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演講稿> 植樹節主題演講稿(精選15篇)

植樹節主題演講稿

植樹節主題演講稿(精選15篇)

  好的演講稿可以引導聽眾,使聽眾能更好地理解演講的內容。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越來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演講稿,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演講稿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植樹節主題演講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植樹節主題演講稿1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明天,也就是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播綠色希望,建設美麗校園》。

  春天是綠色的季節,我們讚美綠色,因為有了小草到參天大樹,才使荒蕪的地球生機勃勃,才有了動物,才有了人類。我們讚美綠色,綠色大自然是人類財富的寶藏,也是人類美感與藝術的源泉。

  世界上有許多國家都越來越重視植樹造林,並法定植樹節。但世界上最早的植樹節,是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制定的。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原,那裡樹木稀少,土地乾燥,大風一起,滿天黃沙,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當時州農業局透過決議採納了這一提議,並規定今後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這一決定做出後,當年就植樹上百萬棵。此後的16年間,又先後植樹6億棵,終於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今日的美國,樹木成行,林蔭載道。據統計。美國有1/3的地區為森林樹木所覆蓋。這樣驚人的綠化規模同植樹節是分不開的。

  我國也是開展植樹節活動較早的國家之一,1915年,在孫中山先生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正式公佈了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的規定,自此我國有了植樹節。1979年2月,在鄧小平同志的倡議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大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的孫中山逝世紀念日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以紀念一貫倡導植樹造林的孫中山先生。鄧小平同志曾說過: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是建設社會主義,造福子孫後代的偉大事業,要堅持20年,堅持100年,堅持1000年,要一代一代永遠幹下去。

  同學們,再讓我們把目光投向我們美麗的校園。我們的校園,每一個角落都洋溢著綠色,煥發著勃勃的生機和青春的活力!當我們漫步在校園香樟大道時,你是否感覺到繁茂的香樟樹傳來了陣陣愜意?當我們徜徉於芳草青青、生意盎然、空氣清新、鳥語花香的中心綠化廣場,我們是否感到心曠神怡?我們與綠色相約,相伴,更應該為保護校園美麗的環境出一份力氣,盡一點責任。學校為我們創造了這麼好的學習和生活的環境,你想過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一切嗎?回憶一下自己平時的一舉一動,你有過隨意踏入草坪或綠化帶的行為嗎?你有過隨手扔下一張廢紙、一個零食袋嗎?你有過採摘樹葉和花草的行為嗎?

  為此,我們向全體同學發出倡議:

  1、愛護每一片綠葉,珍惜每一寸綠土。愛護環境,綠化校園,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

  2、不隨意破壞綠化,不攀折樹枝,不採摘花朵,不踐踏草坪,增強保護校園綠土的責任感、使命感和迫切感;

  3、積極投身學校的綠化建設,主動參與植物種植及保護活動,希望能透過您的照顧和悉心呵護,讓每一棵樹木都茁壯成長、枝繁葉茂。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讓我貌同努力,播散綠色,愛護綠色,讓學校的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為建設綠色美麗校園獻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謝謝大家!

植樹節主題演講稿2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再過兩天就是3月12日――—我國的“全民植樹節”。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愛樹、育樹”的傳統,愛白楊的挺拔,愛垂柳的柔美,愛松樹不屈的風骨。有了樹,才會有和諧美麗的大自然;有了樹,才有清爽、新鮮的空氣;有了樹,才會有人類美好的生活。

  植樹節的意義並不在於每個人在植樹節這天去種一棵樹,而是透過植樹,使我們大家更加關注綠化、環保等問題。眾所周知:地球正在沙化,沙漠的覆蓋面積正在逐年增加。相信我們所有人都不願看到,美麗的地球成為終日沙塵滾滾的地獄。也許我們不能像林業工人那樣大面積的栽樹,但我們可以管住自己的手,節約紙張,遠離一次性筷子;也許我們不能把荒漠變成綠洲,但是我們可以管住自己的腳,不要把綠油油的小草踩在腳下,不把校道兩旁整整齊齊的灌木叢當作練習跳高的欄杆;如果我們不能親手種下一棵樹苗,那麼就讓我們扶植它,保護它,直到長成參天大樹。

  作為一個地球人,中國人,中學生,祖國的下一代。我想我們有這個義務和責任來保護環境。即使我們還是學生,我們可以隨手關燈,省一度電,就少一份汙染。即使我們還是學生,我們可以少用空調來降低能源消耗。即使我們還是學生,我們可以維護安寧的環境從自我做起…細細數來,即使我們還是學生,我們可以為環保事業獻出一份力量。

  同學們,我們作為地球的一份子,在任何時候都要牢記自己的責任,積極行動起來,愛護我們身邊的一草一木,美化綠化我們的校園、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地球。

  從我做起,從你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做綠化、美化環境的有心人。將來,我們的校園將更加美麗,我們的地球也將更加美麗!我們祖國的明天也必將更加明媚燦爛!

