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能幹的小手》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能幹的小手》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能幹的小手》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說課稿《能幹的小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能幹的小手》1

  一、說教材

  1、小班幼兒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識,對身體各器官逐步產生探索興趣。然而,幼兒對身體器官的認識還很膚淺,愛護身體、保護自己的經驗又比較缺乏,此活動的進行,可以使孩子認識自己的小手,知道小手的用處,對自己的小手感興趣並萌發保護小手的意識。

  2、現在的獨生子女是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環境中長大的,家長包辦替代和過度寵愛使孩子失去一些自我服務的機會,透過此活動能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幹,激發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願望,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現有水平,我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1)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小手,知道手能做許多事情。

  (2)激發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願望。

  (3)幫助幼兒初步掌握保護手的方法。

  為了更好的完成本活動教育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確定為:引導幼兒透過活動了解自己的小手,知道手能做許多的事情。

  活動的難點為: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出手能做許多事情。

  活動準備:根據小班幼兒喜歡玩玩具這一特徵,為幼兒準備了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玩具,有積木、橡皮泥、串珠等。

  二、說教法

  1、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是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方式,能夠給幼兒帶來許多樂趣。小班的幼兒年齡小經驗缺乏好模仿,所以在活動中多處採用模仿遊戲,如:組織幼兒一起用手變魔術、做手指遊戲等,在遊戲中使幼兒自然習得對手的認識,知道了手能做許多事情。

  2、談話法:所謂談話法,就是圍繞活動內容,透過教師提問,引導幼兒回答的一種方法。由於幼兒年齡小,經驗少,在引導幼兒認識小手時,就透過以教師為主,幼兒為輔的談話,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圍繞我的手上有什麼,我的小手本領大,怎樣保護手等問題,師幼進行談話、討論,達成共識完成教育目標。

  三、說學法經驗感知法:由於小班幼兒的經驗缺乏又喜歡模仿,容易在經驗分享中產生人云亦云的現象,如在討論小手會幹什麼時,一個幼兒說我的小手會刷牙,其他的幼兒也會跟著說會刷牙,幼兒的思路打不開,就不能較好地完成教育目標。所以我為幼兒準備了不同的玩具,透過幼兒的實踐操作,拓展幼兒的經驗,再透過教師適時的引導,幼兒的思路就會開啟,經驗就能較好的分享,知道手會玩很多的玩具,會做許多的事情,並能嘗試著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能夠有效的化解難點,突破重點。

  除經驗感知法外,遊戲法也貫穿於活動始終,有趣的小手變變變,引發了幼兒的興趣;討論法、談話法引領幼兒認識手指的名稱和作用;經驗感知法的運用使幼兒在遊戲和探索中知道小手能做許多的事情;透過傾聽教師講解、回答問題,孩子認識到手能做許多的事情,瞭解了保護小手的方法。

  四、說教學程式

  本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包含健康領域、科學領域的內容,我採用猜謎語引入——師生討論——探索感知——談話小結的教學流程,逐步深入,環環相扣,自然達成教育目標。

  1、創設情境,引入活動活動開始,教師出示手型玩具匯入活動。

  2、在中間環節,透過觀察、比較、遊戲等形式,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小手。

  教育不能透過灌輸來進行,必須透過幼兒自己的活動來進行,透過觀察、比較、遊戲等形式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小手,知道每人都有一雙手,有手心手背手指頭。每根手指都有自己的名字和作用。透過玩遊戲操作,使孩子在探索中自己發現手能做許多的事情。

  3、透過讓幼兒討論。從而懂得了怎樣保護自己的'小手。

  4、最後以歌表演:小手爬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以“幼兒的小手”為切入點,在施教過程中,主要採用了謎語匯入法、感知操作法、經驗交流法等等,充分調動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活動開始,孩子們在愉快的表演中,讓手指充分活動,迅速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在感知操作過程中,孩子們自發地投入,去探索、去體驗,獲得了許多關於手的感性認識。在經驗交流中,得到很好的表現,透過講述手能做什麼,與孩子們共同搭建了認知的平臺。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激發了孩子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願望,這一願望在今後將不斷實現。幼兒自己透過操作多角度感知手的重要,自然而然的就懂得了要愛護自己的小手。並讓孩子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能幹的小手》2

  一、說教材

  《能幹的小手》是小班上學期主題三《我自己》次主題《小手和小腳》中的一個活動內容,我選擇本活動是由於:

  1、小班幼兒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識,對身體各器官逐步產生探索興趣。然而,幼兒對身體器官的認識還很膚淺,愛護身體、保護自己的經驗又比較缺乏,此活動的進行,可以使孩子認識自己的小手,知道小手的用處,對自己的小手感興趣並萌發保護小手的意識。

  2、現在的子女是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環境中長大的,家長包辦替代和過度寵愛使孩子失去一些自我服務的機會,透過此活動能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幹,激發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願望,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3、本活動靈活性強,不受季節、時間、環境的限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現有水平,我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說目標)

