謝各位評委的觀聽,還請評委們對說課不足之處多加指點!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