  謝謝大家!

植樹節主題演講稿3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爭當愛綠護綠小衛士》。

  綠色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寶貴財富,是人類文明的搖籃。每個人都渴望有一個美麗的家,每個人都想生活在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文明世界。當你揹著書包踏入一所花園般的學校;當你在球場上一節課汗流浹背後坐在校園的長椅上;當你走在校園裡;你有沒有想過,為了讓學生有這麼好的學習環境,學校投入了多少思想和財力?環境建設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綠化的程度直接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環境,決定著生活的色彩。

  眾所周知,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們國家的樹木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它不僅可以防風固沙,保持水土,還可以美化環境。是城市的忠實守護者。它用它獨特的顏色給城市披上綠色的衣服。這個忠誠的城市衛士,為了美化城市,真的做了很多讓人呼吸的氧氣。

  它還吸收氮氣、二氧化碳和臭氧,具有調節空氣溼度、溫度、吸塵粉和噪音的功能。這些都是人們高度重視的。於是,這一年一度的綠色節日植樹節就應運而生了。如今,植樹造林已經成為一種民族時尚,綠化家園已經成為時代的追求。

  同學們,今天是植樹節。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在小花上澆一點水,在小樹上耕耘一點土,多走幾步不要過綠化帶,不要踐踏草地。積極參加義務植樹活動,為城市增添一絲綠色。儘量不要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膠袋,以減少白色汙染。

  謝謝大家。

植樹節主題演講稿4

  有段話說得好:“牽著你的手,卻看不見你”,這不是美麗中國,“厚德載霧,自強不吸”這不是全面小康。濃霧重鎖的城市汙染再次警醒我們:隨著經濟發展的快速向前,工業化、城鎮化還將持續,能源消耗不斷增加,空氣汙染防治依然面臨巨大挑戰。

  而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筆者以為,除了加快轉變工業生產方式,努力改變人們行為模式以外,森林在解決霧霾的攻堅戰中也扮演必不可少的角色。為什麼這麼說呢?眾所周知,霧霾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空氣中含有PM2.5汙染物,而據專家介紹,汙染物的剋星是強降雨,一般只有持續性降雨,才能有效地驅散空氣汙染物。

  而森林正是大氣良性迴圈系統的核心。中國需要很多相對高覆蓋率,高質量的森林資源。良性迴圈的大氣環境依靠的不是別的,正是森林。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水汽環境,便沒有穩定的降雨,中國的霧霾天氣就難以完全消除。從某種意義上講,培育良好的森林資源是當務之急,其作用顯而易見。

  然而當下的中國恰恰缺少和諧的水汽環境,其原因也很明瞭,我國的森林覆蓋率過低、溼地銳減,自然草原退化嚴重。某種程度上講,中國的霧霾就是高速發展的工業與相對滯後的林業之間的矛盾所產生的必然結果。

  一方面,工業在迅猛發展,空氣中的沙塵、灰塵、硫酸、硝酸等粒子在迅猛增加;可另一方面,植被被破壞,森林質量不容樂觀,從而致使植被以及土壤的水分涵養水平高速下降,最終極大地降低了水迴圈規模,進而大大降低空氣溼度和降雨量,嚴重破壞了森林可以淨化大氣的功能。

  另外,森林除了起到水汽迴圈的作用,它還可以透過覆蓋地表減少PM2.5來源,起到減塵作用。樹葉的葉面可吸附並捕獲PM2.5,起到滯塵作用;樹木的表皮可吸收和轉移PM2.5,起到吸塵作用;而樹木可以直接降低風速促進PM2.5顆粒沉降,起到降塵作用;林帶還可以改變風場,從而徹底阻攔PM2.5進入深度區域,起到阻塵作用。

  總而言之,我們的城市實在太需要一片鬱鬱蔥蔥的森林了。這方面,歷史早已給了我們鏡鑑。歷史上,英國首都倫敦曾因汙染嚴重而成為“霧都”。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期,倫敦每年的重度霧霾天氣均在30天—50天。嚴重的時候,整個城市都被籠罩在遮天蔽日的灰黃色霧霾中。