  (1)激發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願望。

  (2)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小手,知道手能做許多事情。

  (3)幫助幼兒初步掌握保護手的方法。

  為了更好的完成本活動教育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確定為:引導幼兒透過活動了解自己的小手,知道手能做許多的事情。活動的(難點)為: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出手能做許多事情。

  二、說活動準備

  根據小班幼兒喜歡玩玩具這一特徵,為幼兒準備了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玩具,有小汽車、積木、手鈴、串珠等;為拓展幼兒的視野和經驗,準備了哥哥姐姐會做什麼圖片一套;為避免空洞的說教還準備了手套、護手霜等物品。

  三、說學情

  小班幼兒年齡在4歲左右,他們處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段,是角色遊戲的高峰期,他們對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於詞彙貧乏,幼兒在遊戲中想說又不知該怎樣說,即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透過活動,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

  四、說教法

  1、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是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方式,能夠給幼兒帶來許多樂趣。小班的幼兒年齡小經驗缺乏好模仿,所以在活動中多處採用模仿遊戲,如:組織幼兒一起用手變魔術、做手指遊戲、模仿洗手的動作等,在遊戲中使幼兒自然習得對手的認識,知道了手能做許多事情。

  2、談話法:所謂談話法,就是圍繞活動內容,透過教師提問,引導幼兒回答的一種方法。由於幼兒年齡小,經驗少,在引導幼兒認識小手時,就透過以教師為主,幼兒為輔的談話,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圍繞我的手上有什麼,我的小手本領大,怎樣保護手等問題,師幼進行談話、討論,達成共識完成教育目標。

  五、說學法

  經驗感知法:由於小班幼兒的經驗缺乏又喜歡模仿,容易在經驗分享中產生人云亦云的現象,如在討論小手會幹什麼時,一個幼兒說我的小手會刷牙,其他的幼兒也會跟著說會刷牙,幼兒的思路打不開,就不能較好地完成教育目標。所以我為幼兒準備了不同的玩具,透過幼兒的實踐操作,拓展幼兒的經驗,再透過教師適時的引導,幼兒的思路就會開啟,經驗就能較好的分享,知道手會玩很多的玩具,會做許多的事情,並能嘗試著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能夠有效的化解難點,突破重點。

  除經驗感知法外,遊戲法也貫穿於活動始終,有趣的小手變變變,引發了幼兒的興趣;討論法、談話法引領幼兒認識手指的名稱和作用;經驗感知法的運用使幼兒在遊戲和探索中知道小手能做許多的事情;透過傾聽教師講解、回答問題,孩子認識到手能做許多的事情,瞭解了保護小手的方法。

  六、說教學程式

  本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包含健康領域、科學領域的內容,我採用遊戲引入----師生討論----探索感知----談話小結的教學流程,逐步深入,環環相扣,自然達成教育目標。具體流程如下:

  1、創設情境,引入活動

  活動開始,我以變魔術引入活動:"今天老師要用手變魔術給小朋友看,你們想不想看?"教師用手變幾樣孩子感興趣的東西,接下來邀請孩子跟老師一起用手變小動物,並模仿小動物的動作和叫聲,進一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誘發孩子的活動興趣。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以變魔術引入活動,能有效的吸引孩子,引發孩子的興趣,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引發孩子對小手的興趣,就為下一個環節認識小手做好了鋪墊。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此遊戲活動能夠面向全體,能力差的、膽子小的幼兒也能體會到成功和快樂。

  2、透過觀察、比較、遊戲等形式,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小手。

  由"小朋友,剛才我們用什麼變的魔術呀?"引入本環節。鼓勵幼兒伸出會變魔術的小手來看一看,透過對比感知老師的手和小朋友的手大小不同;透過看、聽、說知道手心、手背、五根手指頭的名稱和作用;透過拉拉鉤和做手指遊戲複習鞏固手指名稱。

  教育不能透過灌輸來進行,必須透過幼兒自己的活動來進行,透過觀察、比較、遊戲等形式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小手,知道每人都有一雙手,有手心手背手指頭。每根手指都有自己的名字和作用。遊戲能引發幼兒的興趣,而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拉拉鉤的遊戲和手指寶寶遊戲,就使幼兒在開心和快樂中複習了手指名稱,鞏固了學習的知識點。

  3、為幼兒提供感興趣的操作材料,在操作中拓展幼兒的經驗。

  在此環節的活動設計,運用了前面提到的經驗感知法。本環節由老師請小朋友玩玩具展開活動,這裡為幼兒創設了遊戲的情境,使孩子在探索中自己發現手能玩許多的玩具。鼓勵孩子探索玩法並用語言表達自己在玩什麼,玩完玩具後引導孩子收拾玩具,並送玩具寶寶回家。透過提問你的小手會玩什麼?引導孩子在操作的基礎上回答問題,知道小手會玩許多的玩具。在玩玩具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除了玩玩具,你的小手還會幫你做什麼事情?哥哥姐姐的小手會做什麼事情?有小手能玩玩具遷移到小手能做許多的事情。這一環節,有效的幫助小朋友認識到小手真能幹。萌發向哥哥姐姐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