  嚴重的霧霾促使英國政府下定決心治理城市空氣汙染,用20年時間摘掉了倫敦“霧都”的帽子。在倫敦治霧的過程中,一方面,政府透過立法,決心不計成本地減少煤煙排放。另一方面,在寸土寸金的倫敦城市中心區,有三分之一的面積被花園、公共綠地和森林覆蓋。雙管齊下之後,一些短期的經濟效益雖然受到了影響,然而長期來看,倫敦總算摘掉了“霧都”的帽子,英國政府的做法顯然是划算的。

  毋庸置疑,生態環境的惡化不但會導致直接的經濟損失,而且也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生態環境不僅是一種文明,也是一種資產。此種觀念應該日益深入人心。這時候我們的政府也應該更好地將人力財力物力投入到森林資源的建設之中。

  與此同時,民眾參與植樹造林是治理PM2.5的不二法門。對於中國目前的環境狀況,植樹造林既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責任。一抹抹鮮嫩的綠色,不僅裝點著被鋼筋水泥包裹的城市,也是這座城市活力的源泉。人們種下的每一棵新樹苗,都是在為更好的生態環境祈願。

  空氣問題考驗的不僅是民眾的呼吸系統,也同樣考量著我們所有人的觀念和態度。汙染非一天形成,治理也絕非一蹴而就,這是一場長期的攻堅戰,而在這場攻堅戰中,森林是我們可靠的戰友,植樹造林就是我們力所能及的行動。

植樹節主題演講稿5

老師們,同學們:

  三月,是春暖花開的日子。三月,是活力四射的季節。當我們一起走進春波盪漾的三月,豐富的節日撲面而來。3月6日,做好事喚起的是我們內心那股樂於助人的渴望。3月8日,婦女節特有的溫馨氣息,拉近了我們與親人之間的距離,親情和理解變得彌足珍貴。而這個星期三,3月12日這天,我們還會和另一個充滿綠色氣息的節日相會,你們知道是什麼節日嗎?沒錯,就是植樹節。

  我們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愛樹、育樹”的傳統。愛白楊的挺拔,愛垂柳的柔美。愛松樹不屈的風骨。樹木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不僅可以美化環境,而且還能維護生態平衡。它們能夠調節、影響氣候,調節水的迴圈,增加土壤的淨水資源,保護水土,樹木能涵養水源,防風固沙,保持水土,使土壤不受風化。有了樹,我們才會有和諧美麗的大自然。有了樹,我們才有清爽、新鮮的空氣。有了樹,我們才會有高樓、房屋和鐵路。

  同學們,雖然在植樹節中,我們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為這座城市增添一顆小樹苗,但是我們卻能用我們自己的力量為我們的校園綠化出一份自己的力。讓我們牢記,多走幾步,不穿越綠化帶,不踐踏綠地。

  我們同學可以爭做綠化宣傳員、環保衛士,身體力行去愛護我們校園中的一草一木,愛護我們生活環境中的一草一木。“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做綠化、美化環境的有心人。相信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我們的校園,我們的城市,我們祖國的明天將會變得更加明媚燦爛!

植樹節主題演講稿6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早春三月,草長鶯飛,冬天的寒意還未褪盡,春天帶著綠色的氣息向我們走來,春風吹綠了枝頭上的嫩芽,吹綠了地上的小草,也吹動了我們的熱情。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在這播種綠色的時節,我們回顧歷史,是為了永遠的繼承。

  近代中國最早提出來要植樹造林愛護環境的是孫中山老先生,他非常重視中國林業的建設,並呼籲大家一起植樹造林保護環境。後來為了緬懷孫中山偉大成就和先進的思想,1979年2月23日,我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以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去世的日子為中國的植樹節,以繼承孫中山先生的遺志,鼓勵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改善環境,造福子孫後代。

  意識到植樹造林重要性的的不僅只有孫中山先生,還有許許多多人意識到了,並進行了實踐。家住__市__縣的石光銀在長城腳下擁有一家治沙公司多年來他自發的承包荒沙植樹造林,目前已成林近20萬畝,林木價值超過3000萬。然而這位千萬富翁,近日在建起了牛棚後,卻窮得買不起牛。原因在於,當年允許個人承包荒沙,所造林木誰造誰有的政策尚未兌現,所造林區就被劃入防護林體系,由經濟林變為生態林。多年來石光銀因為植樹治沙已負債800餘萬元。即使因為植樹造林治理沙化使他負債累累,他卻從未停止過植樹造林,為了祖國的環境保護他不惜犧牲了自己的切身利益.

  聽了這則真實的故事,同學們肯定會對石光銀這個造林英雄心生敬佩,為了祖國未來的藍天白雲,我們也都想出自己的一份力,那麼面對當今最令我們關注的空氣汙染問題,我們思考過自己也該做些什麼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嗎?

  現在我國的空氣汙染問題逐漸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許多城市都出現了持續多天的霧霾天氣,出門前我們總不忘查查今天的空氣質量如何,呼吸健康的新鮮空氣彷彿成為了一種奢望。3月12日,又是一年植樹節。時逢,霧霾成為提及頻度最高的熱點之一,這也再次引發了人們對環境的憂思。武漢自去年以來,就多次出現了霧霾天氣,pm2.5超標天數為177天,而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160天,這也讓越來越多的人們加入口罩軍團。而想要告別霧霾天,摘下口罩自由地深深呼吸,想要看見蔚藍的天空,就需要我們加強對汙染的控制,更需要我們加強對生態的恢復。植樹造林就是恢復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開始。

  值此植樹節到來之際,做為學業繁重的中學生,時間可能不允許我們親自栽種多少棵樹、澆灌多少顆苗,但是我們也非無事可做。俗話說:栽樹容易、成活則難,我們雖不能栽樹,但是我們若能愛樹、護苗、惜綠,豈不是做了跟栽樹同樣有意義的事嗎?

  所以,我提倡大家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珍愛周圍的一山一水,規範自己的一舉一動。不隨意踩踏花壇、不隨便踐踏綠地、不順手攀枝折綠、不隨意浪費紙張、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等,為我們的地球家園幹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或許這些微不足道到的事情看起來並不能改變什麼,但是我堅信,只要我們每個人從現

  在開始將綠色行動落實到生活中去,我們的校園、家園就會越來越美麗。作為將來新時代的接班人,定能為祖國的綠水青山多出份力。總有一天,呼吸新鮮空氣不會成為奢望,藍天百雲也不再會是夢想。

植樹節主題演講稿7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綠色,希望》。

  在人類21世紀的今天,地球已負擔深重,苦不堪言,人類對環境汙染和破壞也越來越大。改善生態環境的最根本方法是種樹種草,增加綠色植被,因此植樹造林是全世界的目標。明天是3月12日,是中國的植樹節,讓我們把口號落實行動,讓綠色染綠校園。只要熱愛祖國和人類的人就會懂得愛護綠色,只有從愛護眼前一草一木做起的人,才會熱愛祖國的山河。我們青少年要愛每一片綠葉,愛每一棵小草,受每一朵鮮花。保護環境,綠化校園,讓綠色生命啟用我們熱愛的生活,做祖國美好的建設者。

  愛護花草樹木就是愛惜生命。地球上有了綠色植物之後,才孕育出動物生命,從人類的祖先古猿的誕生,到進化為現代人猿,在森林中至少度過了100多萬年的時間,可以說人類是在綠色的搖籃中逐漸成長起來的。但是,隨著地球環境的惡化,諸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神經衰弱,癌症等發病率逐年上升,所以愛護綠色環境,營造綠色環境,也就愛惜了健康,愛惜了生命,也就是迴歸了大自然,找回人類失去的寶貴天性。

  愛護花草樹木還是一種傳統,愛樹的核心就是"種",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不年年種樹?在我國,哪一個地區,哪一個城市,哪一個鄉村,沒有每年的綠色計劃?從國家領導人到平民百姓,誰的一生中不種活好幾棵樹?植樹節將成為我國一個有特殊意義的傳統節日。

  在東歐,在法國巴黎有這樣一個習俗:嬰兒出生要栽一棵"理想樹",上學時栽一棵"求知樹",18歲時栽一棵"青春樹",大學畢業栽一棵"成才樹",結婚時栽一棵"同心樹",一個人一生中平均栽活6棵樹。這樣,人人栽,年年栽,代代栽,栽出點點新綠,栽出片片生機,栽出不斷擴大的生存空間,栽出無邊無際的波濤洶湧的森林之海,那無所不在的森林,也將染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染綠它的歷史,染綠它的風俗習慣。

  愛護花草樹木也是一種美德,一種情操,一種文化。人人都喜歡綠色環境,但並不見得人人都自覺愛護並創造綠色環境。因此,自覺、熱情的創造、愛護綠色環境,來源於他對生命意義認識的昇華,源於他公心,源於他對社會,對人的關心。試想一個極端自私自利,對社會,對人漠不關心的人,他會珍愛樹木花草嗎?"愛"是動詞,是要付出勞動的。

  同學們,我校是綠色學校,校內的花草樹木種類很多,它們給我們營造了一個優美、舒適的工作學習環境。校園裡一草一木,一花一葉都凝聚了校園種花工人的汗水與心血,來之不易,我們應好好的珍惜。

  同學們,“一年之計在於春”,讓我們行動起來,投入到愛護學校花草樹木的隊伍中來吧!讓綠色永駐校園,讓鳥兒天天歌唱,讓花香常年飄蕩。

植樹節主題演講稿8

  美國內布拉斯加州樹木稀少,土地乾旱,風沙很大。為了改善這種惡劣的自然環境狀況,莫頓先生在1872年4月10日倡議全民植樹100萬棵。其後,每年的這一天此州全民動員義務植樹。就這樣十幾年間,此州1000公里的荒山野嶺變成了森林,1885年,內部拉斯加州議會為表彰莫頓先生的功勞。以它的生日4月22日作為當地的植樹節,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植樹節。

  我國也是開展植樹節較早的國家之一,1915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規定,每年清明為植樹節。新中國成立後,1979年,國務院正式決定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

  植樹節,為了綠色和環境所設定的節日。如今,仍然有很多愛護環境的人們保持著植樹節植樹的習慣。但是,也有許多人根本不知道植樹節這個重要的節日到底在哪一天。這是不是對環境的'一種不尊重?是的。先不說植樹罷,為什麼還有那麼那麼多的人們隨意伐樹,破壞水源,浪費石油,使我們的生活環境受到嚴重的威脅?如果環境不是重要的,那為什麼幾乎所有的國家都設定了植樹節?希望所有破壞過環境的人用心的去想一想。人類的家園不是你一個人的,而是屬於一切生物的!難道人們都是冷淡的嗎?難道一定要剝奪動植物們生存的權利嗎?答案是否定的。保護環境靠大家,如果人們多付出寫,相信大自然也會給予我們熱情的報答。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事例不就證明了這一點嗎?

  我想,假如中國所有的人,每人用一雙一次性筷子。那麼,中國13億人口,要浪費多少木材?我想,假如中國所有的人,每人用一隻塑膠袋。那麼,中國13億人口,要有多少白色汙染?我想,假如中國所有的人,每人寄一張賀卡。那麼,中國13億人口,要耗費多大的資源?

  擁有了好的環境,才能創造出美好的未來!

植樹節主題演講稿9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三月,是春暖花開的日子;三月,是活力四射的季節;當我們一起走進春波盪漾的三月,豐富的節日撲面而來。3月5日,做好事喚起的是我們內心那股樂於助人的渴望。3月8日,婦女節特有的溫馨氣息,拉近了我們與親人之間的距離,親情和理解變得彌足珍貴。而這個星期三,3月12日這天,我們還會和另一個充滿綠色氣息的節日相會,你們知道是什麼節日嗎?沒錯,就是植樹節。

  我們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愛樹、育樹”的傳統。愛白楊的挺拔,愛垂柳的柔美。愛松樹不屈的風骨。樹木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不僅可以美化環境,而且還能維護生態平衡。它們能夠調節、影響氣候,調節水的迴圈,增加土壤的淨水資源,保護水土,樹木能涵養水源,防風固沙,保持水土,使土壤不受風化。有了樹,我們才會有和諧美麗的大自然;有了樹,我們才有清爽、新鮮的空氣;有了樹,我們才會有高樓、房屋和鐵路。

  同學們,雖然在植樹節中,我們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為這座城市增添一顆小樹苗,但是我們卻能用我們自己的力量為我們的校園綠化出一份自己的力。讓我們牢記,多走幾步,不穿越綠化帶,不踐踏綠地。

  我們同學可以爭做綠化宣傳員、環保衛士,身體力行去愛護我們校園中的一草一木,愛護我們生活環境中的一草一木。“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做綠化、美化環境的有心人。相信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我們的校園,我們的城市,我們祖國的明天將會變得更加明媚燦爛!

植樹節主題演講稿10

老師和學生們:

早上好!

  21世紀的今天,地球揹負著沉重的負擔和苦難,人類對環境的汙染和破壞也在增加。改善生態環境最根本的方法是種樹種草,增加綠色植被,所以植樹造林是全世界的目標。明天是3月12日,這是中國的植樹節。讓我們把口號付諸實踐,讓校園變得綠色。只要熱愛祖國和人類的人,就會懂得愛護綠色,只有從愛護眼前的草和樹開始的人,才會熱愛祖國的山川。我們青少年應該愛每一片綠葉,每一片草,每一朵花。保護環境,綠化校園,讓綠色生活啟用我們熱愛的生活,做祖國美麗的建設者。

  愛花愛樹就是珍惜生命。地球上有綠色植物後,動物生命就誕生了。從人類祖先巨猿的誕生,到現代巨猿的進化,在森林裡至少花了一百萬年。可以說,人類是在綠色的搖籃中逐漸成長起來的。但是,隨著地球環境的惡化,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神經衰弱、癌症等的發病率增加。逐年增加。所以,關愛綠色環境,創造綠色環境,就是珍惜健康和生命,也就是迴歸自然,找回人類失去的寶貴自然。

  愛護花草樹木仍然是一個傳統。愛樹的核心是‘種植’。哪個國家或民族每年不種樹?在中國,哪個地區,哪個城市,哪個村莊沒有年度綠化計劃?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人,誰的一生不種幾棵樹?植樹節將成為中國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傳統節日。

  在東歐,法國巴黎有一個習俗:嬰兒出生時,要種一棵‘理想樹’,上學時,18歲時,種一棵‘青春樹’,大學畢業時,結婚時,種一棵‘同心樹’,一個人一生平均種6棵樹。就這樣,大家種植,年復一年的種植,一代又一代的種植,種下一點點新的綠色,種下一片片生機,種下一片不斷擴大的生存空間,種下一望無際的波濤洶湧的森林之海,無處不在的森林也將綠化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它的歷史,它的習俗。

  愛護花草樹木也是一種美德,一種情懷,一種文化。每個人都喜歡綠色環境,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意識地關心和創造綠色環境。因此,自覺而熱情地創造和關愛綠色環境,來自於他對生命意義的理解和他的大眾心的昇華。

  源於他對社會對人的關懷。想象一個極端自私,對社會和人漠不關心的人。他會珍惜樹木花草嗎?‘愛’是動詞,需要勞動。

  同學們,我們學校是綠色學校。裡面有各種各樣的花和樹,為我們創造了一個美麗舒適的工作和學習環境。校園裡的草、樹、花、葉凝聚了校園花農的汗水和心血,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同學們,“春天是一年的關鍵”,讓我們行動起來,加入愛護學校花草樹木的團隊。讓綠色永遠留在校園裡,讓鳥兒天天歌唱,讓花兒一年四季都飄。

植樹節主題演講稿11

全區廣大幹部群眾,同志們:

  在此春意盎然、永珍更新的之際,我們迎來了第26個全民義務植樹節,讓我們迅速行動起來,積極投身到全民義務植樹活動中來,用我們的雙手“打造綠色某某、建設生態家園”.當今世界,環境是文化,是生產力。一個地區的環境和麵貌,已成為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一個地區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最近,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省委、省政府作出了《關於推進綠色某某建設的決定》,區委、區政府也提出了“打造綠色某某、建設生態家園”的目標。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是一項綠色運動。“打造綠色某某、建設生態家園”是一項整體工程,旨在大幅度提高綠化覆蓋率,使全區廣大幹部群眾體會到路連林隔,林水一體,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村在綠中,人在景中,親近自然,親近綠色。創造人、資源、生態和諧發展的生存環境和創業環境。“打造綠色某某、建設生態家園”是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的一個重要標誌,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孫的大事。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必須緊緊依靠全區人民廣泛參與,持之以恆。

  正如鄧小平同志提出的那樣,“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是建設社會主義、造福子孫後代的偉大事業,要堅持二十年,堅持一百年,堅持一千年,要一代一代幹下去”。義務植樹是每個適齡公民的法定義務。在當前植樹造林的有利時機,希望廣大幹部群眾以主人翁的姿態,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關心支援並積極參與當前的植樹造林活動,形成“全黨動員、全民動手”的良好局面。各級、各部門要以對人民切身利益高度負責的精神,深入持久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要結合重點綠化工程建設,規劃、建設各類義務植樹基地,積極組織機關幹部和職工群眾開展植樹勞動或綠化養護管理,使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向基地化、規模化方向發展。要大力倡導種植“希望林”、“青年林”、“民兵林”等紀念林,滿足不同年齡階段公民和不同社會群體參加義務植樹勞動的需求。要積極探索義務植樹活動的有效實現方式,透過認建認養,共建捐建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各地要把組織專業隊伍植樹和發動全民參與植樹結合起來,把義務植樹活動和建設生態風景林、綠化城鄉道路、工業園區等結合起來,精心組織,提高質量,做到種植一片、成活一片、美化一片。廣大幹部群眾,同志們,打造綠色某某、建設生態家園,加強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建立生態文明是為了我們自己和我們子孫後代共同的利益,是我們光榮而艱鉅的任務。“地更綠、花更多、景更美”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伸出我們的雙手,履行我們的義務,貢獻我們的力量,武進的綠色未來由我們攜手共創。我堅信,只要我們人人動手、年年植樹、堅持不懈,我們將共同擁有綠色的某某!

  在此,區政府號召全區各機關學校、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廣大幹部群眾積極行動起來,廣泛深入開展義務植樹活動,為“打造綠色某某、建設生態家園”而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謝謝大家!

植樹節主題演講稿12

  本月我們將迎來又一個節日,3月12日,“全民植樹節”。1979年2月,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中國的植樹節。

  我們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愛樹、育樹”的傳統。有許多崇尚植樹造林的趣聞佳話。如著名的治病種杏。三國東吳名醫董奉,醫術精湛,濟貧善施,為人治病不收財禮。只要求治好一個病情不嚴重的病人,種一株杏樹,治好一個重病人,種5株杏樹。天長日久,他的房前屋後竟有10餘萬株杏樹,人稱“董林杏仙”。植樹造林是一種美德,當我們播下一顆綠色的種子,就撒下了一片五彩的希望。

  愛樹是一種美德,一種情操,一種文化。人人都喜歡綠色環境,但並不見得人人都自覺愛護並創造“綠色環境”。同學們,我們該做些什麼呢?同學們可以在自己家的庭前、屋後、陽臺栽一棵樹,養一盆花,或在我們的班級中種一些綠色植物,養幾盆花等。

  在法國巴黎有這樣一個習俗:嬰兒出生要栽一棵"理想樹",上學時栽一棵"求知樹",18歲時栽一棵"青春樹",大學畢業栽一棵"成才樹",結婚時栽一棵"同心樹",一個人一生中平均栽活6棵樹。這樣,人人栽,年年栽,代代栽,栽出點點新綠,栽出片片生機,栽出不斷擴大的生存空間,栽出無邊無際的波濤洶湧的森林之海,那無所不在的森林,也將染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染綠它的歷史,染綠它的風俗習慣。

  讓我們以植樹節為一個良好的開端,積極行動起來,爭做護綠小使者。讓我們的校園、我們的地球、我們祖國的明天更加明媚燦爛!

植樹節主題演講稿1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讓身邊多一份綠色》。

  綠色是什麼?綠色是生命的象徵,綠色代表了希望。當我們跨進校門時,就已經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充滿綠色的校園裡。花壇裡群芳吐豔,桃李園生機勃勃,美麗的校園環境讓我們感到由衷的幸福與自豪。

  同學們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 對了,植樹節!

  樹木花草是人類不可缺少的朋友。它們能夠透過光合作用,源源不斷地為我們製造新鮮氧氣,是 “新鮮空氣的加工廠”、“大自然天然的綠色氧吧”。它們還能夠吸收工業化生產排放的有毒氣體、煙塵粉塵和消除對人類有害的噪聲汙染等。它們還像一臺巨大的空調,為我們調節溫度和溼度。因為有了樹,才有清爽、新鮮的空氣,才能讓我們自由的呼吸;有了樹,才會有和諧美麗的大自然,才有爽朗清晰的藍天白雲;有了樹,才會有生機勃勃的綠色地球,才能有祖國的美好明天。

  然而,隨著社會和工業的發展,人們對森林資源過度砍伐,對綠色植被肆意破壞。因為這些行為的存在,導致我國的北方長期乾旱無雨,南方卻洪水氾濫,導致酸雨,龍捲風,沙塵暴等的頻繁侵襲,看到這些,我們彷彿聽到了地球的呼喊,她在呼喊綠色

  現在,人們已逐步認識到綠色植被對地球的重要性。植樹節這一天,全社會都會積極行動起來,帶上工具,種下樹苗。這種下的不只是一棵棵樹苗,還有人們“愛綠護綠”的美好願望。作為地球的一份子,我們每位同學也有責任有義務用實際行動為我們的美好環境出一份力。我們要做護花使者,用心呵護校園裡的花草樹木,不踐踏花草,不攀折樹木,阻止任何破壞花草樹木的行為,讓綠色永駐我們的校園。我們還要做護綠大使,向同學、家人、社會宣傳植樹造林,保護環境的好處,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我們還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在我們的家周圍,栽上一棵樹苗,讓它茁壯成長,為地球增添一點綠色。

  綠色是生命,綠色是希望,綠色是動力,綠色是歡樂!從今天起,愛每一片綠葉,愛每一棵小草,愛每一朵鮮花。保護環境,綠化校園,讓綠色生命啟用我們熱愛的生活,做祖國美好的建設者。

  最後讓我們四年級的同學,用《走,我們去植樹》這首詩歌來表達我們植樹造林的決心吧!

植樹節主題演講稿14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我今天講話的主題是“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在第一抹新綠衝向枝頭時,在一隻小鳥飛翔在藍天上,在一叢小草衝出大地時。春姑娘已經踏著輕盈的腳步向我們走來……

  每當三月十二日,在一些種植區就會有許多人來種植。雖然人們在這天都會明白要愛護環境,但是過了這天,人們就會忘記愛護環境。你們有想過嗎?有了樹,我們才會有白雲山呀!有了樹我們才有房子呀!有了樹我們才有廣州現在美麗的景物呀!

  有些人問了,我們為什麼要保護大自然呀?我可以明確地和你們說明三個原因。第一,大自然給予了我們多少,你們知道嗎?有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斷收取大自然的能源,為了彌補對地球母親造成的傷害,我們要愛護大自然。第二,如果沒有了大自然,就會有很多灰塵進入市區讓人們吸進大量灰塵而生病,所以要愛護大自然。第三,是因為現在的景象也是大自然的功勞。

  所以我們應該行動起來,保護大自然。

植樹節主題演講稿15

大家早上好!

  我是xxx,今天我在演講的題目是《爭做綠色使者》。

  又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萬物都生機盎然。同學們,大家一起告訴我,我國的植樹節是幾月幾日?對,3月12日是我國的“全民植樹節”。明天就是植樹節了,也是個雙休日,但我們播種綠色、保護綠色的行為不能終止。

  我們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愛樹、育樹”的傳統。愛白楊的挺拔,愛垂柳的柔美。愛松樹不屈的風骨。除了這種精神的寄託外,人們更看重它的實用價值。有了樹,才會有和諧美麗的大自然;有了樹,才有清爽、新鮮的空氣;有了樹,才會有高樓、房屋和鐵路。

  樹,它不僅能防風固沙,保持水土,還能美化環境,是城市的忠誠衛士,它用特有的顏色為城市披上綠色的新裝。這個忠誠的衛士,為了美化城市,還真做了不少的“工作”呢!比如綠樹進行光合作用,提供人類呼吸所需的氧氣。它還是吸收氮氣、二氧化碳等天然淨化物,並且具有調節空氣溫度、溼度,吸粉塵、降噪音等功能。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也越來越重視環境的問題了。到現如今,植樹造林已成為民族風尚,綠化家園成為時代的追求。

  這些同學們應該都知道,我也就不多說了。現在我們把思緒回到身邊,看看我們的校園。校園裡花草樹木正在春姑娘的招呼下,揉著朦朧睡眼,正在甦醒。學校為我們創造了這麼好的學習和生活的環境,你想過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一切嗎?回憶一下自己平時的一舉一動,你是否做到了保護、保持這美好的環境而努力?你有過隨意踏入草坪或綠化帶的行為嗎?你有過隨手扔下一張廢紙、一個零食袋嗎?你有過採摘樹葉和花草的行為嗎?你有過為我們學校建成優美的“學園、樂園、花園”提一個建議,出一個點子嗎?就是這些小事,你做到了麼?

  同學們,我們作為城市中的一員,在植樹節到來之前也要積極行動起來,在校內保護花草,給花壇裡的小花澆一點水,給操場上的小樹培一培土,一起來美化綠化我們的校園。除此之外我們同學更要爭做綠化宣傳員、環保小衛士,要愛護我們校園中的一草一木,愛護我們這個城市中、社群裡的一草一木。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把每一天當做植樹節,讓我們牢記,多走幾步,不穿越綠化帶,不踐踏綠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從我做起,從你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做綠化、美化環境的有心人。我相信,在我們的愛護下,我們的學校將更加的美好!